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四節 坑人

“本撫已垂垂老矣,善言惡言,有何不可聞?

不過是戎馬倥傯,大勢已烈,隻手難撐,不得不以一死保國家而已。”

顏繼祖語氣淡然,無悲無喜,顯是早存死意。

秦浩明吞了一口唾沫,苦笑連連,原本要說的話再也無法宣之於口。

你可以說他迂腐說他幼稚,但對於一個花甲之年的文弱老者,猶在四處奔波爲了身上的職責,有何苛求?

人家心存死志,再跟他說保全之言有何意義?

“俱爲山東守土之士,難道劉都督和倪參將可以身無寸責,悠閒山水,坐看潮起潮落?”

別的懶得說,秦浩明索性問自己感覺奇怪的問題,難道真的是好人不長壽禍害活千年?

崇禎和朝堂大佬也不可能糊塗至此呀?

“唉!”

顏繼祖苦澀長嘆,滿臉的落寞蕭索,讓人感同身受。

“崇禎八年,本撫曾上疏建言:六部政事,俱掌握在尚書手裡。六部各司的職務,掌握在正郎手裡。

侍郎、副郎、主事只有例行公事的份兒,沒有發言餘地。

如此一來,無論國家大政、一般政務都只有少數人主張,一般官員都無發言權,政治哪能不壞?

再如督撫大員獲罪甚多,主要由於督撫的任命都由“會推”而定。

而“會推”時僅以六科主管人爲主,卿府副官、臺臣等重要官員卻很少出席。

九卿、臺諫只派人傳達意見,大家只知附和表示同意,而無人提出異議。

故而,山東守土之則,首則在我,還真與他們關係不大。

不過,這也是造成如今困頓的原因所在。

巡撫之則,原本是督理稅糧,總理河道,撫治流民,整飭邊關。

然劉澤清、倪寵俱爲漕帥朱大典的老人,一律事務只聽從他之言。

本撫居喪服滿,上任山東巡撫不及三年,注意力放在加強青州、濟南一帶的防務上,人事方面尚爲來得及梳理,方有今日之禍!”

秦浩明聽完默然搖頭,這不就是後世的一把手問責制嗎?

客觀說,此舉有利有弊。

若是在吏治清明,一把手一心爲公的情況下,將是國家和百姓的福音。

可若是派別叢生,貪腐橫行的情況下,那就是坑人。

大明巡撫多進士出身。其初,內地巡撫由吏部會同戶部推舉,邊地巡撫由吏部會同兵部推舉。

嘉靖十四年,開始不分內地、邊地,由九卿廷推。也有總督兼巡撫者,合稱爲督撫。

巡撫是爲了提高統治效率、整肅軍備的需要而產生的。

通過派遣廷臣管理地方事務和對原有機構進行某些改革來整飭吏治、革除積弊,這在早期收到不錯的效果。

大明初期,確立了都、布、按三司並立的省級政治體制。

宣德、正統以後,文官集團勢力的擴充和軍人集團地位的下降,三司的平衡被打破。

日趨激化的社會矛盾,又使三司條條分割、運轉不靈。

到了明末,巡撫的易置往往受朝廷門戶左右,而最後點定之權又重歸東林黨人等特殊利益集團。

可巡撫職位畢竟有限,爲了各自的利益,其下的地方實力人物便成了大家爭奪扶持的對象。

由此,隨着時局的敗壞,漸漸造成現在這幅崩潰的情況。

“建奴勢大兵強,來去如風。既然出現在濟南府周圍,那它目標便是以此爲主。

顏大人立馬上書兵部,請求即刻調回濟南府回防,並且彈劾劉澤清、倪寵逗留不前,不尊軍令。

同時末將上書盧督,待得到回覆,立馬奔赴濟南府馳援,如此可好?”

秦浩明沉吟許久,方纔緩緩說出自己的意見。

其實秦浩明的目的只有一個,解救顏繼祖是真,其他的全部是胡扯,並且在坑楊嗣昌、劉澤清、倪寵等人。

有一點足以看出問題,他秦浩明行事,哪次不是獨斷專行?事後才稟報盧象升,何至於現在又要乖乖上書?

這不扯淡嘛?

“暫時也只有如此。只是兵部令本撫守衛德州,應是有它的判斷和意圖,可能不會答應本撫退守濟南府。

另外,濟南府城池高大,易守難攻,又有德王府的兵馬幫助攜守,估計建奴急切間不可得?”

顏繼祖自然不知秦浩明和盧象升上下級默契到此種程度,人家平白無故願意幫助已經是銘感大恩,自然是當場應諾,同時也提出自己疑問和困惑。

唉,一將無能累死三軍!

大明別的不多,豬隊友太多。

就崇禎時期,前有袁崇煥,現有楊嗣昌、後有史可法。

害自己倒也讓人無話可說,最重要的害了別人啊!

就像現在,顏繼祖聽從兵部尚書楊嗣昌之命,讓他一個月間在德州和濟南來回跑了三趟,最終留守德州。

可結果如何?

濟南失守,德王被擒。

言官交章劾顏繼祖,後來顏繼祖怪罪楊嗣昌,並且曰:“臣兵少力弱,不敢居守德之功,不敢不分失濟之罪。請以爵祿還朝廷,以骸骨還父母。”

可崇禎袒護楊嗣昌,不肯讓顏繼祖致仕歸家,把他斬首。而作爲罪魁禍首的楊嗣昌連求情都沒有,委實讓人心寒至極。

“此一時彼一時!

顏大人,兵部原先讓您鎮守德州,無非是防範建奴從德州入濟南府,而現在他們從聊城迂迴,您老現在駐守德州有意義嗎?

濟南府能夠堅守幾日末將不知道,但如果萬一失守,而顏大人您這裡沒有任何建議反饋,您老覺得後果會如何?”

秦浩明搖搖頭,大明沒救了,上上下下都是腦袋不清楚的人,包括眼前的顏繼祖。

事情到了如此緊急時刻,還存有僥倖之心。

單幹,必須單幹!

就跟原先自己想的一樣,即使盧象升、孫傳庭、洪承濤跟自己合作,都不可信任他們。

無它,雖然他們都是名將,腦袋清晰靈活,但最大的問題是作不了主,連他們自己都被人坑死,關鍵時刻還保護得了他秦浩明嗎?

想想現在的兵部尚書楊嗣昌,之後的陳新甲,還有繼任者史可法,秦浩明的毛骨情不自禁悚然,個個都是坑人高手。

說兵事一個不如一個,說坑人一個強過一個,自己小命經不住他們折騰啊!

而與之相反的則是,人越坑越多,名氣一個比一個大,最典型至極的就是史可法。

客觀的說,就像後世學者顧城在《南明史》說的一樣,對於史可法的誓死不降,應當充分肯定他的民族氣節。

其實在秦浩明看來,他的一生只有兩點值得肯定:一是他居官廉潔勤慎,二是在最後關頭寧死不屈。

除此以外,基本一無是處。

作爲政治家,他在策立新君上犯了致命的錯誤,導致武將竊取“定策”之功,大權旁落。

作爲軍事家,他以堂堂督師閣部的身分經營江北將近一年,耗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卻一籌莫展,毫無作爲。

直到清軍主力南下,他所節制的將領絕大多數倒戈投降,變成建奴征服南明的勁旅,史可法馭將無能由此可見。

即以揚州戰役而言,史可法也沒有組織有效的抵抗。

某些史籍說他堅守揚州達十天之久,給建奴造成重大殺傷,也不符合事實。

史可法自己在遺書中說:建奴於十八日進抵城下,“至今尚未攻打,然人心已去,收拾不來”。

多鐸下令攻城以前,史可法即已“自覺憒憒”,把軍務交幕僚處理。

二十四日建奴開始攻城,不到一天揚州即告失守。

史可法作爲南明江淮重兵的統帥,其見識和才具實在平凡得很。

比起江陰縣區區典史閻應元、陳明遇率領城中百姓奮勇抗清八十三天,相去何止千丈。

總之一句話,史可法官高任重,身系社稷安危,但在軍國重務上決策幾乎全部錯誤,對於南明的土崩瓦解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那秦將軍估計幾日後可以馳援濟南府?”

顏繼祖低頭沉思片刻,擡頭問秦浩明。

他是文官,領兵實非所長,生平也沒有什麼驕人戰績。

而秦浩明則不同,不說他的戰績,就是手下的天雄軍將士俱是虎賁,頓讓他安心不少。

“三天內,不管情況如何,末將和顏大人一起馳援濟南府,定不讓您老失望便是。”

秦浩明站起身“義薄雲天”說道,同時又叮囑顏繼祖立馬上書兵部,千萬不可忘卻。

應該說,顏繼祖是忐忑而來,盡興離去。對秦浩明的映象與好感,無以復加。

用臨走前的話來說,仗義,國之棟樑!

第九十三節 漢家雄風第二百九十六節 總督不好當第二百七十八節 琉球事件第五百五十節 憂心第一百一十五節 預備禮物第二百七十四節 分贓我做主第十六節 別樣苦練第一百六十六節 佈局第三百二十三節 軍事第四百五十八節 華夏一式第一百五十二節 口腹蜜劍第三百九十六節 寧德府第五百一十七節 要開打了第六百四十二節 鹹魚翻身第六百三十一節 彼其娘之第五百二十二節 兵不血刃第一百六十二節 敲詐勒索第七十五節 交心第二百八十七節 字字珠璣第四十五節 臨行之際第五百二十三節 巧了第三百一十節 能做不能說第六百一十節 立體打擊第九十四節 君臣相宜第二百七十四節 分贓我做主第四百七十三節 何等之難第一百二十一節 較量第三百二十八節 軍事會議第五百五十節 憂心第二百八十七節 字字珠璣第二百零八節 術業有專攻第四十六節 情定終生第一百三十一節 挑釁第四十七節 北上第十一節 各有算計第五百四十八節 人比人氣死人第六百三十九節 成也蕭何敗也蕭何第四百一十二節 天譴計劃第二百一十八節 你擋路了第四百九十二節 皇帝輪流做,明年到我家!第二百四十四節 改變第四百五十九節 哪有那麼多證據第三十九節 如是動心第一百六十五節 基礎第六百零二節 洪承疇第二百八十五節 國子監的辯論第五百九十五節 國之利器第二百六十六節 靠海吃海第一百八十二節 戰刀所向,皆爲漢土第六百六十八節 復仇第三百二十五節 紅袖添香第一百五十五節 無妄之災第三十七節 詩詞歌賦的表演第二百零六節 何處撈錢第一百九十一節 周皇后的智慧第三百五十節 練兵練將第二百一十七節 官商勾結第一百五十一節 刮目相看第四百七十九節 說漏嘴了第五百四十八節 人比人氣死人第一百七十七節 奪權用人第二百零七節 吾心甚慰第三百二十三節 軍事第五百二十六節 鰲拜的鬱悶第二百一十一節 史上第一利器第五百九十三節 伏擊圈第三百七十二節 首戰告捷第一百二十一節 較量第五百三十三節 丟臉第九十七節 重塑漢魂第四百六十九節 手面太大第五百一十四節 這一切都值得第七十二節 風波起第二百一十九節 班底心思第六節 苦逼的大明生活第二百四十八節 一舉兩得第四百四十五節 聰慧之女第二百六十一節 商議第三百一十五節 歸家第六百六十六節 有仇報仇第一百二十八節 後宮第四百一十四節 家事第一百七十五節 禍水東引第六百五十九節 初臨臺灣說點什麼第三百四十二節 入彀矣第六百二十九節 漢人至上第三百五十八節 還施彼身第一百九十四節 被激將的崇禎第一百九十四節 被激將的崇禎第二百三十一節 置之死地而後生第三十節 唯有源頭活水來第二百二十七節 傷殘紀要第四百五十三節 各執一詞第五百零四節 親如兄弟第五百零五節 本督管不了第一百七十六節 別有他用第一百九十八節 顏繼祖的作用第四百九十八節 出兵濟州島第二十四節 男兒行,當暴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