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九節 斥候遭遇戰

飽受戰火紛爭的河北之地,一如往常荒涼,田地上雜草叢生,大多無人耕種。

雖然也算是京畿之地,奈何從崇禎皇帝上位以來,天災**不斷,還有各種加派和逃亡人等的賦稅,升斗小民真是無法過活,棄田而逃者比比皆是。

再加上此次韃子寇邊劫掠,衆多的農人紛紛逃跑,四周都是荒地便也不是奇怪的事情。

“路上的馬蹄雜亂無章,而且重疊很多,說明他們一定在這裡稍微歇息過。”

趙大友最初是天雄軍夜不收,偵查敵情的本事在軍中赫赫有名。

受秦浩明所託,他帶領餘佑漢深入鉅鹿附近探查敵情。

“麥地泥土鬆軟,被戰馬踏得陷下去很多,說明官道不夠他們跑馬行軍,他們一定是在趕時間,並且是大隊人馬。

大明的制式蹄鐵弧形弧度較大,內口達五寸,所以這是韃子的部隊。

出了這片區域,整體來看,蹄印很直,是正常行軍,這說明他們分幾波前進。

初步判斷,這股韃子至少五千人以上,我們啃不動,還是建議秦秀才放棄爲好。”

趙大友邊走邊看,嘴裡有條不紊向餘佑漢一一講解分析。

書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餘佑漢聽完趙大友的分析,大爲歎服。

自己與他一樣,同爲大明百戶,可是雙方的軍事經驗卻不在一個檔次,需要學習的地方還很多。

古人云:猛將必起於卒伍!誠不我欺!

太陽冉冉升起,陽光灑照在蒼茫廣闊的大地上,令人舒心無比。

可是遠方傳來的馬蹄聲,如同重鼓般敲擊在每個人心中。

“對方有七騎。”小旗李三附在地上傾聽片刻,大聲報告。

“上馬,到坡頂,張弓結陣,準備戰鬥。”

無數次死亡廝殺得以存活,趙大友立馬做出最正確的選擇。

現在是戰時,普通的百姓早就能跑就跑,能躲就躲,至於在官道上疾馳更是絕無可能。

所以來者如果不是大明將士,那麼必然就是韃子的斥候無疑。

斥候爲了追求速度,減少戰馬的負重,跟野戰部隊有些不一樣。

裝備力求輕便快捷,多數不着甲,所以速度極快。河北又多是平原,跑無可跑。

因此斥候遭遇戰最是兇險無比,雙方都是軍中身手最好的戰士擔任,具用最快最好的馬匹和武器,除非一方逃走或者全軍覆沒,不然就是不死不休的局面。

這是一場死亡的遊戲,以一方勝利爲終結。

狹路相逢勇者勝!

餘佑漢知道這是對自己的考驗,別看他們有十一人,一個小旗的數量。

可是韃子弓馬嫺熟,鹿死誰手,尤爲可知?

餘佑漢身穿大明紅色制式鴛鴦戰襖,至於說什麼喬裝打扮之類的,純屬扯淡。

韃子兇殘,見人就殺,哪管你穿什麼服飾。

所以普通百姓碰到韃子只有兩個結局,跑不了就死,或者當俘虜。

遠處冒出的頭顱明顯不是友軍,是韃虜無疑。

才七個人的隊伍,可他們的衣服雜亂五花八門。

有的身披白色棉甲,有的穿着蒙古長袍,還有的裹着漢人的棉服直裰,相同的是腦袋四周澄亮的頭皮,巴掌大的頭髮編成一個金錢鼠尾辮掛在後腦勺,實在是醜陋不堪。

“佑漢,你負責那個披甲的韃子。李三和小四負責穿長袍的,趙軍、山子負責穿直裰的……其他人弓箭掩護。”

趙大友拔出腰刀,殺氣騰騰坐在馬上,分配戰鬥目標。

餘佑漢雖說軍事技能或許不如他們,可是一身武功大家是有目共睹。

因此趙大友讓餘佑漢獨自對付一個韃子,他自己則選擇帶頭的韃子斥候。

“諾!”

餘佑漢動作嫺熟,把加長的管套和繡春刀旋緊。

馬戰講究一寸長一寸強,天雄軍用的雁翎刀和他相比無疑有些劣勢。

雁翎刀也就是俗稱的腰刀,基本特點爲刀身較爲平直,刀尖爲略上翹的圓弧形,刀尖至刀背15~20釐米處多開刃,一般稱爲反刃。

刀身寬爲四五釐米左右,刀身斷面爲等腰三角形。

大明雁翎腰刀血槽多爲一條,全長多在90cm左右。

雁翎腰刀有利於陸戰砍劈,馬戰稍微遜色。

遠遠看見餘佑漢等十一個大明將士,七個韃子不驚反喜,揮舞着手裡的腰刀大聲嗚呼着快馬加鞭往上衝。

在他們看來,這就是戰功。

只要他們衝上去,漢人士兵肯定四散而逃,沒有組織的散兵殘勇,還不是任他們宰割。

只不過今天情況有點特殊,他們碰到敢於短兵相接的大明勇士。

相距百米的時候,雙方便開始相互射擊。

這麼短的距離,雙方只來得發出一箭,高速奔馳的戰馬便已經到了短兵相接的時候。

韃子箭術高超,在高速的運動中,衝在餘佑漢前面的夜不收,被韃子一箭貫穿喉嚨,嗚咽着落馬,顯然是不得活。

這一幕刺激得餘佑漢肝膽欲裂,胸中的熱血奔涌,也顧不得其他。

“殺!”

餘佑漢雙腿夾緊戰馬,居高臨下從山坡一馬當先衝下來,近一米長的繡春刀加上套杆足有一米三十左右。

勢大力沉的一刀帶着呼嘯聲朝韃子斬殺而去,面前的韃子面露驚駭之色,全力格擋,可還是被餘佑漢一刀斬盡肩膀約三寸。

十多年磨鍊出來的殺人術,在這一刻顯現出威力,餘佑漢不待刀勢用老,繡春刀借勢橫拉,韃子斥候的腦袋脫離肩膀飛出,脖頸處血流如泉激射而出。

“去死!”

餘佑漢紅着雙眼,從馬鞍邊上的套袋中取出三棱軍刺,把它當成匕首用力朝射箭的韃子甩去。

“噗!”

韃子捂着插入胸膛的三棱軍刺,血水瞬間磅礴而出。

“趙百戶,小心!”

戰場形勢變幻莫測,餘佑漢看見一個韃虜把小四一刀砍劈於馬下,接着掏出弓箭,張弓朝正和韃子斥候首領激戰的趙大友射去。

急切間,餘佑漢什麼都沒有想,一催戰馬,朝弓箭的方向迎面撲去。

眼睜睜看着呼嘯而至的長箭,餘佑漢無法躲避,一咬牙,側轉身體,左肩迎上。

“噗嗤”一聲,餘佑漢的左臂中箭。

因爲距離較近,巨大的衝擊力使得他差點摔落馬下。

性命攸關之際,餘佑漢咬緊牙關忍住疼痛,穩住身形,眼中驀然升起一股殺意,大喝一聲,用勁全身之力將繡春刀輪劈過去。

第五百八十九節 聞之心酸第六百四十七節 離京之際第一百三十八節 形勢突變第三百四十八節 三份密疏第三百三十一節 大明無敵第四百一十一節 天下大勢第五百零六節 翻雲覆雨第二百七十七節 敲打第二百五十六節 水師革新第四百八十一節 無所不能第九十五節 府軍驕橫第四百四十一節 見好就收第二百九十六節 總督不好當第一百六十九節入彀第二百六十二節 衝突來臨第六百五十一節 調教太子第六百三十節 王師何在第一百二十五節 又是這套第二百五十六節 水師革新第二百零一節 崇禎的手段第二百七十六節 風暴第三百一十六節 佳人風情第三百二十七節 搶手的流民第十五節 前期準備第二百七十節 德州府的變化第二百五十九節 集思廣益第九十五節 府軍驕橫新書《崇 禎 大 帝 國》前三章請諸君賞鑑一番,歡迎點評第二百四十六節 對比第二百九十五節 大公無私第五百一十八節 磅礴如海第一百二十九節 希望第六百三十二節 改造朝臣第三百零七節 近水樓臺先得月第五百九十七節 活捉多鐸第三百七十九節 寒磣天子第一百一十四節 戰雲密佈第二百九十七節 重啓錦衣衛第二百三十七節 雛形初成第二百三十節 莫欺少年窮第五百八十三節 建奴詭計第二百一十一節 史上第一利器第五百六十九節 太子朱慈烺(感謝書友阿杰阿軒阿心六萬大賞!)第六十五節 部署第六百零八節 下輩子投好胎,不要再做建奴第五百六十九節 太子朱慈烺(感謝書友阿杰阿軒阿心六萬大賞!)第一百七十七節 奪權用人第三百六十二節 攻受易位第五百九十節 大戰開幕第二百七十六節 風暴第三百七十八節 雷霆雨露皆君恩第六百零五節 這是輔兵嗎第一百節 君臣奏對第四百九十六節 以退爲進第三十四節 初抵應天府第三百九十八節 不要折騰第五百七十四節 以命相拼第四百一十三節 大婚第四百三十六節 崇禎也分贓第六百節 少跟本督來這一套第二百二十一節 騎兵訓練第一百一十二節 第二誓第二百二十三節 一箭三雕第六百二十一節 怎地一個了得第三十一節 行軍路上第二百八十二節 振聾發聵第一百零九節 崛起第二節 表演的最高境界第一百二十六節 嶽託授首第六百五十節 其樂融融(新書《崇禎大帝國》已發,求諸君支持!)第一百四十九節 亡羊補牢第一百四十一節 計將安出第一百三十九節 自此而始第四百一十一節 天下大勢第四百三十四節 形勢大好第三百二十四節 招募浙兵第四百九十二節 皇帝輪流做,明年到我家!第六節 苦逼的大明生活第五百四十八節 人比人氣死人第六百一十四節 建奴白甲第一百六十七節 大才第六百三十五節 什麼人帶什麼兵第三百二十三節 軍事第五百四十節 關寧之事第四百三十五節 大明之危,萬曆之始?謬矣!第一百六十節 成人之美第二百零六節 何處撈錢第一百八十四節 多爾袞,一生爲何?第二百五十六節 水師革新第十八節 變廢爲寶第三百一十三節 邵武路第四百一十六節 本末倒置第五百零八節 深入虎穴第五百三十一節 軍中派系第四百九十四節 挽起袖子,大幹一場第二百九十八節 殺猴駭雞第五百一十五節 戰前第五百九十一節 慘烈第一百六十節 成人之美第二百四十一節 王樸伏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