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六節 寧德府

指揮不暢,不同部隊之間無法實時有效配合,大抵是這個年代的弊病。

這其中涉及四個問題,確定的時間、精確的地圖、有效的通訊、統一的調度。

便向這次演練急行軍的隊伍,是餘佑漢和親衛趙順率領的兩千將士。

原本是要配合張雲圍剿刀疤六,卻因雙方沒有聯絡上的緣故而失之交臂,從而失去一次練兵的機會。

秦浩明站在河岸上,已然想得極爲入神,解決這些問題已然在腦海之中醞釀。

原來幾千將士、單一騎兵的時候無所謂,今後手下將士要擴充幾萬人馬,不同軍種,在這個通訊與調度極端落後的時代,這些問題尤其重要。

山風獵獵,雨欲來。

花草樹枝迎風而舞,搖擺不定,烏雲愈濃,枯樹老枝在迎風怒吼,天空瞬間黑沉沉的一片。

“趙千戶,讓將士們伐木扎木排,準備過河。”

部隊行軍,遇山開路,遇河搭橋,都是應有之意。

至於說行軍期間複雜多變天氣環境,反而可以鍛鍊部隊的應變能力,不足爲慮。

“諾!”

幾十步的小河,將士們開始伐木伐竹,用繩子簡單綁紮一下,人馬就可過河。

兩千人不算多,工作量也不算太大。

剛剛過河,天邊一記驚雷,好似割裂了天際,雨傾盆而下,自天空中淌下,凝成雨簾,濺落在地上。

“跑步三十里,前面就是寧德府。餘千戶負責殿後,注意掉隊的兄弟,出發!”

這麼大的雨,將士們瞬間被淋成落湯雞,包括秦浩明自己。

可他不爲所動,帶着親衛士子率先朝前方跑去。

地圖的比例尺雖然有問題,但城市間的方位基本準確,古人制圖的手段倒是沒有我們想的那麼落後。

其實千百年來,地圖的製作方法稱爲“製圖六體”。

即分率(比例尺)、準望(方位)、道里(距離)、高下(地勢起伏)、方邪(傾斜角度)、迂直(河流、道路的曲直)。

現在的地圖,差就差在製圖的技術上,沒有等高線和準確比例尺。只要這兩個短板補上,跟後世相差不大。

寧德府是福建省東北翼中心城市,東臨浩瀚的東海,與臺灣隔海相望,南接省會福州市,是福建省離日本和韓國最近的中心城市。

經過一個半時辰,兩千人的隊伍喘着粗氣全身泥濘進入寧德府,知府雷鳴霄攜大小官員於城門口等候迎接。

寧德府爲海疆之地,除卻經歷倭寇騷擾,幾百年來幾無戰事。

加上其地少人稀,歷來不屬於福建重鎮。

知府雷鳴霄主政此地,也是初到任不久,年齡不大,只有三十多歲,二十出頭就中了進士,在金陵爲官多年,才下放寧德知府不到一年。

雨來急,也取得快。

雷鳴霄見秦浩明和兩千將士甲冑在身,全身溼漉,冒雨不知從何處匆匆趕至小小的寧德府,心裡忐忑不安。

整個福建分爲福州、建寧、延平、寧德、興化、泉州、漳州、汀州八府,故有八閩之稱。

而寧德僅排其末,歷來不受重視,緣何威名如日中天的秦督悄然而至,事前沒有任何動靜,也無總督衙門府通知,究竟爲何事?

腦海裡思慮到任的所爲,雖說無功,但好像也沒有出錯,不安的心漸漸放下來。

“下官寧德知府雷鳴霄,攜文武屬僚,見過秦督大人!”

“見過秦督大人!”

雷鳴霄帶頭,左邊大小文官襆頭官服,右邊甲冑在身武官。

“多謝諸位同僚,本督行軍途經此地,恰逢暴雨留客,這裡誰是守備?”

一府一守備,統治兩到三個千戶所,護衛全府安危。寧德府不是邊關重鎮,一般沒有總兵或者副總兵坐鎮。

秦浩明說話間左右打量衆人,雷鳴霄面目白淨顯得年輕,一身官服一塵不染,一望就是標準的文人,坐轎而來。

其餘文官多周正整潔,面目也保養得當。

只是這些武官秦浩明看得連連搖頭,沒見幾人能穿戴一身整齊不缺的鐵甲。雖然一身幾十斤的鐵甲穿戴不易,但足以說明武備鬆弛到了何等地步。

“末將寧德府守備陳暉,不知秦督有何吩咐?”

一個看上去約五十多歲的官員,肥頭大耳,臉色白淨,連忙站出來躬身回答。

“趕緊領着將士們到軍營去洗漱一番,對了,熬些薑湯,準備今晚食宿。”

九月正是秋涼時節,雖說並不足以感到寒冷,但將士們一身雨水,惹上傷寒可不是小事。

“諾!”

守備陳暉滿臉諂笑,躬身應答。

陳暉的言行舉止讓秦浩明心裡有點怪怪的,等他轉身命令手下親衛帶着餘佑漢和趙順等人離去,對比之下,秦浩明才發現他居然穿着文人服飾。

“秦督請到知府衙門洗漱,順便指點下官等一二。”

雷鳴霄極有眼力,彎腰邀請皺着眉頭的秦浩明。

軍營的條件怎能和知府衙門相比?

“也好!”

秦浩明並沒有拒絕,在他心裡,寧德府地理位置重要,需要好生籌謀一番。

“趕緊讓府裡燒水,準備酒菜。”

衆星拱月般把秦浩明迎進城裡,雷知府落後一個身位,慢慢介紹城內左右街道事物。

手下親衛及士子也隨着進了城池,剩餘人都被陳暉親衛迎往城邊的軍營校場。

只是,一路上這些親衛急得抓耳撓腮,哪裡想到秦督隊伍如此龐大?

軍營自然不夠用,便是校場也廢棄多時,長滿了低矮的草木,哪裡有地方安置這麼多人馬?

寧德府衙,秦浩明快速洗漱完畢,衙門裡坐滿等待的當地文武官員。

秦浩明當仁不讓坐在堂前,下首坐着雷鳴霄。

在他的介紹下,大致熟悉一二,衆人也就不再言語,直把目光看向首座的秦浩明。

秦浩明也知該自己說幾句,慢慢放下濃香陣陣的茶盞,開口道:

“此次既然過來,有兩項事宜需要處理。

一來整軍備武,二來要雷知府在三都澳修建大型船塢碼頭。

如今天下烽煙四起,武備重心往北地邊境轉移,故而,江南地區武備稍有廢弛,當重新整合。

近來西北之地盜賊四起,福建雖說遠離戰火,但吾等也應秣兵厲馬保一方平安。”

秦浩明話語已然清楚,第一件事就是要整軍備武。

堂下文官自然鬆了一口氣,新官上任三把火,看來是燒不到他們身上。

反而建船塢碼頭,雖不知秦督打算情況如何,只是這建工程等項目,歷來油水最爲豐厚,總有過手的地方。

再看在場的守備陳暉和手下幾個千戶,自然面色沉重,自己手下軍漢什麼情況是清楚的。看看秦督麾下軍漢精銳,由不得這些人心中不急。

第五百六十三節 軍中計策第二百七十八節 琉球事件第三節 文武雙全第二百九十一節 陰招第一百七十四節 豺狼餓虎第三百六十九節 慘烈廝殺第五百七十四節 以命相拼第三百四十二節 入彀矣第五百九十八節 十五弟,糊塗第五百四十九節 無奈第四百七十九節 說漏嘴了第一百八十一節 壯哉,天雄軍第三百三十九節 鄭家第五百零四節 親如兄弟第四十二節 合則兩利第七十三節 碰撞第五百五十四節 炮兵第一節 再回首恍然如夢第四百五十九節 哪有那麼多證據第六百二十三節 算計東林(二合一)第五百七十四節 以命相拼第六百五十八節 海軍戰略第三百四十六節 坦誠相待第一百九十一節 周皇后的智慧第四百七十九節 說漏嘴了第一百九十三節 奏對崇禎第三百三十節 志存高遠第六百五十節 其樂融融(新書《崇禎大帝國》已發,求諸君支持!)第一百四十一節 計將安出第二百七十三節 狗都不如第四百六十八節 這是他們唯一的下場第二百一十五節 楊府密謀第六百六十一節 流民安置第四百二十三節 千金買馬骨第三百九十五節 第一步第一百九十節 樂極生悲第三百一十九節 冰火兩重天第二百三十一節 置之死地而後生第三百三十九節 鄭家第三百九十一節 高手在民間第一百四十二節 蓄勢待發第四百五十八節 華夏一式第九節 無需再忍第六百二十二節 罪名第二百六十三節 私鹽之利第三百二十九節 有容乃大第二百九十二節 臨別前夕第三百七十節 纏鬥第三百二十七節 搶手的流民第一百七十四節 豺狼餓虎第四百五十八節 華夏一式第六百零九節 狂妄的警告第二百一十五節 楊府密謀第一百六十四節 坑人第十五節 前期準備第一百四十五節 拳拳維護第一百八十節 速度制敵第二百八十一節 難道血已冷第五百九十五節 國之利器第四十三節 衝冠一怒爲紅顏第二百四十四節 改變第三百一十九節 冰火兩重天第四十二節 合則兩利第四百九十三節 就看你們願不願意第二百九十七節 重啓錦衣衛第二百七十二節 事起德州府第四百二十五節 膽大妄爲第三百七十七節 崇禎召見第五百八十三節 建奴詭計第一百六十一節 曲意奉承第五百九十一節 慘烈第二百五十八節 無敵水師第一百三十九節 自此而始第五百零八節 深入虎穴第二百三十七節 雛形初成第二百七十一節 公道自在人心第四百六十三節 年底總結第一百七十六節 別有他用第一百零二節 風雨飄零第四百五十二節 賊寇初現第四百九十節 斬草除根第一百四十節 不負此生第二百九十二節 臨別前夕第三百六十一節 都不簡單第三百八十二節 好人沒好報第二百七十一節 公道自在人心第二百六十節 男大當婚第六百一十八節 終成軍第三百八十九節 也就那樣第三百零六節 張雲的心志第二百六十一節 商議第四百五十三節 各執一詞第二百零七節 吾心甚慰第四百七十三節 何等之難第一百六十二節 敲詐勒索第四百五十三節 各執一詞第六十三節 形勢第五節 大明的骨氣第三百零二節 刀砍首輔(感謝書友家裡窩囊家外雄萬賞,敏感盛情!)第六百二十一節 怎地一個了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