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一十九節 幹翻他

在李想身後,一下子跳下來幾十個身披重甲的夜不收將士,他們也是一樣手持盾牌,擋住如雨般的箭矢。

很快,這些將士全部涉水到岸邊,只有小腿沒在水中,好在這河並沒有太深的淤泥,將士們得以在河邊站穩,並且開始揮動兵器,殺傷岸邊的蒙古披甲人。

ωwш ¸t tkan ¸¢ Ο

不少弓手讓開了,一些拿着兵器的韃子披甲人趕到河邊,他們用鐵矛亂戳,希望能擋住這些登岸的將士。

很多人看出李想身份不凡,他們盡力把武器捅向他。

然而李想的動作十分迅捷和有力,他的盾牌揮舞着,長刀不斷的劈斬捅刺,在他身前很快出現了大片的空隙,然後他在原地猛然一蹬,整個人穩穩的站在了岸上!

在李想身後,暴出了山崩海嘯般的怒吼似的歡呼聲!

張雲的親衛將領方培倫大聲道:“大人,讓我當一個普通戰兵,衝上浮橋追隨李千戶去戰鬥,求你了!”

張雲看了方培倫一眼,終於點了點頭。

這個身披重甲的親衛臉上露出由衷的笑容,他策馬向前,趕向一座浮橋。

到了橋邊時便飛身下馬,抽出馬鞍邊懸掛的腰刀和身上的佩刀,手舞着兩柄雪亮的馬刀,從浮橋上奮力向對岸衝過去。

更多的將士涌向前方,甚至有一些將士等不及,他們在十幾步開外就跳到水中,無一例外的被水沒了頂。

好在身後就有輜兵和民夫,他們把這些莽撞的戰兵從水裡撈上來,救到浮橋上頭。

打通了一點之後,李想繼續向前,他身上的銀甲很快染成了血紅色,在他身後涌上來更多的將士。

從一點縫隙到突破成一個半圓形的陣列,夜不收將士們自發的組成了一個個的小型圓陣,他們陣列嫺熟,戰技過人,膽識過人,戰鬥的經驗也很豐富。

在這些優秀的將士之前,儘管呼蘭赫爾的手下也是精銳披甲兵,然而突出來的缺口越來越大,直到隱隱有崩裂之勢。

最引人注意的還是李想那邊,手舞兩柄長刀的方培倫一直在奮戰着向李想靠攏,幾個身披重甲,手持鐵棒的將士也十分引人矚目。

他們如鐵甲獸一般,身上的重甲不懼弓箭,手中的鐵棒威力驚人,一掄一掃便是敵人生生砸死。

在他們的奮戰之下,前方的空間越來越大,在他們身後,一隊隊的火銃手已經開始列隊,準備齊射左右兩側的弓手。

“他們是誰?”騎在馬上指揮的張雲忍不住問道:“哪個營房的將士用鐵棒?”

“是教導營的將校。”軍情室的侍從軍官急忙答道:“是馬虎頭、鋒子、李富貴……都是教導營的軍官。”

教導營是秦浩明的寶貝,這次的任務很少,這幾個傢伙,定然是看到戰鬥的場面激烈,立功心切,因此混入戰兵隊中殺敵。

他們是騎兵,沒有經過普通戰兵的陣列訓練,但憑着一身武藝和鐵甲鐵棒,居然殺得韃子中無法抵敵。

“這些傢伙,真是胡鬧。”張雲嘴裡斥責着,臉上卻笑意儼然。

其實也能理解,今天李想出盡風頭,他們哪裡還能忍得住?

現在大家基本都是平級,大多都是副千戶或者千戶,兄長說過今後升遷憑戰功,誰想落人身後?

槍聲終於響了起來,大片的蒙古韃子被打翻在地。

這時炮聲反而停了,一則是打了多輪,炮管發熱,需要冷卻後再打。二來兩軍已經短兵相接,火炮很有可能誤傷,不如不打。

一個韃子臺吉領着自己麾下最精銳的披甲騎兵,向着李想等人衝過來。馬虎頭拿着鐵棒的衝上去,猛然一棒,手起棒落,那個臺吉連人帶馬都被砸的血肉模糊。

剩下的披甲騎兵想爲主人報仇,被其餘的戰兵砍瓜切菜般的斬落在地。

浮橋搭好後,大隊的將士和銃手衝了過去,在其後又是整隊的長槍手,等看到大片大片的槍陣在河邊列好隊之後,韃子終於頂不住了。

這夥明軍和其他軍隊不一樣,敢戰能戰,人數又是他們的幾倍,三板斧過後,他們必須逃跑。

整個五六里長的河岸已經亂成一團,後隊的騎兵和牧民已經自行逃走,其中簇擁着的是一個個的臺吉們。

馬匹載着騎兵跑的很散,身後是大量撞成一團的甲兵和牧民。因爲要步戰,不少人的馬匹拴在別處,現在急切間也找不到。

甚至有人逃跑心切,解開馬之後跨上就跑,也不管別的馬跑散開去,這使得大量的牧民和甲兵無馬可騎。

蒙古人沒有馬就象是漢人沒有了腿,很多人心頭一片茫然,根本不知道怎麼辦是好。

這時一個健壯的漢子大聲咆哮策馬向前,他身邊只有幾十個最親信的披甲護衛,人潮在向後涌動,那是呼蘭赫爾是在拼命阻止韃子逃跑。

張雲看到這些,眼裡閃過狂熱,手裡的戰刀揮舞着,策馬向前衝去。

隨着他的進擊,總攻已然開始。

前方戰陣中,方培倫已經和李想會合了,他們也看到了這樣的場面。

李想身上的甲衣已經被鮮血浸透,但現在他已經很難再親自動手。

無數的將士在他身前排成了陣列,士兵們的動作甚至有些粗魯,沒有人再願意叫自己的主將輕身犯險去衝向敵陣了。

銃手們在兩側排成了一排排的橫隊,打放聲不絕於耳,地上越來越多的屍首躺着,鮮血浸透了草皮,重傷者發出垂死的慘叫和"shenyin",也有不絕於耳的哭泣聲。

蒙古人自詡武勇敢死,但在真的死亡降臨的時候,他們的表現也不比別的民族士兵強什麼,甚至因爲種種原因,他們更加孱弱和膽怯了。

“衝上去,幹翻他!”

軍功在前,李想可沒有絲毫謙讓的意思,揮舞着手裡的腰刀,急切的大叫。

一羣人奮力前行,四周的韃子看到這羣鐵甲滴血的猛獸,無不望風而逃。

前行數百步後,衆人已經殺死成堆的韃子,屍首散亂的堆在身後,鮮血流了滿地都是,身後是長長的血路。

第一百三十四節 憤懣第三百七十一節 圍三闕一第三百九十七節 措手不及第五百五十一節 雄軍風采第三百四十一節 下套第三百五十二節 血色草原第四百節 不堪用第三百七十五節 今夜無眠第一百四十節 不負此生第二百六十九節 自力更生第二百零五節 歪理邪說第四百七十節 視察慰問第四百四十四節 到時滅了他第一百一十八節 殺韃滅虜,唯我漢人!第二百六十一節 商議第三百零一節 朝堂鬧劇第五百一十二節 此生無遺憾第一百七十九節 萬事俱備第二百三十三節 勾心鬥角第四百六十四節 銀幣的作用第二百四十二節 把事鬧大第一百八十九節 倒算反攻第三百七十一節 圍三闕一第三十一節 行軍路上第四百六十九節 手面太大第五百四十一節 猖狂太甚第三百五十八節 還施彼身第五十二節 事有可爲第一百一十六節 亂戰第二百六十七節 餘孽第四百七十節 視察慰問第六百五十六節 徐徐圖謀第五百二十節 無病呻吟第四百八十四節 請秦督見諒第六百四十五節 齊心戮力,共振大明第二百六十五節 野心第九十九節 淺議和談第五百四十九節 無奈第五百零一節 首重軍功第二百六十二節 衝突來臨第一百八十節 速度制敵第三百七十三節 戰略藍圖第四百六十七節 公司和軍功第一百一十三節 有女婉如第三百九十一節 高手在民間第三百一十節 能做不能說第四百六十四節 銀幣的作用第三百九十一節 高手在民間第四百二十四節 忍一時風平浪靜第三百四十三節 陽謀第四百零一節 軍令如山第二百八十節 你方唱罷我登場第二百五十九節 集思廣益第三百七十二節 首戰告捷第四百三十二節 大明說和復報第一百六十九節入彀第二百八十七節 字字珠璣第六百六十一節 流民安置第五百八十六節 人心向背定成敗第五百一十七節 要開打了第五百七十五節 擒拿鰲拜第六百六十三節 安居第七節 敗家少爺第五十七節 大捷第五百九十四節 多鐸危矣第六節 苦逼的大明生活第六百五十九節 初臨臺灣第二百八十五節 國子監的辯論第十二節 性格大變第五百五十六節 度日如年第五百二十九節 變化第三百五十三節 修羅地獄第四百二十一節 囂張第四百一十八節 南洋局第一百六十一節 曲意奉承第五百一十九節 幹翻他第二十三節 風波第二百零四節 秦浩明的第一把火第四百八十五節 事情做在明處第六百一十一節 大戰前奏第九十三節 漢家雄風第六百三十節 王師何在第六百四十六節 家是他們的家,國不是他們的國第二百二十七節 傷殘紀要第六百零三節 政客心思第四百二十四節 忍一時風平浪靜第六百四十四節 國戰無英雄第五百九十三節 伏擊圈第三百零五節 隻身許國第四十五節 臨行之際第五百四十七節 先利其器第三百一十一節 心字簡單卻難懂第六百一十節 立體打擊第五百五十三節 還有什麼依靠第三百三十三節 赴任第四百四十四節 到時滅了他第三百一十一節 心字簡單卻難懂第四百一十七節 科學研究院第四百三十九節 洗腦第四百八十五節 事情做在明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