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九章 守備

此塔在樅陽門外臨江之處,遠遠望去足有數十米高,龐雨來到明朝之後從未見過如此高大的建築。以往龐雨兩次來安慶都是走北門,到府衙辦完事就回桐城,所以一直未曾見到。

“懷寧十景之一的塔影橫江便是此處,此塔名曰迎江寺塔(注:振風塔)。有好事者言,本朝之前安慶未出過狀元,乃因江流湍急文風不固,需建塔固之,於是隆慶二年初建此塔,一到夜間燈火輝煌,也可以作江面上的指引,不知救了多少船工,這是佛家慈悲,但那狀元卻一直沒見到。萬曆四十七年時,塔身多有破損,老夫的從祖和吳應鐘等募資重修,果然崇禎元年懷寧便出了狀元。”阮大鋮大笑幾聲,面有得色的道,“龐小友你說,這狀元是不是有我那次祖之功。”

龐雨還在看那燈塔,這些時日看慣了平房,咋一見到這種高大的人工建築,心中還頗有些震撼,尤其還燈火輝煌。不過從中江樓的角度看不到河中塔影,所以那塔影橫江也就少了些味道。

他此時聽了阮大鋮的話,不由驚訝的道,“還有如此神奇之事,不知這狀元如今何處高就?”

“此人名叫劉若宰,中狀元之後即授翰林院侍講,後充日講起居注官,如今已是侍講學士,常常隨侍聖上身邊。”阮大鋮撫摸着自己的一把大鬍子,對龐雨神秘的道,“當朝首輔溫體仁,當年也是講讀官,官職雖不大,但貴在離皇上近,皇上有些什麼難爲之處,多半不會去問閣老,因閣老心機深沉又利益攸關,背後有些話,倒是問這些日日見面的講讀官多些。所謂京官多如牛毛,在皇上面前說得上話的少之又少,這侍講學士纔是近臣。”

龐雨眼睛一亮,這感覺就是皇帝秘書,或者是學術顧問一類。以前聽說孫臨的哥哥在都察院,桐城的士紳都對孫臨刮目相看,跟這劉若宰比起來,似乎就還差了一些。

這名字聽起來與劉若谷有親戚關係,但龐雨隨即一想便打消這個念頭,要是劉若谷和這位大秘是實在親戚,都不用劉若宰打招呼,地方上早有一大堆人巴結劉若谷,那裡還需要去給吳應琦打工。

龐雨奉承道,“想不到懷寧還出過如此多的人才。”

阮大鋮笑道,“正好老夫與這劉若宰便有些許干係。”

龐雨連忙端起酒杯敬阮大鋮,他發現阮大鋮喝酒之後防備大減,上次他說桐城練兵的時候,只是建議龐雨找何如寵、孫臨,對這個劉若宰是絕口未提,而今天龐雨沒問就說了。

“劉若宰正是老夫從祖的女婿。”阮大鋮說完稍有得色,他指指那燈火燦爛的迎江寺塔,“便是重修這塔的從祖,就是如此之巧,民間都說啊,從祖這塔修了,是給他自家修的,把狀元都保佑去他家了,哈哈哈。”

龐雨一算,那劉若宰還相當於阮大鋮的叔輩了。與阮大鋮一番交往,平日間不經意的時候,阮大鋮總會提到懷寧的幾個大家族,比如劉姓、吳姓,都是高門大戶詩書傳家,沒有功名的人是進不了這個圈子的。

以前只知道封建社會靠科舉選拔人才,但身處此時,龐雨才切身感受到科舉的重要,不但決定了官場的發展空間,也決定了社會層次的高低。即便阮大鋮對龐雨不錯,但接風時也不會把其他家族的人找來聚會,因爲龐雨的身份還到不了這個圈子。

雖然阮大鋮因爲站隊得罪了東林黨,但仍然能在士林有一席之地,就與他這樣的圈子是分不開的,這往往是兩三代才能形成的社會地位和人脈,對現在的龐雨來說還太遙遠。

龐雨端酒敬了一杯,放下酒杯後道,“安慶兩座高樓都與先生的從祖有關,今日能在此樓飲酒,也是沾了貴祖的光。貴祖已如此了得,方纔先生說叔侄同中進士,算來那侄子便是阮先生的叔父輩了,應當也是了不得的人物。”

“與從祖同中進士那侄子,便是家父了。當年家父膝下無子,老夫是過繼的,生父是家父的親兄弟。”阮大鋮眼神有些迷離,“家父諱以鼎,咱們阮家啊,曾祖父上也是進士,曾官至巡撫,祖父當年科舉不利,跟其他兄弟比起來,家境也是尋常,便要家父勤讀書,家父勤學好問博覽羣書,當年與次祖一同中了進士,給祖父掙足了臉面,之後家父一向在外爲官。我是跟着祖父長大的,祖父也像當年督促家父那般,讓我勤讀書,將來要爲官,詩書傳家光耀門楣…”

他說到這裡沒有再說,龐雨哦了一聲,沒想到阮家已經是富過三代。

聽阮大鋮這短短一段話,龐雨便可以猜到,阮家的曾祖父既然是進士出身當了大官,自然更看重讀書好的兒子,阮大鋮那祖父估計在家中受了輕視,對兒子和孫子的要求,都是要讀書出人頭地。

更何況阮大鋮還是過繼的,是個嗣子的身份,甚至龐雨猜想,阮大鋮的生父可能讀書不咋地,祖父才把聰明的阮大鋮過繼給中進士的兒子,這種特殊的身份,可能會對阮大鋮價值觀的形成有很大影響。

這麼想來,阮大鋮從幼時的境遇中,培養出來官癮也是情理之中的。

龐雨又敬了一杯,阮大鋮臉上有些發紅,但狀態顯然不錯,應該是有些飄飄然,身體又沒有不適,正是很多喝酒的人最喜歡的狀態。今日他即將離鄉,又喝多了酒,所以連身世都跟龐雨說了許多。

阮大鋮放下酒杯又接着道,“老夫自小也是如此勤勉讀書,十七歲中舉人,二十九歲中進士,沒給家父丟臉。那一年啊,方家的方孔炤、方大同都是同年進士,方孔炤與老夫最爲相得,就在幾年之前,方以智還曾專門來懷寧,聽從祖講學《離騷》,老夫跟方家數代淵源了。當年方孔炤考得最好,入的二甲,三甲裡面老夫名列第十,排在老夫後面的是候洵,然後是李春燁,再下來是魏大中,魏大中…”

阮大鋮開始說到進士時,眼中光彩連閃,最後連說了幾遍魏大中,神色便變得複雜,沒有接着說下去,自顧自的端起酒喝了一杯。從他說到從祖阮自華之後,便沒有再次一口菜,只是不停的喝酒。

龐雨只知道方家對阮大鋮若即若離,方孔炤在表面上還過得去,而方以智則敬而遠之,那魏大中的事情,只是聽阮大鋮提過,但具體如何,龐雨也未細問。

阮大鋮情緒低落,大概想起一些往事。

龐雨勸道,“阮先生滿腹經綸,此去南京人文薈萃,其影響遠勝安慶,先生總會有復起之時。”

阮大鋮搖頭道,“今天下板蕩,皇上最看重的是邊才,自建奴入寇京師之後,皇上便疏遠東林啓用孤臣,東林從此勢弱,復社的張溥更連京師都待不住,只能以丁憂之名逃返江南,這後面沒有皇上的默許,溫體仁是辦不到的。由此便可見一斑,所謂人文,太平之時經世致用,方今之時,卻要運籌征戰更得青睞。”

“先生談兵論劍,這能耐也是有的,此次…”龐雨說了一半,又覺得不妥,便住口不說。

此次阮大鋮回桐城之後,還是想分潤戰功,龐雨從縣衙裡面努力,楊爾銘仍是不置可否。不過在龐雨的宣傳之下,阮大鋮在桐城民間得了些美譽,實際的好處並未拿到。

後來馬先生過來,阮大鋮匆匆去拜見,但帖子遞進去,馬先生甚至沒有見他。

馬先生只是一個巡撫的幕僚,科舉上的地位跟阮大鋮天差地別,即便是張國維,也是天啓二年的進士,阮大鋮當時已經官至給事中,成爲東林干將。

一個站隊錯誤,落到如今連張國維的幕友都可以拒絕他,阮大鋮自然有些失落。

果然阮大鋮搖搖頭道,“龐小友已盡力,也是老夫爲國效力的心思操切了些,怨不得別人。”

聽了這話,龐雨倒有些不好意思,他前後收了阮大鋮上千兩銀子,都沒能把阮大鋮的名字加入報功申詳,退回阮大鋮他又沒有收。

阮大鋮擡眼看看龐雨道,“龐小友先前問老夫文官武官,今日聽了老夫的往事,當知這科舉之路也不易,今日今時,還要文武雙修,才能入得聖心,龐小友平民亂,已經上達聖聽,此次痛擊流寇更是武功赫赫,若真是入了武職,日後前途無量也未必不能,是以你要捐監生領武職的想法,老夫是贊成的。”

龐雨看着桌面道,“先生說得有理,只是到底如何,還未定奪下來。在下也打聽了,安慶左近只有守備,一向是防江的,眼下那守備便是潘可大佔着,這還是他上次沾了平定桐城民變的光,這個守備似乎也不甚要緊。”

“那守備是小了些,老夫在懷寧多年,對這武職頗爲了解,安慶守備受安池兵備道轄制,領水兵五百既本營戰船,主要防備安慶至九江一帶的江徒、礦徒、鹽販,所以又領有安慶和九江兩處衛所,那衛所不提也罷。就算是那五百水營,兵丁船隻也多被挪用作爲漕運之用,一路夾帶販私,如今江徒、鹽徒肆虐,非是無因。”

龐雨酒勁有些上頭,眼神有些渙散,突然一擡頭問道,“先生方纔說安慶守備還領有九江衛所?”

“確實如此,九江、安慶同爲大江要害,當年寧王之亂,九江一觸即潰,而安慶固若金湯,此後才專設安慶守備,轄制安慶、九江衛所,便是因安慶九江大江相連,戰防皆要一體方爲妥當。不過那只是名義上的,如今安慶衛逃散殆盡,衛所殘餘都用於漕工,九江衛也相差彷彿,確實不值一爭。”

龐雨皺眉看着桌面,這安慶守備原本不在他考慮之列,因爲上次民亂的時候,他就領教了安慶武備廢弛程度。他如果走武官線路,計劃是在桐城另外爭取一個營伍,對這安慶守備也沒有仔細打聽,桐城的人對安慶守備也不甚清楚,今日才聽阮大鋮說得如此明白,這便是圈子的不同。

龐雨眼神變幻思索半晌後,擡頭對阮大鋮道,“在下有一事求阮先生,若此一步能成功,日後在下也能有力襄助先生,不至現今一般有心無力。”

阮大鋮一聽連忙打起精神,“龐小友請說。”

“請先生聯合懷寧鄉紳向府衙和巡撫衙門聯名上書,彈劾安慶守備潘可大喪師避寇。”

第二百一十六章 對策第一百五十九章 返程第一百六十四章 爛攤子第七十五章 官貸第一百九十四章 伏兵第一百六十三章 軍律第六十四章 來客第三十八章 打劫第二百一十四章 羣毆第二百一十八章 惑敵第八十章 靜立第一百六十二章 落選第二百一十七章 虛兵第一百零七章 偵騎第二百五十五章 生路第五章 月半第二百四十三章 過江第三十四章 機緣第六十一章 和解第一百四十四章 江徒第一百三十三章 舊識第一百九十章 埋伏第二百零九章 石牌第一百五十章 通幾第二百五十八章 向北第二十五章 大江第一百一十六章 死敵第一百三十九章 守備第一百一十三章 竹梯第九十二章 早課第六十章 迷霧第二百六十六章 爭搶第一百二十一章 池塘第八十七章 不設防第二百四十章 炮襲第一百二十章 鐵人第二百五十二章 突襲第一百五十五章 巧工第一百三十八章 安慶第二十八章 戶房第一百二十六章 向西第五章 月半第一百二十九章 往生第二百零八章 西境第八十七章 不設防第二百四十章 炮襲第九十五章 臘八第一百四十九章 遠鏡第二百四十一章 人選第一百五十五章 巧工第六十八章 編制第一百七十章 書辦第二百五十四章 夜哨第二百二十一章 年前第二百四十五章 條件第十章 按揭第二十二章 渡劫第二百一十九章 路遇第一百五十六章 三百兩第四十七章 自縛第二百三十八章 街戰第一百七十四章 費用第四十三章 彙集第二十四章 漏雨第七十七章 初仕第七十三章 風骨第三十六章 避難第一百八十四章 生機第一百四十二章 故事第七章 匣牀第二百三十三章 刀槍第一百三十四章 戰績第二百四十五章 條件第二百一十三章 文化第九十六章 紅袍第一百三十五章 碼頭第一百九十三章 交鋒第一百七十三章 大江船行第一百六十一章 從軍第十九章 估值第七十四章 新知縣第十七章 站隊第八十七章 不設防第一百五十七章 開解第三十章 吏目第二百四十章 炮襲第二百二十二章 兩難第五十一章 兇殘第二百二十二章 兩難第一百二十六章 向西第二百三十六章 箭頭第九十二章 早課第一百六十四章 爛攤子第五十八章 大事第二百六十六章 爭搶第一百二十章 鐵人第二百五十五章 生路第一百零七章 老爺第二百四十四章 戰報第三十八章 打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