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五節 大公無私

“其實道理很簡單,複雜的是人心。

朝廷諸公自以爲聰明,爲了區區私利,玩弄天下人於股掌。卻是不知善惡終有報,天道好輪迴,不信擡頭看,蒼天放過誰?”

秦浩明把自己的胸膛拍得啪啪作響,藉此宣泄心中憤怒的情感。

好好的生活他們不珍惜,非要在建奴的野蠻和殘暴的異族專制打壓之下,轉而對皇權奴顏婢膝,進而讓華夏民族大幅度倒退,沉淪幾百年。

“曾經乾度對徵收商稅還有些嗤之以鼻,總覺得這是在奪民之利。

今日終於明白了秦督胸中韜略,也知曉稅賦的作用。這使乾度格外羞愧,原來過往心中所懷的,只是爲了自己名利的僞善。”

張溥起身朝秦浩明作輯行禮,大聲感嘆。

曾幾何時,自己不也活在水深火熱中?

從小立志爲生民立命,爲往聖繼絕學,爲萬世開太平,可深陷名利場,過去的志向竟然不知不覺蛻變。

轉而跟朝廷諸公沆瀣一氣,矇騙民衆,至今想來,何其可笑?

若不是秦督當頭棒喝,竟然異想天開妄圖控制周廷儒,達到掌控大明朝局的目的,究竟所爲爲何?

人生的意義何在?

“知錯能改,善莫大焉!乾度兄可願爲大明百姓道出心聲?”

張溥是復社鉅子,交遊廣闊,在大明讀書人中有着崇高的威望,自然是秦浩明心中報業的理想人選。

“爲大明百姓道出心聲?”

張溥疑惑的看了一眼秦浩明,難道是要叫自己著書立說?

“本督想在福建、廣州兩地開創報紙,也就是類似於朝廷邸鈔的東西。

每三天選取部分士子大師的言論以及當地發生的一些事情,勘定成冊,對外發行。

其方針是不只爲士大夫所賞,亦爲工農商賈所通曉。其宗旨是將天下可傳之事,通播於天下。

文字風格講究通俗性和可讀性,社會新聞和論說通常考慮百姓的立場,爲他們的訴求發聲。

對於朝廷所發生的事情,不偏不倚,客觀公正。

如此,自然可爲天下百姓提供一份參考,當不讓某些別有用心之人說什麼就是什麼。

乾度兄以爲如何?”

勢力範圍之外,秦浩明暫時還未考慮開辦報業。

一則,容易受到當地官府的打擾。

三則報業作爲新生事物,有民衆接受的一個過程。

三則,必須考慮成本的原因。大明交通不便,所以他纔打算三天一期。

“妙哉!如此一來,再無需擔憂天下言路閉塞。甚至,可以讓商家知曉何處貨物短缺,有利於促進互通有無。”

不待張溥有何動作,一旁的楊廷樞拍手稱讚躍躍欲試,並且立馬聯想到商業的運用,委實讓秦浩明詫異古人的智慧。

“乾度願意腳踏實地鞠躬盡瘁,爲開啓民智溝通言路貢獻畢生精力。”

秦浩明的言論對張溥衝擊很大,扶持周廷儒上位的心思已淡。

故而,對於秦浩明提出開辦報業的事情,只是微一思索,便明白其中的真實含義。

心裡愈加欽佩秦浩明的手段,這分明是要掌握輿論喉舌,站在道義的高度,對政事、對手、思想進行攻擊和改造。

同時,他也明白秦浩明是想通過自己的影響力,擴大報業的成功,但他不在意。

一是出於信任他。二是自己參與其中,能夠明辨是非曲直。三是經此一事,他打定注意,一定要控制報業不成爲打擊報復他人的物具。

只是,秦浩明接下來的話讓無地自容,幾有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的羞愧感。

“大讚!依破虜看,既然有乾度和廷樞兄加入,不如就叫復報如何?”

秦浩明喜氣洋洋的對在場衆人說道。

“吾等願隨大人,同心同德,甘當百姓喉舌!”張溥、楊廷樞等人紛紛起身高呼。

“爲避免復報被有心人利用,本督還有四點建議,即不黨、不賣、不私、不盲。

認真講起來,不黨是指純以百姓之地位發表意見,此外無成見,無背景。凡其行爲利於國者,吾人擁護之;其害國者,糾彈之。

不賣是指不以言論作交易,不受一切帶有政治性質之金錢補助,且不接受政治方面之入股投資。

不私是指除願忠於報紙固有之職外,並無私圖。易言之,對於報紙並無私用,願向全國開放,使爲公衆喉舌。

不盲是指不隨聲附和、不評詆激烈,昧於事實。

對於這幾點,諸位有何看法?”

秦浩明把後世辦報的精神稍微修改,對在場的衆人說道。

不知何時,場中有士子在桌案上拿起紙筆,刷刷地寫了起來。其他人見此,也是忙不停地準備着記錄。

“秦督真乃大公無私,乾度慚愧!”

張溥仰天大嘆,繼而紅着臉朝秦浩明認認真真躬身作輯。至此,他已被秦浩明的胸襟深深折服。

秦浩明微笑着避開張溥的道歉,其實他並沒有張溥想得那麼高尚。

輿論的作用有多大的威力,他如何不明白?

現在之所以有這樣的做法和做派,除了真的想讓報紙說實話外,更多的還是想拉攏人心,拉攏天下讀書人的心!

可以想象,由張溥負責的復報,不用他說,今後肯定會爲他歌功賦德。

更何況,今後的大明,怎麼可能只有一家報社?

不說別的,至少大明公報總得有吧!那纔是國家的報紙,纔是權威,纔是他必須要掌控的輿論喉舌。

至於說張溥的復報,在他看來,不過是試驗品而已!

故而,心情無比暢快的秦浩明轉向國子監其他士子說道:

“爾等學子必須切記,一個人辦一縣事,要有一省的眼光;辦一省事,要有一國之眼光;辦一國事,要有世界的眼光。

萬萬不可只知誇誇其談,而應腳踏實地,躬身實事,如此方可大用。”

“謹遵秦督之言!”

在場國子監士子目光炯炯,高聲歡呼。

今日,秦浩明的大公無私和胸懷大明百姓的慈悲之心,早已進入他們的心中。

其過往行爲和言行,和朝堂上的東林黨人,簡直不可同日而語!

這令他們的心中,澎湃激盪。

第一百八十七節 逃之夭夭第一百二十二節 戰法第二百一十五節 楊府密謀第五百一十七節 長箭當空第四百七十六節 不惹事,但也不怕事第三十一節 行軍路上第五百九十三節 伏擊圈第三百零七節 近水樓臺先得月第一百二十七節 天意第五百六十七節 入城第一百五十節 機關算盡第四百六十五節 大明銀行第四百一十七節 科學研究院第六百三十二節 改造朝臣第二百五十六節 水師革新第三百五十五節 自投羅網第五百九十六節 多鐸的眼淚第一百七十六節 別有他用第一百七十三節 事預則立第二百一十七節 官商勾結第五十一節 無奈的英雄第六百零六節 來了,就別走第二百四十三節 快刀斬亂麻第四百五十節 心思各異第五百三十七節 渾水摸魚第一百七十八節 心懷不軌第二十八節 改變第二百一十二節 所圖甚大第二百零四節 秦浩明的第一把火第三百四十九節 與狼共舞第五百七十五節 擒拿鰲拜第十四節 葉家的惦記第六百三十節 王師何在第五百六十四個節 此生無憾第二百五十七節 舉賢不避親第一百九十七節 三年之期第五百一十三節 皇太極的憂慮第一百八十五節 初露鋒芒第四百四十九節 囂張第五百八十八節 袞袞諸公第二百八十節 你方唱罷我登場第四百三十五節 大明之危,萬曆之始?謬矣!第二百五十四節 碩果第三百七十六節 什麼夫人?第五十節 天雄軍第一百三十四節 憤懣第五百九十五節 國之利器第二百二十四節 國無界,界無疆第四百三十節 吳鋒的家書第一百七十二節 病入膏肓第三百六十一節 都不簡單第四百七十六節 不惹事,但也不怕事第三十九節 如是動心第三百三十一節 大明無敵第四百三十六節 崇禎也分贓第九十五節 府軍驕橫第六百四十二節 鹹魚翻身第一百六十九節入彀第四百一十八節 南洋局第三百一十七節 不負婉如不負卿第三百七十四節 那就聽你們的第五百八十六節 人心向背定成敗第二十八節 改變第六百一十七節 奸猾吳三桂第六百三十八節 有他們在,就無大清(新年快樂!)第六百五十二節 將士退役第六百一十九節 說出去誰信呢第五百五十節 憂心第四百三十一節 醉紅樓第十五節 前期準備第二百六十二節 衝突來臨第六百二十一節 怎地一個了得第四百六十七節 公司和軍功第一百八十節 速度制敵第六百一十七節 奸猾吳三桂第五百六十一節 東廠和錦衣衛第一百五十八節 柳暗花明第二百六十八節 逃脫第二百二十七節 傷殘紀要第二百五十三節 聯手第三十四節 初抵應天府第三百七十二節 首戰告捷第二百六十八節 逃脫第二百節 大朝會第六百零四節 人比人氣死人第二十八節 改變第二百七十八節 琉球事件第一百五十二節 口腹蜜劍第三百六十節 誰的孩子第一百零八節 黑暗第一百六十五節 基礎第三百八十八節 掛羊頭賣狗肉第四百零五節 要狠第一百一十三節 有女婉如第四百二十四節 忍一時風平浪靜第三百八十八節 掛羊頭賣狗肉第五百四十六節 鼓舞士氣第九十七節 重塑漢魂第三百四十四節 醉夜迷情第四百四十七節 筵無好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