99.劉尚榮歸趙家堂 碧雲施銀救鄉民

說話興陽、方雲等殺了李雲等父子四人,一旁的兵丁和捕快見勢不妙,正要開溜,突然門外傳來一陣馬蹄聲,衆人一驚,待人馬近前時,碧雲一看,正是劉尚率馬隊趕來,劉月芳道:“元帥來得正好!我等一齊收拾了這羣害羣之馬,一把火燒了這閻王殿!”爲首的百戶長自知不是對手,不想束手就擒,慌忙下跪道:“各位壯士且慢動手!我等只是受縣令指派,奉命而來。現李家父子已被你們所殺,我等也沒有傷着衆位壯士,壯士可否放過小的們一馬,保全我等性命!”碧雲見狀,道:“既然你等無罪,也是職責所在,且放過你們,你等回去以後,可如實稟報官府,不是我等亂殺無辜,實是此府主人仗勢欺人,欺男霸女,作惡多端,我等被辱不過,只好替天行道,剷除惡賊,以平民憤。”這百戶長一聽,只有磕頭的份,哪敢回言。待碧雲揮手喝退,便好似出了鬼門關,一會溜得無影無蹤。碧雲也不便久留,忙帶領衆人離府,方雲道:“既然破了這閻王殿,也不能白走一趟,府上應有不少贓銀,何不取了些來,充作義軍軍費。”興陽等聽了,不由分說,忙喝令老管家帶路,進了庫房,將庫中黃金白銀搜索一空,也有萬金之數,全數裝上了馬,運回客棧。次日趁天還未亮,匆匆吃了早飯,慌忙趕路,不提。

卻說這縣令一聽有人洗劫將軍府,殺了老將軍及三個公子,大吃一驚,跌腳道:“我命休矣!”慌忙領了衆兵丁和捕快前來察看,一進府門,早聽院內已哭成一團,地上橫七豎八倒了四具死屍,血流滿地,一羣家眷圍着幾具屍體推天拜地嚎哭。這縣令忙令仵作檢驗屍首,又取了管家供詞,一面叫管家置辦棺木,將四人收殮了,一面趕急派人去郴州、辰州,給其大兒子和二兒子報信,又令捕快速速追查兇犯。衆捕快明知兇犯去向,哪敢去拿,只是點頭,虛張聲勢去了。縣令又安慰李府家眷一番,然後回衙門,把李家被劫殺之事稟報辰州路府,不提。

且說孫碧雲與劉尚一行出了漵浦縣城,直往辰渓趙家堂進發。徐小紅原以爲過了雪峰山,出了漵浦縣城後就沒有大山了,哪知出了縣城不久,只見一山更比一山高,路過之處,幾十裡荒無人煙,伴隨的都是深山老林,野獸結隊,飛鳥成羣,見了他們,也不驚慌,大搖大擺的行走。小紅笑道:“自古人說天高皇帝遠,這話說得絲毫不差!不要說這些獨霸一方的官員了,你看這些飛禽走獸,竟也囂張至極,目中無人,哪裡把我等放在眼裡!”劉尚笑道:“這一帶的山路,少有人行,就是有了人行走,也是無遐傷害它們,因此這些動物便不怕我們,山上的猴子,飛禽,見了我等吃乾糧米飯,還會來討一口吃哩。”衆人聽了,也覺稀罕。

一時又忽見一座大山,大山腳下是一層層的梯田,梯田中長滿綠油油的麥苗,被山風吹來,一道道麥浪如潮水般涌動起伏,正前方從山頂到山腰,又全是一色木皮所蓋的吊腳木樓,猶如魚鱗塔一般,迭迭疊疊。山頂處,有一座木塔,約有十幾層樓高,青瓦蓋面,形如羊角,高聳入雲,塔面精雕細作許多人物故事或飛禽走獸,木塔之下,一股瀑泉順山勢而下,被陽光映照,散出一彎彩虹,萬道霞光。正值山花爛漫之時,山寨四周不是古木參天,就是鮮花盛開,猶如天上人間,世外桃園。

徐小紅一看,又來了興致,就要去看那木塔。劉月芳道:“霸王娘子!省省心罷,就莫再生事了。這是苗人所居住的苗寨,可比不得雪峰寨和將軍府,好進不好出。”徐小紅道:“就去看看而已,怎麼就生事了,一個小小寨子,還會有哪個敢吃了我!”劉月芳哼了哼道:“這苗寨之人,不只是個個會武,會武的人,想你不會當一回事,只是這苗王手下專門養着一班人,善會施放蠱毒,專來對付入侵的外人。就說這塔,也許是他們敬祖求佛的聖地,哪能容你生人輕易闖入?記得我同大哥成謙在山寨時,跟我大哥十幾年,什麼人都敢打,什麼寨都不在話下,唯獨這些苗寨,我大哥絕不許手下人去冒犯,想我大哥也一定是吃了苦頭,纔有此訓。”孫碧雲聽了,笑道:“人說你也是個毒蠍魔女,也有怕的地方!”月芳道:“苗人不同於我其他族人,防外之心甚嚴,如若與之對抗,那牛角號聲一吹,嗚嗚作響,合村無論男女老少,都來與你廝殺,一個個都是不怕死的,就如狼羣一般,撲上來就殺,連那幾歲的孩子,也抱了腿腳就咬。這也還罷了,那些年長的長老,還唸唸有詞,念着咒語,一面就有人施放蠱毒,你就是有萬夫不當之勇,也會倒在他的蠱毒之下,求生不得,求死不能。”徐小紅聽了,再也不敢作聲。

卻說劉尚故鄉趙家堂,現也有百十來戶人家,當年的趙家大院,由趙家的一戶本家堂叔趙成玉看守,這趙成玉爲修繕舊居,還從趙家劃分一處良田給本家堂弟耕作,以作爲修繕費用。這劉尚一隊人馬數十人,攜帶兵器,的奔村落而來,被在村口放牛的娃娃看見,以爲官軍或是寨匪進村來了,慌跑進村來報告,村人一聽,哪還了得,嚇得舉家往四面山上躲避,一時全村雞鳴狗跳,亂成一團。趙學東遠遠見了,慌忙向村民喊話,村民哪裡聽他,只有一位趙氏家族的族長趙公公,已年近古稀,白鬚足有尺餘長,跑不動了,也不想跑,反拄着柺杖要到村口看個究竟,家裡兩個兒子也六十多歲了,見勸不動,只得硬着頭皮隨老爹一道跟來,這趙公公一見是趙學東,帶着五十多位騎着高頭大馬的男女,便道:“賢侄!你這是何意?”趙學東笑呵呵道:“老公公!你快快去向村人說,這是趙家堂趙員外家的兒子劉尚回村祭祖來了。”這趙公公一時聽不明白,道:“胡說!趙家堂趙員外早已作古,哪來的姓劉的兒子!”劉尚一聽,也認了出來,忙上前作揖,道:“原來是趙老公公!您還記得趙員外有一位被一和尚帶進白狼峰修道的兒子趙尚麼?”這老公公道:“怎麼不記得!只是自從趙員外一家遭瘟後,這孩子就失蹤了,這十多年了,一些音訊全無。”劉尚一聽,道:“老公公!我便是趙員外的兒子趙尚!”這老公公一聽,上前細細端祥,道:“看樣子倒還像趙員外,你這長年在外,如今是作了官了,還是做將了?”孫碧雲怕劉尚說出是義軍,帶來麻煩,便上前施禮道:“回公公的話,趙尚現在寶慶任職。”這趙公公卻要打破沙鍋問到底,道:“這寶慶路是湖廣行省之大府,不曉得賢侄是任何職?”劉尚只得道:“小輩現任路府守將之職。”這趙公公一聽,方呵呵笑道:“沒想到我們這五戀山上,趙家堂家,還真出了一位將軍!”又對劉尚等道:“你看,這村裡人見識少,見你等前來,還以爲是官軍來了,都嚇得進山躲避去了。”忙叫身邊幾個兒子回村告知村人,請衆人下山回家。這趙公公兩個兒子一聽,也是歡喜,忙回到家,找了一面爛鑼,對着四面山上,一邊敲着鑼,一邊高喊趙將軍回家祭祖,請村民回家。趙老公公也攜了劉尚的手,一同往趙家堂而來。

劉尚原想老家一定是破房荒院,衰敗不已,沒想來到府上一看,大院依舊整潔,前院兩棵古柏,仍然荗盛挺拔,兩旁古木參天,翠竹成蔭。這趙公公便道:“你家這院子,乃本村的大宅豪房,你叔趙成玉怕荒了可惜,便主動前來守護,這十幾年,也修繕了幾次,纔不致破落。”這趙公公一邊說着,一邊領衆人進了院,便喊:“成玉!成玉!”就見也是一位年近花甲的老人,慌忙從屋內出來,一見趙公公帶領一大隊人馬進了院子,嚇得直哆嗦,一時竟不能言語。趙公公一看,指着劉尚,呵呵笑道:“成玉,你細細看看,這人是哪個?”這趙成玉看了,哪想到是劉尚,還是搖了搖頭。趙公公這才道:“這便是趙員外的公子趙尚,現在已貴爲寶慶府的守將,今日是回鄉祭祖來了!”趙成玉一聽,不禁涕淚交流,半晌說不出話來。劉尚只得上前拉着成玉的雙手,道:“老叔!劉尚這些年愧對家人先祖了!”說了幾句,也不禁心酸,言語梗咽,被成玉緊緊拉着劉尚的雙手,一路哭着進了屋,也衝着屋內喊:“老伴!老伴!你出來看看,哪個來了!”這成玉的老伴也是見了一大隊官兵進了院,早嚇得躲進茅廁了,一聽老伴喊她,只得壯着膽子出來,一見衆人,顫怯怯上前施禮。聽成玉道:“快來看看,這是當年趙員外家的公子趙尚回家來了。”劉尚也上前作揖,喊了聲大嬸,這老伴一聽,愣了半天,纔回過神來,驚喜不已,道:“老天爺呀!原來是賢侄呀!我同你老叔總算盼到這一天了!”招呼到院前坐了,忙着泡茶燙酒,又喊成玉忙去把子女叫回來,打酒買菜。趙成玉就要出門,劉尚道:“老叔!您先坐了,這多年不見,您我也好好聊聊。”趙公公道:“我已叫人下山了,很快就會回家。這裡人多,想成玉一時也忙不過來,不如就留下賢侄和幾位官軍在此,其他人等,我讓人帶去趙家祠堂,讓我那家人安排好食宿,如何?”劉尚一聽,只得道:“如此便好,只是有勞趙公公了。”於是留下劉尚、興陽、方雲夫婦及趙學東,其他人等,由趙公公吩咐人帶去祠堂食宿,衆人去了。

一時這叔嬸將花生、瓜子、薯片等擺了上來,劉尚等同趙公公、趙成玉等敘了寒溫,說了十多年來各自經歷,都感慨不已。又將碧雲等引見給衆人,碧雲也一一見了禮,趙公公趙成玉兩口子見了,都驚歎這夫人美貌無比,氣質非凡。趙公公嘆道:“要是你爹趙員外倘在世,見了如此媳婦,該有多歡喜哩。”劉尚一聽,不免又心酸起來,道:“自先父去世後,劉尚就一直沒有回來掃墓祭祖,實是有負先父母,愧對列祖列宗。此次專程回鄉,沒想事先照應不周,反驚擾鄉鄰,心裡好不愧疚!”趙公公聽了,笑道:“賢侄有所不知,這村裡雖處窮山僻壤,那官軍和土匪也都沒有放過,這十多年來,已多次遭官軍逼糧和土匪襲擾了,村民苦不甚言。賢侄雖爲寶慶守將,老朽也有一言相問,不知賢侄以實相告否?”劉尚道:“劉尚終歸是這村子裡的人,是老公公晚輩,老公公但說不妨。”趙公公道:“老朽雖在山裡,難知世外之事,卻也聞知這當朝已是衰落,官府已失管治,以致各地暴民迭起,光我湘西南一帶,已是義軍遍野,直逼湖廣省府,以至百姓塗炭,社稷危在旦失,賢侄身爲將軍,不知有何看法?”劉尚一聽,看了碧雲一眼,見碧雲不作聲,只得道:“公公之言不假。要不然,我村子就不會連遭官軍相逼或土匪襲擾了。”趙公公一聽,憤然道:“既是如此,還要這官府何用?要這官軍何用?賢侄身在寶慶,若上不能替當朝扶危,下不能保百姓平安,還不如棄了這官,帶這些兵馬留在村裡,也能保全這一村人平安。”劉尚聽了,只是笑笑,一時不知說什麼纔好。碧雲笑道:“老公公所言,無不道理。常言說得好,良禽擇木而棲,賢臣擇主而事,當朝既已昏庸無能,上無力挽救社稷,下不能救濟百姓,至天下百姓處於火深火熱之中,我等怎能還替他們效勞?當以天下百姓安危計,當奮率千萬民衆,馳騁萬里疆場,抗官軍,攻官府,殺惡匪,驅韃子,清匪患,還天下黎民安寧清平世界纔是。”這趙公公聽了,先是一愣,繼而站起身來,拱手道:“慚愧!慚愧!沒想我等堂堂大丈夫,還不如這賢媳胸懷!賢媳如此深明大義,說話如此慷慨激昂,想一定不是等閒之人?”劉尚聽了,心裡暗笑,不好明說,只得請趙公公坐了,笑道:“老公公過獎了,她一女子,懂得什麼,不要聽她胡說八道。”碧雲等衆人聽了,各自掩嘴而笑。

不一會,就見趙成玉一家回家來了,劉尚一看,兩位女子正是原家裡的兩個丫鬟元秀和銀花。元秀和銀花一看,一時也懵了,劉尚笑道:“你倆人不認得我了麼?我便是趙尚。”元秀和銀花這才認出來了,慌忙要行大禮,劉尚忙上前扶了,元秀和銀花抹着淚,相對泣哭起來,元秀道:“自從大少爺出走,我等不想離開這個家,日也盼,夜也盼,盼了這麼多年,以爲這輩子見不到大少爺了,哪裡想到今日能夠重逢。”劉尚也不禁唏噓,道:“難得你二人還留在這裡,我還以爲你們早已出嫁走了,不知李四還在麼?”元秀道:“大少爺出走後,李兄弟按少爺之意,將家裡的田地無償給了佃戶耕種,他自己也種了幾鬥田養家,我與銀花看院守家,日子也過得去,哪知過了一年,他便得了一場大病,不久就去世了。我與銀花也大了,就嫁給了趙家的兩個兒子,做了趙家的兒媳婦。”劉尚一聽,更是傷心。成玉只得安慰道:“如今亂世,家破人亡,妻離子散者,多矣,公子今天既然榮歸故里,親人重逢,便是我全村的大喜事,不必過於悲傷。”忙安排酒宴,給劉尚等接風。趙公公也安排下去,令殺豬宰牛,要在本家祠堂操辦宴席,歡迎趙家公子榮歸故里,又安排附近的幾個龍燈舞獅隊,跟隨劉尚上山祭拜祖墳,不提。

次日,劉尚便陪同碧雲參觀自家宅院,也是三堂二橫佈局,劉尚也是十年未回,見了舊居,想起往日時光,自然傷神。碧雲道:“這院子倒也寬敞明亮,宅子也氣派奢豪,雕龍畫鳳,工藝考究,雖是有人維護,然年代已久,必要大修翻新,方可維持。不若藉此機會,拔了些銀子,勞趙叔請了工匠,好好繕一番。”劉尚道:“只是此次匆匆而來,未曾帶些銀兩。”碧雲笑道:“這次來的途中,我們也是摟草趕兔子,清剿的那小股土匪,殺了惡官,收的些銀子,就拿來墊上吧。”劉尚道:“這些銀子,都是興陽、方雲等兄弟們用命換來的,用來作義軍軍費,怎能我私人動用?”興陽一聽,笑道:“劉兄這話就見外了,我們山上的哪份銀子,不是兄弟們用命換來的?難道就動用不得了?如今能拿來修繕這宅子,正是用到實處,也不用說什麼墊支了,就算我等盡一份心,送一分禮罷。”趙學東道:“這修繕趙家宅院費用,豈能讓義軍開支!理當由我來出,下次我去錢莊提取送來就是。”碧雲道:“這是我劉家的宅子,何勞趙兄弟費心,也不能用義軍的公銀。只是這路途遙遠,若是帶着這麼多金銀回寨,也不方便,先借用了,回寨再還就是,就這樣定了,不必多言。”衆人聽了,也不敢再言。碧雲又對趙公公及劉尚等道:“此次祭祖,清明節宴,以趙氏家族出面,宴請全村人,酒席以及請獅舞等各項開支費用,我已備好,務請趙公公收下,不要吝嗇費用,安排得熱鬧些。”趙公公只得點頭應承。

轉天就是清明節,一大早,趙家祠堂前的大坪上就擺開了一百多張酒桌,到了正午,早已聚集一千餘名合村的男女老少。一時開席,先是祭祖,趙公公率劉尚等趙氏村民在趙家祠堂前敬了香火,拜了趙氏祖先,禮畢,劉尚、碧雲二人到了衆宴席前,對衆村民執酒行禮。劉尚道:“劉某小少離家,已數十載矣!現雖執掌小城之印,卻不能保故土衆父老鄉親安寧,實自愧不已!今特備小酌,以補劉某對衆父老之歉意,答衆鄉親之恩情。”衆人也齊聲答謝,歡聲雷動,開懷大飲。吃飽喝足了,四支龍獅燈隊的鑼鼓嗩吶吹打起來,劉尚率趙氏衆人,開始進山祭祖。

這五戀山下幾個村子,大部份村民姓趙,只有少數是雜姓。趙家祖先同趙氏家族的墳山,就在五戀山之中的主峰狼頭坡下。一時四支龍獅燈隊在前吹打起舞開路,龍獅燈隊後,劉尚、碧雲兩騎在前,易興陽、方雲夫婦等率五十餘騎衛緊隨,後面便是趙公公率趙氏男女老少,也有近千人,浩浩蕩蕩向狼頭坡進發。

到了墳地,碧雲、易興陽、方雲夫婦環顧四周,只見四面高峰屹立,東南方有一巨峰,似鶴立雞羣,山頂一巨石,直指天穹,巨峰山腰之間的叢林之中,似有一青磚瓦房,露出角檐半牆,一股青煙盤旋而起,向山頂飄散。碧雲便指那處對劉尚道:“難道這羣峰中還有人家居住?”劉尚一見,便道:“那便是我從小跟隨恩師的修煉之處,叫白狼廟。”碧雲道:“既然是你的修煉之處,我等也得去拜訪拜訪纔是。”劉尚不禁傷神,道:“此廟雖在,可惜恩師已作古了。”碧雲也不禁傷感,道:“那就去祭祭恩師,也好。”劉尚點了點頭。

一時祭奠已畢,劉尚吩咐趙公公領衆人回村,自己便同碧雲等衆人往狼廟而來。到了廟前,衆人下了馬,進了廟內,見也有數人正在燒香,廟中一老一少兩個和尚正在打坐唸經,那老和尚見來了一羣着裝整齊的男女香客,慌忙敲打鐘磬,口中唸唸有詞。劉尚擡頭一看,只見菩薩兩旁各掛一幅畫像,右邊正是靈惠恩師的畫像,左邊也是一幅僧人的畫像,劉尚不認得。只得先同衆人敬香跪拜,拜畢,便向老和尚打問道:“請問大師,這兩幅畫像是出自哪兩位高人之手?畫像高僧是誰?”老和尚道:“這左邊的畫像,是曾在此廟唸經守廟多年的靈惠師兄的高師智靈大師,畫像系靈惠師兄所作;這右邊的畫像,正是靈惠師兄,畫像便是老衲所畫。”劉尚一聽,慌忙拜倒在地,悲訴道:“師祖,師父,徒兒徒孫不孝,沒有爲您二老塑造金身,實是罪過!”這老和尚一聽,吃驚不小,便下殿來,攙起劉尚道:“施主不必悲傷,老衲聽施主之言,莫非與本廟師父師兄有淵源麼?”

劉尚只得道:“不瞞大師,我乃靈惠大師之徒,智靈大師是我師祖。今日前來,特爲師祖師父祭祀掃墓。”老和尚一驚,問道:“難道施主就是從小就跟隨靈惠大師習文練功的趙尚麼?”劉尚點頭道:“正是。”這老和尚一聽,立時涕淚縱橫,道:“原來你就是趙尚!老衲終於能見上師侄一面了!”劉尚不知就裡,只得將這和尚拉到一旁坐了,問其原委,這老和尚便道:“老衲原本在鳳凰縣城一寺中,是靈惠師兄送你下山後,便把我邀到這白狼廟中做主持,我來到這白狼廟後,你師父便畫了智靈大師的畫像,並告知我智靈大師的所葬之地,向我交代說,他要去尋找師侄你的去處,暗中保護你,之後便一走了之,音訊全無。我只好把智靈大師的畫像掛在這廟堂之上,日夜打理這廟,總在盼望你師徒二人歸來。不久前,才得知靈惠師兄已經歸天,被徒兒收殮,送往牧雲峰厚葬了,故老衲便也畫了靈惠師兄的畫像,供在這廟堂之上,正想去尋師侄,一者答謝師侄厚葬師兄,二者也想隨同前往牧雲峰祭拜師兄,沒有想今日相見。”

劉尚一聽,也是傷心不已,也忙下跪,道:“師叔在上,請受徒侄一拜。”老和尚慌忙扶起,道:“阿彌陀佛,我正要答謝師侄纔是,豈敢受禮!”便請了劉尚等人到後堂小雅入坐,命小和尚燒水泡茶。劉尚道:“師叔不知,靈惠師父之恩,小侄畢生難報,安葬恩師,乃小侄分內之事,師叔不必掛懷,這塑金身之事,還是由徒兒來出資,盡徒兒一份孝心吧。”老和尚一聽,忙又要行大禮相謝,劉尚忙阻止了。劉尚吩咐趙學東,先墊支六百兩銀子,爲師祖智靈、師父靈惠兩位大師塑造金身,另出五百兩銀子作爲修繕白狼廟之費用,趙學東點頭遵命。老和尚見他出手大方,誠心敬佛,便道:“賢侄出資多了,這修繕白狼廟之費用,還是由白狼廟香客捐的錢糧開支罷。”劉尚道:“師叔不必推辭,目今亂世,哪有香客能捐出許多銀子來,就讓小侄盡一份誠心罷,”老和尚聽了,也不好推辭,正值午時,便備了一桌素菜,招待劉尚一行。劉尚等人用罷飯,又到了智靈墳前祭奠,祭奠畢,趁天色還早,衆人沿白狼廟後山上山,爬上五戀山主峰白狼峰。

衆人到了山頂,就見這尊白狼石有數抱之圍,數丈之高,似立天之柱,面向東方,直聳藍天。石下一片森林,楓紅松綠,似五顏六色的蘑菇雲,四周山峰環繞,溝壑縱橫,幾處山谷水塘,猶如數片銅鏡,映照白雲藍天,幾條谷中河水,又似數條彩練,盤山飛舞。看那趙家屋場,猶如放在仙人巨掌手心中一般。劉尚便向碧雲等講了白狼精的傳說,碧雲和易興陽、方雲等聽了,感嘆不已。

過了數日,諸事已畢,劉尚等衆人便打道回寨。趙公公得知,不覺擔憂,對劉尚等道:“賢侄這一去,不知何時能回,我等村人,上有官府敲詐勒索,下有土匪騷擾洗劫,已是困苦不堪,不知賢侄有何法子,便得我等生計安寧?”劉尚一聽,一時難以啓齒,碧雲道:“老公公之言,我也有過考慮。如今亂世,一時我等也難以相顧。然我敢斷言,這個亂世不會長久,不久就會有康泰天下。如今之計,不如我等備些銀兩,放在老公公處,以作扶危救急之需。若是有官府前來逼糧,土匪進村作亂,請老公公以救村民性命爲要,率衆鄉親及時進山躲避,不要爲顧錢糧而惜性命,待官府或土匪走後,再以這些銀兩購糧救濟。”說完,便吩咐方雲,施銀三千兩,交與趙公公。趙公公哪裡肯依,道:“你等銀兩,也是大有用得着的地方,怎能隨意挪給我等使用,萬萬使不得!”碧雲笑道:“老公公不必擔心,我等現手上的這些銀子,也是一路上收服土匪及貪官之銀,尚未入賬,權且塹放在公公處,以備救鄉親支用。我等既在外爲官,卻不能護父老鄉親之安危,怎能面對父老,安心他處!碧雲心意已定,請公公一定收下罷。”趙公公見說,便感激不已,道:“既然如此,老夫便代表合村父老,磕頭謝恩罷。”說着便倒頭要拜,慌得碧雲、劉尚忙雙雙上前,將其扶了,碧雲道:“這是我等理應之事,公公何必如此!”趙公公泣淚道:“賢侄賢媳,你們這一去,不知何日能歸故土?我這把老骨頭怕是無緣相見了。”劉尚道:“也請公公代我好好的向鄉親們道個謝,五戀山是生我育我的地方,劉尚不會忘記父老鄉親,還會回來的,只請公公保重就是。”趙公公泣淚相謝。

次日,劉尚等人整裝出發,合村人扶老攜幼,夾道送行,不提。

這正是:

遊子出走十餘年,榮歸故鄉祭祖先。

相見但聞官匪亂,不知何時得安生。

要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

7.寶雲山寨添勇將 羊角峰上藏高人114.劉尚義放李小勇 義軍連破兩州城25.破山寨夫妻被擒 施心計成芳救人112.劉元帥歸家敘情 小霸王城下逞威108.馮軍師巧設迷陣 洪可郎斬將立功97.劉尚祭祀回辰溪 六將誅殺四梟雄116.太尉頒旨封衆將 劉歐兩家結連理113.元帥巧取永州城 小勇落草陽明15.劫大戶成瑞喪命 承夫業碧雲主事31.歐明歸隱回衡州 梅秀經商成大富2.寶慶城中除地虎 大山深處結良緣98.方雲火燒雪峰寨 小紅誤入將軍府16.親弟弟心懷鬼胎 貪美色二魔相爭99.劉尚榮歸趙家堂 碧雲施銀救鄉民9.孫碧雲陣前認姐 朱頭領入夥東寨60.設伏兵圍殲元軍 中冷箭劉尚負傷107.神尼病危召愛徒 碧雲下令打衡州2.寶慶城中除地虎 大山深處結良緣116.太尉頒旨封衆將 劉歐兩家結連理50.劉尚山中遇義叔 徐貴兄弟招佳婿38.碧雲拜相定大計 方雲鏢失黃巢山8.楊成瑞攻寨受挫 成夫人連傷三酋31.歐明歸隱回衡州 梅秀經商成大富47.劫官道驚動兩府 馮軍師計敗官兵70.姚參軍定剿匪計 馮軍師設破敵陣89.烏蘭出城襲義軍 燕木修書求援軍89.烏蘭出城襲義軍 燕木修書求援軍24.屈雲誤入羊角寨 歐明出兵伐朱彪20.圍獵誤上紅橋寨 劉尚山中遇故友98.方雲火燒雪峰寨 小紅誤入將軍府65.文鬆命喪碧河堂 碧雲大勝哈利軍45.伍林大戰小霸王 李成叫陣決生死30.碧雲書信化干戈 歐劉對酌說姻緣65.文鬆命喪碧河堂 碧雲大勝哈利軍42.仙女寨寨主讓位 斬元將霸王立威105.小勇歸途收二將 克郎攻城當先鋒58 兩寨言和釋前嫌 盟主初登鐵頂寨13.劫糧攻寨全失手 養精蓄銳又出兵89.烏蘭出城襲義軍 燕木修書求援軍55.陳林攻打銅姑寨 馮平火燒彌虎灘104.張成輝英雄氣短 土富山焦野稱雄124.劉尚出家復爲僧 漢王爭霸江上亡116.太尉頒旨封衆將 劉歐兩家結連理54.衆好漢共謀反元 女英雄統領三軍49. 歐明對酌談家事 劉尚歸家圓舊夢58 兩寨言和釋前嫌 盟主初登鐵頂寨64.陳虎施計降塗貌 哈利潰逃永豐鎮69.出奇兵小股襲敵 小孤山成芳楊威121.易興陽自殘避禍 馮軍師點評天下37.碧雲擒雷正入夥 全明邀馮平出山58 兩寨言和釋前嫌 盟主初登鐵頂寨114.劉尚義放李小勇 義軍連破兩州城7.寶雲山寨添勇將 羊角峰上藏高人49. 歐明對酌談家事 劉尚歸家圓舊夢100.蛟龍結拜劉元帥 可郎情鍾女店主62.重兵圍困曲河鎮 衆將大鬧元軍營94.劉尚逞威獵猛虎 道成入洞見遺僧53.易華遍發綠林帖 碧雲以婚謀大計35.碧雲兵伐肖家莊 劉尚出山斬魔將30.碧雲書信化干戈 歐劉對酌說姻緣88.成鬆抗命入牢獄 劉尚二打寶慶路68.元軍三路伐義軍 易華一戰殺張宏90.劉尚二路敗援軍 馮平授計破府城82.孫盟主設宴賞雪 衆姐妹詠詩浪情31.歐明歸隱回衡州 梅秀經商成大富15.劫大戶成瑞喪命 承夫業碧雲主事92.夏全明謝絕出山 聶東明計攻湘鄉106.馮軍師攻城受挫 孫盟主三增援軍54.衆好漢共謀反元 女英雄統領三軍115.義軍離寨赴衡州 太尉奉旨招義軍115.義軍離寨赴衡州 太尉奉旨招義軍41.易凡出征洞庭湖 元軍兵敗湘君山26.姐妹私房贊劉尚 碧雲藉機攻歐明68.元軍三路伐義軍 易華一戰殺張宏65.文鬆命喪碧河堂 碧雲大勝哈利軍74.方雲初會劉月芳 成謙大戰小夾山13.劫糧攻寨全失手 養精蓄銳又出兵46.馮平述說玉女峰 曾詢義投東落寨49. 歐明對酌談家事 劉尚歸家圓舊夢54.衆好漢共謀反元 女英雄統領三軍111.馮平計破衡州城 帖木喪命婦人手123.衆將庵中祭亡靈 劉尚辭官隱山林75.劉尚義降劉成謙 魔女敗走皇帝嶺30.碧雲書信化干戈 歐劉對酌說姻緣74.方雲初會劉月芳 成謙大戰小夾山47.劫官道驚動兩府 馮軍師計敗官兵114.劉尚義放李小勇 義軍連破兩州城72.夏凡襲營燒馬槽 帖木反攻破四營10.神尼夜探龍王寨 李成攻打聶家堂40.劉尚大戰方護院 王興受困霄峰山93.孫盟主大封文武 劉元帥重回獵場26.姐妹私房贊劉尚 碧雲藉機攻歐明23.獵戶進城遇太歲 虎將大鬧總管府45.伍林大戰小霸王 李成叫陣決生死91.劉尚攻打武岡城 義軍誅兇祭英靈105.小勇歸途收二將 克郎攻城當先鋒106.馮軍師攻城受挫 孫盟主三增援軍46.馮平述說玉女峰 曾詢義投東落寨98.方雲火燒雪峰寨 小紅誤入將軍府81.小晴設宴泯恩仇 藥寨舉家投義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