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張成輝攻城失利 馮軍師發兵增援

話說孫碧雲與劉尚安排好黔陽縣城諸事後,不敢耽擱,便要起程回營。臨行前,吩咐楊蛟龍道:“我義軍現正缺水軍,今後要向北發展,渡江飄湖,沒有水軍不行。請楊兄弟在管治好縣城之餘,擴建水軍,組織整訓,帶出一支英勇善戰的水軍來。”楊蛟龍點頭遵命。劉尚道:“城內防守,也不可疏怠,千萬留心附近州府官軍動靜,要有官軍來犯,速派人報知武岡總管邢大人和楊將軍。”楊蛟龍也一一點頭。碧雲一一交代畢,便帶領新收的洪可郎,起程回鐵頂寨義軍大營。

不想這黔陽縣百姓得知大軍首領要離城回寨,便扶老攜幼出城相送。幾位長老及商界領袖,便推一白鬚飄飄的士紳,對碧雲道:“義軍此次除貪官,濟窮民,將軍之大義,我等深爲感激。只慮將軍此一去,不知還能回來否?如若官軍前來報復,我等不是有性命之憂,就是又回到水深火熱之中,如何是好?”碧雲笑道:“各位父老但請放心,正因爲現當朝已是危在旦夕,自身難保,纔有貪官恣意妄爲,我等興利除害,保安百姓,已是大勢所趨。湘西一帶之官軍,已無力來報復我等,即便是有官軍前來,我等得知,也會速派義軍前來增援,可力保此城父老安危。”這長老一聽,忙率衆齊齊下跪作謝,碧雲等慌得滾鞍下馬,扶起士紳道:“此是我等理應之事,敢當各位父老行此大禮!快快請起!”好不容易請衆人起身,好言相告,依依拜辭而去。

一日,便到了寶慶,寶慶城袁勤、張得仁、趙成鬆與伍林得知,慌忙出城迎接。到了府中,碧雲便把洪可郎引見給袁勤等,又說了收楊蛟龍、洪可郎水陸兩路義士以及攻佔黔陽縣之事,袁勤等一聽,大喜,道:“沒有想到盟主、軍師這一回鄉,大有收穫,我有了黔陽城,打通了向北挺進的水路,南北相互呼應,可喜可賀!”

一時衆寒暄畢,袁勤便道:“盟主和元帥一去多日,不知軍中之事。軍師前日來信,如兩位到時,務必見信速回。”便取信遞給碧雲。碧雲一看,原來是郴州一帶百姓追隨義士張成輝造反抗元,連克三城後,便直攻郴州城,卻被衡州帖木兒派來援軍相助,張成輝攻城失利,反被元軍圍困,危在旦夕,派人求我義軍救援,軍師已派曾詢、馬龍、龍桂領三千兵馬前去救援,現勝負未卜,請盟主與元帥見信後速返回山寨。

碧雲見了信,不便耽擱,次日清晨,便出城回寨。副盟主易華、軍師馮平見碧主帶了一員猛將回寨,又聽了劉尚敘說一路的收穫,大喜。馮平便忙向碧雲稟報郴州張成輝造反之事,道:“自從兩位下山後,郴州等地也鬧起了義軍,並一度攻下永興、興寧、桂陽等縣,義軍迅速壯大。正準備趁郴州守將李小勇之父去逝,回老家奔喪,交由路府副將鄭豪代理守城之職之機,攻佔郴州路府。郴州路府總管李家和便向駐衡州元軍大營求助援軍,帖木兒即派大軍來援,這義軍不但沒攻下郴州路府,反被衡州和郴州之兵內外夾擊,損失慘重,被圍困於土富山,便派人前來鐵頂寨求援。貧道與副盟主合議,已派曾詢、馬龍、龍桂率三千兵馬前去救援,爲他們解圍。”

孫碧雲一聽,疑慮道:“這股義軍發展成這麼大股勢力,我等如何未得任何消息?”馮平道:“先前貧道也不瞭解,他派人來救援後,我也才得知詳情。”於是便把詳細情況向碧雲等作了稟報。

原來在郴州桂陽縣境內,有一個叫張成輝的義士,也練有一身功夫,常常見韃子及官府盤剝鄉民,欺壓百姓,心中不平,早有組織民衆造反之心,只因無謀人相助,後來結識了一位舉人叫趙賢君的,也有些謀略,便經常請一起喝酒,談論天下事,見這趙賢君也對官府和元軍極爲不滿,與自己心意投合,便對趙賢君道:“我等與其受這官府欺負,不如組織一幫窮苦鄉民,揭竿起義,反元軍抗官府,以成大事。”這趙賢君已知全國各地義軍風起雲涌,當朝已成日暮之勢,此時揭竿,何愁大事不成?聽張成輝之言,正中下懷,道:“張兄弟既有此心,我肯有不願!”二人合謀,組織了百十來人,殺了幾個欺壓百姓的蒙古韃子,得到了附近百姓的擁護,紛紛參加起義隊伍。不上一年便發展有千餘人,附近一股股佔山爲王的好漢,見其勢力迅速壯大,也紛紛參加了這支隊伍。

這張成輝的義軍勢力大了,先是控制桂陽縣內的鄉都,殺了一批魚肉百姓的里正、主首,控制了縣城之下的所有鄉村,之後便接着開始圍攻桂陽縣城。桂陽縣令和達魯花赤聞知賊匪來攻城,也沒有當一回事,到了城頭牆上一看,只見四周全是黑壓壓的村民,足有四五千之人,將縣城圍得水泄不通。守城官兵一見,個個膽戰心驚。就聽張成輝一聲令下,衆村民猶如螞蟻一般,從四周奮不顧身攀上城來,守城官軍哪抵抗得住,不一時就入了城,活擒縣令與達魯花赤,將他們斬頭示衆,接着發佈政令,廢除當朝一切法令及蒙規,捕殺蒙人和蒙奸走狗,號召百姓開墾田土,種糧自給,百姓紛紛擁護響應。

一時驚動了郴州路府,便派一千官軍赴桂陽收復縣城,消滅義軍。雙方在桂陽城下激戰數十天,勝負未分,附近鄉村農民聞知,又紛紛扛起鋤頭耙頭長矛大刀圍來,一時聚了五六千人。大勢之下,元軍抵擋不住,逃回郴州。於是張成輝、趙賢君便乘勝先後攻下興寧、永興等縣城,一路勢如破竹。

這張成輝一路攻城佔地順利得手,不免胃口更大了起來,得知郴州路府守將李小勇因其父去世回老家奔喪,由路府副將鄭豪代理守城之職,便與趙賢君合謀,準備集三縣之起義農軍攻打郴州路府。

誰知這郴州路府守護卻比不得縣城,這郴州城乃湘南門戶,湖廣接壤之地,歷代是兵家重鎮,別說城池堅固,易守難攻,而且守城官軍也不少。路府守軍雖是派兵鎮壓張成輝部亂匪敗退,卻也早也作好了防範亂匪來攻的準備。這路府副將鄭豪得知這張匪部要來攻路府,忙與路府總管及達魯花赤合計如何退敵,路府守將李小勇在出城之前,已是有預案在手,決定一面速派人去衡州帖木兒大營搬援軍,一面由路府總管李家和與達魯花赤騰爾固守郴州城,鄭豪便帶一支伏兵進據馬嶺山埋伏,約定如有衡州援軍前來,便以三聲炮響爲號,內外配合,夾擊匪賊。這馬嶺山位於郴州城東北,又名爲蘇仙山,被稱作爲第十八福地,是以晉蘇眈爲居,住在此山,其母往窺之,見其白馬飄然而去,故又名白馬嶺,此山峰陡峭,樹荗林密,正是藏兵之處。

張成輝與趙賢君來攻打郴州,也不過用的是人海戰術,糾集數千農民,手持鋤頭耙頭等農具,呼喝着涌向城門來。城中的李家和與騰爾一個守東門,一個守西門,並各架幾門大炮。看到時義軍接近城門時,便命炮手點炮。張成輝的義軍哪裡曉得大炮的威力,一時大炮一響,炸得城下義軍血肉橫飛,登時嚇得攻城義軍驚慌失措,四散逃命,張成輝一看,一時也不知所措,還是趙賢君曉得此道,對張成輝道:“這炮也不用怕他,其射程有限,只要告訴兄弟們,見到他們要開炮,退到百十餘丈外就沒事了。”張成輝忙令衆人退到百十餘丈外,當日攻城受挫。

次日,張成輝又糾集數千人繼續攻打,又是被大炮多次轟退,攻城不成,趙賢君惱怒不已,對張成輝道:“只要我們死死圍住這城,圍他一月半載,餓也得餓死他們,到時便會不攻自破。”張成輝道:“這日子久了,只怕那主將李少勇回來,還有衡州來增援,奈何?” 趙賢君道:“我堂堂五千之衆,將這城圍得水泄不通,城裡人不敢出來,外面的人也休想進去,就是那李少勇帶了援軍來,能帶得了多少人馬?就是來了,我也不怕他,先打敗了援軍,再繼續圍城。”張成輝一聽,也點了點頭,道:“兄弟說得好,諒他衡州援軍,也要防範孫盟主數萬義軍,哪肯輕易來援,就是來援,決不會傾巢而出,充其量也不會有一二千兵馬,怕他個鬼!”便命各門攻城兄弟一面嚴加看守各城門,決不放一人出城門,一面派出探子打探李少勇及衡州路府方向消息,一有動靜,即刻稟報。

卻說這衡州帖木兒收到郴州府信使急急送來的救援信,不禁大驚,忙招集從將商量對策。帖木兒道:“我原爲對付孫部叛匪,還想着以郴州之軍作預備隊,以便我遇孫匪來攻時,有他們及時來援,就是我衡州守不住了,好可把這郴州作爲一條退路,沒想這叛匪猖狂,連我的後院郴州卻也遭匪賊圍困,這如何是好?”參軍姚成懷道:“大將軍之言甚是。這郴州不光系我後院退路,還爲我衡州南北之倚角,若郴州不保,這郴州張部叛匪勢成,必聯絡孫部叛匪,形成南北夾擊之勢,我等真就危在旦夕了。故依在下看,應該速派援軍,消滅這股叛匪。以除後患。”帖木兒道:“如派援軍救郴州城,只怕鐵頂寨的孫部叛匪聞訊,來攻我衡州。奈何?”姚成懷道:“元帥不必擔心,鐵頂寨的匪首孫碧雲與劉尚,已雙雙去湘西祭祖去了,這一去一回,沒有十天半月回不來,兩個匪首不在,那馮平再有能耐,也不可能發兵攻打衡州。”帖木兒一聽,點頭贊成,便即命新到任的守將焦野領兵三千,日夜兼程,趕赴郴州增援。

這焦野乃南嶺韶關人氏,五短身材、闊口獅鼻。別看他其貌不揚,功夫卻非同小可,使的一對銅錘有七十餘斤,揮舞起來無人能敵,所騎的一匹烏馬,渾身是烏黑長毛,無一根雜毛,如犛牛一般,奔走如追風。此人身經百戰,功不可檔,不知有多少義軍英雄與綠林豪傑死於其手。帖木兒自率軍赴衡州討伐義軍以來,損兵折將,原手下幾員大將死的死傷的傷,只剩下馬若成、範元祺、牛勇三員副將和衡州守將唐先平,深感兵少將寡,難以守城抗敵,於是便向樞密院要來了焦野和劉善洪兩員戰將。這焦野自來衡州,卻寸功未立,正想建功,今奉帖木兒的之命來救郴州,正是大顯身手的機會,忙摩拳擦掌,氣勢洶洶地率三千兵馬趕來援郴州。

這郴州府信使請來了救兵,忙回郴州城報信,誰知城外已被叛匪團團圍了,進城不得,只得轉到馬嶺山來找鄭豪。鄭豪聞知,大喜,忙親自下山前去迎接,在城外二十餘里處,接到了焦野援軍,不勝歡喜道:“有焦將軍前來,我等如拔烏雲而見天日,何愁賊匪不滅!”焦野道:“我等來此,不知賊匪知情否?”鄭豪道:“正是爲防止賊匪知情,兄弟得知消息後,才匆忙趕來此處迎接,想賊匪定不知情。”焦野一聽,便點了點頭。此時天色已晚,焦野便令在此處下寨安營。鄭豪向焦野介紹了張部匪賊攻城情形,共議退敵之策。鄭豪道:“焦將軍此時剛到,我等可趁叛匪尚不知情,來個出其不意,攻其不備。我原已同城內約好三聲炮響爲號,向匪賊襲擊,事不宜遲,我看就定於今夜五更,我等與城內之軍一道,四路同時向匪部襲擊,諒匪賊也摸不清我等底細,定會驚慌四散,必敗無疑。”焦野一聽,點頭稱善。

到了四更,鄭豪、焦野兩路兵馬,就已分別悄悄從南北兩路模來,到了離城不遠處,鄭豪便轟轟轟放了三炮,焦野等二路兵馬聽到炮聲,便齊聲呼喝着向城門方向殺來,城內的李家和與騰爾聽到了炮聲,明白是有援軍到了,與鄭豪放了攻擊匪賊的信號,大喜,也分別從東西兩城門殺出。

此時圍攻城門的義軍正在睡夢之中,聽到炮聲,這張成輝和趙賢君一時都懵了,不一會,就見各處警戒哨來報,不知有多少兵馬,正從南北兩路襲來,城內東西兩門,也有敵軍開門殺來。張成輝一聽,道:“一定是李少勇那廝從南面和衡州搬來了救兵,與城內守軍內外呼應,向我襲擊,如之奈何?”趙賢君到了此時,也驚慌失措,只得道:“這元軍動向,我等爲何一些不覺?也不對方有多少兵馬,事到如此,不如先退兵,再作打算。”二人慌忙由張成輝在前開路,趙賢君押後,率衆向桂陽退卻。

此時天還未亮,四周一片漆黑,這些義軍只見四面到處都是元軍舉的火把和呼喝之聲,一時也辯不清方向,也聽不清張成輝趙賢君的呼喊,被元軍殺得到處亂竄,張成輝與趙賢君根本無法指揮控制。就見元軍殺得興起,如砍瓜切菜一般,無數義軍被慘死刀下,到了天亮,焦野、鄭毫、騰爾和李家和四支人馬會合,見張、趙率殘部向西逃竄,怎肯罷休,便令李家和守城,三支人馬繼續追殺張部義軍。

一時天已漸亮,鄭毫、焦野等緊追叛匪不捨,一直追擊到午後,到了永興境內,卻見殘匪潰逃到土富山,鄭毫等追到半山,就見山上滾木擂石如雨點般飛來,鄭毫見進攻受阻,只得鳴鼓收兵,率兵馬將此山團團圍住,令把守下山要道,防止義軍逃脫,在山下埋鍋造飯,決心一舉就地剿滅此股匪賊,不提。

這張成輝與趙賢君一路被官軍追殺,逃到土富山時,已筋疲力盡,見官軍被山上守在要道口的義軍阻擊,停止攻山,才歇息了一口氣。原來此山乃張成輝的後方糧器供應之地,山早不高,卻也險要,幾道上山通道要隘處早已佈置好守軍,並佈置好阻擊滾木擂石,防止敵軍攻山。張成輝忙令清點人馬,不久得報,當初攻城時的五千之衆,現已不到一千人馬,衆多義軍均慘死在元軍刀槍之下。張成輝一聽,悲憤不已,欲拔劍自盡,被部下頭目洪凱慌忙奪下,道:“勝敗乃兵家常事,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何況我們還有一千多義軍,衆頭領也都尚在,還有東山再起之時,大頭領何必自尋短見!”趙賢君也道:“這次兵敗,乃吾之過,吾過於輕敵,也沒能探知元軍動靜,元軍狡詐,竟事先設下陷阱,聚合衡州援軍,趁夜四面偷襲,以至我等毫無防備,兵慌馬亂,損兵折將。”張成輝悲慟道:“這些兄弟追隨我張某效命,沒有得到我絲毫好處,卻因我等失誤,慘死官軍之手,我是罪責難逃,有愧於他們的在天之靈。”說罷,仍痛哭不已。衆頭領只得安慰解勸。

一時就聽探子來報,元軍已將土富山團團圍住,各出路口已由官軍把守,我人員已進去不得。張成輝一聽,咬牙切齒道:“看來,這批官軍是要把我等在此山中趕盡殺絕了。我張某舍出這條命,與其死棄到底,殺了一個夠本,殺了兩個賺一個,以報死去的兄弟之仇。”說罷,便要率衆下山尋敵廝殺。趙賢君見狀,慌忙勸道:“兄弟何必如此!目前敵強我弱,不便於與他正面交鋒,要報仇,有的是機會,以我之見,不如先派人把守好這山下幾條要道,多備滾木擂石,誓死將元軍檔在山下,一面速派人去衡州搬救兵來解圍。”張成輝嘆息道:“守住此山不難,這山雖不高,上山的路也不多,道路險峻,不便於元軍大軍及騎兵進入,我只要把守好山道,可阻檔敵上山。只是我山上所儲備的糧食不多,不宜久守,況衡州能不能前來救援,還是未知。”趙賢君道:“衡州義軍乃我湘西南勢力最強的一支義軍,擁有戰將上百員,兵馬數萬之衆。那盟主姓孫,乃一女將,在盟中極有威望,元帥劉尚,有萬無不當之勇,連前去剿除他們的帖木兒數萬大軍都不是他的對手,被其打敗,退逃至衡州不敢出頭。這二人我也不甚瞭解,只是那軍師馮平,更有諸葛孔明之謀,運籌帷幄,胸懷天下,善結識天下豪傑,何況我等義軍,與其同出一義,共同對敵,與我也曾有一面之交,我想只要他得知我有難,必然會派兵相救,兄弟大可放心便是。”張成輝一聽,只得請趙賢君寫了書信,召來能說會道的手下頭目成鬆,吩咐道:“你持了這信,今夜悄悄摸下山,去桂陽牽了匹快馬,到了鐵頂寨,務必找到軍師馮平,將信交付於他,我等一千多性命,全繫於此,切不可失。”成鬆頓首道:“大頭領請放心,小的就是赴湯蹈火,也必不負所托。”趙賢君道:“如今山下已被官軍圍困,你如何下得了山?” 成鬆道:“頭領不必擔心,此山各防守通道,小的成竹在心,有些暗道直通山外,小的悄悄下山,官軍不會知覺。” 趙賢君道:“如果上鐵頂山受到阻攔,你就稱郴州趙賢君要見軍師,軍師聽了我的名字,必然允你相見。只要將信交到軍師手中,你的任務就完成了,此事十萬火急,萬萬不可耽擱。”成鬆點頭稱是,即行下山,不提。

卻說軍師自碧雲、劉尚回鄉祭祖後,深怕盟主和主帥等有失,又擔心衡州帖木兒得知後,乘機派軍來犯,便不斷派人沿途打探消息。幸得報衡州並無動靜,心裡稍安。忽一日,聞山下哨兵來報,有一人自稱是郴州來人,持趙賢君的信,有火急軍情,要面見軍師。馮平一聽趙賢君,自思道,此人我也曾相識的,只是久不謀面,他又如何有火急軍情要見我?只得忙吩咐請其上山,一見來人,已是灰頭土臉,疲憊不堪,問其何事來見,只聽這人道:“小的乃郴州義軍張成輝、趙賢君大頭領屬下成鬆,我義軍也是效法軍師之義軍,起兵造反,抗官府驅韃子,已擁有義軍五千之衆,連日攻克桂陽、興寧、永興等縣城,勢如破竹,不想在攻打郴州路府時,有衡州發兵來援,我義軍大敗,被官軍追殺到土富山時,已剩一千餘人,現官軍有四五千之衆,已將我義軍團團圍困在山上,不日就要攻山,將我義軍一網打盡。現我義軍危在旦夕,務請軍師看在同是抗擊元軍份上,派兵相救,我義軍一千餘人性命,全在軍師身上了。”說罷,遞上趙賢君的信。馮平一看,大驚,道:“郴州義軍如此大事,我等如何一概不知情?”成鬆道:“我義軍發展勢頭之快,也是出乎我等所料。原想等打下郴州後,再派人稟報軍師,兩路義軍結盟,然後兩路共進,揮兵直指衡州。誰想一時失誤,兵敗如此。”馮平道:“你等勢危,我等豈能不救!只是當前碧主、元帥已赴辰溪祭祖,最快也要十數天後才能回寨,如此大事,須稟報盟主才能定奪。”成鬆一聽,哭訴道:“如此一來,我等一千義軍性命已休矣!”馮平見狀,猶豫半晌,只得道:“你且下去歇息歇息,待我同衆將領商量後,才定奪罷。”

軍情緊急,馮平不敢怠慢,忙請來副明主易華等商量如何處置。易華道:“盟主行前,早已吩咐,她離開後,軍中大事,一切由你我作主就是。現郴州義軍危急,雖與我互不通信息,也無瓜葛,然其抗官府驅韃子的義舉與我也是一樣,如讓其在郴州發展,有了勢力,豈不又是我一得力盟友助手。何況郴州是衡州帖木兒的南面屏障,現有義軍掃清了帖木兒的這一屏障,這衡州豈不真正成了孤城了麼?請軍師不必有顧忌,速速發兵罷。”馮平一聽,大喜,道:“副盟主此言,正合我意,有副盟主同意,貧道就放心了。”於是便令曾詢爲主帥,馬龍和龍桂爲左右先鋒,領兵三千,日夜兼程,速赴郴州增援。

卻說這焦野、鄭豪和那蒙古韃子騰尓已是圍了土富山,哪裡會讓山上的叛賊有喘息之機,次日天一亮,就由鄭豪和焦野率各一千兵馬,分別從南北兩面向土富山發動攻勢,企圖一舉清除山上殘敵。趙賢君見狀,忙各安排二百兵馬,在南北兩面山路上設了兩道阻擊點,阻塞進山要道,並以滾木、擂石迎敵。鄭豪、焦野等到了半山,便幾番被義軍以滾木、擂石打回,兵馬死傷無數,進山道口也已被堵死,進山不得。鄭豪、焦野攻山受阻,無計可施,只得退兵。次日,鄭豪、焦野便欲以激將張成輝下山決戰,便衝山上大喝道:“叛賊聽着!你等已被我包圍,要想活命,就乖乖下山投降,如再作垂死抵抗,我等一旦踏上山寨,片甲不留!”這張成輝正在悲憤不已,一聽此言,哪肯罷休,便揮起長槍,就要下山決戰。趙賢君一見,忙上前勸阻,道:“這是敵軍的激將法,想引誘我下山決戰而殲之,我等切不可上當,只有堅守待援,不可輕易出戰。”張成輝哪裡肯聽,恨恨道:“那鄭豪向我喊話,分明是欺我懦弱,不敢出戰,我要是做這縮頭烏龜,怎對得起死去的兄弟,也更難面對這山上這些活着的弟兄!”堅決要下山迎戰,趙賢君見勸不動,只得將手兩個下頭目洪凱、李竹生叫來,吩咐隨時跟在大頭目身邊,保護好大頭目。二人領命,跟隨張成輝下山。

這鄭豪一見叛賊頭目張成輝竟親自下山來挑戰,忙揮槍上前迎戰,張成輝見了鄭豪,正是仇人相見,分外眼紅,報仇心切,也不打話,揮槍便向對方刺來。二人鬥了十來個回合,鄭豪見張成輝兩眼都殺紅了,已是奮不顧身,必要置自己於死地,先是膽怯,後是不敵,打馬便逃,後面的焦野一看,便啪馬舞錘前來,張成輝不認得焦野,喝道:“前來送死者是誰?報個名來!”焦野一聽,冷笑道:“我乃衡州援軍統帥焦野,前來取你命來了。”說罷,揮舞一對斗大的銅錘,來戰張成輝。成輝挺槍來迎,二人又戰了二十個回合,這焦野雖說身材粗矮,但筋暴肌突力大無窮,一對銅錘揮舞得呼呼生風,鬼驚神顫,張成輝已是連戰二人,氣力漸漸不濟,被焦野連連錘擊,眼看凶多吉少。洪凱、李竹生見狀,忙雙雙上前助戰。鄭豪、騰尓一見,忙上陣對洪凱、李竹生殺來,一時二人只得分別同鄭豪和騰尓廝殺,哪裡顧得上成輝。成輝已是氣力不濟,難以招架,而焦野仍力大無窮,勢如猛獅,成輝一時防備不及,被其一錘擊來,正中成輝心窩,把護心鏡砸得粉碎,成輝一聲不吭,倒下馬來,山上幾個頭領一見,大驚失色,不顧一切,紛紛火急奔下山來,把成輝搶上了山。洪凱、李竹生見狀,也是心驚,慌忙棄了鄭豪、騰尓,一同逃命上山。焦野得勝,忙揮手喝令官軍衝殺上山,卻被上山的守軍以滾木擂石劈頭蓋臉砸來,守軍見主將受重傷,已是氣極,一個個衝下山同軍官拚命,一時官軍死傷不少,焦野見狀,只得收兵下山。

這張成輝被幾個頭目擡上山來,雖是還有一口氣,卻一口接一口大吐鮮血,已是氣息奄奄。趙賢君等大少頭目見狀,無不痛哭不已,忙叫來大夫看視,這大夫也只是搖頭,道:“已是胸骨斷裂,傷其內臟,似大凶之象。”只得以止血化瘀之中藥灌服。趙賢君等日夜守護,不敢離開半步。

到了半夜,張成輝才猛然醒來,對趙賢君道:“我不聽兄弟之言,執意下山迎戰,非待一時之勇,前去送命,而是爲死去的及活着的兄弟報仇雪恨耳!非此舉不足以泄我心內之氣,雖沒能殺敵泄恨,卻也對得起死去的兄弟了,雖死無憾。”趙賢君一聽,悲痛不已,道:“大哥何出此言!既然已如此,務請大哥寬心養息,我想衡州定會派來援軍,不日就會趕到,大哥之仇,即刻可報。”張成輝一聽,喘息道:“只要援軍到了,可請那統帥前來見我,我有要事相告。”說罷,又昏了過去。有分教:

洶洶義軍雄勇在,怎敵衡州虎狼來

只因主將少運籌,流血伏屍鬼魂哀。

欲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

115.義軍離寨赴衡州 太尉奉旨招義軍25.破山寨夫妻被擒 施心計成芳救人83.劉尚攻打寶慶城 尤忠棄官做耕農79.王六千里搬救兵 袁勤智破澧州府80.彭翠香引狼入室 小霸王藥山逞威94.劉尚逞威獵猛虎 道成入洞見遺僧25.破山寨夫妻被擒 施心計成芳救人102.可郎率部投義軍 碧雲兩路攻黔陽13.劫糧攻寨全失手 養精蓄銳又出兵25.破山寨夫妻被擒 施心計成芳救人45.伍林大戰小霸王 李成叫陣決生死55.陳林攻打銅姑寨 馮平火燒彌虎灘123.衆將庵中祭亡靈 劉尚辭官隱山林108.馮軍師巧設迷陣 洪可郎斬將立功117.義軍應召抗元軍 塗貌途中結義兄33.乞丐李三探魔莊 王六救人遇神尼74.方雲初會劉月芳 成謙大戰小夾山54.衆好漢共謀反元 女英雄統領三軍105.小勇歸途收二將 克郎攻城當先鋒48.袁公寨英雄結義 劉頭領私下衡州45.伍林大戰小霸王 李成叫陣決生死47.劫官道驚動兩府 馮軍師計敗官兵68.元軍三路伐義軍 易華一戰殺張宏107.神尼病危召愛徒 碧雲下令打衡州107.神尼病危召愛徒 碧雲下令打衡州114.劉尚義放李小勇 義軍連破兩州城106.馮軍師攻城受挫 孫盟主三增援軍92.夏全明謝絕出山 聶東明計攻湘鄉20.圍獵誤上紅橋寨 劉尚山中遇故友14.曾詢大戰孫碧雲 李成兵敗東落嶺94.劉尚逞威獵猛虎 道成入洞見遺僧23.獵戶進城遇太歲 虎將大鬧總管府64.陳虎施計降塗貌 哈利潰逃永豐鎮123.衆將庵中祭亡靈 劉尚辭官隱山林97.劉尚祭祀回辰溪 六將誅殺四梟雄11.盤壠山谷劫糧道 李成誤攻餘湖山96.塗貌梅山遇敵 東明設計破城63.義軍三闖元軍營 袁勤一戰劫糧道74.方雲初會劉月芳 成謙大戰小夾山100.蛟龍結拜劉元帥 可郎情鍾女店主11.盤壠山谷劫糧道 李成誤攻餘湖山2.寶慶城中除地虎 大山深處結良緣76.劉月芳歸順義軍 方護院暗戀魔女100.蛟龍結拜劉元帥 可郎情鍾女店主82.孫盟主設宴賞雪 衆姐妹詠詩浪情111.馮平計破衡州城 帖木喪命婦人手122.尤忠結親歐梅府 劉尚重上鐵頂寨96.塗貌梅山遇敵 東明設計破城18.白馬庵師徒道情 仙峰嶺母女相認26.姐妹私房贊劉尚 碧雲藉機攻歐明124.劉尚出家復爲僧 漢王爭霸江上亡14.曾詢大戰孫碧雲 李成兵敗東落嶺83.劉尚攻打寶慶城 尤忠棄官做耕農71.帖木設下金鎖陣 劉尚闖陣破元軍11.盤壠山谷劫糧道 李成誤攻餘湖山49. 歐明對酌談家事 劉尚歸家圓舊夢62.重兵圍困曲河鎮 衆將大鬧元軍營33.乞丐李三探魔莊 王六救人遇神尼17.地平負約鏢下亡 全明火攻陽梅山94.劉尚逞威獵猛虎 道成入洞見遺僧44.劉尚巧取龍王寨 曾詢夜襲東落山108.馮軍師巧設迷陣 洪可郎斬將立功44.劉尚巧取龍王寨 曾詢夜襲東落山74.方雲初會劉月芳 成謙大戰小夾山91.劉尚攻打武岡城 義軍誅兇祭英靈29.唐林騙梅秀上山 劉尚二闖東落寨97.劉尚祭祀回辰溪 六將誅殺四梟雄119.興陽攻城受挫 於光胸狹排異26.姐妹私房贊劉尚 碧雲藉機攻歐明104.張成輝英雄氣短 土富山焦野稱雄114.劉尚義放李小勇 義軍連破兩州城29.唐林騙梅秀上山 劉尚二闖東落寨15.劫大戶成瑞喪命 承夫業碧雲主事103.張成輝攻城失利 馮軍師發兵增援53.易華遍發綠林帖 碧雲以婚謀大計53.易華遍發綠林帖 碧雲以婚謀大計17.地平負約鏢下亡 全明火攻陽梅山65.文鬆命喪碧河堂 碧雲大勝哈利軍121.易興陽自殘避禍 馮軍師點評天下103.張成輝攻城失利 馮軍師發兵增援113.元帥巧取永州城 小勇落草陽明3.仙嶺神尼收高徒 楊公露富招嫌疑42.仙女寨寨主讓位 斬元將霸王立威30.碧雲書信化干戈 歐劉對酌說姻緣94.劉尚逞威獵猛虎 道成入洞見遺僧108.馮軍師巧設迷陣 洪可郎斬將立功122.尤忠結親歐梅府 劉尚重上鐵頂寨107.神尼病危召愛徒 碧雲下令打衡州65.文鬆命喪碧河堂 碧雲大勝哈利軍114.劉尚義放李小勇 義軍連破兩州城112.劉元帥歸家敘情 小霸王城下逞威56.迷魂谷馮平祭靈 小霸王大鬧黃嶺45.伍林大戰小霸王 李成叫陣決生死9.孫碧雲陣前認姐 朱頭領入夥東寨57.碧雲貪飲桃花酒 崖寨兩魔拜仙子82.孫盟主設宴賞雪 衆姐妹詠詩浪情120.興陽火拚於督軍 水陸合破夔州城49. 歐明對酌談家事 劉尚歸家圓舊夢35.碧雲兵伐肖家莊 劉尚出山斬魔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