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錯,有着充足的兵力,而且也有着足夠完善的後勤線,名臣良將打底的陣容加上此時寧遠城因爲獲得了對建奴大勝,重創代善的戰績而大振的士氣。
開春之後,出城北伐,尋建奴主力決戰,並不是什麼不能操作的事情。
可是,朱由校壓根就不打算拖延時間到那個時候,拖延幾個月,就爲了開春再去跟建奴掰腕子?
那不可能!必然不可能!
朱由校就沒打算和建奴在遼東墨跡太久,寧遠決戰之後,就該步入安內的階段了。
畢竟攘外必先安內這一出,可不是光頭的首創,而是在華夏大地上證明了好幾次有效的方針。
而且朱由校也不覺得自己會跟光頭一樣,說安內就對外寇沒有一點抗拒了,平定內部的首要條件,就是周邊的異族沒心思繼續對大明下手,繼續劫掠大明。
敲打林丹汗,這是因爲大明和蒙古之間的衝突矛盾,已經隨着這些年的貿易往來加上林丹汗主政之後的政策改變而緩和了不少,適當的敲打一下林丹汗,卻不給他太大的壓力,足夠能讓林丹汗在建奴兵敗之後的時間裡,暫時安安分分。
而暴揍建奴,則是打給大明這個龐大帝國周邊那些蠢蠢欲動的異族看的。
建奴在過去的幾十年裡,已經證明了他們的能力,近乎天下無敵的建奴被大明輕而易舉的擊潰了,這一幕的殺雞儆猴,足夠短時間內恢復大明曾經威壓四方的局面。
這些時間,就是朱由校用來平定內部各種問題的時間。
首當其衝的問題,還是此時因爲小冰河期導致的氣候驟變所帶來的災害。
洪災,旱災,以及蝗災。
這三大災害之外的鼠疫和嚴寒,反倒可以稍稍緩緩。
而洪災和旱災並不是說能解決就能解決的,蝗災解決了之後,至少在一定的程度上可以緩解一下大明的糧食危機。
畢竟嘉靖三年之後,大明皇室對於蝗災的態度就已經是擺爛了,而從上層開始的對蝗災輕視,對於滅蝗工作消極怠慢,導致的後果是巨大的。
伴隨着陝北大旱,蝗蟲過境寸草不生的局面,讓原本就缺糧少食的陝北老百姓沒了最後一口吃的。
大明江山坍塌的最大一顆雷,由此爆發。
而對於蝗災的備案,朱由校早已有了腹案。
作爲一個穿越者,朱由校對於飛蝗的災害處理方式自然是有着瞭解的,畢竟蝗蟲帶來的痛楚,可是蔓延了整個世界的痛。
像是一些小說當中一樣,皇帝帶頭去吃蝗蟲,另外發動官方購買老百姓抓的蝗蟲,以利益誘導百姓自發的去捕捉和食用蝗蟲,藉由大明的充足人力將蝗災吃沒。
這一點朱由校是從來沒有考慮過。
雖然說三國志中的吳書中有所記載,袁術麾下的壽春老百姓就拿蝗蟲當飯吃過,唐朝的老百姓也餓的吃過蝗蟲,甚至到了大明之前沒多久,元朝也曾經發生過老百姓捕蝗以爲食的事情,但是終究沒有足夠的效果。
唐朝時,官方爲了治理蝗災,甚至將蝗蟲的價格提拔到了和粟米一樣的價格,然而沒一點作用,蝗蟲依舊是越來越多。
歸根結底還是等飛蝗成型了之後,這飛蝗就抓不過來了。
吃?治標不治本罷了。
說到底飛蝗這玩意,一般吃完一個地的糧食就飛走了,蝗災的突發性,纔是對百姓而言最難以預料的。
更何況飛蝗和朱由校穿越來的那個時代夜宵攤上的烤蝗蟲可不一樣,飛蝗那玩意是有毒的,變色的。
雖然說少量食用沒事,但是吃多了,哪怕是人類都會中毒。
然而後世2017年的華夏蝗災的治理方式,就很值得此時的朱由校去使用。
雖說這個法子自古以來都有,但是從來沒有一個朝代,官方推行這個方式去治理蝗蟲。
天敵治理法!
養雞,養鴨,養的多了,蝗災就鬧不起來了。
何況雞鴨多了,還能夠提供充足的肉食呢!
可是這招也沒法亂用。
畢竟蝗蟲在這個時代,可是有着神位的。
想要破除掉這所謂的神位,少了官方的推動,就是一個遙不可及的話題。
而少了足夠讓天啓帝這個皇帝能夠壓服百姓的逆反,天啓帝就必須要有足夠的威望和聲望。
哪怕是爲了聲望,爲了讓百姓能夠信服自己,建奴都必須要打。
同樣的,蝗災也必須要救。
想要治理蝗災,推動天下百姓去養雞養鴨,朱由校就必須要給現在朝廷裡的矛盾給平定了才行,畢竟一個亂糟糟的朝廷,朱由校的政令能不能發佈到地方都成問題。
何況這雞鴨也不是憑空變出來的,若是沒了那些豪門大戶的推動,這雞鴨的幼苗該去哪找?
好在是現在陝北的蝗災此時還沒有徹底鬧騰起來,朱由校還有時間去做佈置,做準備。
畢竟哪怕是如今朝廷裡有了高產糧食,推送到天下,讓百姓都能吃的上,也還得好幾年。
糧食的收成可不是一時半會就能解決的。
蝗災爆發了,這高產糧也扛不住啃!
朱由校眯着雙眼,靠在樹下,聽着風聲,心思卻飄到了數百里外的山海關上。
此時的寧遠扛過了一場大戰,秦良玉更是過了山海關,抵達了寧遠城,那麼山海關那邊的準備,應該做的也差不多了。
寧遠決戰之時,山海關的大軍,也該能夠趕得上,能夠奮力廝殺,讓新兵蛋子成爲接受過鐵血試煉的老兵了吧!
手指敲了敲身邊的長槍,猛然間,大地震顫了起來。
朱由校一把握住自己長槍,翻身上馬,眺望遠方。
“這麼強的震動,是騎兵大部隊行動了啊!”
“滿桂!通知下去!全軍戒備!以防禦陣型整軍!隨時備戰!”
眼下,難道就又要發生大戰了?
朱由校眯着眼,心中念頭,一閃而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