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七節 天意

崇禎十一年臘月二十九日,乃漢人的傳統節日,叫小除夕。

這一天家家置酒宴,人們往來拜訪叫別歲。焚香於戶外,稱天香,通常要三天時間。

除夕的意思是“月窮歲盡”,人們都要除舊佈新,有舊歲至此而除,來年另換新歲的意思,是農曆全年最後的一個晚上。

故此期間的活動都圍繞着除舊佈新,消災祈福爲中心。

周、秦時期每年將盡的時候,皇宮裡要舉行“大儺”的儀式,擊鼓驅逐疫癘之鬼,稱爲“逐除”。

後又稱除夕的前一天爲小除,即小年夜;除夕爲大除,即大年夜。

託秦浩明的福,韃虜消退,奔赴齊聚趙縣,京畿之圍自然得解。

原本四處戒嚴的北京城,近幾日又逐漸恢復舊日熱鬧景象。京郊城外,到處都是來來往往請祖的大明百姓。

在整個年節中,二十九這天可以說是最忙碌的一天,除了籌備年節中的各種衣食祭品,還有一項極其重要的活動“上墳請祖”。

所以年謠稱“臘月二十九,上墳請祖上大供”。

春節是大節,上墳請祖儀式也就格外莊重和重要。上墳請祖的時間,大多數地區在二十九日清晨請祖,

“大捷!敵酋嶽託授首殺胡林!”

“大捷!敵酋嶽託授首殺胡林!”

“大捷!敵酋嶽託授首殺胡林!”

……

遠處官道上,響起急促的馬蹄聲,一個大明將士身穿紅色鴛鴦戰襖,手持代表加急的紅色小旗,沿途大叫。

很快,蹄聲滾滾絕塵而去,留下四處面面相覷的大明百姓。

“皇上萬歲!”

驀然,呼聲高漲,間中帶着喜極而泣!

八月,建奴伐明,敵酋多爾袞統左翼軍,阿巴泰爲前鋒。

右翼軍統帥揚武大將軍嶽託,貝勒杜度爲副帥,繞道蒙古,從密雲東面的牆子嶺、喜峰口東面的青山口,突破長城要塞,連克烽火臺十一座。

於是左右兩翼軍深入關內,對大明進行了長達四個月的掠奪。

期間,韃虜大軍共攻下六十餘座城,掠奪了無數人口、財物和牲畜,更是殘殺大明百姓無數。

河北境內,大明百姓無不知多爾袞、嶽託兇殘之名?

現如今,先有冬至祭祖之日,少年將軍秦浩明陣斬先鋒阿巴泰。

再有今日臘月二九請祖之時,斬首右翼軍統帥嶽託,難不成冥冥之中真有天意?漢家先祖庇護的緣故?

“大捷!敵酋嶽託授首殺胡林!”

……

秦浩明安排報捷的天雄軍探子趙順,聲音已經完全嘶啞,可依舊嘶吼不絕,分明透着喜悅。

沿路所過之處,大明百姓呼聲絡繹不絕。不用順天府張貼通告,京城內外,早已清楚此事。

大明門內(後被韃虜改爲大清門),**外的長廊叫千步廊。

大明中央各部院衙署,基本上都位於正陽門以內,皇城千步廊兩側。

其中鑾儀衛、太常寺、都察院、邢部、大理寺等位於其西側,宗人府、吏部、戶部、禮部、兵部、工部、鴻臚寺、欽天監、太醫院等則位於其東側。

今日負責兵部留守的是職方司郎中李純輝,說起來也是秦浩明的老朋友,第一次檢驗韃虜首級就是由他帶隊,非常精明的一個人物。

接到趙順的報捷塘報,他不敢怠慢,立馬吩咐小吏留檔,自己進宮稟告崇禎皇帝。

今天,大明皇宮內,集童子百餘人爲倀子,以中黃門裝扮方相及十二獸,大張聲勢以驅除之,稱爲儺禮。

儺禮原本是希望調理四時陰陽,以求寒暑相宜,風調雨順,五穀豐登,人畜平安,國富民強。

可如今又加了一項,即希望驅逐韃虜。

崇禎皇帝身穿繡有龍、日、月、星辰、山、等十二章紋爲飾的大明袞服,頭戴冕冠,蔽膝、革帶、大帶、綬等配飾一件不少。

周皇后則頭戴着九龍四鳳冠,身穿深青色翟衣,帶有織翟紋十二等,共一百八十八對,間以小輪花。

田貴妃和袁貴妃頭戴六龍三鳳冠,亦穿深青色翟衣,織以翟紋三等,間以四個小輪花。

而其他皇子也是穿戴整整齊齊的禮服,共同觀賞儺禮。

今明兩天,皇家亦和平民百姓一樣,過傳統的春節習俗。

只不過,朝食後原本要到太廟祭祖的一項,卻被崇禎皇帝取消。

崇禎是個極爲要面子的人,自覺國家局勢內憂外患,建奴尚在大明境內肆虐,無顏見列祖列宗。

“皇爺,大喜!”

宮內輪值老太監滿臉堆笑拿着塘報急匆匆走近宮殿。

崇禎的勤政,只要是宮內老人們都知道。即位以來,兢兢業業,剷除閹黨,事必躬親。

每天天沒亮就起牀早朝,天天如此沒有一天落下,有哪個大臣們吃得消?

就算是散朝了還得批閱奏摺直到深夜,可是這天下卻是越發的不景氣,韃虜寇邊之事居然讓皇爺連迎祖之事都取消,唉!

“哦,可是盧愛卿那裡又有捷報傳來,莫非幾日間便有新的驚喜不成?”

作爲一國之君,能讓他日思夜慮的也只有此事了。

可又不像,兵部並沒有制定其他戰役,盧建鬥那裡也沒聽說開戰啊!

至於秦浩明那裡的小打小鬧倒是有彙報,可五百人的隊伍能有什麼大喜?

“正是,敵酋嶽託於殺胡林梟首!”

老太監滿臉笑成花褶子,原本的陰柔之氣也有些雄赳赳的感覺。

“什麼?快快快呈上來!”

崇禎聽完,再也保持不了君王的威嚴淡定,語音急促說道。在這些類似於民間家奴的太監面前,他反而更隨意。

下首的田貴妃和袁貴妃也站起來,不顧失態,湊到前方御案觀看。

崇禎不近女色,後宮佳麗間彼此相處得很好。

田貴妃是受崇禎最爲寵愛,而袁貴妃和周皇后交好,加上週皇后大度,所以崇禎的後宮不像其他朝代那樣齷齪,反而像平常百姓家一樣和睦。

“好!好!好!真是大明的肱骨,朕的霍去病!”

崇禎看完秦浩明呈現的塘報,霍然起身,只覺得心中的鬱氣消結,右手彈着塘報大聲讚道。

第七十節 籌備第四百三十二節 大明說和復報第六百四十二節 鹹魚翻身第二百六十一節 商議第四百節 不堪用第三百五十節 練兵練將第四百六十節 爲建奴做事,斷子絕孫!第六百零三節 政客心思第二百三十八節 視察兵仗局第一百七十節 豐收第一百二十六節 嶽託授首第五百八十八節 袞袞諸公第一百九十三節 奏對崇禎第四百一十二節 天譴計劃第五百一十七節 長箭當空第五百零七節 抵近偵查第四百三十三節 規矩第八十二節 殺俘第五百零四節 親如兄弟第六十節 困局第一百四十八節 傷殘將士第一百四十二節 蓄勢待發第一百一十節 狼行千里第二百八十節 你方唱罷我登場第六百三十三節 許以專斷第四百三十六節 崇禎也分贓第五百八十四節 各有打算第六百五十節 其樂融融(新書《崇禎大帝國》已發,求諸君支持!)第三百五十二節 速戰速決第二百七十七節 敲打第四百四十二節 朕還有臉面嗎第六百五十九節 初臨臺灣第一百五十五節 無妄之災第八十七節 告捷塘報第二百三十二節 敲打多爾袞第二百七十四節 分贓我做主第六百五十五節 海上形勢第二十八節 改變第三百三十三節 赴任第二百三十八節 視察兵仗局第一百四十三節 識人不明第二百一十三節 另類連蒙第六百一十九節 說出去誰信呢第二百五十五節 巡視水師第四百一十一節 天下大勢第四百一十六節 本末倒置第四百六十七節 公司和軍功第三百四十六節 坦誠相待第三百一十八節 秦家族人第三百零九節 殺是爲了不殺第一百九十八節 顏繼祖的作用第六百二十八節 不管有主無主之地,微臣替大明取之!第五百七十五節 擒拿鰲拜第三百一十二節 逼良爲娼第五百五十三節 還有什麼依靠第六百零四節 人比人氣死人第三百五十節 練兵練將第一百六十九節入彀第三百六十六節 亦商亦盜第四百六十節 爲建奴做事,斷子絕孫!第八節 忍無可忍第五百七十八節 似曾相識第三百五十節 練兵練將第六百六十八節 復仇第二節 表演的最高境界第一百四十八節 傷殘將士第四十一節 泄密第七十四節 焉能不亡第一百八十九節 倒算反攻第二十二節 考察謀劃第五百八十四節 各有打算第二百四十一節 王樸伏罪第五百三十八節 蛇鼠一窩第二百七十三節 狗都不如第六百五十八節 海軍戰略第二百三十九節 招攬工匠第五百二十四節 搞一個無人區第七十三節 碰撞第五百四十八節 人比人氣死人第三百四十八節 三份密疏第八十三節 緣淺情深第一百四十六節 組建隊伍第二百七十七節 敲打第四百六十四節 銀幣的作用第四百八十四節 請秦督見諒第二百七十五節 試探第一百三十一節 挑釁第六百五十二節 將士退役第二百八十一節 難道血已冷第六百一十六節 鑄京觀第二百六十七節 餘孽第四百二十九節 部隊變革第八十四節 佳人遠至第四百四十二節 朕還有臉面嗎第六十四節 論戰第一百二十七節 天意第二百零八節 術業有專攻第二百七十八節 琉球事件第四百零二節 端的好手段第六百一十二節 決戰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