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節 送禮

“朝廷經年未在福建設立總督,現驟然在閩粵兩省設此職務,不知何意?

新任總督少年英雄,鵲起軍伍,其心性如何尚爲知悉,爲穩妥起見,暫緩遷徙計劃。”

鄭芝龍凝眉細思其中關鍵,始終不得要領。

當然,他有考慮過此舉是否朝廷想要對付他,但分析形勢後,卻又覺得完全不可能。

天啓年間朝廷就無力對付自己,更何況是現在?

只是,閩南、粵東一帶是鄭家的勢力範圍,他考慮的未免多些。

“也好,此事不急一時。

不過聽說新來的總督對我們鄭家頗有好感,不知是否屬實?可惜芸孃的人沒有親耳聽見。”

鄭芝虎向來對於大哥的決定無條件服從,這不僅是建立在親情上,更是鄭芝龍長久以來的算無遺策,方有今日鄭家稱霸海上。

“不容易啊,這麼多年,福建官場上這些假仁假義的大人們總算喂熟了,如今也能替鄭家說說話。”

想起當初福建文官對鄭家的鄙視,鄭芝豹非常感慨。

雖然鄭家富可敵國,稱霸海洋,可是大明文官的高傲簡直滲透到骨子裡。爲此,大哥鄭芝龍不知花費多少人力物力,方有今日。

“二弟,你讓人去準備重禮,明日咱們四兄弟一同拜見總督大人。”

鄭芝龍對於拉攏福建官員可謂不留餘力,更別說兩省總督。

鄭芝虎點點頭自顧去安排,也不問具體送多少。在鄭家,對於重禮、厚禮等早已形成套路,他們對錢財無所謂,求的是安穩和方便。

第二日,鄭家兄弟四人帶着幾百人的兵馬,押送部分特產,浩浩蕩蕩奔赴福州。

而此時,秦浩明也正忙得不亦樂乎。

作爲剛履新的總督,按大明慣例,前三天秦浩明若沒有叫下屬商議事情,他們一般不會有公務來騷擾總督大人。

畢竟初來乍到,府中有許多事務需要安排。只有解決日常生活,方能處理政務。

可是,作爲下屬,領導的生活就是大事。

上午辰時,福州知府李明義親自帶領書辦、幕僚、差人,幫忙總督府處理一些生活的瑣事。

比如招募廚子、園丁、僕人及使喚丫鬟等,這些都要福州當地清白人家,而福州府衙就有他們的戶籍,自然更方便。

己時三刻,都指揮使陳一山親自登門,給親衛送來一萬紋銀和一萬斤糧食及其鎧甲,美名其曰勞軍。

可任誰都知道,親衛屬於私兵,由主帥負責,不領國家糧餉。

稍後,左布政使李一平讓幕僚送來幾幅畫,右布政使吳之屏送來幾個花瓶,說是點綴總督府,略盡同僚情誼。

可瞧他們幕僚家丁小心翼翼抱着的模樣,秦浩明知道,這些東西的價值不菲,並不比陳一山送得少。

還有其他不認識的各級官員及當地鄉紳,拿着拜帖寫明禮品名稱,用各種方式和藉口恭賀秦督履新。

這還是自問有資格或者有能力的人,纔敢往總督府送東西。

整整半天時間,來人始終絡繹不絕,甚至需要排隊等候。秦浩明從秦家村帶出來族人,瞧着擺放滿滿的三間房屋,瞠目結舌說不出話來。

下午申時一刻,鄭芝龍的車隊終於抵達總督府門口。

“快快有請!”

聽到親衛的稟告,正在寒暄的秦浩明沒有絲毫怠慢,高聲吩咐。

“標下泉州海防遊擊鄭芝龍攜弟芝虎、芝豹、鴻逵參見秦督,略備薄禮,恭賀秦督履新,造福兩省百姓。”

看得出來,鄭芝龍兄弟肯定在途中有修整打理一番。否則,不可能在趕兩百里路程後,全身甲冑尚能如此整潔。

“客氣,鄭將軍一路辛苦,都快請坐,只是有些簡陋罷了。”

廳堂中,秦浩明讓人上茶,雙手虛擡,雙方一起落座。

鄭家四兄弟皆相貌堂堂,尤其是鄭芝龍,留着三縷長苒,風儀頗佳。

秦浩明友好的態度讓鄭芝龍高懸的心稍稍落地,過往,在張肯堂、吳之屏面前,他可沒少吃閉門羹。

看來,還是帶兵之人來得爽快些。抑或,真如情報所說,秦督對鄭家有好感。

讓四弟鄭鴻逵出去指揮把禮物搬進府中,鄭芝龍從懷裡掏出一沓銀票,雙手捧着恭敬的遞給秦浩明說道:

“秦督開府建衙,想必處處用錢。區區五十萬,不成敬意,算是鄭氏家族對秦督的支持,敬請笑納!”

什麼是土豪?眼前這位便是。

什麼是大氣?還是眼前這位。

縱使秦浩明心裡有些準備,知道鄭家富可敵國,可還是被鄭芝龍的大手筆震撼住。

府外鄭家送來的禮物,看浩子抽調幾十號親衛幫忙,想來價值至少幾萬貨物是免不了。

哪知,鄭芝龍真正的殺手鐗卻是在這裡?

外邊的那些貨物,不過是他投石問路而已。這是要直接拍死自己,一次搞定的節奏啊!

其實秦浩明心裡非常奇怪,鄭芝龍是梟雄嗎?

答案是肯定的!

縱觀他崛起過程中,其實也並非一帆風順。

前期打拼的過程就不提了,在他崛起後,荷蘭人聯合其他海盜,趁他不備陰了他一次,打得他主力艦隊近乎覆滅。

荷蘭人以爲這樣就可以控制海路了,沒想到鄭芝龍調整的速度實在驚人,沒多久就捲土重來。

與當時在世界上橫行無忌的荷蘭東印度公司硬碰硬幹了一仗,硬是把荷蘭人在東亞這邊的旗艦給敲掉,荷蘭人被迫籤城下之盟。

答應以後東亞的所有交易,只能跟他做。

然後轉過頭來又把當年的海盜兄弟們一個個剿滅,成爲不但是中國沿海,而且是整個東亞最強大的水上勢力。

掃除一切障礙後,他自築城於安平,利用泉州安平鎮的航海和經商基地,打破大明的海禁,繁榮海市。

其武裝船隊旗幟鮮明,戈甲堅利,航行於中國沿海。臺灣、澳門和日本、菲律賓等東南亞各地之間。

充分利用自己的權勢和財力,擴大海上貿易,幾乎壟斷了中國與海外諸國的貿易。

鄭芝龍就撫後,凡海舶不得鄭氏令旗者,不能往來。

當時東亞所有貨船必須打鄭芝龍的旗號才能做生意,每艘大船三千兩銀子保護費概不賒欠,鄭芝龍是時下名副其實的世界首富。

可就是這樣的人物,手腕魄力皆不缺,卻爲何低聲下氣討好行賄大明地方官員,難道只是力求鄭家安穩?

因爲據秦浩明所知,鄭芝龍自從被熊文燦招安後,對大明的要求幾乎是有求必應,基本沒有拒絕或者有其他異心。

甚至可以說,用忍辱負重來形容也毫不爲過。

第六百六十五節 兵發呂鬆第一百七十七節 奪權用人第四百一十六節 本末倒置第三百零七節 近水樓臺先得月第二百六十一節 商議第三百七十二節 首戰告捷第五百零六節 翻雲覆雨第六百四十五節 齊心戮力,共振大明第三百三十八節 他鄉遇故知第一百一十二節 第二誓第三百零七節 近水樓臺先得月第四百七十六節 不惹事,但也不怕事第四百九十節 斬草除根第六百六十一節 流民安置第二百八十七節 字字珠璣第一百二十五節 又是這套第二百零二節 底氣第一百八十八節 這錢必須給第三百五十九節 蛇蠍女人第四百八十節 實屬無奈第五十節 天雄軍第五百五十一節 雄軍風采第四百五十九節 哪有那麼多證據第五百二十節 無病呻吟第四百四十節 海關總署第四百五十六節 重操舊業第六百零一節 算計深遠第八十五節 二美初見第七十二節 風波起第二百六十二節 衝突來臨第六十八節 秘議第一百一十六節 亂戰第二百七十六節 風暴第四百五十六節 重操舊業第一百七十三節 事預則立第七十六節 崇禎心思第五百一十九節 幹翻他第二百零二節 底氣第二百九十六節 總督不好當第三百八十二節 好人沒好報第七節 敗家少爺第五百五十八節 碾壓韃虜第六百二十二節 罪名第四百六十三節 年底總結第五百三十五節 不禁折騰第八十三節 緣淺情深第三百一十節 能做不能說第三百九十四節 戰爭,和女人無關!第四百三十節 吳鋒的家書第五百八十六節 人心向背定成敗第七十三節 碰撞第四百零九節 居安思危第三百八十八節 掛羊頭賣狗肉第五百零四節 親如兄弟第七十五節 交心第六百三十九節 成也蕭何敗也蕭何第二百零一節 崇禎的手段第三百六十七節 一觸即發第三百八十一節 不要怕,你也有後臺嘛第六百四十七節 離京之際第四百八十五節 事情做在明處第五十五節 改變第三百零六節 張雲的心志第四百八十九節 三件大事第一百七十一節 明魂第一百零一節 三餉禍明第一百八十二節 戰刀所向,皆爲漢土第四百四十二節 朕還有臉面嗎第五百七十四節 以命相拼第六百六十一節 流民安置第二百三十六節 醉翁之意第四百七十七節 欺人太甚第三百六十三節 多爾袞的才能第一百七十三節 事預則立第三百零四節 試點第五百四十四節 鳥槍換大炮第四百一十九節 無恥之尤第四百二十節 軍工民用第二百八十三節 君臣相宜第三十一節 行軍路上第六十節 困局第六百四十九節 雲臺詔對第五百七十九節 小試牛刀(感謝書友家裡窩囊家外雄萬賞!)第六百四十五節 齊心戮力,共振大明第四百九十一節 背水一戰第五百六十五節 鰲拜怎麼逃的第四百七十六節 不惹事,但也不怕事第一百五十一節 刮目相看第二百八十五節 國子監的辯論第六百零二節 洪承疇第二百九十八節 殺猴駭雞第二百二十四節 國無界,界無疆第一百九十五節 給鄭家下套第四百三十七節 崇禎的感觸第五百零九節 萬事俱備,不欠東風第二十四節 男兒行,當暴戾第十八節 變廢爲寶第五百七十節 他們是畜生第六百二十二節 罪名第五百四十一節 猖狂太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