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七節 奪權用人

“秦將軍有所不知,德王府劉長史嚴令難民不可入城。另外城內守軍不足,確實沒有多餘人手看管。”

天雄軍是客軍,且不辭辛勞冒死馳援,這份情義在其它人都避戰的情況下尤爲難得。宋學朱猶豫片刻,還是如實相告。

秦浩明灑然一笑意態休閒,彷彿不明白德王府長史在濟南的地位,連提都沒提開口說道:

“現在吾等馳援到位,自然無兵力之憂。好叫宋御史得知,城外尚有伏兵隱匿其中,隨時可以給予建奴打擊。”

至於伏兵有多少,屬於哪隻部隊,他則一語帶過。

祖寬的隊伍畢竟不是他可以掌控,戰與否取決於祖寬,雖說之前溝通不錯。

他扯虎皮拉大旗的目的,就是爲了拿到濟南府的作戰指揮權。如此,方能從中夾帶私貨,達到馳援濟南府的戰略意圖。

當然,現在的形式和歷史的糟糕狀況不可同日而語,祖寬若還是避戰觀望,只能說他是自尋死路無可救藥。

宋學朱聞言大喜過望,自然不會在此等小事上堅持。領着天雄軍將士和幾百難民,浩浩蕩蕩進入濟南府。

一路上,百姓和守城將士歡聲如潮,苦盼多日的援軍終於到來,而且是有不敗威名的天雄軍,興莫大焉。

便是布政使張秉文及副使周之訓、翁鴻業,參議鄧謙,知縣韓承宣,鹽運使唐世熊等文官也彈冠相慶夾道歡迎。

熱鬧寒暄完畢,天雄軍將士包餐一頓,便在布政使張秉文、知縣韓承宣的帶領下接管城防工作。

作爲山東的治所所在地,濟南府城牆高大,守衛器械齊全,應有盡有。

秦浩明隨同他們繞着近十幾裡的城廓走一圈,心裡已經漸漸有數。

“張大人,韓大人,有一事末將想言明。”

顏繼祖不在,張秉文就是濟南府名義上的最高行政長官。因此一應事情,俱都得和他商議才行。

“但言無妨!”

秦浩明臉色嚴肅,張秉文感其高義不敢怠慢,擡手示意他說。

“行軍作戰,最忌令出多門,讓將士們無所適從。末將斗膽,想全面接管人員指揮權,直至建奴退卻離開。”

心底無私天地寬,秦浩明大大方方說出自己的打算。

也只有對上張秉文和韓承宣,這種爲國而亡的文臣武將,秦浩明從內心裡尊重他們,纔有這種態度。

若不然,現在明顯是他兵力佔優,大可順理成章把指揮權奪過來。

歷史上,正是這些文職行政官員,率領濟南百姓守城十餘日。

後濟南城破,張秉文又率兵民與建奴展開巷戰,終是寡不敵衆,中箭陣亡。

不僅如此,他全家可以說是忠烈滿門。

張秉文披甲仗劍,與敵周旋巷戰時,家丁回家來報,說是張公已逃走。

張夫人怒斥:“你們的主公豈是貪生怕死之徒?他絕不會棄城而逃!”

果然不久又家丁來報:“公已戰死。”

夫人聽了,淚下如雨:“這回是真的了!”

對妾陳氏說:“我說過要和夫子同死生的,家中幼孤就由你照顧了。”

妾說:“你死我也死!”

於是,妻妾二人同出官署,赴大明湖而死。家中侍婢十多人,也一同投湖自盡。

夫子之死生惟官守,妾之死生惟夫子。張夫人之死,看似殉的是丈夫,其實殉的還是國家,守的還是大節。

陳氏妾及十多個婢女,盡皆殉的是大節。

張夫人後來也得到朝廷表彰,贈一品夫人。張秉文抗清陣亡,以身殉國,張、陳二夫人也以身殉夫。

他們的三個兒子克倬、克仔、克佑,繼承父母之志,在建奴入主中原,這三兄弟卻一直孤高守節,終身不仕。

“可!濟南府百姓可就交給秦將軍了。”

張秉文沉吟片刻,深揖一禮,緩緩開口說道。

若不是天雄軍,若不是秦浩明,他也不敢做如此決斷。

眼前年輕人可不同尋常,挾不敗威名赫赫戰功。斬建奴貝勒阿巴泰和統帥嶽託,殺死韃虜萬餘人,繳獲無數。

試問,舍他外,大明有何人可做到?

“末將盡力而爲,有賴各位大人協助。”

秦浩明當仁不讓雷厲風行,當場安排閻應元立即把全城的戶口分丁壯老幼詳加調查,挑選年輕力壯的男子組成民兵,配合天雄軍分班上城,每個城垛十名,按時換班。

對城中過往行人嚴加盤詰,肅清內奸。

由副千戶趙大友守東門,副千戶碾子守南門,親衛浩子守西門,濟南府衆文官輪流守北門。

他和閻應元兼負晝夜巡查四門的責任,並委以閻應元副指揮的大權,可先斬後奏。

此舉,把閻應元搞得一頭霧水卻又暗自激動,不明白秦將軍爲何如此信賴他,激動生平所學終有用武之地。

秦浩明心裡安定得很,閻應元能夠憑藉江陰一個小縣的城防,阻擋十萬建奴八十一日,更何況是現在的濟南府?

若不是擔心他現在威望不足,必須由自己掛一個總指揮的頭銜震懾他人,秦浩明肯定會當甩手掌櫃,樂得輕鬆。

果然,在秦浩明帶着董長青離開後,閻應元很快用他縝密的組織能力和協調能力征服濟南府官員。

爲了解決軍械糧餉供應,閻應元同他們商議後,委任擅長理財人士負責把城內公私所藏物資分類徵集,統一分配使用。

在他的領導下,很快就做到了人盡其才,物盡其用,各方面的工作做得井井有條。

德王府在濟南城區最繁華的地段——珍珠泉畔。

從歷代以來都是官衙府邸,可謂之風水寶地。

歷時兩年完工的德王府其邊界南至今泉城路,北至後宰門,西至芙蓉街,東與縣署隔路相對。

耗費巨資的王府,巍峨宏麗,極盡奢華。宮牆高聳,四門壯觀。碧瓦雕樑,殿閣連綿。泉池園林,奇花珍木。

王府之中妃嬪宮娥、護衛太監俱全,其豪華宏偉堪稱京畿之外的皇宮御苑。

在韓承宣的帶領下,秦浩明和董長青正在門房外求見現任德王朱由樞。

而這裡,也是專幹黑活的暗衛戰鬥場地,如此,董長青出現也就不覺奇怪。

第四百零六節 妾身不在乎第四百五十四節 崇禎有點變壞了第二十七節 我的地盤聽我的第五百零六節 翻雲覆雨第四百一十五節 滄海桑田第五百四十三節 遼東貓膩第三百一十四節 有罪當罰第五百九十三節 伏擊圈第四百八十五節 事情做在明處第四百二十五節 膽大妄爲第四百五十九節 哪有那麼多證據第五百六十節 人心第一百五十節 機關算盡第三百六十六節 亦商亦盜第六百零二節 洪承疇第五十八節 善後第五百三十九節 一力降十會第一節 再回首恍然如夢第二百九十一節 陰招第三百七十四節 那就聽你們的第五百六十二節 想要逃跑的鰲拜第一百七十三節 事預則立第一百八十九節 倒算反攻第三百八十四節 明月中秋第五百三十三節 丟臉第六十三節 形勢第一百七十四節 豺狼餓虎第六百三十六節 成事必在人,人定則勝天第四百零四節 天下之大第一百四十三節 識人不明第五百零八節 深入虎穴第四百四十一節 見好就收第六百四十三節 點化孫傳庭第四百二十七節 血腥洗牌第三百一十節 能做不能說第一百七十節 豐收第七十八節 秦浩明的殺手鐗第二百一十一節 史上第一利器第三百二十三節 軍事第六十二節 考察第一百九十五節 給鄭家下套第五百六十七節 入城第二百二十二節 漢蒙一家親第四百零九節 居安思危第二百七十六節 風暴第三節 文武雙全第一百五十三節 抽絲剝繭第四百八十四節 請秦督見諒第五百八十九節 聞之心酸第五百八十九節 聞之心酸第五百九十五節 國之利器第八十二節 殺俘第五百二十四節 搞一個無人區第三百零六節 張雲的心志第六十七節 楊嗣昌三計第三百六十九節 慘烈廝殺第八十七節 告捷塘報第七十八節 秦浩明的殺手鐗第二百八十七節 字字珠璣第四百七十九節 說漏嘴了第三百五十八節 還施彼身第四百零一節 軍令如山第一節 再回首恍然如夢第五百三十五節 不禁折騰第三百一十節 能做不能說第四百七十六節 不惹事,但也不怕事第五百一十三節 皇太極的憂慮第五百三十七節 渾水摸魚第五百三十五節 不禁折騰第五百九十九節 惺惺相惜第二百六十七節 餘孽第二百二十六節 心思難測第五百四十五節 海軍大都督第二百八十七節 字字珠璣第五百八十六節 人心向背定成敗第七十七節 阿巴泰的渴望第四百七十四節 彎彎繞繞第五百七十九節 小試牛刀(感謝書友家裡窩囊家外雄萬賞!)第四百三十三節 規矩第五百八十節 勇武第二百九十二節 臨別前夕第一百六十二節 敲詐勒索第二節 表演的最高境界第四百六十一節 令出一人第六百五十九節 初臨臺灣第四百七十四節 彎彎繞繞第二百四十節 初露崢嶸第二百六十九節 自力更生第五百九十六節 多鐸的眼淚第一百零八節 黑暗第五百九十六節 多鐸的眼淚第二百六十八節 逃脫第七十六節 崇禎心思第一百七十七節 奪權用人第六百四十一節 搞臭東林,提高軍人地位第三百八十二節 好人沒好報第六百零三節 政客心思第五百六十九節 太子朱慈烺(感謝書友阿杰阿軒阿心六萬大賞!)第二百五十一節 所獲頗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