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八節 掛羊頭賣狗肉

“秦督,這……會不會不妥?”

沈壽崇張嘴結舌,第一次見到秦督的狂妄,朝堂大佬在他眼裡居然算個屁,這要是傳揚出去,軒然大波啊!

當然,他不是饒舌小人,不屑做那不齒之事。

只是若沒有朝廷許可,販賣私鹽可是死罪。這些年,登州衛軍漢中爲此喪命者,不乏其人。

秦浩明嘴邊掠過一絲譏諷,沈壽崇這些基層朝廷軍官心裡有朝廷,有大明。

殊不知這些代表朝廷的朝堂大佬們,早就爲了一己之私,拋棄他們。

正應了那句話,我愛大明,大明不愛我。

話雖如此,思想工作還是要做的。強扭的瓜不甜,自己要一批志同道合之人共同努力,大明纔能有救,漢人才能走向輝煌。

當然,這其中每個人用的手段不同。有的用融合;有的用利益捆綁;有的用逼迫;有的用裹挾……

真碰到一根筋的,又不方便除去的,那只有挪開。

“沈將軍,諸位,製鹽之利,相信不用本督多說,大傢俱已知曉。

海水取之不盡用之不竭,只要鹽場砌好,幾不要任何本錢。一年下來,大明獲利何止千萬?

可你們知道嗎,那大明朝廷一年所得幾何?”秦浩明目光掃過登州衛將校,“本督告訴你們,每年運至朝廷戶部的鹽稅不到四十萬兩。”

“那麼,這些錢落入誰的口袋?”秦浩明陡然提高聲線,怒吼道:

“王公貴族,朝堂大佬,地方官員,鹽檢司,大小商人等都有份,唯獨沒有百姓和咱們這些浴血廝殺的將士們,這公平嗎?

既然如此,我們爲何不能爲之?”

“對,對,末將聽從秦督吩咐!”

秦浩明話音剛落,曹勝鑫已經點頭開始表態。在他看來,堂堂兩省總督跟他們解釋這些,已經是莫大光榮。

其他將校也紛紛附和。

沈壽崇猶豫片刻,也終於點點頭,“末將聽從秦督吩咐。”

“好,你們放心,我們今年先在登州和舟山建鹽池,明年本督便讓人向朝廷申請鹽引窩單。

這樣一來,我們鹽場的公鹽在福建廣州銷售,私鹽就要看兄弟們的本事嘍。”

別看秦浩明現在貴爲兩省總督,可在鹽業上也不見得就由他說了算。從朝廷到地方,俱是鹽檢司把控。

這相當於後世的菸草專賣制度。

如此一來,秦浩明支持的商人想要在福建、廣州賣鹽,就要拿到鹽引窩單。

所謂窩單,其實就是一件合法運銷官鹽的證明文件,一個大明朝廷頒發的特許執照,窩單上會註明該鹽商所取得的鹽引數量以及運銷區域。

鹽商們通過各種門路,向朝廷的鹽運司申請資格,然後交一筆保證金,再找人具保之後,就能拿到朝廷頒發的窩單。

有了這個東西,這個鹽商就有了壟斷專賣的權利。就成了官方指定的食鹽專賣商,擁有某塊地域的壟斷權。

各鹽商根據朝廷的指劃,在各自的專賣區域內運銷官鹽,各鹽商不得越界銷售。

有了窩單以後,鹽商每年再向朝廷先交錢辦一個本年度的資格證,就是年窩。有了年窩,就有了本年的專賣權。

總之,在這種綱鹽制下,最重要的就是窩單,有窩單就有壟斷專賣權。

掛羊頭賣狗肉!

秦浩明此話一出,登州衛將校歡呼雀躍,連沈壽崇都露出會意的微笑,彷彿看到財源滾滾而來。

爲何?

因爲以秦浩明的權勢,他所支持的商人拿到福建、廣州部分地區的窩單沒有任何問題。

這樣一來,他們就可以從當地鹽場拿少量鹽,轉而大量賣自家鹽場的鹽。

“秦督,末將回去就召集原來熬鹽的軍戶,大幹一場。都是老兄弟了,可靠!”

“對,末將衛所裡有一老漢,曾是登州鹽場作頭,對製鹽流程極其熟悉。

因孔有德叛軍掠奪燒殺,登州鹽場被毀,不得已流浪萊州。聽說秦督來了以後,日子變好,他們一家人才重新回來,避免了餓死街頭的命運。”

“秦督,末將可以發動軍漢們出去賣鹽……”

……

衆將摩拳擦掌,紛紛獻言獻策,力圖在裡面發揮自己的作用,如此,纔不會被拋棄。

陽光透過窗臺,鋪灑在屋內興高采烈滔滔不絕討論衆將身上,而秦浩明卻陷了深思之中。

毋庸諱言,相較於大家側重食鹽的生產相比,秦浩明考慮更多還是食鹽銷往哪裡,才能獲得更多利潤的問題?

需要建造多大產量的鹽場,才能滿足既隱蔽又穩定的市場需求?

在他的計劃中,首先是蒙古,林虎和李三通過鴉片,已經和許多草原頭人建立密切關係。

而且,在蒙古諸部,不需要鹽引制度,純粹是一手交錢一手交貨的買賣。

或者,以鹽易貨也是不錯的選擇,他們的馬匹,自己非常需要。另外牛羊在食物缺少的大明,也是補充將士身體的好辦法。

這樣,登州衛所產的海鹽,不需要鹽引窩單,就有了一條隱蔽而可靠的銷售渠道,可以大量出貨。

現在市面上,一百二十斤一擔的私鹽收購價是三錢銀子。

爲了打擊對手,收得更充足的鹽,不少收購私鹽的販子的收購價,都偷偷地提到了五錢甚至六錢銀子。

當然,私鹽販子們不可能做賠本買賣。他們一轉手,那利潤又將翻倍增長。若是運到某些缺鹽的地區,利潤翻十倍都有可能。

與其這樣,還不如把這中間的利潤自已賺到手。

至於說和蒙古諸部走私的風險,秦浩明嗤之以鼻,在宣大的影響力,他自信還是有的。

秦浩明相信,真能把登州所產的海鹽,長途販運至蒙古諸部,那每擔鹽賣七兩或八兩銀子,絕對沒問題。

蒙古草原包括奴隸在內,人口總數約有百萬。

每年若能出貨三十萬擔鹽的話,以一擔八兩的售價,刨去運輸費用,就算每擔只有五兩的純利,一年便是一百五十萬兩銀子的巨大利潤。

這樣,登州衛鹽場產量要達到至少四百萬斤才能滿足銷售。

ps:推薦朋友的一本書《鐵血鑄新明》,從家、國、天下着手,創意相當不錯!請諸君品鑑!

第二百五十五節 巡視水師第五百八十七節 華夏英烈第五百五十節 憂心第六百四十一節 搞臭東林,提高軍人地位第四百七十二節 衝突開始第五百七十二節 豫親王多鐸第六百零七節 圖窮匕見第三百一十七節 不負婉如不負卿第三百四十節 送禮第二百五十八節 無敵水師第九十節 梟雄淚第三百一十七節 不負婉如不負卿第二百節 大朝會第三百三十二節 衆志成城第二十節 劫富濟貧第一百八十七節 逃之夭夭第二百一十節 圖謀馬市第六百五十九節 初臨臺灣第五百六十七節 入城第三百七十三節 戰略藍圖第三百節 暗潮涌動第四百九十二節 皇帝輪流做,明年到我家!第五百八十八節 袞袞諸公第五百八十八節 袞袞諸公第四百四十節 海關總署第五百九十七節 活捉多鐸第三百三十二節 衆志成城第二十一節 衛所軍制崩壞第四百八十節 實屬無奈第六百四十九節 雲臺詔對第六百五十八節 海軍戰略第四百零七節 私鹽氾濫第三百一十節 能做不能說第一百五十二節 口腹蜜劍第五百八十七節 華夏英烈第三百零七節 近水樓臺先得月第五百四十節 關寧之事第四百六十九節 手面太大第五百零三節 棒子的安排第三百三十九節 鄭家第五百九十一節 慘烈第四百五十三節 各執一詞第六百四十一節 搞臭東林,提高軍人地位第三百五十七節 實戰演習第四百四十三節 突發事件第八十九節 西山大營第二十六節 牆倒衆人推第八十五節 二美初見第一百六十七節 大才第四百三十四節 形勢大好第三百九十九節 好戲開場第六百一十五節 誰是英雄好漢第六百一十八節 終成軍第五百二十七節 志不在此第一百九十一節 周皇后的智慧第二百節 大朝會第三百零九節 殺是爲了不殺第三百一十節 能做不能說第一百一十節 狼行千里第二百七十八節 琉球事件第一百三十六節 遼東漢人第二百五十六節 水師革新第四十五節 臨行之際第一百八十八節 這錢必須給第三十六節 義女柳如是第一百二十五節 又是這套第二十三節 風波第六百二十節 撤退事宜第五百節 真的很酸爽第四百七十一節 男人最怕有心無力第二節 表演的最高境界第三百八十八節 掛羊頭賣狗肉說點什麼第五百零八節 深入虎穴第四百七十九節 說漏嘴了第八十節 不妥協不留情第六百零八節 下輩子投好胎,不要再做建奴第五百九十二節 總攻之前第四百六十三節 年底總結第三百五十九節 蛇蠍女人第三百九十八節 不要折騰第六百六十四節 動員大會第一百三十一節 挑釁第五百八十三節 建奴詭計第一百九十五節 給鄭家下套第二百一十節 圖謀馬市第三百九十一節 高手在民間第一百二十一節 較量第四百零四節 天下之大第五百六十五節 鰲拜怎麼逃的第五百六十四個節 此生無憾第二百零二節 底氣第二百九十四節 與民爭利第四百七十三節 何等之難第五百四十八節 人比人氣死人第四百一十三節 大婚第一百零六節 爭鋒第二百三十二節 敲打多爾袞第八十一節 官職在身第五百三十八節 蛇鼠一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