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6章 老驥伏櫪

楊凌和李邦彥點頭示意,就轉向那個像花崗岩一般沉默的老頭子,宗澤宗汝霖,在沒有自己出現的那個時空,靖康之前,宗澤都默默無聞,可漢家歷史上總有這般人物,每當天崩地陷之際,就脫穎而出,存亡續絕,鼓起漢家士氣!

靖康元年,在巴州監酒稅的宗澤,爲御史大夫陳過庭所鑑,爲欽宗趙桓所召,奏對三策,堅決主張抗金,若只是如此,宗澤不過是個只能放嘴炮的清流罷了,但是在後來,他卻證明了自己能做的遠比說的多!

女真大軍第二次南下,宗澤被任爲磁州知州,在別人都不敢赴河北死地之際,他就帶着幾十名軍卒上任,整修城防,招募強壯,短時間內整練出一支軍馬,當女真圍困真定之際,宗澤被授爲河北義兵總管,就帶着自己倉促練出的民軍,義無反顧的北上應援,真定陷落,宗澤退保磁州,斬女真軍數百,迫得女真軍馬繞城而過,一時大捷,名震河朔!

女真二次合圍開封,那時欽宗命在外趙構爲兵馬大元帥,宗澤爲副,勤王救援開封,趙構在大名府設立元帥府,宗澤與之會合,幾次催促出兵救援開封,趙構只漫應之,最後只畀予宗澤數千兵馬,讓他去救援十餘萬女真大軍合圍下的開封!

宗澤率幾千軍馬起行,一路與女真軍戰十三次,摧鋒破銳,直進澶州,彼時兵不過二千,而女真軍馬也愈來愈厚,換常人就此駐足已經算是忠勤了,可宗澤還在揮兵指向汴梁!又戰南華,戰韋城,戰衛南,步步是血,步步向南!

可那時,汴梁終於陷落,靖康奇恥,終不是宗澤孤軍所能挽回,趙構在應天府即位,宗澤被解除兵權,輾轉於襄陽府和青州等任上,當女真撤出已然成廢墟的汴梁,回返黃河以北,中原故地,一片紛亂之際,宗澤終於被任爲知開封府,以一個近七十歲的老頭子,赤手空拳,指望他能規復舊都。

可宗澤在這任上,終於成爲了民族記憶中最爲璀璨的存在之一,他輕身赴任,收攏招撫河朔義軍,重新營建汴梁,準備迎趙構還都,可趙構卻南向過江而去,只是加宗澤爲東京留守,其後數年,宗澤仍然在招攬義軍,厲兵秣馬,並數次擊敗女真南下人馬,其實河朔之間,士飽馬騰,宗澤心中念念,就是北渡黃河,光復舊土,甚而直搗黃龍!

對在江南安居的趙構,宗澤連上二十四道乞迴鑾疏!

讓趙家天子回返舊都,主持北伐,成就中興偉業!人臣至此,夫復何言?可宗澤終於沒有等來趙構,等來的卻是郭荀等用來牽制掣肘他的人物,憂憤之下,宗澤聲背癰而故,亡故之前,三呼渡河。

宗澤故後,杜充等輩接任,招撫義軍散盡,最後汴梁又告陷落,宗澤一生事業,終化流水,只有那三聲渡河,仍光照千古,只要漢家文明仍存,終凜凜而有生氣,此時此刻,站在自己面前的就是宗澤,正如白溝河南,自己穿越之初,站在面前的是岳飛一般!

楊凌一時不語,只是定定的看着宗澤,而宗澤則神色不動,默然少頃行禮下去:“下官宗澤,見過晉王,此來正爲領罪。”

楊凌突然大笑,疾疾上前,一把抓住宗澤胳膊,怎麼也不讓行禮下去:“汝霖兄何來之遲?我盼汝霖兄到來,如大旱之望雲霓!”

時事已定,就讓我帶着這些英雄豪傑,於這個不一樣的靖康年間,再戰一場,偏廂之中,李邦彥有些訝然的看着楊凌如此熱情之態,又轉頭仔細的打量了一下宗澤,實在不知道爲何這個宗老頭子這般得人看重,也實在是因爲李邦彥和宗澤還沒來得及更深入的打交道。

這個時候,正好冷眼旁觀,看看這宗某人對晉王如此熱誠是怎樣應對,其間也能觀察出此人立身如何,意趣如何,對楊凌如此熱情相對,宗澤心中也是一驚,不過他性子甚爲深沉,只是又重複了一句:“下官正來領罪。”

楊凌一擺手:“這些話不必說了,我對汝霖兄久矣延頸相望,今日才得見尊範,若說有罪,則罪在汝霖兄不告而至,若然汝霖兄早早垂告歸期,則我如何不迎出數十里去?”

楊凌這態度,真是讓人側目,畢竟已經是如此地位,經過兩次兵亂仍然屹立不搖,且還維持住了中樞的威權地位,則這晉王身份,不管對楊凌多麼痛恨的人,也只能承認,更不用說楊凌重建了上四軍,現在擁勝兵十餘萬!

如果說以前楊凌就算是禮賢下士朝臣也不見得稀罕,則現在楊凌就算崖岸自高,也自有朝臣貼上來殷勤趨奉,而對宗澤如此態度,讓朝臣們看見,只怕要跌落一地的下巴,宗澤心中也自訝然。

不過老頭子六十餘歲的年紀,心志早就磨礪得堅毅絕倫,對楊凌這般態度,也沒有頓時受寵若驚,從而卑躬屈膝,“下官有罪,罪在不曾苦勸蔡相和耿太師先生髮動此等政爭,其時以燕雲之地爲大宋藩屏,爲宋戍邊,大可將封燕云爲大王屬地,聖人在內,爲晉王援應,則大宋如何不可安?而下官終奔赴西軍,爲蔡相行事,大失正人立身本分,如何罪不深之?”

“還請晉王將下官囚繫在獄,或明正典刑,或流配編管,則下官心方得安。”老頭子一番話硬邦邦的說出來,讓李邦彥在旁邊都忍不住微微搖頭,這話未免也說得太直了一些,宗澤所說的以燕云爲楊凌藩國,使之之國,在當初汴梁朝臣商議如何應對楊凌的策略中也是一種,不過屬於比較微弱的呼聲罷了。

燕雲之地已然殘破,使楊凌戍之,一則可以讓他在前線爲大宋抵擋崛起的女真,二則可以讓他離開汴梁中樞,對大宋朝廷,實則是兩利的事情,就算楊凌盤踞燕雲,形同化外,反正大宋也已經百餘年未曾掌控燕雲十六州,其實沒多大差別,不過這點微弱的呼聲很快就被淹沒了。

第一是蔡京等年老成精之人,如何不料到楊凌怎麼會輕易放棄已然到手的中樞掌控之權?

第二就是楊凌是真正動搖了士大夫對大宋統治的人,必須除之而後快,不然楊凌擁兵稱亂,最後還得封強藩,以後軍鎮,豈不都是要擁兵自立?那不是重演五代故事?文臣士大夫豈不是又要淪爲武將驅使的奴婢?

第三耿南仲蔡京等剛硬之輩,如何還容得楊凌分藩立國?且當時外引西軍,內則楊凌新軍已然被勾連,不是沒有可趁之機,所以蔡京等輩就毅然動手了,現在回想起來,宗澤所說策略,也許纔是對的,至少中樞反對楊凌之輩,不會像此刻一般,近乎被一網打盡!

宗澤直接就將他當初對楊凌的謀劃說出來,讓偏廂之中,一時空氣都凝固了起來,楊凌目光凝聚,定定的看着宗澤,而宗澤就毫不退讓的迎着楊凌目光,半晌之後,楊凌才淡淡道:“既然如此,則罰汝霖兄軍中效力贖罪,隨我出征河東如何?暫在我幕府中白身從事。”

宗澤神色不動,躬身行禮:“女真南侵事急,下官敢不領罪從命。”李邦彥在旁邊鬆了一口氣,心下搖頭,宗老頭子外表剛嚴,不下耿南仲太師等輩,但是心思靈活,卻遠過於他們!

他是明白人,知道女真南侵事大,身爲有抱負之人,如何不想在這場國戰中出力?但是又不是巴巴的來投效楊凌,而是想領一個罪爲河東軍前效力的名義,最好什麼官職差遣都不要,既守住了立身本分,又有了爲國出力之實,這樣的人,才稱得上人才!

李邦彥才讚歎完,宗澤又直起身來,肅然道:“晉王領軍與女真而決,誠國之幸事,然則尚請晉王請聖人將燕雲十六州爲藩國,若破女真,則晉王詔告天下,將之於國!如此天下心安,豪傑之士,將望風景從,罪官僅此一言,還請晉王垂納!”

幾十年沉淪下僚的歷練,自然磨礪出宗澤靈活的手腕,不然在另一條時間線上,他如何能安撫收攏數十萬的河朔義軍?如何能讓京西河東西軍一部,皆願奉其號令?

可是宗澤同樣是有自己堅持的人,不然又豈會又臭又硬的連向趙構上二十四封乞迴鑾疏?最後更是憂憤而亡?與女真戰,乃國戰也,楊凌獨領軍抗之,宗澤豈能在陝西冷眼觀之?如何能不趕來爲國出力?

然則既爲宋臣,也必須堅持楊凌此輩,不能長居中樞,最好讓他有多遠走多遠!哪怕楊凌一見面就如此禮賢下士,一副看重到了萬分的姿態,真正投效,想必宰執輩也是意料中事,可是大丈夫有所爲而有所不爲,豈能如此行事?

楊凌在心中嘆了一口氣,宗澤前來投效,願在軍中效力,自然是大好的事情,不過還堅持要讓自己離開中樞,退而就藩,這卻已經是件自己身不由己的事情了,一路與賊老天鬥過來,到得此步,就算將來自己想要急流勇退,麾下這已然成型的團體也不會讓自己退這一步,且只要稍有退意,就是粉身碎骨之禍!

不過將來的事情,將來再說罷,眼下最要緊的事情,就是擊敗女真!天知道自己能不能越過這絕大的關口,天知道大宋能不能在女真鐵騎的狂暴潮流中倖存下來!對宗澤這番直通通的話糊了一臉,楊凌也只能選擇裝沒聽見,含笑點頭:“汝霖兄所言,我自然會深思之,汝霖兄一路而來辛苦,今夜就由李兄安置一下,一應行纏,都由李兄預備罷,明日就要大軍出征,於途之中,當得有與汝霖兄細細商談的時候,既如此,我就不留客了。”

楊凌這句話說出,誰還敢在晉王府邸多耽擱?就是親厚如李邦彥,以前和楊凌舉止隨意,言笑不禁,現下都要略守上下本分,再沒有以前在楊凌別業中可以賴着不走,一壺酒幾樣小菜就可以談笑終宵的事情發生了。

當下李邦彥和宗澤兩人,就行禮如儀告退,出得門臉寒酸的晉王府邸,自然有車馬接上,坐在車內,聽着車輪粼粼之聲,李邦彥沉默一陣,纔對着宗澤道:“汝霖啊汝霖,莫怪李某交淺言深,晉王如此看重,當是異數,大宋一朝,唯晉王是實心任事之人,抗強寇而除積弊,當洗刷這百餘年來衰靡之氣,爲何汝霖兄就不能實心爲晉王任事麼?馮唐易老,李廣難封,汝霖兄沉淪下僚數十年,已然白首,纔有展布胸中抱負機會,如何就不握在手中呢?”

宗澤坐得端正,淡淡道:“宋祚未衰。”

今日宗澤,每一句話似乎都要噎得人喘不過氣來,直白得讓人搖頭,李邦彥也只能一笑,靠在馬車板壁上,還是要看天命麼?正好這靖康年,眼見就是潮流卷蕩之年,卻不知道氣運的劇烈變動之下,天命到底誰屬!

……

岢嵐軍範圍,在北緣邊之處,有嵐谷縣,而嵐谷縣北設有寧遠寨,爲控扼緣邊交通要道的重要軍寨,這條道路,也是行商千百年來,踏出的一條通路,並不算寬廣,但勉強還是能讓軍馬通行,蜿蜒在羣山之間。

而寧遠寨東依岢嵐山,正正控扼住這條道路,岢嵐軍是河東一個窮荒所在,不比豐府鄜三州有與西夏回易之利,且能得到朝中大量資源傾注,雖然份屬折家軍駐守範圍,不過折家子弟,沒多少願意來這個地方苦熬,雖然折彥質下令要加強岢嵐軍防務,不過折可求帶着折家精銳子弟軍去濁輪川掃蕩南遷來的草原部族。

其餘精兵強將,也多用於加強豐府鄜三州防務,岢嵐軍還是一切如舊,守備軍馬,零星散漫,完全沒有大敵當前的緊迫感,這也不能完全怪主事者,畢竟命令已經下達了,幾十上百年的慣性,豈是人力一朝一夕能夠挽回的,又有多少人敢如楊凌一般行那鐵血手段呢?。

第592章 將出(二)第638章 擁駕(八)第592章 將出(二)第545章 整練禁軍(五)第647章 擁駕(十七)第239章 出路何在第184章 恩怨了(一)第7章 慘烈廝殺第486章 鋒芒暗蘊(六)第382章 暗撥乾坤(一)第615章 北上(五)第294章 天下梟雄第628章 北上(十八)第468章 朔州會戰(六)第24章 勝捷軍第323章 爭論第544章 整練禁軍(四)第556章 殺破狼(四)第279章 女真崢嶸第101章 涿州(一)第90章 大功(九)第468章 朔州會戰(六)第148章 風雲動(十五)第473章 初入汴梁(三)第60章 暗流(六)第610章 大風起兮(完)第651章 整頓京師(一)第19章 常勝軍郭藥師第639章 擁駕(九)第182章 馬蹄急(二十九)第713章 整軍會獵(二)第712章 整軍會獵(一)第278章 吳玠之才第531章 潛龍在淵(一)第394章 收網(三)第367章 宗弼心思第187章 恩怨了(四)第435章 莫須有(六)第12章 童貫第31章 各有算計第458章 慶父不死(八)第581章 改天(十一)第150章 風雲動(十七)第58章 暗流(四)第65章 局面翻轉(中)第550張 整練禁軍(完)第20章 涿易二州第175章 馬蹄急(二十二)第251章 大江東去(完)第348章 勇者勝第320章 艱難抉擇第307章 汴梁蔡京第97章 招攬(六)第523章 倖進(三)第251章 大江東去(完)第464章 朔州會戰(二)第179章 馬蹄急(二十六)第225章 江山如畫(四)第236章 大江東去(五)第22章 南下第631章 擁駕(一)第653章 整頓京師(三)第715章 整軍會獵(四)第485章 鋒芒暗蘊(五)第122章 暗潮生(八)第265章 驚變(下)第169章 馬蹄急(十六)第45章 呈兵白溝河第506章 驚龍(六)第247章 大江東去(十六)第23章 透露第535章 潛龍在淵(五)第73章 抵達第272章 梟雄末路第85章 大功(四)第596章 將出第703章 宜芳大捷(三)第62章 暗流(八)第494章 潛雷生(四)第413章 風雷齊動(二)第7章 慘烈廝殺第313章 擂鼓聚將第141章 風雲動(八)第736章 家國天下事第292章 抵定勝局第313章 擂鼓聚將第694章 合兵(四)第40章 困局(五)第222章 江山如畫(一)第1章 跨越千年第237章 槍挑鐵滑車(九)第347章 狹路相逢(完)第142章 風雲動(九)第487章 鋒芒暗蘊(七)第24章 勝捷軍第285章 初次交鋒第475章 初入汴梁(五)第723章 整軍會獵(十二)第662章 靖康元年第707章 宜芳大捷(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