替明 644 馬上聽旨 天天書吧
孫承宗所領的明軍士卒,原本士氣正低落得很,忽然望見有一支明軍向他們匯合過來,而且當他們看到是洪承疇的旗號,也就是從他們這邊抽調出去精銳士兵所組成的明軍時,一個個不由得振作了起來。
他們馬上又發現,身後像個拖油瓶一樣託在後面的多爾袞軍隊,竟然在這個時候轉身跑了,而且還是一蜂窩地跑,不講建制,不講行軍隊列,嘩啦啦地如流水般往後跑。
他們這些普通士卒,並沒有考慮太多,直觀地就以爲是多爾袞怕了城外明軍太多而逃跑。如此一來,原本低落的士氣經過這麼兩件事的振奮,頓時高昂了起來。
再說洪承疇這邊,他剛到晉地便被日夜趕來的吳三桂追上。聽到京師失陷的消息時便大吃一驚,他沒有選擇,馬上領軍勤王。
作爲一名崇禎朝崛起的文官,還是一名一直領軍剿匪,打建虜的文官,他並不太怕與建虜對戰。特別是他的手下還是勤王軍中的精銳,他有自信,就算打不過,想退走卻是沒問題的。
吳三桂幾乎是嚷着衝進軍營,很多人都知道了京師失陷,如果身爲儒臣不去救駕,會被天下文人口誅筆伐罵死,這樣的事情,洪承疇承擔不起。
也因此,他便領着軍隊趕來勤王。沒想到一路上沒有碰到建虜大軍,只有領近京師的幾座城池換了建虜的旗號,關緊了城門只是防禦而已。
他更沒想到,到達京師的時候,竟然發現了勤王軍的存在。看樣子,還在和京師的建虜對持。
洪承疇自然不用多加考慮,馬上領兵過去,要合兵一處,共御強敵。
沒多大功夫,兩支明軍便合到了一處。城頭上的建虜也沒任何反應,只是在城頭看着而已。這讓洪承疇有點好奇,不過當他看到孫承宗在城牆底下,而城頭上,竟然站着崇禎皇帝時,他一切便明白了。
洪承疇馬上低聲命令身邊的心腹大將吳自勉,讓他帶好軍隊,而後才轉身驅馬往城牆那邊而去,臉顯悲憤之意,大聲哭喊道:“陛下,微臣來晚一步,罪該萬死啊!”
說話間來到了孫承宗的身後站住,仰頭注視着城頭上披頭散髮地崇禎皇帝,淚如雨下。
孫承宗見洪承疇也和自己一般心懷陛下,忠於大明,並沒有去討好建虜獲取榮華富貴,心中不由得很欣慰。
不過此時此刻,並不是誇獎洪承疇的時候,他馬上轉回頭,看着城頭上的崇禎皇帝,哭喊道:“陛下,高起潛傳旨要罪臣交出兵權,說此乃陛下的意思。罪臣不信,如今親來面聖,只聽陛下親口所言!”
洪承疇聽了有點吃驚,原來勤王軍在這裡,是有這樣的內情。他心中雖想着,但表面還是和之前一樣,並無變化。
崇禎皇帝在城頭上看到洪承疇和孫承宗一般忠於自己,忠於大明,心中多少有點安慰。此時一聽孫承宗所提之事,不由得大怒道:“京師失陷,就是高起潛這個閹人詐開了宮門,罪大惡極……”
正說着,忽然身後傳來動靜,他轉身一看,只見自己的兩個貴妃和幾個子女身後都站着幾名建虜,揪着他們的頭髮,各有一把刀橫在他們的脖子上。剛纔的動靜,就是他們驚恐下所發出的聲音。
崇禎皇帝自然明白這是建虜在要挾自己不要亂說話,他擡頭望去,只見箭樓的窗戶上站着奴酋皇太極,正一臉陰沉地看着自己。
全家落入建虜之手,之前要挾的話再次迴響在崇禎皇帝的腦中。他明白,只要自己說錯一句話,建虜就絕對不會給自己好日子過。
而自己要是按照建虜的意思,親口勸降城外的孫承宗和洪承疇的話,怕是這城外的幾萬大軍馬上就要換旗易幟了。大明江山就會真正的斷送在自己手中,斷送在今日。
城頭下,孫承宗氣得臉色通紅,他沒想到高起潛這個閹人竟然先投靠建虜,再爲虎作倀去詐開宮門,以至於君主受辱。
不過此時他也沒空去和那閹人計較,崇禎皇帝突然收聲轉頭,他自然明白是建虜在出什麼幺蛾子,很可能是威脅陛下。可自己爲人臣子,卻不方便說什麼,只能靜待陛下再說話。
城頭上,崇禎皇帝面無表情,緩緩地轉回頭,看着底下的兩人,用沒有生氣的語調問道:“孫承宗,洪承疇,你們兩人可還認朕這個大明皇帝,聽朕的旨意?”
誰也不知道崇禎皇帝接下來會說什麼,眼下如此直截了當地問,這答覆的份量就重了。因爲不管接下來崇禎皇帝說什麼,只要說聽他話,那自然就要去做了,哪怕是就地降了建虜,也是要做的。
這其中的關鍵,孫承宗自然明白,不過他沒有猶豫,當即在馬背上一躬身道:“陛下在罪臣心目中自然是大明皇帝,而罪臣乃是大明臣子,自然是要聽的。”
洪承疇聽見,在稍微猶豫了一下後,等到孫承宗說完之後,也跟着差不多的意思做了表態。
京師城內,一騎快馬從西門疾馳向北門,顯然是有要事要飛報那邊的皇太極。在他的身後,隱約可見有兩人跟在後面,不用說就是多爾袞所派,繞道西門進城的親衛和信使了。
北門城頭上,崇禎皇帝得到答覆後,神態頓時變得肅穆,腰板不自覺也挺直了。他轉身看看箭樓裡的皇太極,臉上呼入出現一絲嘲諷之意,然後就又馬上轉回身,看着城下兩人道:“孫承宗、洪承疇馬上聽旨……”
箭樓裡,皇太極看到崇禎皇帝的表情,眉頭不由得一皺,他有一種不好的預感,感覺那位年輕的明國皇帝要做一些意料外的事情。如果是勸降,那就應該不會額外要求在馬背上聽旨吧?
就在此時,城頭上響起了崇禎皇帝慷鏘有力,語速略快的聲音:“大明立朝兩百六十餘年中,天子守國門,無投降、逃跑之君;太祖驅除韃虜,救天下萬民於水火之中;朕雖無能守不住國門,卻能死社稷,不會讓大明重陷韃虜之手。朕最後一道旨意,即令卿等擁原唐王朱聿鍵爲大明皇帝,驅除韃虜,還我大明江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