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帝教天地會扯不清的關係

生活在19世紀中葉嶺南的市井人物,倘對現實有那麼一點點不滿,對秘密社會、團體有那麼一點點好奇,幾乎不太可能和天地會、或天地會變種的五花八門堂口絕緣。

洪秀全的太平天國是信奉拜上帝教的,認爲天下只有一個“帝”——“太平天王大道君王全”洪秀全,以及被他過繼給天兄耶穌、從而兼祧“哥朕”(耶穌和洪秀全)的“代代幼主”;而天地會則崇拜五花八門的神祇,可以說有很多信仰、也可以說沒有信仰,認爲唯一合法的帝王世系,是明代朱姓帝王的嫡系朱某太子(究竟是幾太子,不同派系的天地會可能還要爭一爭)。如果說在“天上”即信仰層面,上帝教和天地會尚可勉強相容,那麼在“地上”即誰是皇帝這個“大是大非”問題上,兩派可謂水火不相容,照理不應有甚瓜葛纔是。

但事實上卻正相反:“長毛”自始至終,就根本應被他們視作“邪教”“反賊”的天地會眉來眼去,糾纏不休。

目前所能查到、太平天國正面批判天地會的資料,只有洪仁玕假託洪秀全,在《太平天國起義記》裡指責天地會不能應時而變,不懂得如今應“努力開創新朝”而仍想着反清復明。並抨擊了天地會內所流行的某些秘密社團陋習。但這份資料並非直接源自太平天國內部,而是由當時遠離太平軍、客居香港的洪仁玕轉述,這位轉述者素有“爲尊者諱”、爲“革命宣傳需要”而任意剪裁修飾歷史,尤其編造洪秀全父子“神話”以擡高二人的“光榮傳統”,這番話是否真是洪秀全所言,恐怕只能打個折扣。

而太平天國自身的官樣文書中,幾乎沒有直接指斥天地會及其宗旨的文字。《金陵雜記》中收錄了一封東王楊秀清1853年定都南京後寫給上海小刀會(天地會分支)首領的誥諭,儘管這份誥諭用上級命令下級的口氣,讓後者“識時務者爲英雄,知進退者爲俊傑”,承認洪秀全是君主,並含蓄責備後者“率衆來歸”太晚,但並未指責其天地會背景有什麼不妥,反倒用“高官顯爵”加以鼓勵。相反,太平天國官書中,甚至直接肯定過天地會的宗旨。

1852年在廣西永安州,以楊秀清、蕭朝貴兩位軍師連銜發佈的《奉天誅妖救世安民諭》中說,“況查爾們壯丁,多是三合會黨,盍思歃血洪門,實爲同心同力以滅清,未聞結義拜盟,而反北面於仇敵也”。“三合會”“洪門”都是天地會的別稱,“壯丁”則是清廷臨時招募的非正規軍,楊、蕭所針對的,是原有天地會衆身份,卻應招加入清方的“壯丁”,所譴責的,是這些“壯丁”對“歃血洪門”“結義拜盟”的背叛。自然,“歃血洪門”和“結義拜盟”本身,則自然是值得肯定、稱讚的好事。

太平天國對天地會衆採取這種事實上接納、包容的態度,是一種現實主義的姿態。

首先,天地會從清初開始活動,在兩廣根深蒂固,上帝會信徒中有不少同時也是天地會信徒,如洪秀全第一次去廣西傳教時就跟隨前往的堂兄、後來封爲恤王的洪仁政,被俘後的供詞裡就說,自己因爲“拜兄弟”(參加天地會活動)被團練燒掉了住房;洪秀全的許多親屬,如姐夫鍾芳理和幾位女婿,也都和天地會有瓜葛。

其次,天地會和清方衝突歷史悠久,擁有一大批善戰精悍的核心會衆,這是從宗教團夥剛剛演變,主體是普通農民且拖家帶口的上帝會衆所望塵莫及的。早期被俘的太平軍士兵覃漢陽就供稱,在永安州期間,太平軍打仗“全靠”羅大綱、陳得清、吳七三部,羅大綱本人是天地會老將。和清廷相比,太平軍一直處於弱勢,自然不會將天地會衆多語言相通、驍勇善戰的盟軍拒之門外。

第三,天地會在太平天國興起時恰遇到諸多麻煩,又對太平天國始終存在一些“美好的誤會”。

金田起義時,廣西雖然號稱“糜爛”,但主要的“匪患”並非一開始仍罩着合法面紗的上帝會,而是早就被清廷打入另冊的天地會。等到了後期,太平軍固然勢弱,天地會的日子也同樣不好受,兩家繼續“抱團取暖”直至雙雙轉回昔日的秘密社團狀態,就更順理成章了。

不過上帝會和天地會終究是“兩碼事”,在洪秀全心目中,“黃旗”(上帝會衆)和“花旗”還是內外有別的,“黃旗”是“自己人”,“花旗”則只是盟友,是“遊兵”,可以任用、籠絡,但不能完全信任。事實上,“花旗”本身,也是要分作三六九等的。

1855-1856年間在湖南、江西等地成建制投入太平軍(包括此後類似情況下投入)的天地會衆,他們是真正的“花旗”,被授予和太平軍其他部隊完全不同的花色旗號,是一望而知的“非嫡系”,從俘虜供詞看,直到1860、1861年還經常因爲那面花旗而遭“黃旗”排擠,等天京陷落、“黃旗”灰頭土臉,實力相對完整、又有傳統的秘密社會歸宿可去的花旗則揚眉吐氣,趁機報復。

在“花旗”成建制加入前,也有許多天地會人馬歸附太平天國,這些人並沒有被單獨編爲“花旗”,而是和普通太平軍一樣被列爲“黃旗”,本人官爵、所部編制,都和正規太平軍如出一轍。

但這些天地會系統的“黃旗”,在太平天國上層眼裡,其實是“亦黃亦花”的另類。

但倘是和“真黃旗”相爭,就是另一回事了。羅大綱在太平天國起兵之初,可謂主力中的主力,但官爵始終比嫡系差了一大截。另一位著名天地會頭目劉官芳,在天京事變前也一樣混得灰頭土臉,直到頂頭上司、“真黃旗”韋俊叛降清方,他才總算熬出生天,繼承了韋俊留下的右軍主將封號。

當然,“假黃旗”也並非只吃虧、不佔便宜。多部時人記載表示,羅大綱等部在軍紀上享受“雖不法亦不問”的特權,以至於同樣是廣東人、其中許多人也是秘密天地會衆的清方輔助武裝“潮勇”,在湖北半壁山被打敗後,都甘願投入紀律鬆弛的羅大綱部。不過這一“特權”同樣表明,“天地會黃旗”在“真黃旗”心中,始終不是純粹的“自家人”。

第26章 殺機(第一更,求推薦)第28章 報復(新書不易,求推薦)第194章 追趕之道(第一更)第388章 汝州太平(第二更)第105章 弛禁三日(第一更,求推薦)第303章 攘夷(第一更,求支持)第578章 本性第138章 鹽之用(第一更,求月票)第383章 愛護(第一更)第80章 當世俊傑(第一更,求推薦)第271章 公使(第二更,求支持)第653章 公司的決定(第一更)第196章 家事(第三更)第110章 爲帥爲師(第二更)第260章 心焚(第一更,求支持)第503章 命運(求支持)第192章 家國事(第一更,求月票!)第603章 天津(求月票)第642章 德意志第432章 殺人(第二更)第182章 戰地教學(第一更,求月票)第550章 潛伏第60章 “飛船”(第二更,求推薦)第305章 遠東的未來(第一更,求推薦)第175章 指南(第三更)第125章 命運(求推薦)第221章 天將變(第一更,求月票)第392章 戰車(第一更)第42章 投名狀(第一更)第364章 工部大學堂(第一更)第617章 都柏林(第一更)第537章 科隆海戰(上)第344章 難題(第一更,求支持)第557章第435章 哭(第一更)第163章 事無鉅細(第一更)第141章 僱員(求月票!)第158章 輕取(第二更)第618章 勝利的希望(第二更)第167章 辮子(第一更)第249章 外來者(第二更)第586章 合作者(求支持)第427章 儀鳳門外第366章 國之基石(第一更)第650章 合邦(第二更)第417章 演員(第二更)第478章 王朝末日(求支持)第189章 敗兵(第二更,求月票)第564章 印度(求支持)第627章 新丁第108章 殲敵(第二更,求推薦)第330章 獻藥第168章 天國(第二更)第91章 張家兄妹(求推薦)第544章 生存或者毀滅第319章 嶺南春(第二更)第52章 東王處(第一更,求推薦)第83章 籠絡(第二更,求推薦)第396章 軟肋(第一更)第696章 分艦隊(爲新收求推薦、求收藏)第351章 政府之責第48章 卡龍炮(求推薦、求收藏)第271章 公使(第二更,求支持)第42章 投名狀(第一更)第486章 選擇第1章 魂越百年(新書發佈,求收藏)第3章 終極夢想(新書不易,求推薦!)第166章 心生異(第二更)第119章 投名狀(求推薦)第156章 匪襲(第二更)第687章 英國的目的第283章 零丁洋(第二更,求支持)第639章 感嘆第118章 奪城第431章 克復(第一更)第116章 省城內(求推薦)第467章 北方(求支持)第597章 君臣(求支持)第84章 籠絡人心(第一更,求推薦)第187章 勸降(第二更,求月票)第226章 落架的鳳凰(第二更,晚上還有一更)第700章 林肯的決定(爲新書求推薦、求收藏)第661章 戰爭迷霧(第一更)第56章 鴻門宴(求推薦、求收藏)第380章 太平血(第二更)第346章 廣西(第一更)第403章 突如其來(第二更)第610章 企業未來第378章 人心(第二更)第646章 皇帝的野心第628章 商人第288章 解憂(第一更,今天加更!)第299章 濟州(第二更,求支持)第246章 新君老臣(第一更,求月票)第471章 計劃(求支持)第380章 太平血(第二更)第664章 張伯倫的浮想(第二更)第354章 買賣(第一更,求支持)第689章 從女王到女皇(新書發佈,求支持!)第49章 漁村新貴(第二更,求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