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四節 全套班子

當夜,福州一府三司衙門主官皆得到秦浩明夜宿閩清消息,心裡頓時琢磨開來,今後應如何與這位新晉總督相處?

毫不諱言,這是一位帶有傳奇色彩且強勢至極的上司。

時至今時今日,秦浩明早已非當初籍籍無名之輩。恰恰相反,現在的他不僅在街頭小巷、茶樓酒肆平民、士子、富商中熱議。

更是官場各派人物研究,甚至制定用何種對策相處的對象。

觀其自從如彗星般鵲起後所爲,剷除晉商、鬥倒高起潛、薛國觀、陳演、張四知等人,手段老練活絡,既有年輕人的激情,又有官場老油子的穩健。

尤其是借力打力,或者說借用天子之力,更是讓人津津樂道且毛骨悚然。

若是真的有一天,自己跟他對上,又應該如此處理?

這是盤旋在少數人腦海中的一個問題。

“通知左、右布政使,按察使、都指揮使司主官參加明日迎接,另外當地士紳邀請部分,人數不宜太多。”

福州巡撫衙門內燈火通明,巡撫張肯堂穿着常服,放下手中的茶盞,淡然的對幕僚常輝吩咐。

他字冀猷,東莞麻涌人。

大明天啓元年鄉試中舉,翌年中進士,被授爲福建省長汀縣令。

因其爲官清廉,當縣令時,母親死於官署,竟無錢治喪,由長汀紳士發動士民幫他料理,才把棺柩運回鄉。

守孝期滿後,他被起用爲河南省葉縣縣官。以後,他曾歷任廣西道御史、太僕寺少卿、僉都御史、直至福建巡撫。

在福建任職期間,有陳虎、關日奎、陳佳等起兵作亂。

他出奇兵擒獲關日奎,迫使陳虎接受招安,殺了陳佳,又平定了陳倍贊、吳救貧的部屬,使福建的局勢安定下來,因功被加官進爵。

“東翁,要不要擴大到左右參政、各地總兵、分守道、經歷司等一衆主事級別?此子會不會年輕氣盛,對排場面子頗爲講究?”

官場迎來送往是必要的禮節,也是下屬討好上官的一種最重要而直接的方式之一。

如今張肯堂只是安排三司主官及部分士紳相迎,未免有些不夠隆重。作爲幕僚,常輝自然要建議一二。

“若是你這樣認爲,未免小覷他的格局。能做出如此大事之人,又豈是如此淺薄之輩?就這樣吧,你去安排。”

張肯堂揮揮手,不以爲意說道。

在福建,張肯堂不同於其他人。名義上,總督雖有節制巡撫之意,但是,巡撫卻非總督下屬。

甚至總督對於巡撫,都不能像對布政使、按察使和提督那樣行使監察權。

如果非要這麼做的話,巡撫同樣可以監察總督。兩邊都可以單獨上奏,儘可以互相打小報告。

雖然一般來說,總督要比巡撫稍微強勢一點。但如果真的衝突起來,而巡撫後臺又很硬,一樣可以搞掉總督。

更多的時候,是兩敗俱傷的局面。

說起來,前程要緊,有一方能忍也就罷了。除非你抓住了對方切實的把柄,而且天子也在乎這種把柄。

否則,大多數人還是相互尊敬,相安無事爲妥。

秦浩明是一個狠人,但不是一個難以相處之人,張肯堂已經通過宣大巡撫宋賢和山東巡撫顏繼祖瞭解清楚。

二者對他評價都很高,尤其是宋賢曾和他共事半年,讚譽有加。

有底線,有分寸,不弄權,嫉惡如仇,當和冀猷兄能夠和平相處,這是宋賢來信中的原話。

“諾!”

看見東翁胸有成竹的模樣,常輝行禮緩緩退出。

次日凌晨,整個福州城便忙碌起來。

清理總督府衙,邀請當地有名望的士紳,安排當日的接風宴席,派出探馬瞭解秦督的具體行程等等,都是應有之意。

當然,這些事情只要吩咐下去,自然有人做得妥妥當當。

待聽到探馬回報秦督尚有半個時辰的路程,早已齊聚在巡撫衙門的衆人各自走向精美的官轎,出城迎接新任總督大人。

時至餉午,陽光愈發的炙熱,一衆人等汗流浹背,但看到站在最前頭的張肯堂身形筆直,一動不動,再難受便也只能忍着。

突然,一面大旗從官道拐角處上躍然而出,緊跟着一隊全副武裝的甲士騎着戰馬出現在衆人眼眸之中,大家不約而同的長出了一口氣,總算來了。

要不然在這大太陽底下曬着,對這些養尊處優的大人們,可真是一件遭大罪的事情。不說別的,衆人的衣服,此時已經基本都溼透。

遠方的隊伍愈走愈近,看着那杆火紅色寫着秦字的大旗,福州的官員們心中凜然,這就是今後他們的上官啊!

顯然是看到了城門口迎接的人羣,馬隊驟然加速,奔騰的戰馬頃刻之間便到了城門口。

距離他們百步開外,隨着一人猛勒戰馬,數百騎戰馬幾乎在同一時間,整齊劃一的停了下來。

訓練之有素,讓迎接的官員士紳和看熱鬧的百姓們齊齊喝彩。

對於這些承平已久的人來說,見到這種軍容軍姿,委實難得。

分成幾列的騎兵,簇擁着前面的年輕將領,緩緩行來,除了馬嘶之聲,竟不聞餘聲。

而更讓這些人有些怵的是,這些騎兵們居然一個個身披重甲。

他們穿着輕薄的衣物尚且熱得受不了,這些士兵在日頭之下全身着甲是個什麼滋味,恐怕也只有他們自己才能明白。

“恭迎秦督!”

在看過官、印腰牌及吏部文書後,張肯堂率領衆人朝秦浩明行禮作輯。

“見過各位同僚!”

秦浩明遠遠地躍身下馬,大步朝他們走去。

“秦督,此乃左布政使李一平、右布政使吳之屏、按察使王貴、都指揮使陳一山,那些是福州當地有名士紳,待酒宴上再爲介紹。”

張肯堂按官職高低,逐一向秦浩明介紹福建各級官員。

左右布政使,從二品,掌一省之政。按察使,正三品掌一省刑獄之事,與管軍事之都指揮使司,從三品,合稱一省三司。

加上他自己和秦浩明,構成福建全套班子,總督、巡撫、三司。

因不是邊關戰地,故而沒有設立鎮守中官。

ps:感謝書友家裡窩囊家外雄打賞,感謝諸君每日投票支持,故土難離敬上!

第三百二十七節 搶手的流民第二百一十六節 生產建設第六百六十三節 安居第六百四十七節 離京之際第六百零六節 來了,就別走第四百六十三節 年底總結第二百五十八節 無敵水師第一百一十二節 第二誓第一百七十四節 豺狼餓虎第二百六十九節 自力更生第一百四十五節 拳拳維護第四百八十三節 漢人要變成虎第三百五十九節 蛇蠍女人第一百四十八節 傷殘將士第五百一十二節 此生無遺憾第五百一十三節 皇太極的憂慮第七十二節 風波起第一百二十五節 又是這套第四百二十六節 功敗垂成第三百八十五節 還是不是男人第六十二節 考察第六十四節 論戰第三百八十二節 好人沒好報第六百二十六節 國之根本,大明長城!第四十一節 泄密第五百二十二節 兵不血刃第一百一十八節 殺韃滅虜,唯我漢人!第五百四十二節 都不是好鳥第四百六十七節 公司和軍功第二百五十九節 集思廣益第二百二十三節 一箭三雕第五百七十一節 父子對談第六百一十七節 奸猾吳三桂第二百三十六節 醉翁之意第三百八十四節 明月中秋第一百八十一節 壯哉,天雄軍第九十三節 漢家雄風第二百一十七節 官商勾結第二百零八節 術業有專攻第五百九十四節 多鐸危矣第六百二十七節 野心(感謝書友abcd4869萬賞)第五百二十七節 志不在此第六百節 少跟本督來這一套第一百九十四節 被激將的崇禎第六百五十四節 葡萄牙人第五百八十七節 華夏英烈第五百一十一節 奪取旅順第二百四十九節 收網第六百一十三節 決戰關頭第三百零五節 隻身許國第四十六節 情定終生第六百一十二節 決戰開始第三百一十九節 冰火兩重天第三百二十九節 有容乃大第一節 再回首恍然如夢第二百三十四節 借刀殺人第一百一十二節 第二誓第三百二十八節 軍事會議第五百二十二節 兵不血刃第五百五十七節 殺人了第一百七十節 豐收第一百五十二節 口腹蜜劍第三百三十五節 接風洗塵第二百節 大朝會第六十二節 考察第二百七十六節 風暴第四百八十九節 三件大事第四百七十節 視察慰問第五百二十八節 誅心之言第六百五十七節 揚帆出海第四百一十三節 大婚第一百八十三節 進退兩難第二百二十三節 一箭三雕第六百二十節 撤退事宜第六百三十五節 什麼人帶什麼兵第九十節 梟雄淚第六百六十七節 炮灰第一百九十九節 崇禎的步驟第五百三十節 衝突第二十五節 翻雲覆雨第二百二十六節 心思難測第六百六十九節 攻陷馬尼拉第二百八十七節 字字珠璣第四百八十五節 事情做在明處第九十八節 帝王心術第三百八十五節 還是不是男人第八十五節 二美初見第二百九十節 朕不相信第四百八十七節 開花結果第十九節 產品誕生第一百六十八節 能力第六百零七節 圖窮匕見第二百九十一節 陰招第六百一十二節 決戰開始第四百九十三節 就看你們願不願意第一百六十一節 曲意奉承第二百七十七節 敲打第四百七十三節 何等之難第三十七節 詩詞歌賦的表演第六百零八節 下輩子投好胎,不要再做建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