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一節 公道自在人心

今日德州府,明顯是來了什麼大人物。

大街上,幾十個着甲將士前呼後擁,來往行人紛紛遠遠躲避。

士卒中間簇擁着三匹健馬,所有人的目光都在這三匹馬上。

沿路都是茶館、酒樓、妓院,大大小小的窗戶皆被撐開,都來看這一羣橫衝直撞之人,樓裡坐的大多都是商賈士子,亦或是附庸風雅的跟班。

德州府算不上邊關重地,平日雖有將士巡邏,但很少見過這麼招搖過市。

文人大官,從來都是低調,更不騎馬,多是乘驢車,也有坐轎。

街道兩側,皆是議論紛紛。

“那馬上是何人?

竟然如此張揚跋扈,幾十兵丁前後開路,真是豈有此理?”

旁邊茶樓之上,有一年輕儒生開口相問左右同伴。

“前面那個獨眼將軍不認識,左後那個便是德州府董守備。”

此人顯然是見過董長青。

“怪不得,仗着在建奴寇邊之際撿了點功勞,行事便如此囂張,我大明朝幾時輪到武人如此張狂?

德州府諸公尸位素餐,竟沒有一個敢向官家去狀告此人行徑?”

年輕儒生面色滿是憤怒,這個時代文人至上,武人永遠都是下等人。年輕人多少有點嫉世憤俗,更是看不慣這等行爲。

“嘿嘿……令名兄有所不知。原來倪總督出門排場比這大了去。”

等開春入考,令名兄若是中個進士及第,得見天子再稟搞不遲。”

說到這裡,語氣多有譏諷。

“宋賢弟這是什麼話,我輩學子,路見不平,豈能坐視不理?

你看這些兵丁,拿着刀槍驅趕大明百姓,有種去與敵人廝殺,在自己人面前耀武揚威算得什麼本事?”

“令名兄久居江南,不知建奴何等兇殘?若是你也能大敗建奴,護衛大明子民,小弟便是跪拜也無妨?”

這姓宋的士子冷笑着說道,話語間倒是有幾分見識。

“賢弟,聖賢之道可是如此教導世人?

街上打馬,帶着幾十兵丁左呼右呵,滿街百姓皆要與之讓路,世間豈有這個道理?

一個武人,豈敢居功自傲?”

令名兄越說越憤怒。

“道不同不相爲謀,就此別過。”姓宋的士子霍然站起,緊盯着眼前狂生繼續說道:

“公道自在人心!

若是沒有武人驅逐建奴,浴血廝殺,京畿山東等地必慘不忍睹,又豈容令名兄在此大放厥詞?

小弟很想知道,如果面對建奴鋒利的屠刀,令名兄是否會低下自己高貴的頭顱?”

他因爲氣憤,這番話講得極爲大聲。酒樓裡許多人細細品味,若有所思。

“好,這位士子說得好!”

盧象升拍着桌子哈哈大笑,大明文人大多喜歡空談,對武人的蔑視早已融入到骨髓裡。

但必須說明的是,其中也不乏有識之士明白此中的弊病。

盧象升自己是帶兵的將領,自然明白其中的道理。

特別是在受到秦浩明的影響後,對大明崇文抑武的政策產生動搖。此番丁憂期間,也認真思索過此事。

建奴已然崛起,成爲足以顛覆大明的力量之一。

此時正是需要武人浴血奮戰的時刻,可大明依舊墨守成規,把太平年間防止武將作亂的一套繼續使用。

豈不聞君以國士待我,我當以國士報之!君以路人待我,我以路人報之!君以草芥待我,我當以仇寇報之!

如今此種做法,又如何能讓武人不顧性命以報大明?

“便是如爾等商家,可否有認真想過?今日爲一己之私,置大明於不顧,他日建奴南下,將士糧餉如何解決?

豈不聞覆巢之下焉有完卵?

莫非要等到建奴的屠刀砍在你們頭上,方纔明白嗎?還是說爾等跟晉商一樣,私下裡也勾結建奴不成?”

董長青和張鬆榮是來接自己,盧象升明白這微服私訪是沒法繼續下去,故而索性指着起先談論的商人大聲喝道。

商人貪婪重利,他不是不知。只是過往沒有這般具體,如今親耳聽見,卻是實在難以忍受。

酒樓中商人怔怔望着不怒自威的盧象升,雖然不知他的身份,但他們都是走南闖北之人,如何沒有一些眼力?

便憑盧象升一身士子生員打扮,他們也不敢多吭一聲。

望着自顧離去的盧象升和楊陸凱二人,衆人面面相覷,不知說些什麼。

驀然,酒樓下傳來末將參見盧督的聲音,幾個商人臉色蒼白,腿都嚇得發軟,明白那個文士就是大名鼎鼎的宣大總督盧象升。

德州城內街道寬敞,衆人打馬慢慢穿過主街,轉向稍爲荒涼的東南處守備衙門而去。

忽見一處小莊園外發生爭執,旁邊有不少鄉民。

盧象升也往那邊看去,身下坐騎也不自覺慢慢湊近。

只見幾個官差圍着一人呵斥,被呵斥之人穿着倒也不差,只是一直拱手唯唯諾諾,而這幾個官差呵斥之聲越來越大。

“黃甲長,你們這個月三餉還不上交,府衙那邊怪罪下來,可怨不得兄弟們啊。”

一個官差頭目指着着眼前那人呵斥。

“陳書辦,不是我們不交,是委實沒有辦法啊!

這賊老天,在莊稼最需要水的時候,偏偏兩個月之內再沒有一滴雨,田地裡的禾苗眼看就要有收成了,卻結滿了癟癟的穀穗。

手一撮,全是穀殼,一粒麥子都沒有。”

黃甲長一拍大腿,蹲在地上,痛苦的抱着腦袋說道。

山東久經戰亂,農戶家裡底子薄,家家戶戶都沒有存糧。本就青黃不接之際,卻碰上這要命的災害。

如今官府不僅不賑災,減免稅賦,反而又搞出什麼練餉出來,還讓不讓人活啊!

“朝廷增收練餉,也是爲了大家的身家性命。

西北叛賊四起,楊本兵要訓練精兵,把他們剿滅。更何況練餉只是徵收一年,熬熬就過去。”

陳書辦哪裡管百姓的實際困難,口裡說着毫無意義的話,回過身來對着衆人又說一句:

“大家都不能拖欠,否則官府必然是要重懲的,到時鬧將起來,大家臉面不好看。”

第三百二十二節 護衛隊第四百九十五節 山雨欲來第五十四節 借我三千騎第一百二十三節 戰敗第二百九十九節 兩手準備第四百三十一節 醉紅樓第三百四十二節 入彀矣第二百六十八節 逃脫第三百六十節 誰的孩子第三百七十一節 圍三闕一第一百零八節 黑暗第一百三十九節 自此而始第二百六十一節 商議第五百四十六節 鼓舞士氣第九十四節 君臣相宜第二十五節 翻雲覆雨第一百三十八節 形勢突變第一百六十四節 坑人第二百六十三節 私鹽之利第六百五十二節 將士退役第六百一十七節 奸猾吳三桂第四百零九節 居安思危第三百三十三節 赴任第六十節 困局第四百三十六節 崇禎也分贓第二百零三節 宣府防衛第三百五十六節 絞殺建奴第七十七節 阿巴泰的渴望第五百四十一節 猖狂太甚第七節 敗家少爺第四百零四節 天下之大第二百五十節 悔之晚矣第一百五十八節 柳暗花明第四百六十六節 利益均沾第一百零一節 三餉禍明第一百六十節 成人之美第三百七十五節 今夜無眠第四百七十節 視察慰問第三百九十六節 寧德府第九節 無需再忍第四百二十一節 囂張第三十二節 客棧偶遇第四百八十四節 請秦督見諒第四百五十八節 華夏一式第四百一十二節 天譴計劃第五百七十一節 父子對談第二百零七節 吾心甚慰第一百九十四節 被激將的崇禎第一百四十八節 傷殘將士第一百一十節 狼行千里第三百五十七節 實戰演習第八十節 不妥協不留情第三百九十一節 高手在民間第四百六十九節 手面太大第六百三十五節 什麼人帶什麼兵第二百七十六節 風暴第五百八十六節 人心向背定成敗第二百四十二節 把事鬧大第一百九十四節 被激將的崇禎第四百五十一節 鐵血柔情第四百三十八節 去去火第三百九十節 檢閱第六十九節 防禦部署第一百五十八節 柳暗花明第五百二十節 無病呻吟第六百零二節 洪承疇第一百六十三節 兩難第二百零一節 崇禎的手段第三百八十九節 也就那樣第一百二十節 趁勢出擊,捨我其誰第二百六十五節 野心第五百二十二節 兵不血刃第五百五十六節 度日如年第一百四十一節 計將安出第五十八節 善後第一百九十四節 被激將的崇禎第五百五十五節 炮仗第三百九十二節 讓他們全部趴下第三百七十三節 戰略藍圖第四百五十二節 賊寇初現第六十五節 部署第八十八節 進京獻俘第十一節 各有算計第二百九十四節 與民爭利第七十二節 風波起第一百五十三節 抽絲剝繭第五百九十七節 活捉多鐸第九十七節 重塑漢魂第三百六十五節 敵跡初現第三百九十三節 組建侍從室第五百四十一節 猖狂太甚第四百五十節 心思各異第三十八節 復社鉅子第一百一十二節 第二誓第四百八十一節 無所不能第五百六十六節 受降第三十九節 如是動心第一百五十二節 口腹蜜劍第九十八節 帝王心術第二百一十一節 史上第一利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