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八節 軍事會議

“吳副將和王郎中說得不錯,現在登州衛蒸蒸日上,事務比過往繁忙何止百倍,急需大量人手補充。

但你們對人員的要求不高,不像海軍陸戰隊,實行精兵原則,精挑細選下尚有許多人達不到要求。

故而,本將建議由軍方先挑選後,再由兩位大人分配如何?”

張雲斟酌着語句,儘量避免刺激他們,以免被人說他囂張跋扈。

因爲自己把海軍陸戰隊強力掌控在手裡,作爲副手的沈壽崇私底下已經頗有微詞。

可惜軍無二將,只有日後時機成熟,再和他多溝通,希望他能理解。

“只是……”

工部都水司郎中王森峰明白張雲講得俱是事實,可心裡還是有點不甘。

登州衛自從秦督來了之後,其發展速度可謂一日千里,一日一變。

誰都明白,按此情形發展下去,登州衛必然大放光彩,而政績,就是在場每個人的追求。

況且,秦督對造船廠分外關心,這也是他有心裡底氣的緣故。

“王郎中請放心,這萬餘流民能有三五百人合格,本將就已經心滿意足,絕不會拖造船廠後腿。”

兄長對船廠的重視,張雲自然知曉。

“心急吃不了熱豆腐。諸位大人眼光緣何盯在這萬餘流民上?

現在還不是流民高峰期,九月份後,當糧食歉收或者絕收,百姓吃完種糧,有當地官府宣揚登州衛有賑災,人自然會絡繹不絕而來。

到時,諸位大人想要多少人就有多少人。

故而,本郎中的意見優先保證兵員,其次是造船廠,最後纔是吳副將的輜重保障中心,大家以爲如何?”

坐在上首主持會議的盧欣榮灑然一笑,各地官府對流民避之如虎,深恐流入他們的境內,拖累當地,引起騷亂。

何曾想到,流民在登州衛卻如此受歡迎,幾位主官居然互相爭奪?

說穿了,還是手中有糧啊!

秦督真是卓絕遠見,提前佈局。

這事要說出去簡直駭人聽聞,誰敢相信,當年秦督還是一介秀才時,便對存儲糧食之事不遺餘力?

好像他可以未卜先知般預料到天災將至,如今配合海里豐富的漁業資源,不僅活人無數,更是把人力轉化爲生產力,形成良性循環,威力彰顯。

“盧郎中所言甚是!”

雖然盧欣榮是以諮詢的形勢問大家,可作爲登州衛最高行政長官,他說的話可謂一錘定音,不容置疑。

更何況,他說的確實有道理。

這就是盧欣榮行事的風格特點,總是和風細雨講道理,讓人信服。

接下來是軍事部分內容,曹勝鑫把海防圖高高懸掛在牆體中間。

“這一仗的目的不僅僅是剿滅刀疤六,而是要把舟山羣島的海盜全部清除。如此,我們才能把它變成一個類似於登州衛的基地。

正是因爲這樣的情況,戰鬥變得有可能將持續比較長的時間,希望大家要有心理準備。

而吳副將負責籌措大軍五千人月旬的糧草,並且依據形式發展,務必保證直到成功爲止。”

盧欣榮躊躇滿志,拿着棍棒指着舟山羣島位置,彷彿已經全面掌控此地。

“諾!末將得令!”

吳繼水站起身,挺胸擡首,慷然應道。

糧食現在對登州衛不是問題,即便是軍用戰略物資,上次就從宣大運過來不少,可以說是堆積如山。

在他看來,趁機消耗一部分也好,減少看管壓力。

“舟山羣島平定後,張守備回臨浦,海軍陸戰隊交給沈同知管理。

但這不算是大功告成,沈同知在舟山補充糧草後,還需一路南下,抵達雞籠,擴大港口。

至於……後續行動,等待秦督同知,有問題嗎?”

盧欣榮舉着指揮棒,沿着海圖一路南下,直指雞籠,也就是後世的臺灣基隆市。

“沒問題,末將得令!啓稟盧郎中,末將家中有這一帶的水路圖,非常詳細,是吾父遺留下來。”

沈壽崇微微動容,眼中有些淚痕,不意此生竟然有機會到父親戰鬥過的地方,真是天意。

在其父沈有容一生四十餘載的軍旅生涯中,有數十年是鎮守在福建沿海。

正是在這期間,他曾率軍三次進入臺灣、澎湖列島,殲倭寇,驅荷蘭入侵者,成功地保衛了臺灣。

第一次是在萬曆三十年冬,倭寇侵佔東番{臺灣},四處殘害大明百姓和東番土著。

父親冒颱風之險,率二十艘戰艦拼死渡海,前往東番,全殲了這股倭寇,解救大明百姓和東番土著。

第二次是在萬曆三十二年,荷蘭東印度公司韋麻郎等擁三艘鉅艦,趁大明海軍換防之際,佔領了馬公島{澎湖島}。

他們以互市爲名,企圖向葡萄牙佔領澳門一樣永遠佔領澎湖列島。

父親在福建八閩軍心思遁的危殆情勢下,經過嚴密部署,不顧自身安危,單舟馳往荷蘭艦船,指陳利害,嚴正曉諭,不費一槍一彈便迫使韋麻郎退兵。

第三次是在萬曆四十五年,倭國幕府將軍德川家康,命令長崎代官村山等安佔領臺灣。

父親先以威名制服明石道友一軍,然後率水師在東沙島合璧圍困,採取以倭制倭的辦法,迫使在該島頑抗的倭人棄械投降。

也正因爲父親三次保衛臺灣,其功於國於臺,成就一生赫赫威名。

“盧郎中,聽說東番只是孤懸海外的一個島嶼,尚爲開發,島上生番野蠻殘忍,朝廷一向不重視,只是讓福州府代爲管轄。

爲何我們今日要大張旗鼓,在基隆建港,有意義嗎?

這樣一來,豈不是兵力分散,登州衛、舟山羣島、基隆港只能駐兵千餘人?”

把海軍陸戰隊交給沈壽崇代管,張雲多少有些牴觸。另外,他覺得大明目前港口衆多,兵力有些不夠用,還是穩妥爲好。

“這是秦督的安排,自然有他的道理。”

盧欣榮眉頭微皺,看來雲哥兒對兵權太在意,長久以往,恐非好事。

這是秦督的戰略佈局,他一貫走一步看三步,肯定不會無的放矢,有些話,會後必須和他說說!

第四百一十二節 天譴計劃第三百六十七節 一觸即發第六十六節 疏忽第三百零七節 近水樓臺先得月第三百四十三節 陽謀第四百七十六節 不惹事,但也不怕事第一百九十九節 崇禎的步驟第一百七十七節 奪權用人第四百七十六節 不惹事,但也不怕事第二百一十七節 官商勾結第六百五十四節 葡萄牙人第三百四十五節 此生無憾第二百一十七節 官商勾結第一百七十九節 萬事俱備第一百七十一節 明魂第一百五十七節 耐心不好第四百三十七節 崇禎的感觸第一百九十二節 膽大包天第六百一十四節 建奴白甲第三百四十九節 與狼共舞第三百八十五節 還是不是男人第四百二十三節 千金買馬骨第一百二十九節 希望第五百九十一節 慘烈第二十一節 衛所軍制崩壞第五百五十二節 不必了第五百八十八節 袞袞諸公第四百六十九節 手面太大第九十六節 欺軟怕硬第四百一十四節 家事第二百九十六節 總督不好當第四百一十五節 滄海桑田第四百六十二節 處理漢奸的方法第三百一十二節 逼良爲娼第三百零二節 刀砍首輔(感謝書友家裡窩囊家外雄萬賞,敏感盛情!)第四百一十七節 科學研究院第五百五十四節 炮兵第四百六十三節 年底總結第二百五十二節 佳人風情第五百八十七節 華夏英烈第九十二節 君前拔刀第四百一十八節 南洋局第一百節 君臣奏對第八十二節 殺俘第五百五十五節 炮仗第一百三十二節 威望第五百七十九節 小試牛刀(感謝書友家裡窩囊家外雄萬賞!)第三百六十二節 攻受易位第四百六十二節 處理漢奸的方法第五百一十三節 皇太極的憂慮第六百四十二節 鹹魚翻身第一百三十三節 諜影第七十四節 焉能不亡第六百三十九節 成也蕭何敗也蕭何第三百六十九節 慘烈廝殺第一百零九節 崛起第五百三十三節 丟臉第四百三十八節 去去火第四百二十六節 功敗垂成第二百三十三節 勾心鬥角第二十七節 我的地盤聽我的第四百零二節 端的好手段第四百七十七節 欺人太甚第四百六十三節 年底總結第五百四十二節 都不是好鳥第三百七十七節 崇禎召見第三十三節 海陵伯玉第八十五節 二美初見第五十八節 善後第二百六十五節 野心第三百三十四節 全套班子第二百五十九節 集思廣益第三百一十四節 有罪當罰第五百六十五節 鰲拜怎麼逃的第四百七十二節 衝突開始第九十二節 君前拔刀第六百二十二節 罪名第六百三十六節 成事必在人,人定則勝天第五百六十節 人心第二百二十節 以弱勝強第五百九十五節 國之利器第四百七十九節 說漏嘴了第五百零九節 萬事俱備,不欠東風第三百七十四節 那就聽你們的第二百九十三節 潤物細無聲第二十二節 考察謀劃第二十一節 衛所軍制崩壞第三百三十八節 他鄉遇故知第二百五十一節 所獲頗豐第二十三節 風波第一百一十八節 殺韃滅虜,唯我漢人!第五十三節 對策第五百四十七節 先利其器第一百一十節 狼行千里第十六節 別樣苦練第四百一十五節 滄海桑田第二百九十節 朕不相信第六百五十一節 調教太子第四十一節 泄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