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三節 又是與民爭利

遠處,傳來震耳欲聾的歡呼聲,那是剩餘的衛所將士在聽到閻應元的安排而激動的心情。

山窮水盡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大抵是衛所將士此刻的心情。

秦浩明微微一笑,他制定的糧餉制度原本就有些超前,對這些深受剝削的衛所將士而言,不啻於福音。

不說別的,單是一日三餐,在食物嚴重不足的年代,就不知可以留住多少人的心。

事情一件件吩咐下去,秦浩明左右安排妥當,便與親衛等人打馬往城中總督府而去。

剛回到府中坐定不及片刻,巡撫張肯堂便上門求見。

請到偏廳,兩人寒暄落座。

“秦督,本撫覺得您把上萬軍籍漢子全部除名,此舉恐有些不妥啊?”

張肯堂滿臉憂愁道。

秦浩明還以爲他是要說殺人的事情,卻原來是這事,開口問道:

“如何不妥?我只見空額,不見士卒,自然除名。”

“秦督,在冊空額雖多,然實數也是不少。如今直接把這些人除名了,沒了這份餉銀,讓這些人如何營生?

沒了營生,作j犯科者自然衆多,福建要亂啊!”

秦浩明來到福建,張肯堂由原來的上馬管軍,下馬管民,轉爲專重民事,所慮者自然偏向地方安靖。

“張巡撫請放心,本督已經安排妥當。”

秦浩明把張肯堂離開以後的安排一一說明,末了,方纔幽幽說道:“名冊上註明有兵四萬多人,可實際人數不足兩萬。

除卻萬餘海師人數,衛所將士才八千人不到。偌大福建省,居然……”

張肯堂有些赫色解釋道:“衛所之兵不堪用,加之福建乃海防重地,故而輕陸重海,乃一貫的政策。

但若真有戰事,都指揮使陳一山麾下尚有八千募兵,還是有一戰之力的。這些人馬,屬於五軍都護府,並沒有用福建財政供養,因此……”

秦浩明搖搖頭,明白他的意思,沉聲說道:“大明之弊已入骨髓,兵事不修已有經年,國事頹廢國力不足,豈是些許強軍可以化解。”

衛所兵、募兵、都指揮使、巡撫衙門,都有大明的軍隊。如果有戰事,東拼西湊就拉上戰場,這就是福建兵制的實際狀況。

“現在有秦督坐鎮福建,本撫身上的擔子減輕許多,一切尚仰望秦督多擔待。”

張肯堂自然明白福建的態勢,若要說將起來,他們都有責任。

只是,大明到了現在,全國都一樣,不獨福建如此。因此,張肯堂這番話,倒也說得心安理得。

“張巡撫,本督有一事想與你商議,便是福建以東的草地,總督府要徵作軍用,一應事務,還請張巡撫配合妥善。”

張肯堂也是大明一位悲"qingren"物,順治八年,建奴攻舟山,城破,闔家老小二十餘口自縊盡節。

但從能力上來說,此人也屬平庸,跟史可法是一樣的人物,這種人,大明多的是。

秦浩明不想和他討論軍事,故而轉向民事。

他要的這百萬畝草地,自然是要安置自己的部隊與幾千匹健馬。

福建沿海,自古就有大片草原溼地。直到後世,依舊還保留有大片溼地,也是候鳥遷徙之路。

此時滄州,沿海草地溼地衆多,何止百萬畝?這些地方,對於如今的秦浩明來說自然有大用。

“此事倒是不難,巡撫衙門裡當配合妥當,請秦督放心。”

張肯堂迴應道。

如今這新來的秦總督,手段實在有些驚人,下手也狠辣,行事也不顧後果,張肯堂心中委實有些發憷。

此番來總督府問對策,也是他的自保之道。

出不出事張肯堂並不是很關心,卻是更關心這出事之後該誰負責,秦浩明既然大包大攬,他也樂得自在。

如今大明盜賊四起,只要這事情的責任到不了張肯堂身上,他自然也就無所謂了。

至於說其他事情,全力配合就是。

“本督感謝張巡撫傾力相助,還有一事,便是本督想在福建收取商稅,用於養軍,不知張巡撫以爲如何?”

福建之軍,在秦浩明這般雷霆手段之下,已然掌控在手中。

接着就是民政,第一步他便首先抓錢。

“這……朝廷並無公文……再說此事與民爭利……若激起民憤,恐有不妥。”

張肯堂蹙着雙眉,心中委實不願意之至,但秦浩明作爲總督,上馬管軍,下馬管民,他的意思不可不理會。

c,又是與民爭利!

“張巡撫,國朝每年賦稅都不夠軍用,更不用說文治了,年年虧空,寅吃卯糧。

別說整軍備武,就是賑濟災民、修整水利、疏通道路、百官俸祿都不夠。

官員士子都說天子與民爭利,揮霍無數,可以我大明之富庶遼闊,爲何未見天子每年入內帑千萬億萬銀兩。

即便天子將內帑與戶部合二爲一,盡數支撐,也難應付,此何解?”

張肯堂吶吶不能答,秦浩明站起身,意態蕭索道:

“太祖高皇帝愛民,限制皇權下鄉,導致地主士紳大族壟斷鄉野。

宣宗皇帝之後,有鑑於奉天靖難的惡果,故重文輕武,又不耐朝政繁瑣,設司禮監和內閣,導致臣權高漲。

大明推翻蒙元之後,歷代天子與民休息,重農輕商,不開海禁,不徵商稅。

賢明天子,定製皆出自一片愛護百姓、推行文治的好意,可本意雖好,卻難敵人心私慾,致使使朝廷組織之力低下。

國力皆在鄉野,權利皆在士紳,財物皆在商賈,文人執掌壟斷大利,以致空有雄心,阻礙重重,又有何辦法?”

秦浩明擡頭仰望天地,搖頭嘆道:

“歷朝歷代,史書皆歸罪於昏君j臣,誤國誤民。

此言雖是有理,只是本督就不明白,以天下奉一人,或以天下之利奉養幾百人乃至上萬人,何能致使萬民哀嚎?

何能致使國力枯竭至此?何能致使山河破碎、戰亂紛紛、蠻夷逞強?

本督自思,只有從朝堂到地方,從地方到鄉野大族,一齊毀國力、榨民力,方能使國家頹廢,一蹶不振。

朝代興衰,豈是一個天子和些許小人就能敗盡的?我大明建國二百年,如今亦是如此。”12919

第六百五十二節 將士退役第四百二十三節 千金買馬骨第四十二節 合則兩利第四百四十五節 聰慧之女第六百一十六節 鑄京觀第三百五十二節 血色草原第八十二節 殺俘第一百八十八節 這錢必須給第一百七十九節 萬事俱備第三百九十六節 寧德府第三百五十一節 慘烈屠殺第十三節 規章制度第一百五十七節 耐心不好第九十二節 君前拔刀第一百零一節 三餉禍明第二百八十一節 難道血已冷第一百一十二節 第二誓第七十一節 驗收首級第四百三十一節 醉紅樓第五百一十五節 戰前第六百五十六節 徐徐圖謀第二百六十五節 野心第二百一十八節 你擋路了第三百六十三節 多爾袞的才能第三百七十節 纏鬥第二百三十五節 亂世來臨第二百一十六節 生產建設第六百二十三節 算計東林(二合一)第九十七節 重塑漢魂第五百八十五節 軍心士氣第一百二十八節 後宮第二百八十五節 國子監的辯論第一百七十六節 別有他用第五百三十七節 渾水摸魚第四百六十四節 銀幣的作用第三百七十三節 戰略藍圖第二百四十二節 把事鬧大第三百六十二節 攻受易位第三百五十七節 實戰演習第五百六十八節 軍魂第二百七十四節 分贓我做主第五百二十四節 搞一個無人區第二百一十九節 班底心思第二百八十五節 國子監的辯論第五百三十五節 不禁折騰第五百六十二節 想要逃跑的鰲拜第五百三十二節 得意門生第一百四十六節 組建隊伍說點什麼第三百八十四節 明月中秋第四百一十一節 天下大勢第二百七十節 德州府的變化第四百六十三節 年底總結第七節 敗家少爺第二百七十二節 事起德州府第六百六十六節 有仇報仇第四百二十九節 部隊變革第五百零二節 以夷制夷第一百零五節 秦家村第四十一節 泄密第八十八節 進京獻俘第六百五十六節 徐徐圖謀第三百九十八節 不要折騰第一百九十八節 顏繼祖的作用第三百零五節 隻身許國第二十五節 翻雲覆雨第四百八十一節 無所不能第五百四十五節 海軍大都督第三百八十七節 他們算個屁第二十節 劫富濟貧第四百三十八節 去去火第三百零三節 無恥之尤(再次感謝家裡窩囊家外雄萬賞,明日加更回報!)第三百六十四節 水軍出擊第二百五十一節 所獲頗豐第三百七十一節 圍三闕一第六百一十七節 奸猾吳三桂第八十節 不妥協不留情第九十四節 君臣相宜第五百四十七節 先利其器第二百零五節 歪理邪說第三百四十九節 與狼共舞第二百三十七節 雛形初成第八十七節 告捷塘報第五十節 天雄軍第二百七十一節 公道自在人心第四百六十五節 大明銀行第四百一十六節 本末倒置第一百三十六節 遼東漢人第六百三十六節 成事必在人,人定則勝天第一百一十五節 預備禮物第三百三十二節 衆志成城第二百零五節 歪理邪說第一百一十八節 殺韃滅虜,唯我漢人!第五百二十五節 煞費苦心第二百九十九節 兩手準備第六百一十三節 決戰關頭第二百一十六節 生產建設第六百六十九節 攻陷馬尼拉第三百七十五節 今夜無眠第四節 悔不當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