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六節 兩面三刀

可憐自己推諉避戰,爲的還不是想保持目前的榮華富貴,於亂世中得享太平。

哪曾想晴天霹靂,發生此等事情,並且出自天子之口,親自要求徹查。

怪不得劉澤清這般圓滑之人,也給此子大開方便之門,委實事情重大,一個不好,項上人頭不保矣!

“立馬調集左、中、右、三標人馬,另命令城守、水師七營時刻待命。”

關鍵時刻,倪寵倒是有幾分決斷,站起肥墩墩的身子,氣急敗壞朝庭院外親衛吩咐。

接着掏出袖口中的綢緞手絹,抹了抹額頭的細汗,方纔滿臉賠笑坐回遠處朝秦浩明說道:

“多謝秦將軍提點,倪某闔府感激莫名。尚請秦將軍告知具體詳情,必有重酬!”

“倪大人,介休範家掌櫃有急事求見,被秦將軍從屬擒拿,請問……”

正當秦浩明不知如何回答之際,庭院外,漕運兵丁大聲稟報。

秦浩明似笑非笑吔視倪寵一眼,看來這個兵丁平常着實得到不少好處,此種情況還如此拼命。

倪寵老臉一紅繼而似有所悟,期期艾艾朝秦浩明小心問道:“莫非就是他們所爲?”

唉!

秦浩明心裡微微嘆口氣,今朝廷大臣,上不能匡主,下亡以益民,皆尸位素餐碌碌無爲。

然事關自家性命,一個個甚有決斷,手腕魄力十足,聰慧也不缺,何曾有半點窩囊的模樣?

只可惜不是用於國事上,着實令人扼腕嘆息!

“倪都督高明!把人提上來,封鎖所有漕運衙門,所有人許進不許出,但有違抗,立刻斬殺!”

秦浩明高舉大拇指奉承一句,見事態已經隨着自己的意思發展,接着大聲喝道:

“浩子,立馬發放信號,通知他們開始行動,切勿放走一個人。”

“一切依秦將軍之言,全力配合!”

庭院中的親衛都是倪寵心腹,關鍵時刻,他想得明白清楚,不敢有半點含糊。

惹上介休範家,若是查無實據,秦浩明絕無可能安全脫身。

若是證據確鑿,有些事情卻是要他幫忙遮擋,畢竟這些年跟範家實在走得太近。

甚至,他都在思慮該用多少銀兩作爲封口費。

“諾!”

庭院外,親兵浩子掏出用於傳遞消息的特製火銃,朝夜晚的上空開了兩槍。

巨大的轟鳴聲響徹漕運衙門上空,隨着府外鐵蹄聲聲,預示着今晚的德州註定不得安寧,勢必血流成河。

“還請有勞倪督封鎖河道,今晚片板不可下河,以免走漏消息,壞了大計,如何?”

雖說是商量,可秦浩明的眼神緊鎖倪寵,臉上的剛毅根本讓人無法拒絕。

“秦將軍思慮周全,所言極是,倪某佩服!”

此事已經註定是一個漩渦,倪寵現在頗有戴罪立功的感覺,對秦浩明言聽計從。

似乎感覺沒有發揮自己的作用,今後報捷塘報體現不了他的價值,他蹙着眉頭補充說道:

“本督讓督糧道史李明全親自上河巡視,他對此段河道瞭如指掌,這樣可保萬無一失!”

漕運總督節制八省漕糧,於每省設負責漕運的督糧道,又稱糧儲道,正四品。

督糧道職責是監稽收糧、督押糧船,直馳山東臨清、通州、德州,待山東糧道盤驗結束回任。

故而,歷任督糧道都對京杭大運河本省尤其是山東段的水文、水路熟悉無比。

“大善!有倪都督幫忙,真乃如神助也!”

秦浩明爽朗哈哈大笑,卻絕口不提代爲請功之事。甚至還害怕因爲此事讓他立功,繼而荼毒更多的大明百姓。

要不,交給董長青如何?

“需要現在給漕帥彙報此事嗎?”

倪寵位置擺得非常正,低眉順眼的樣子跟之前的狂妄大爲不同,居然連此事也要詢問秦浩明的意見。

前倨後恭,不對,有問題?

秦浩明恍然間怔住,直到此時方纔發現倪寵的不同。

這等做派分明是拿他當做自己的下屬啊,看來此賊和範家問題大發了,不然絕無連此事也要請示自己。

二人除了品軼相同,其它什麼資歷、聲望、財權都比不過他,還有二者根本無從屬關係,更何況此處可是他的主場啊!

要知道,歷任的大明漕運總漕帥可都是牛逼哄哄的人物,像陳泰、李三才、楊一鵬、劉榮嗣、朱大典、史可法等都擔任過此職。

秦浩明深知,這是由於中國國情所決定。

шшш▲ ttκΛ n▲ c o

自隋代開鑿大運河,歷代朝廷都十分重視運河漕運,以其爲國家經濟的命脈。

唐朝就在淮安設漕運專署,宋設江淮轉運使,東南六路之粟皆由淮入汴而至京師。

而明朝在設立漕運總督之前,1404年,永樂皇帝設武職漕運總兵,爲正二品銜,率12萬軍隊,專門負責漕運。

1451年,設立文職的漕運總督,與總兵同理漕務,稱爲文、武二院,二者享有同等的權力。

每年年初,總漕巡視揚州,經理瓜洲和淮安的漕船過閘事宜,總兵到徐州督管漕船過百步洪、徐州洪等,同理漕參政管押赴京。

漕運總督設衙門,稱總漕部院衙門,衙址設於江蘇淮安。

總督按官場規矩,尊稱“漕臺”。因其領兵,故又尊稱爲“漕帥”。

又因兼兵部侍郎及都察院右副都御史銜,故出行儀仗、官銜燈籠署“總漕部院”。

而各個省級漕運總督雖然在統兵權方面略有不如同級將領,可在其他方面具有優勢。

自己區區一個所謂的天子口令,斷然不可能讓他堂堂一個省級漕運總督如此卑躬屈膝?

“現在漕帥是誰?”

秦浩明順口問一句,腦海裡卻活絡開來,對付這種無恥之人,他心裡沒有絲毫障礙。

“朱大典朱延之朱漕帥,原先是山東巡撫。”

倪寵雙手對空作輯,一臉諂笑的說道。

智者千慮,必有一失!以至於錯認敗草,不辨菽麥。

只能說英雄也有看走眼的時候。

秦浩明眼裡微微一轉,卻立即明白其中緣由。

崇禎五年,朱大典升右僉都御史、山東巡撫。

時登鎮參將孔有德等以八百人精銳發動兵變,橫掃全魯。

奪東江戰船,克登州堅城,攻殺三巡撫數總兵,魯軍、浙軍、遼軍均或節節敗走或不敵瓦解。

朱大典臨危授命,集結包括遼軍騎兵五千人在內的三萬大軍主動出擊叛軍。

大敗輕敵的叛軍主力,殺賊將陳有時。既而乘勝圍攻登州,殺賊帥李九成,幾殲其全師並奪回登州。

時吳三桂、劉澤清、倪寵等均在朱大典麾下爲偏將。

想來,倪寵也就是那時得到朱大典的賞識和重用,方有今日。

“先審問此僚再說如何?”

秦浩明一時也拿不定注意如何對付倪寵,索性指着被將士擒拿過來的範海亮說道。

第一百四十五節 拳拳維護第三百二十三節 軍事第三百八十九節 也就那樣第四百節 不堪用第一百四十八節 傷殘將士第二百六十五節 野心第一百八十九節 倒算反攻第五百六十二節 想要逃跑的鰲拜第二百六十二節 衝突來臨第四百九十七節 鄭森第五百二十節 無病呻吟第三百三十八節 他鄉遇故知第四百三十五節 大明之危,萬曆之始?謬矣!第四百六十五節 大明銀行第九十四節 君臣相宜第二百二十四節 國無界,界無疆第二百零二節 底氣第三百七十一節 圍三闕一第四百零二節 端的好手段第二十一節 衛所軍制崩壞第二百八十二節 振聾發聵第一百二十七節 天意第五百七十二節 豫親王多鐸第二百一十九節 班底心思第二百九十二節 臨別前夕第五百五十八節 碾壓韃虜第一百七十二節 病入膏肓第五百五十四節 炮兵第十八節 變廢爲寶第二百三十一節 置之死地而後生第五百五十節 憂心第三百二十九節 有容乃大第三百二十五節 紅袖添香第三百九十六節 寧德府第五百六十三節 軍中計策第五百六十節 人心第六百六十二節 援兵抵達第四百六十九節 手面太大第五百五十七節 殺人了第二百八十八節 首輔之言第二百五十七節 舉賢不避親第四百八十二節 難道去給別人賺第三十九節 如是動心第六百二十四節 秦愛卿壞着呢第五百一十七節 長箭當空第五百一十六節 屁都不是第五百八十七節 華夏英烈第四百五十四節 崇禎有點變壞了第四百二十九節 部隊變革第三百一十六節 佳人風情第六百三十七節 皇太極的憂慮第三百零四節 試點第六百五十節 其樂融融(新書《崇禎大帝國》已發,求諸君支持!)第一百四十四節 萌生去意第三十八節 復社鉅子第一百一十二節 第二誓第六百四十二節 鹹魚翻身第二百五十五節 巡視水師第五百零五節 本督管不了第一百七十五節 禍水東引第五百一十四節 這一切都值得第五十一節 無奈的英雄第一百九十九節 崇禎的步驟第七十九節 劫殺韃虜第七十六節 崇禎心思第六十五節 部署第八十八節 進京獻俘第四百一十二節 天譴計劃第五百二十一節 進擊第八十四節 佳人遠至第三百九十四節 戰爭,和女人無關!第五百九十八節 十五弟,糊塗第四十五節 臨行之際第一百節 君臣奏對第六十三節 形勢第三百八十二節 好人沒好報第八節 忍無可忍第五百九十九節 惺惺相惜第三百八十二節 好人沒好報第一百四十八節 傷殘將士第二十九節 好友來投第四百零一節 軍令如山第五百二十九節 變化第一百一十六節 亂戰第一百八十八節 這錢必須給第五百六十二節 想要逃跑的鰲拜第七十節 籌備第七十九節 劫殺韃虜第六百節 少跟本督來這一套第四百七十六節 不惹事,但也不怕事第五百一十四節 這一切都值得第五百七十三節 奴才無能第三百三十二節 衆志成城第九十九節 淺議和談第五百五十五節 炮仗第三百二十四節 招募浙兵第二百四十三節 快刀斬亂麻第四百二十九節 部隊變革第一百五十八節 柳暗花明第五百二十九節 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