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八節 南洋局

福州城裡漸起晚風,天際沉沉,似陰晦欲雨。

遠近的府衙民居已經掌燈,點點燈火在蒼茫的夜色裡飄搖,增顯朝氣。

福州城裡驟然間涌入幾萬人,這都是總督府的將士和他們的家人。

不同於其他地方的大頭兵,窮得可憐,現在福州城百姓誰都知道總督府將士有錢。

尤其是軍中將校和曾經受了傷的將士,特別有錢。

別看傷殘將士斷了一條胳膊或者瘸了一條腿,可聽說有什麼傷殘補貼,並在總督府裡有一個聊以謀生的位置。

這麼多人的吃穿用度,一律在當地購買,爲福州商販帶來財富,生意好像突然變得好做起來。

同時,總督府每天的招募用工,自打開始就從未間斷。

木工、泥瓦匠需求最大,其次是會針線活的婦女,便是一技全無的莊稼漢,只要有力氣,總督府也要,這無疑給福州農閒的百姓帶來福音。

有收入,妻兒老小就可以吃飽飯,百姓臉上的笑容愈發欣慰,走路也虎虎生威。

整個福州城,彷彿有一股活水般,在泉眼的帶動下,漸漸的跳躍起來。

從冶造局回來的秦浩明,在路上默默地感受着這一切,心裡充滿自豪的同時,無限喜悅。

毫不誇張的說,福州百姓幸福的日子還遠遠沒有到來,現在,只是小打小鬧而已。

而且,跟自己的計劃相比,福州還沒有足夠的人口,可以負擔他一攬子的工程計劃。

當然,前提是他能籌措出足夠的糧食。大明白銀氾濫,錢財不缺,缺的只是糧食。

總督府西北角一座獨門獨院的兩層樓房,庭院的殘菊迎着寒風綻放,遠遠的經過迴廊,便可以聞見那幽遠清冽的芳香。

二樓,人影瞳瞳,燭光跳躍。

吳鋒和徐鴻軒二人,帶着從侍從室徵調的五個士子,正不停的忙碌着。

每人桌案上皆有一副南洋輿圖,上面有南洋各地:大泥、浡尼、占城、呂宋、北港、萬丹、舊港、麻六甲、柬埔寨、暹羅……

其中交趾被紅筆單獨標註,欲謀南洋,必先奪交趾,這是秦督之前就制定的方略。

成立南洋局的目的,就是要委派斥候暗探深入上述國家或部落,摸清地理地形,瞭解他們的權利架構,爲大軍抵近提供情報。

大軍平定之後,大概就是參與管理當地土著,爲定南軍輸送財富和糧草。

當然,這其中也有他們的一份富貴前程。

屋外寒風碩碩,屋內熱火朝天,七個人聚精會神地各自忙着手上的工作。

南洋局草創不過旬日,選地、挑人、招募通譯、制定細則、擬定行動計劃等,可謂事務艱鉅繁雜。

可這些都必須要他們七人親自動手,外邊招募的人就是想幫忙,但出於保密原則,在尚爲摸清底細之前,或者說行動沒有開始之前,他們也不敢放心使用。

這要傳揚出去,事情可就大發了,必定震動大明朝野,衆口鑠金之下,事情必然功虧一簣。

秦浩明對南洋局之重視,從選派人員就可得知。

局長徐鴻軒自不必說,最早跟着董長青,暗衛之一。後來又在京畿錦衣衛,情報經驗豐富,非常適合組建南洋局。

副局長吳鋒,是登州衛受訓中三十二名士子的佼佼者,擅長謀略。其他五人,也是士子,皆是侍從室精英。

登州攏共就培訓三十二名士子,留在登州海軍七人,總督府也不過二十五。

現在一次抽調六人,配合徐鴻軒組建南洋局,足見秦浩明之意。

一陣冷風吹來,吳鋒趕緊用雙手護住燭火,以免被吹滅。

作爲南洋局的副局長,輔佐局長徐鴻軒的工作,此刻,吳鋒的心情無疑是激動的。

跟尚在國子監寒窗苦讀的其他同門相比,他多麼慶幸當初的選擇。

他還年輕,職務高低目前於他而言尚算其次,關鍵是能學到不少東西。他堅信,按此下去,一展心中所學,一條康莊大道就此擺在他眼前。

望着其他人忙碌的身影,吳鋒揉着有些發酸的手腕,再次凝神懸筆,書寫南洋布局綱要。

戌時三刻,在徐鴻軒的提醒下,衆人相視一笑,今日,是侍從室討論政務的時間。

“進生,兵仗局的建設速度要加快。人手若是不夠,可從鼓山大營抽調將士去幫忙,務必在年前開始生產。”

“嘯龍,派一個百人隊守護兵仗局,把它列爲軍事禁地,不準一個閒人入內。”

“洪司長,劃撥十萬銀兩給冶造局。算了,你明天跟本督走一趟,委派一個人作爲聯絡官。”

……

總督府會議室內,除了值班人員,其他人已經到齊,秦浩明把事情一件件落實到具體個人。

之後,他凝望衆人說道:“今晚我們討論賦稅的詳情,大家有什麼說什麼,這可是令人頭疼的事情,不解決又不行。”

“唉,這塊硬骨頭可不好啃,此舉一出,恐怕秦督要成爲衆矢之的?”

雖然已經知道勢在必行,洪迪新還是忍不住搖頭感慨,終於走到這一天。

“是啊,這些朝堂大佬心裡明白裝糊塗,苦了百姓。要說這農稅,太祖爺出身民間,定得賦稅極低。

大明初年耕地八億五千萬畝,田賦三千二百萬石,田賦不足畝產的三十分之一。

張居正在世時清查天下田畝,國朝耕地是十一億畝,田賦二千六百萬石,不足畝產的五十分之一。

即便萬曆皇帝加了兩三百萬兩遼餉,給百姓的負擔也不重。

可爲何土地增加了,田賦卻少了,田賦比例減少了,爲何百姓反而更加困苦?

而朝廷農稅從未能收全,天災時還要賑濟減免,就算有物價擡高,糧食減收,可放之全國則並不明顯。

猶記得從萬曆末年開始,一個賦稅繳納最好的知縣完成了十分之八,全國三百四十個縣欠朝廷賦稅十之有五。

這每年不能收繳的田賦高達二百萬兩,那這少了的一大塊田賦去了哪裡?”

ps:恭祝諸君中秋節快樂!

第三百三十一節 大明無敵第二百八十六節 男兒功名馬上取第三百八十一節 不要怕,你也有後臺嘛第六百六十節 困難第三十節 唯有源頭活水來第一百二十一節 較量第六百四十八節 心思變化第四百四十五節 聰慧之女第六百四十一節 搞臭東林,提高軍人地位第三十三節 海陵伯玉第三百六十九節 慘烈廝殺第五百零六節 翻雲覆雨第二百三十五節 亂世來臨第四百三十八節 去去火第四百五十三節 各執一詞第六百二十九節 漢人至上第一百四十六節 組建隊伍第二百三十二節 敲打多爾袞第四百二十四節 忍一時風平浪靜第五百七十節 他們是畜生第三百四十三節 陽謀第八節 忍無可忍第五百五十節 憂心第八十三節 緣淺情深第六百四十一節 搞臭東林,提高軍人地位第二百八十二節 振聾發聵第四百四十九節 囂張第五十二節 事有可爲第二百六十節 男大當婚第三百六十七節 一觸即發第三百八十七節 他們算個屁第三百四十五節 此生無憾第二百二十四節 國無界,界無疆第二百五十八節 無敵水師第二百六十七節 餘孽第五百三十八節 蛇鼠一窩第四百四十一節 見好就收第四百八十五節 事情做在明處第一百三十二節 威望第二百六十四節 大明海軍威武第六百零八節 下輩子投好胎,不要再做建奴第五百五十七節 殺人了第三百一十七節 不負婉如不負卿第五百五十四節 炮兵第四百四十六節 一家哭總好過萬家哭第四百一十八節 南洋局第九十節 梟雄淚第三百五十三節 修羅地獄第四百八十一節 無所不能第六百六十二節 援兵抵達第四百三十節 吳鋒的家書第四十節 別樣推銷第一百六十二節 敲詐勒索第三百四十二節 入彀矣第二百六十三節 私鹽之利第五百三十七節 渾水摸魚第二百零三節 宣府防衛第四百一十三節 大婚第五百一十五節 戰前第一百五十一節 刮目相看第二百三十五節 亂世來臨第二百零八節 術業有專攻第二百四十節 初露崢嶸第九節 無需再忍第二百九十七節 重啓錦衣衛第三百六十六節 亦商亦盜第六百一十一節 大戰前奏第九十三節 漢家雄風第三百零一節 朝堂鬧劇第三百二十九節 有容乃大第一百二十六節 嶽託授首第二百六十七節 餘孽第三百六十一節 都不簡單第四百三十二節 大明說和復報第二百二十三節 一箭三雕第四百八十七節 開花結果第三百七十一節 圍三闕一第五十九節 斥候遭遇戰第五百一十七節 長箭當空第二百零二節 底氣第一百二十節 趁勢出擊,捨我其誰第三百節 暗潮涌動第五百零三節 棒子的安排第二百二十三節 一箭三雕第三百六十八節 利劍出鞘第五百零五節 本督管不了第三百二十三節 軍事第六十節 困局第四百零三節 又是與民爭利第三百四十二節 入彀矣第七十一節 驗收首級第六百零九節 狂妄的警告第五百三十八節 蛇鼠一窩第一百七十一節 明魂第五百八十六節 人心向背定成敗第五百六十三節 軍中計策第十二節 性格大變第三十四節 初抵應天府第六十八節 秘議第五百零六節 翻雲覆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