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七節 崇禎的感觸

案上一尊鎏金的三角爐內,細如遊絲的青煙從爐中飄出,裊裊上升,在殿內繚繞徘徊,凝滯着不願散開。

崇禎心裡一蕩,拉着周皇后的柔夷輕聲說道:

“不急,吩咐御膳房抄兩個小菜,來壺小酒,咱們也奢侈一回。再說,也有情調不是?”

崇禎談興正濃,不願意就此早睡,嘴角含笑說道。

周皇后啐了崇禎一口,卻難掩眉角的風情,站起身,自去安排。

片刻功夫,周皇后親自帶着幾個宮娥,提着食盒來到殿內。

很快,桌上擺了四五盤精緻的小菜,一壺竹葉青,皆是崇禎皇帝喜歡的口味。

“對酒當歌,人生幾何?”

崇禎興致盎然親自斟滿酒,跟周皇后碰杯,一口飲盡,愜意高叫。

理政十二年,除了剛開始幾年,有多少年沒這麼高興了。

“皇后說得對,這個秦愛卿,還真能給朕驚喜。驚才絕豔,皇后可有聽說他的新作?”

“嗯,聽說傳遍大江南北,響徹大明內外,國子監的士子皆言要投筆從戎,報效大明。

單就這篇文章,依臣妾看就抵十萬雄兵。”

周皇后替崇禎斟滿酒,難掩欽佩之情答道。

“投筆從戎,報效大明,哪有那麼容易?

皇后不知道,想進總督府,還得受得了秦愛卿的考驗,把這些文弱書生和大頭兵一同訓練,再幹些雜活以待觀察,然後再擇優錄用,端的嚴謹異常。

還有這篇,讓朕終於知道什麼叫洛陽紙貴,京畿各印刷廠,那可是一版再版,一文難求啊!。

不知朝堂那些自詡飽讀詩書的大臣,原來瞧不起秦愛卿秀才出身,現在又作何感想?”

崇禎不甚感慨,搖頭晃腦低聲念道:

“……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少年獨立則國獨立;少年自由則國自由;少年進步則國進步……

紅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瀉汪洋。潛龍騰淵,鱗爪飛揚。乳虎嘯谷,百獸震惶。

鷹隼試翼,風塵翕張。奇花初胎,矞矞皇皇。干將發硎,有作其芒。天戴其蒼,地履其黃。

縱有千古,橫有八荒。前途似海,來日方長。美哉我大明中國,與天不老!壯哉我大明少年,與國無疆!

來,皇后,爲秦愛卿賀!”

崇禎神采奕奕,高舉酒杯對周皇后說道。

“恭喜陛下,賀喜陛下,得此良臣,大明中興在即!”

周皇后笑語晏晏,舉杯恭賀。

“好,這話朕愛聽。”

崇禎舉杯一飲而盡,舀了一碗鱈魚羹,溫柔的放在周皇后桌前說道:

“秦愛卿此人,知國家利弊而通兵事,縱情于山水又心憂國事民生,無慾無爭又行事狠辣無所顧忌。

慷慨赴難又趨利避兇,得民望善操縱民意而無文人根基,重情重義卻冷心冷腸,可爲君子,也是小人。

朕既看重他,又和他惺惺相惜,年少有爲,可爲天子刃,壓朝臣而威蠻夷,平內亂而開疆土,聚財富而革利弊。

朕當愛之惜之用之……且防之,若無異心,實在是朕的最佳近臣、重臣。”

此等帝王心術,周皇后不曉內情,不敢胡亂接話影響崇禎皇帝判斷,只是微笑着遙敬一杯,默不作聲。

“皇后不知道,秦愛卿說得好,我大明國力,滅十個、百個建奴都沒有問題,可是國力不在朝廷手中,更不在朕手中,爲之奈何。

我們明明有二十萬、三十萬……兵甲具足的大軍壓上,就可以碾碎大漠草原,壓垮建奴,橫掃天下,就是這麼簡單。

可是富甲天下的大明朝,偏偏沒有這樣的可能。

士卒兵餉不足養家,文武百官俱爲一己之私,貪生怕死,國庫空空如也,何以爲戰?

朝臣總說,治大國如烹小鮮,不可急切,以免傷了國本。

這是他們一天到晚敷衍朕,不能與民爭利,當朕是傻瓜,一有什麼危難險情,俱推脫到朕身上,可偌大的大明王朝,朕的旨意哪一次得到嚴格執行?”

看得出來,崇禎感觸頗多,過去國事艱難,他一直積壓在心裡不說。

如今,時局陡然有所好轉,心情鬆懈下來,又是在周皇后面前,方有真心話。

周皇后眼角溼潤,緊緊握着崇禎的手,感同身受。

他們少年夫妻,一路走來,其過程之艱辛,如人飲水,冷暖唯餘自知。

不說別的,由於她出身貧寒,又在信王府生活過一段時間,始終保持平民本色。

在後宮常常身穿布衣,吃素食,與皇帝一起提倡節儉,一切女紅之類事務,都親自動手。

後宮又設置了二十四具紡車,教宮女紡紗,用於減少開支。

可這一切,十一年來並未有任何改變,反而時局變得越來越艱難。

終於在去歲,彼時尚是一介秀才之身的秦浩明,憑藉一己之力改變了這些。

“朝臣靠不住,勳貴大臣也逐漸和朕不同心,現在連朕身邊的奴才也欺騙朕。”

崇禎明顯有些喝高,握着周皇后的手,臉上閃過一絲痛苦,“皇后,你不知道,秦愛卿說,福建市舶司一年至少有上千萬的紋銀。

可這些該死的奴才,說一年只有兩百多萬的收入,一年上繳宮中只有七八十萬。

若是沒有高起潛的事情,朕如何也不敢相信,這些奴才膽敢這樣做。

可現在由不得朕不相信,因爲,秦愛卿說他一年可以給內帑五百萬,而且人手俸祿由他負責。

皇后,你說朕是不是很有錢?這天下,又有多少瞞着朕的東西?”

殿外雨勢漸漸變大,密密的雨點不停地敲打着滴水檐,一聲聲,一縷縷,綿綿不絕。

周皇后心疼崇禎皇帝,握着他手低聲安慰,“皇上,聽臣妾的,一切都會好起來。”

燈火明暗,崇禎臉上神色亦是莫測,四面黑沉沉的一片,只聞風雨交加之聲。

半晌,崇禎才語意淒涼說道:“朕是皇帝,是真龍天子,富有四海,萬民臣服……沒關係!

朕自會討還,不論他們曾經奪去過什麼,朕都要一樣一樣討還回來。”

第一百一十五節 預備禮物第五百八十八節 袞袞諸公第七節 敗家少爺第四百六十五節 大明銀行第四百三十六節 崇禎也分贓第一百九十九節 崇禎的步驟第一百三十八節 形勢突變第四百四十四節 到時滅了他第五百三十八節 蛇鼠一窩第二百三十一節 置之死地而後生第四百三十七節 崇禎的感觸第五百一十四節 這一切都值得第五百五十七節 殺人了第二百七十七節 敲打第三百一十一節 心字簡單卻難懂第三百一十九節 冰火兩重天第三百二十七節 搶手的流民第四百四十八節 取捨之間第四百七十一節 男人最怕有心無力第二百九十四節 與民爭利第四百四十二節 朕還有臉面嗎第二百一十八節 你擋路了第五十二節 事有可爲第四百八十四節 請秦督見諒第五百零二節 以夷制夷第三百八十三節 回報、人心、規劃第三百二十九節 有容乃大第一百九十四節 被激將的崇禎第二百二十五節 天災將至第二百九十六節 總督不好當第五百四十八節 人比人氣死人第一百五十二節 口腹蜜劍第一百五十二節 口腹蜜劍第一百五十四節 怒火中燒第二十一節 衛所軍制崩壞第四百二十三節 千金買馬骨第五百四十六節 鼓舞士氣第三百七十六節 什麼夫人?第四百三十一節 醉紅樓第六百二十八節 不管有主無主之地,微臣替大明取之!第四十四節 發酵第六百二十九節 漢人至上第五十五節 改變第五百九十七節 活捉多鐸第二百七十二節 事起德州府第一百三十五節 暴戾第四百七十九節 說漏嘴了第四百七十七節 欺人太甚第三百三十八節 他鄉遇故知第一百八十二節 戰刀所向,皆爲漢土第五百四十節 關寧之事第五百一十五節 戰前第六百六十八節 復仇第五百九十八節 十五弟,糊塗第六百三十九節 成也蕭何敗也蕭何第四百四十五節 聰慧之女第二節 表演的最高境界第二百六十七節 餘孽第二百七十五節 試探第三百五十一節 慘烈屠殺第三百五十七節 實戰演習第三百四十節 送禮第六百一十三節 決戰關頭第三百八十一節 不要怕,你也有後臺嘛第三百零一節 朝堂鬧劇第四百九十五節 山雨欲來第四百五十八節 華夏一式第五百六十四個節 此生無憾第一百二十五節 又是這套第五百八十七節 華夏英烈第一百零三節 塵埃落定第四百六十節 爲建奴做事,斷子絕孫!第二百三十三節 勾心鬥角第一百一十九節 殺兄弟一,他日屠百!第三百四十九節 與狼共舞說點什麼第二十八節 改變第二百五十七節 舉賢不避親第六百六十五節 兵發呂鬆第三百六十六節 亦商亦盜第六百四十二節 鹹魚翻身第二百零六節 何處撈錢第三百四十七節 蓄勢待發第一百五十七節 耐心不好第九十三節 漢家雄風第六百五十節 其樂融融(新書《崇禎大帝國》已發,求諸君支持!)第二十節 劫富濟貧第二百零四節 秦浩明的第一把火第四百八十八節 不服就幹第二百八十六節 男兒功名馬上取第五百九十三節 伏擊圈第二百六十節 男大當婚第一百六十九節入彀第一百三十一節 挑釁第三百零八節 有情有義第三百二十節 負荊請罪第一百九十節 樂極生悲第九節 無需再忍第八十六節 一皁難求第三百零九節 殺是爲了不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