餘佑漢說這些話是沒有任何誇張之處的。秀才的身份對一個大家族或者官宦之家來說可能是雞肋,但是對其他小點的家族或者平民百姓來說,哪怕沒有聘禮甚至是倒貼,還是有大把的人樂意至極。
畢竟得到秀才資格,是進入士大夫階層的最低門坎。成爲秀才即代表有了功名在身,在地方上受到一定的尊重,亦有各種特權:例如免除差徭,見知縣時不用下跪、知縣不可隨意對其用刑、遇公事可稟見知縣等等,這些可都是實實在在的東西。
秦浩明聽了淡然一笑,也不解釋,葉紹梅對他而言不過是毫不相干的女人,兩者間沒有任何交集。如果非要扯上什麼關係,只能是往恩怨上說,悔婚在這個年代可是非常侮辱人的舉動,特別是作爲男方被女方悔婚,不然也不會出現書呆子撞柱自殺這一出。
不過這些跟他都沒有關係,他現在想做的就是如何發展。
時間已經迫在眉睫,風花雪月的事情離他太遠。神州大地已經腥風血雨,可是華夏民族最大的浩劫還沒有到來,璀璨的華夏文明即將被茹毛飲血的野蠻人破壞殆盡!
毫不否認,秦浩明是個大漢民族主義者。說句實在話,他可以允許李自成這樣的農民起義軍坐龍庭,雖然說對社會有一定的破壞性。但畢竟他是漢人,他領導的農民起義軍也都是漢族人民,對於漢人同袍有香火之情,不會大肆屠殺漢人。這只不過是歷史上正常的改朝換代,皇帝輪流做,今年到我家而已。
可是對於滿清韃子,這就不是僅僅是異族,還是**裸的野蠻人。他們屠殺漢人那是沒有底線,他們的底線就是殺到漢人完全臣服爲止!殺到你們全部自稱奴才!殺到華夏民族幾百年以後都不能真正崛起!殺到漢之文明差點滅絕!
去他馬的狗屁融合,這種融合不要也罷!是可忍孰不可忍!既然來到這個年代,秦浩明是絕對不能容忍這種事情發生,“道之所在,雖千萬人吾往矣”,哪怕粉身脆骨也在所不惜!這就是他心中的吶喊!
可是說起來簡單,做起來何其難也!所以說,他現在哪裡有閒情逸致考慮葉家小姐和葉家,那又不關他的事情。當然,如果是自己的女人那又另當別論。
“我現在這樣暫時是沒有什麼好說的了,倒是你有沒有相好的女子,趕緊叫媒婆提親去。我跟你講啊,這種事情下手要快,不然就後悔了嘍。”
有些事情不方便跟餘佑漢商量,秦浩明只有順着他的話往下說。
餘佑漢卻是目瞪口呆盯着秦浩明,看來好友這次受到的刺激很大,居然主動開起玩笑,再也不是什麼之乎者也,一副老學究的模樣,千萬不要是神經錯亂纔好啊!
“放心吧,我的試百戶大人,兄弟腦袋沒有撞壞,毋須擔心!只是有些事情想清楚了,人生在世除了道德文章,還有許多美好的東西需要珍惜。更何況時下烽煙四起,正是吾漢家兒郎建功立業之時,想想原來日日說什麼聖人教化,未免有些迂腐,如今想來可笑至極。”
秦浩明指着自己的腦門,對猶自呆若木雞的餘佑漢大聲笑着說道。
餘佑漢感覺腦袋有點不夠用,這位兄弟自從清醒以後思想跳躍太大,自己有點跟不上節奏。一會兒要死要活,一會兒貪戀錢財,現在又要棄筆從戎,這一出出鬧得是爲那般啊?
“浩明,你我兄弟二人打小相識相知,過往無論做什麼事兄弟都表示支持贊同。唯有此事望慎重考慮!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引之於個人亦可相同,浩明寒窗苦讀十餘載,十六歲高中臨浦案首,何等意氣風發。今雖鄉試不中,但只是僅此一次而已,尚需堅持不懈繼續努力,爭取下次高中榜首纔是,怎可如此輕言放棄?”
餘佑漢真心不希望自己的好友棄筆從戎,大明朝崇文抑武世人皆知,武人身份和文人相差甚遠。好友雖然性格迂腐生人勿近,但才情學識臨浦有口皆碑,假以時日必然是舉人老爺,自己今後還要他多多照拂。
“國之不存,民將焉附。若是太平盛世,學學道德文章寫寫八股文倒也無妨。可是亂世已經來臨,百無一用是書生,秦某不想韃子鐵騎南下時空自"shenyin"。既如此,何不投筆從戎早做準備,尚有一線生機也未可知?”
秦浩明半真半假向自己在這個年代唯一的朋友闡明心志,同時把對滿清韃子的憂慮也摻雜其中,倒是想看看這個作爲大明基層軍官的好友會說什麼。
“浩明多慮了,韃子只是疥癬之疾無足道哉!只要朝廷剿滅反賊便可騰出手來全力收拾他們,區區蠻夷還不是手到擒來。”
餘佑漢滿不在乎大大咧咧說道。
秦浩明搖搖頭心裡微微嘆口氣,現在是崇禎十一年夏,距離大明滅亡只有不到區區六年的時間。但是整個大明王朝誰也沒有意識到大廈將傾,即使是在對滿清韃子屢戰屢敗的情況下。
秦浩明也不打算反駁好友的話,因爲他知道,餘佑漢的言行代表的是大明的骨氣。
不錯,明朝是沒有漢朝的霸氣:“犯我強漢者雖遠必誅”!也沒有唐朝的強盛:“憶昔開元全盛日,小邑猶藏萬家室”。更沒有沒有宋朝的繁榮:“華夏民族之文化,歷數千載之演進,造極於趙宋之世”,但是它有自己的錚錚鐵骨,令前者全部黯然失色。
縱觀整個明朝戰史,秦浩明發現明軍無論多麼慘,面臨的情況有多麼危急,都絕不用女人換取和平,絕不割地賠款。哪怕如暴民軍大軍壓城,哪怕如瓦剌大軍圍攻首都,哪怕如皇帝不幸被俘……不論是哪種情況,都絕不認輸。
明朝:“無漢之和親,無唐之結盟,無宋之納歲薄幣,亦無兄弟敵國之禮。”明朝無論是遇到多大壓力,既沒有屈膝投降,也沒有割地賠款。從明英宗到崇禎帝的幾次北京保衛戰中,明朝仍然寧死不遷都,依舊秉承“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的古訓。
即使到了現在明末這種內憂外患中,大明朝依然兵分兩路頑強對付清軍和李自成,對關外的國土自始至終沒有放棄“全遼可復”的願望。
不可否認,明朝軍隊的單個戰績在世界上不是最好的,但是明朝確實是世界上所有歷史超過了百年的帝國之中,唯一沒有與其他國家或勢力簽定任何不平等條約,也唯一從不向任何勢力屈服的王朝——哪怕是暫時的。
試問,作爲自詡身爲漢家兒郎的秦浩明,又有什麼理由不喜歡錚錚鐵骨的大明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