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掃滅羣雄_第074章 兄弟之爭

不多日,薛舉病故的消息就傳到李淵耳朵裡。他喜出望外,當即就召集文武百官於太極殿議政。滿朝臣僚都認爲這是平定西秦的最佳時機,一個個都主張出兵。尤其是李世民,他更是迫不及待地想攻下高墌,掃平隴右,以雪前恥。說實話,高墌一仗令李世民顏面掃地。回到長安,他不僅受到父皇的訓斥與責罰,也讓朝中一些大臣在背後指指點點,說三道四。

特別是以太子爲首的東宮勢力,更是欲藉機打壓秦王府日漸上升的勢頭。正因如此,李世民天天都盼着能夠再度揮師高墌,打敗薛舉父子,爲自己挽回聲譽和頹勢。如今機會終於來了,他哪能輕易錯過?因此,他抑制不住內心的興奮之情,即刻從班列中站出來,對着正襟危坐於寶座上的父皇深施一禮,然後聲音洪亮地進諫道:

“父皇,兒臣以爲現今是攻打高墌、蕩平西秦的時候了。現薛舉已亡,薛仁杲初即位,衆心不齊,國勢不穩。我軍可乘此機會一舉擊敗薛仁杲,收取秦、隴之地。此乃天賜良機,不可坐而錯失,請父皇三思!”

話音剛落,朝堂之上又響起屈突通渾厚有力的聲音,他緊跟着李世民勸諫李淵:

“皇上,秦王所言有理。今薛仁杲新登皇位,且與諸將多有隙,衆心猜懼,君臣不和。況薛仁杲此人難比其父,勇則勇矣,然無謀也。若此時出兵,定能攻克高墌,平定隴右一帶。”

“是啊,皇上,此乃天賜我大唐良機呀!”王珪揖禮道,“常言道天欲予而不可不取,不然有違天意啊!”

“王大人言之有理!”太子李建成態度懇切地對父親說,“父皇,隴右之地乃戰略要地,且薛舉父子屢犯我邊境,心存覬覦,對大唐形成嚴重的威脅。倘若大唐能一舉消滅薛仁杲,佔據這一軍事重地,那不僅能開疆擴土,而且可以消除長安禍患。如此,父皇往後肅清天下,便無後顧之憂了。”

說完,李建成將目光移向一旁的裴寂。裴寂近來與李建成走得很近,算是東宮的一分子,自然得爲太子出力。此刻,他會意道:

“太子殿下真是深謀遠慮,才略過人哪!皇上,微臣以爲,太子之言甚爲有理,當發兵討薛仁杲。臣請皇上准奏!”

李淵見裴寂當衆這麼誇太子,滿意地頷首微笑。他一直希望裴寂能加入東宮勢力集團,爲太子效命。他想,有裴寂這麼一位朝廷重臣處處支持太子,那太子的地位就非常穩固了。太子乃天下之根本,其位固不可搖,那天下政局也就十分穩定了。天下能穩如泰山,李淵自然也就無憂了。想到這兒,李淵心裡不可遏制地涌出股欣喜之情,臉色和悅了許多。沉吟了一下,他高聲拍板道:

“各位愛卿所言,甚合朕意,准奏!”

李世民得知父皇同意攻打薛仁杲,心情十分激動,連忙請纓道:

“父皇,兒臣願領兵前往。懇請父皇恩准!”

李建成見二弟主動請戰,也不甘示弱,趕緊挺身而出,請求道:

“父皇,請讓兒臣率軍征討薛仁杲,收取秦、隴之地!”

李淵擡眼看了看太子,從眼神裡他讀懂了長子的全部心思。他知道太子是想撈取更多的戰功,以便樹立更高的威望,好讓朝中文武百官及天下人信服。這本是好事,作爲一心一意扶持太子的李淵理當應允。然而事實上李淵並不想這麼做,這一來是出於對太子人身安全的考慮,這戰場上什麼事都可能發生,爲防不測,必須儘量使太子遠離戰爭;二來也是出於替秦王爭回顏面的好心,李淵心裡清楚高墌一仗令李世民威信掃地,因此他想讓二兒子征服薛仁杲,以挽回面子和威望。當然更重要的是,李淵十分了解自己兩個兒子的長短,明白在軍事才能上還是二兒子更勝一籌。因此,考慮了一番後,李淵最後決定由李世民再次統軍親征薛仁杲。清了清嗓音,李淵頒旨道:

“朕命秦王率大軍征討薛仁杲,至於所需將佐,一切由秦王選用,不必問朕!”

李建成見父親不重用自己,心裡多少有些不快,卻也不敢多說什麼,只怏怏然重新回到太子之位上。他偷偷看了眼面前的二弟,瞧見他臉上那絲難以掩飾的得意之色,心裡頭不由生出些許嫉意。他清楚自己的戰功不如二弟,在軍中的威信也比不上他。這使他心生忌妒,且頗爲難受。不過令他感到驕傲和得意的是,他是太子,未來的一國之君,而二弟再能耐也只是個親王。

這麼一想,李建成的嘴角往上一勾,露出絲夾雜着幾分譏諷與快意的微笑。他那麼居高臨下地睥睨了眼二弟,心情愉快地靠在太子倚上,一邊緩慢地轉動着眼珠,打量立於大殿中的文武官員,像在琢磨着什麼,一邊神情專注地聽父皇處理朝政,擺出副虛心學習的姿態。當李淵把話題轉移到河西大寧王李軌身上時,李建成腦子突然一激靈,用不輕不重的聲音對父親說:

“父皇,兒臣以爲對李軌先不必用兵,只須遣使持詔書前往招撫既可。”

此話正中李淵下懷,其實他早有聯合李軌共同謀取秦、隴的想法,只是一直憂慮心高氣傲的李軌不肯歸附自己。因而,他遲遲沒把這計謀公之於衆,就連心腹寵臣裴寂也沒對他說。不曾想到太子竟把自己的想法當衆說了出來,這令李淵心中一陣暗喜。因爲他從這件事上看出了自己的大兒子並不像別人說的那樣仁厚有餘而智謀不足,而是很有眼光和韜略。好,很好,皇位的繼承人就應該這樣!李淵兩眼瞧着太子,那麼滿意而欣慰地微微笑了笑。然後,他又將目光掃向整齊劃一地立於廷中的大臣們,靜靜地等待着他們的高見,嚴肅的臉上露出若有所思的神色。

須臾,王珪走出列,趨步上前向李淵彎腰施禮道:

“皇上,微臣以爲太子殿下言之有理。李軌雖佔據河西,然勢力不足以與我大唐相抗衡,且受薛仁杲威逼,常懷壘卵之心。今若以誠相待,加封爵位,李軌必欣然依附於皇上。如此,則不需一兵一卒,而河西之地皆歸皇上您了。此實爲上上策也!”

“嗯,妙計,妙計啊!”朝中大臣們紛紛點頭稱是,一邊交頭接耳地議論着此事。

只有李世民、劉文靜默不作聲,他們對太子的提議持保留意見。沉吟片刻,劉文靜就直截了當地對李淵說:

“皇上,臣以爲李軌野心極大,有稱帝之心,故而他不可能會真心歸順皇上。皇上若想收取河西之地,須動兵戈。”

“劉將軍此言謬矣!”裴寂當即反駁道,“李軌雖有野心,然實力有限,豈敢稱帝!正所謂識時務者爲俊傑,李軌當不會不察形勢而輕舉妄動吧!”

“裴大人所言甚是!”蕭瑀接口說道,“李軌機智多謀,堪稱一方豪傑。然偏隅一地,兵馬不足,糧草有限。縱有雄心壯志,也只能徒喚無奈。若李軌不歸附大唐,只須皇上降旨發兵,他必兩面受敵。李軌非魯莽之輩,豈能不識時勢?”

“蕭大人言之有理,臣也料定李軌必會屈於我大唐威勢而歸順皇上。”裴寂信心百倍地高聲說道,“皇上,請派一能言善辯之士出使涼州!”

還沒等父親開口,李世民就趕緊進諫道:

“父皇,兒臣以爲李軌雖迫於形勢而歸順大唐,然他必不真心爲父皇所用。如此,其必爲後患。”

“秦王所慮不無道理,李軌稱帝之心不滅,那就決不會臣服於皇上。即便此時歸附皇上,其後也必反!”劉文靜附和李世民道,“爲今之計,臣以爲不如舉兵攻取涼州,斬了李軌,以永絕後患。請皇上三思!”

“朕素以德服人,何故不能使李軌心悅誠服,歸順於朕?”李淵兩眼冷冷地瞥了眼面前的劉文靜,沉緩而有力地反問句。

“皇上……”

劉文靜欲言又止,他突然想起了自己的身份與處境。現在他已不是宰相了,在李淵心目中也沒什麼分量。而且他常與裴寂較勁,對立情緒越來越嚴重,這令李淵益發疏遠了他,甚至內心裡生出些許反感與厭惡之情。既然自己的話沒多少分量,那再說又有什麼用呢?這麼一想,劉文靜就一揖禮退回班列之中,緘默不語了。

“父皇仁澤天下,德布四方,天下豪傑紛紛歸順大唐。李軌定當深感父皇之仁德而誠心歸順,並甘願爲父皇效犬馬之勞!”李建成接着說。

“父皇仁德,然恐李軌非君子!”李世民依然堅持自己的主張,語氣平緩地說,“李軌素來不講信義,他今日信誓旦旦,指不定明晚就背信棄義。如此小人,父皇豈能與他握手言和,共事朝廷?以兒臣之見,不必向他下詔招撫,待時機成熟率大軍一舉蕩平河西,永絕後患。”

李淵見李世民如此固執己見,不肯附會自己的主張,心裡大爲不悅。但他沒有當衆斥責這個桀驁不馴的兒子,只拿眼狠狠瞪了他一下,臉色不大好看。這一切被裴寂看在眼裡,不用多加揣摩,他就明白李淵的心意了。於是,他嘴角不禁浮出絲不屑,不輕不重地說道:

“秦王自幼熟讀兵書,豈能不知不戰而屈人之兵乃爲善之善者之理?不勞軍士,不費財物,即能收取河西之地,豈非好事?何況,現今戰事頻繁,秦王即將率大軍討伐薛仁杲,哪有軍力攻取涼州呢?不管如何,招撫李軌不失爲上上策。不知各位大人對此還有何異議?”

說時,裴寂一揚頭,目光從諸位大臣的臉部逐一掃過,完全是那種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咄咄氣勢。

話音剛落,王珪就再次站出來,聲音洪亮地對李淵說道:

“皇上,裴大人所言甚是。臣請皇上下旨遣使者出使涼州,招降李軌!”

“臣等請皇上下旨!”裴寂、蕭瑀等大臣異口同聲地奏請道。

“好,朕准奏!”沉思片刻,李淵目視着一側的張俟德,高聲說,“鴻臚少卿張俟德接旨,朕命你前往涼州說服李軌!”

“是,皇上!”張俟德步伐矯健地走出隊列,氣宇軒昂地回稟皇上,“卑職定將竭忠盡力,不辱使命!”

說完,張俟德一揖禮,退回隊列之中。

政事議畢,李淵龍顏大悅,面含微笑地向衆臣一揮手,宣佈退朝。於是乎,氣氛莊重肅穆的太極殿內一時間活躍起來了。大臣們一邊談笑,一邊朝大殿門外走出去。

第三卷 北門喋血_第366章 出巡洛陽【三】第三卷 北門喋血_第356章 謀殺行動【五】第二卷 掃滅羣雄_第128章 大涼覆滅【二】第一卷 大唐開國_第015章 連和突厥【四】第一卷 大唐開國_第020章 連和突厥【九】第二卷 掃滅羣雄_第088章 李密降唐【三】第二卷 掃滅羣雄_第115章 殞命聊城【三】第二卷 掃滅羣雄_第114章 殞命聊城【二】第三卷 北門喋血_第346章 文幹謀反【五】第二卷 掃滅羣雄_第179章 平遙之戰【二】第一卷 大唐開國_第031章 霍邑之戰【十一】第二卷 掃滅羣雄_第298章 洛水之戰【二十四】第三卷 北門喋血_第350章 秦王亮劍【二】第二卷 掃滅羣雄_第272章 兵臨邢州【二】第二卷 掃滅羣雄_第292章 洛水之戰【十八】第二卷 掃滅羣雄_第249章 鄭國滅亡【七】第二卷 掃滅羣雄_第228章 齊王顯威【二】第二卷 掃滅羣雄_第102章 懋功歸唐第二卷 掃滅羣雄_第244章 鄭國滅亡【二】第二卷 掃滅羣雄_第270章 攻取相州【五】第一卷 大唐開國_第038章 兵進長安【七】第三卷 北門喋血_第365章 出巡洛陽【二】第一卷 大唐開國_第065章 李淵登基【十八】第二卷 掃滅羣雄_第184章 千里追襲【一】第一卷 大唐開國_第013章 連和突厥【二】第二卷 掃滅羣雄_第298章 洛水之戰【二十四】第二卷 掃滅羣雄_第210章 大戰邙山【五】第一卷 大唐開國_第008章 剷除異己【三】第一卷 大唐開國_第064章 李淵登基【十七】第二卷 掃滅羣雄_第248章 鄭國滅亡【六】第二卷 掃滅羣雄_第169章 大敗敬德【三】第二卷 掃滅羣雄_第160章 截擊敵軍【一】第一卷 大唐開國_第026章 霍邑之戰【六】第二卷 掃滅羣雄_第118章 世充稱帝【二】第二卷 掃滅羣雄_第210章 大戰邙山【五】第二卷 掃滅羣雄_第238章 虎牢之戰【八】第三卷 北門喋血_第346章 文幹謀反【五】第二卷 掃滅羣雄_第303章洛水之戰【二十九】第三卷 北門喋血_第366章 出巡洛陽【三】第二卷 掃滅羣雄_第162章 浩州之戰【一】第一卷 大唐開國_第021章 霍邑之戰【一】第一卷 大唐開國_第027章 霍邑之戰【七】第二卷 掃滅羣雄_第291章 洛水之戰【十七】第三卷 北門喋血_第335章 刺殺敬德【一】第二卷 掃滅羣雄_第237章 虎牢之戰【七】第二卷 掃滅羣雄_第094章 平定西秦【三】第二卷 掃滅羣雄_第326章 大戰魏州【九】第二卷 掃滅羣雄_第322章 大戰魏州【五】第三卷 北門喋血_第339章 峰迴路轉【一】第三卷 北門喋血_第333章 深結燕王【二】第二卷 掃滅羣雄_第096章 平定西秦【五】第二卷 掃滅羣雄_第148章 敗走澮州【二】第三卷 北門喋血_第373章 絕地反擊【五】第二卷 掃滅羣雄_第254章 平定江南【五】第二卷 掃滅羣雄_第111章 誅殺李密【三】第二卷 掃滅羣雄_第093章 平定西秦【二】第二卷 掃滅羣雄_第223章 鄭夏聯手【三】第二卷 掃滅羣雄_第240章 虎牢之戰【十】第二卷 掃滅羣雄_第233章 虎牢之戰【三】第二卷 掃滅羣雄_第191章 千里追襲【八】第二卷 掃滅羣雄_第167章 大敗敬德【一】第二卷 掃滅羣雄_第267章 攻取相州【二】第二卷 掃滅羣雄_第084章 輕取偃師【一】第二卷 掃滅羣雄_第151章 兵進龍門【二】第二卷 掃滅羣雄_第284章 洛水之戰【十】第二卷 掃滅羣雄_第173章 攻取蒲阪【四】第一卷 大唐開國_第042章 兵進長安【十一】第二卷 掃滅羣雄_第079章 邙山之戰【一】第二卷 掃滅羣雄_第113章 殞命聊城【一】第三卷 北門喋血_第369章 絕地反擊【一】第二卷 掃滅羣雄_第218章 圍攻洛陽【四】第一卷 大唐開國_第012章 連和突厥【一】第二卷 掃滅羣雄_第142章 文靜之死【一】第二卷 掃滅羣雄_第192章 千里追襲【九】第二卷 掃滅羣雄_第076章 出兵高墌【一】第一卷 大唐開國_第058章 李淵登基【十一】第二卷 掃滅羣雄_第280章 洛水之戰【六】第三卷 北門喋血_第352章 謀殺行動【一】第一卷 大唐開國_第045章 兵進長安【十四】第三卷 北門喋血_第336章 刺殺敬德【二】第二卷 掃滅羣雄_第084章 輕取偃師【一】第一卷 大唐開國_第061章 李淵登基【十四】第二卷 掃滅羣雄_第306章 捲土重來【三】第二卷 掃滅羣雄_第241章 虎牢之戰【十一】第二卷 掃滅羣雄_第156章 取美良川【一】第二卷 掃滅羣雄_第226章 發兵虎牢【三】第二卷 掃滅羣雄_第104章 兵伐河東【二】第一卷 大唐開國_第060章 李淵登基【十三】第三卷 北門喋血_第343章 文幹謀反【二】第一卷 大唐開國_第066章 李淵登基【十九】第二卷 掃滅羣雄_第214章 大戰邙山【九】第二卷 掃滅羣雄_第322章 大戰魏州【五】第二卷 掃滅羣雄_第305章 捲土重來【二】第一卷 大唐開國_第032章 兵進長安【一】第二卷 掃滅羣雄_第237章 虎牢之戰【七】第三卷 北門喋血_第374章 絕地反擊【六】(一)第二卷 掃滅羣雄_第148章 敗走澮州【二】第二卷 掃滅羣雄_第302章 洛水之戰【二十八】第一卷 大唐開國_第056章 李淵登基【九】第二卷 掃滅羣雄_第192章 千里追襲【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