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三十一節 軍中派系

趙大友兩眼變得通紅,臉上的刀疤抽動,手按在腰刀上冷笑連連,“趙千戶,你我也莫打口水仗。

有本事放下身份,各憑手裡的刀廝殺一場,你敢不敢?”

趙大友身邊的人立刻鼓譟起來,紛紛罵道:“區區一個百戶,居然以下犯上,趕緊叫軍法官過來。”

胡漢東冷笑不語,趙大友身邊的人拿身份說話,總督府軍法至嚴,他還真的不敢再說什麼,否則關禁閉都算是輕的。

很可能被免除現役去軍法司學習班加強學習,短則數日,長則數月甚至削職,此前又不是沒有前例。

胡漢東前幾日在戰場奮戰時身披三重鐵甲,手持腰刀衝在前方,親手打殺的蒙古韃子足有十幾餘人之多。

他悍不畏死,並不害怕死在戰場上,因爲那有軍功在身。

然而如果丟失名譽,甚至被軍法除去軍籍,那他卻不願意,好日子纔剛剛開始呢。

更何況,經此一戰,憑他軍功再升一級或者數級都有可能,並且他還是夜不收的百戶,用一句話來說,前途遠大。

衡量得失之後,雖然胡漢東並未氣沮說些軟話,但態度也是緩和下來。

“什麼鳥東西?”此時趙大友已經不是以娶那小女爲念,更多的是爲自己的面子。

趙文的信他看了幾眼,心知婚約在前是事實,然而此事不妨行英雄欺人之舉,不必放在心上。

當下趙大友將趙文的信撕的粉碎,冷笑道:“這不過是一封信,老子卻是已經有了約書!”

夜不收的人氣得胸脯起伏,胡漢東連連冷笑,然而衆人也沒有辦法,趙大友或許可能真的有約書,要是這樣的話,這事真的還爭不過他。

趙家人聞訊趕出來,看到這樣兩軍相爭的場面,頓時都是害怕不已。

還好趙父看出端倪來,對家人低聲說道:“驕兵悍將不免如此,然而就算這樣,衆人也無私下相鬥之意,可見大明軍法甚嚴,大家不必擔心害怕。”

話雖如此,滿庭院皆是全副武裝的軍人,殺氣外露,仍是足可令人神魂不安。

趙大友負氣撕掉趙文之信,心中也隱隱後悔,然而這事做了也就做了,他對胡漢東等人道:“這事就這樣了,你們回去吧。”

“哪有這般便宜的事?”

胡漢東解下腰間佩刀,卸下戰甲,竟是盤膝而坐,不再言語。

其餘的夜不收將士也是一樣,在趙府的廓郎下,密密麻麻的坐了上百人。

“隨你們便。”趙大友冷然道:“渴了有水,餓了有吃的,你們只管坐。軍令一下,看你們是繼續坐着,還是依從軍令。”

胡漢東翻了一下白眼不語,趙大友無可奈何,轉身進房繼續處理公務。

他手下的騎兵站在旁邊戒備,除了哨兵之外,大半的人也不拿武器,以防一會萬一打起羣架來,手中有武器容易傷人。

胡漢東大着嗓門道:“這幫鳥人,也敢學我們去掉武器。沒有火銃腰刀,赤手空拳,老子一個打他們十個。”

騎兵部隊除了個別人外,身體素質和武藝肯定不及夜不收。認真說起來,夜不收原本就出自騎兵隊伍中最優秀最有經驗的騎兵。

這時胡漢東羣嘲,衆騎兵皆怒,然而胡漢東身形異常魁梧,軍職在他們中也算高。

見騎兵們怒目而視,胡漢東嘿嘿冷笑,捏着拳頭做挑釁的模樣,然而最終也沒有哪個騎兵敢上來和他廝拼。

小六心中十分不安,他坐在胡漢東身邊不遠,俯身小聲道:“胡哥,因爲我的私事鬧成這般模樣,和上官頂嘴,和友軍不快,實在並不值得。”

胡漢東不回頭,只沉聲道:“這事兒你別管,趙大友這事理虧。他們這幫人,近來仗打的不咋地,脾氣卻是越來越大,享樂也越來越講究。

要是擱半年前,他敢擅自住這樣的宅邸,還要娶人家的小姐?他孃的,這事鬧的越大,老子就越不怕。”

小六這才知道這事兒並不簡單,恐怕涉及到兵種之爭和派系間的爭鬥。

夜不收和騎兵原本不分家,統領也是同一人負責,都是由秦浩明的的親衛換來換去擔任。

後來隊伍不斷擴大,騎兵隊伍漸漸的分成夜不收和幾個騎兵千戶。

目前夜不收的一千多人是由千戶李想統一管理,而五支騎兵隊伍沒有專人統一管理,而是設了五個千戶。

這其中,趙大友和留守福州的餘佑漢是郎舅關係,認真說起來,趙大友還指點過餘佑漢。

而餘佑漢的關係軍中都知道,那是秦督的發小,和董長青、盧欣榮、張雲最早追隨秦督,定南軍的成長中,每一步都有他任勞任怨的腳印存在。

將士們私下都有議論,若是五支騎兵隊伍要統一,其指揮使或者守備必然是餘佑漢。

之所以他現在還是一個千戶,估計秦督大抵是磨鍊他的意思。

要知道,不說盧欣榮、董長青和張雲,連秦督的親衛趙順,當時只是餘佑漢的副手,如今都是寧德府的守備了。

或許從另一方面也可以看出秦督對他的信任,但凡秦督出征,留守在老巢的總是他。

而近段時間來,林大友也是卯足了勁,想要這次北上的戰役中有所寸進。

隊伍大了,軍種多了,軍中的山頭也開始變得複雜化起來,這並不是什麼奇怪的事。

原來總督府只有幾千人馬,全部出自盧象升的天雄軍,彼此交情都在。

後來南下福州開始擴軍,既有登州兵,還有江浙兵,也有本地兵,未來還將有廣州、廣西的兵。

團體越來越大,天南地北的人都有。就連原本出自天雄軍的元老,時間久了嫌隙漸生,還有各兵種之間也有高低上下之爭。

除了炮兵人數較少,又是新的軍種,或能稍許置身事外,有超然地位外。

大的方面,陸軍和海軍有爭鬥,文官和武將有爭鬥,地方和總部有爭鬥。

小的方面,騎兵之間有內爭,騎兵對步兵也有爭鬥,至於步兵間戰兵,火銃兵,長槍手,彼此都有爭鬥。

對這些爭鬥,有時候流於意氣,多半時候是一種自信和傲氣,對此秦浩明並沒有明令禁止,也沒有極力彈壓。

軍種之間的爭執,任何一國的軍隊都會有,用高壓手段把它壓下去又如何?

總不能盡剖人心,查看其心中所思所想,既然人心最難管制,索性只用軍法制衡其過份之舉,至於小有爭執,倒也不必太放在心上。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就有派系小圈子,這原本就是人性的一面。

人跟人存在有共同語言和投緣之說,就像文官喝酒談政務民情,武將喝酒談排兵佈陣,這就是共同語言。

戰場上我爲了你擋了一刀,你救了我一命,這種就是緣分。這皆是人性,因爲每個人都有情緒,無法強加控制。

但派系之爭,也是以不影響軍務公事爲主,這也是秦浩明劃下的一條線,各派上下心裡都很明白不能越線。

而這次的爭鬥,不過是軍中不同派別中的一個小縮影罷了。

夜不收將士就這麼盤腿坐着,趙大友居然真的不理,把人晾在院中。

外間可能會有人通風報信,然而並沒有人過來解決,雙方居然真的這麼僵持住了。

第六百四十二節 鹹魚翻身第六百四十六節 家是他們的家,國不是他們的國第十六節 別樣苦練第二百七十節 德州府的變化第二百二十節 以弱勝強第一百九十三節 奏對崇禎第五百一十五節 戰前第二百九十五節 大公無私第三百九十六節 寧德府第二百九十四節 與民爭利第三百七十一節 圍三闕一第一百節 君臣奏對第四百一十五節 滄海桑田第二百五十五節 巡視水師第四百七十七節 欺人太甚第八十二節 殺俘第三百五十四節 難忘今宵第四百七十七節 欺人太甚第二百七十六節 風暴第五百三十一節 軍中派系第一百七十節 豐收第三十一節 行軍路上第四百七十二節 衝突開始第五百五十節 憂心第五百七十二節 豫親王多鐸第六十六節 疏忽第五百三十一節 軍中派系第四百六十節 爲建奴做事,斷子絕孫!第六百零一節 算計深遠第三百二十三節 軍事第三百七十六節 什麼夫人?第五百九十七節 活捉多鐸第五百三十二節 得意門生第五百三十二節 得意門生第三百九十九節 好戲開場第一百六十三節 兩難第五百四十三節 遼東貓膩第六百零八節 下輩子投好胎,不要再做建奴第二百七十三節 狗都不如第五百一十五節 戰前第五百零七節 抵近偵查第三百一十九節 冰火兩重天第三百二十三節 軍事第四百六十節 爲建奴做事,斷子絕孫!第五百九十一節 慘烈第二百三十五節 亂世來臨第十四節 葉家的惦記第三百五十四節 難忘今宵第六百三十節 王師何在第三百七十二節 首戰告捷第一百六十節 成人之美第五百一十節 突襲第二百一十五節 楊府密謀第一百八十九節 倒算反攻第五百四十六節 鼓舞士氣第六百三十五節 什麼人帶什麼兵第二百二十六節 心思難測第三百七十六節 什麼夫人?第五百一十節 突襲第四百七十一節 男人最怕有心無力第二百六十四節 大明海軍威武第五百五十三節 還有什麼依靠第二百六十五節 野心第三百零五節 隻身許國第十八節 變廢爲寶第三百二十六節 去登州,那裡有吃的第六百零一節 算計深遠第八十七節 告捷塘報第三百三十節 志存高遠第三百六十五節 敵跡初現第五百六十二節 想要逃跑的鰲拜第一百五十七節 耐心不好第五百四十九節 無奈第四百六十四節 銀幣的作用第二百節 大朝會第四百三十六節 崇禎也分贓第五百一十七節 長箭當空第七十七節 阿巴泰的渴望第二百九十四節 與民爭利第五百四十二節 都不是好鳥第二百一十四節 謀奪牧場第五百五十九節 對比第五百六十九節 太子朱慈烺(感謝書友阿杰阿軒阿心六萬大賞!)第四百八十八節 不服就幹第三百五十節 練兵練將第三十五節 秦淮河畔第二百六十二節 衝突來臨第五百五十七節 殺人了第二百二十六節 心思難測第三百三十一節 大明無敵第六十四節 論戰第十六節 別樣苦練第四百五十六節 重操舊業第四百三十三節 規矩第三百一十五節 歸家第六百二十九節 漢人至上第一百六十九節入彀第二百三十五節 亂世來臨第三百四十四節 醉夜迷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