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八章 翹首以待放榜時

武舉考試雖然從明朝初期就有了,但斷斷續續也沒甚麼動靜,到了大明中期,漸漸形成了三年一考的常態,但仍舊沒有太大的關注度。

與之相比,文科考試卻是舉世矚目,人人都想着能夠考個文狀元,一個秀才便能在家鄉揚眉吐氣,許多人七老八十了,還在孜孜不倦地靠着功名。

而武舉卻一度無人問津,即便後來成了常態,大多也是將門子弟混出身的地方,少有寒門士子能夠通過武舉出人頭地。

再加上武將在明朝並不是很收重視,朝堂上執牛耳者也都是閣臣宰輔,廠衛橫行,宦官竊權,哪裡還有武將的地位。

可如今不同了,皇上大舉備倭,鬧得轟轟烈烈,武舉考試也就成了炙手可熱的盛事。

這天也是黃道吉日,禮部大宗伯親自主持,南直隸督撫大員莫橫欒等人悉數到場,來了個莊嚴威肅的開貢院儀式,宣告爲期五天的武舉府試正式拉開了帷幕!

由於在武昌參加了楚王演武,而今次南直隸的武舉府試很多地方都參考了楚王演武的內容,李秘又是策劃者之一,這武舉考試對李秘而言,就相對乏味了一些。

從武昌回來之後,得益於莫橫欒提供了戰馬,李秘把騎射的短板也都補上了,這考試也就更加平淡了。

讓李秘感到哭笑不得的是,本以爲筆試策論纔是最難的,畢竟武人多半沒甚麼文化,策論該是最難的科目。

誰知考了才知道,策論原來纔是最簡單的!

在李秘的理解之中,策論該與文科考試一般,是考驗生員學識的重頭戲,考生對國事軍事做出自己的見解和策略疏言,應該是考驗綜合素質的最主要環節。

然而拿到試卷之時,李秘卻傻眼了,因爲題目竟然是默寫和填空,靠的就是戚繼光留下來的兵書和武備總經之類的傳世兵書!

這也是李秘先入爲主,太過緊張,要知道武人通常沒有很高的文化水平,能夠讀寫就已經不錯了,讓他們背這些武經和兵書,就已經是足夠折磨人,哪裡還能寫甚麼策論。

若有這等功夫,誰會考武舉人,不如考個正經的文進士還好過呢!

不過正是見識了這試卷,李秘才更加感激趙廣陵。

因爲李秘不知道這規矩,但趙廣陵不可能不知道,可即便如此,趙廣陵卻仍舊陪着李秘,日裡夜裡不斷研究兵法和武經,甚至還寫了不少策論,與李秘指點山河,各處山川地理等等,更是找出藏書閣裡的地理志等書籍,與李秘吃了個通透。

雖然考試不會考到,但卻是一筆巨大的財富,這也正是李秘感激趙廣陵的地方了。

這種程度的考試,李秘都覺着輕鬆,更不消說趙廣陵了,所以也沒太多出彩的地方可言。

武舉考試也不似楚王演武那般,設置對抗賽,都是各人接受考試,沒有明面上的激烈競爭,也就很難喚起興趣來了。

若說有些難度的,也就是黃天蕩裡舉行的水軍試訓,雖然在楚王府見識過,但李秘到底還是有些捉襟見肘。

五天就這麼過去,竟然沒有太多能說起的事情,倒是讓李秘有些失望。

畢竟爲了這武舉府試,他從年前就開始準備,而且還籌謀了這麼久,沒想到竟是這樣一個結果。

然而其他人可就不一樣了,尤其不少身家清白的民間俠士,更是激動萬分,這其中就包括張黃庭!

張黃庭來自於杭州張家,那是抗倭名門,不過與綠林草寇走得太近,無法得到朝廷的招安和收編,家主張戩便想到了這麼個法子,千方百計把張黃庭弄進了武舉考試。

說起來還多虧了李秘從中牽頭,否則張黃庭根本就沒有考試資格。

早先已經說過很多次,張黃庭不好說是男人,也不好說是女人,身體構造極其特殊,說是男人也成,說女人也沒錯,所以參加武舉考試到底是有些風險的。

然而爲了家族的利益,張黃庭還是放下了所有的羞澀和顧慮,考出來之後還是緊張兮兮,三兩日都無法緩解過來。

至於王弘誨張孫繩等人,到底有沒有幫李秘走後門關係,也要到公榜之時才能夠知道了。

李秘之所以有信心與趙廣陵打賭,其實也有這個原因在裡頭。

考自是考不過趙廣陵的,但沒考之前,就有一大堆人曾經許諾過,要幫助李秘謀求一個武舉人的名分。

李秘進入官場之後,也終於知道,像王弘誨這樣的文官,想要染指武舉考試是多麼困難的事情,這王弘誨早先答應李秘,也難免有些敷衍的嫌疑。

不過李秘可不會讓他這麼輕鬆,所以藉着前些日子的事情,把王弘誨和張孫繩都給拉了進來。

如今他們也已經沒有任何藉口,就看他們能爲李秘提供多少幫助了。

相對於張黃庭,趙廣陵本該更加輕鬆一些,可考完出來之後,李秘去探望了趙廣陵,這貨竟然比張黃庭還要緊張!

此時李秘也是終於知道,趙廣陵這次考試,承載着的不僅僅只是趙家,還有其他名門望族的前途和未來!

如此一來,三人之中也就李秘最是輕鬆,武舉考過之後,趙廣陵和張黃庭只是強顏歡笑,哪裡能放鬆得下來,李秘約他們出去玩耍也沒了心思。

如此期期艾艾了三日,終於到了放榜之日,這還天沒亮,貢院方向一聲炮響,街上頓時熱鬧起來。

貢院前面早就擠滿了守候着的武舉士子,伸長了脖子,就等着張榜,而李秘等人乾脆連貢院看榜都不去了,三人就縮在家裡頭等着。

街上隱約傳來歡呼聲,也有不少人看完了榜單,落寞地獨自離開,一些個將門子弟,落榜了也不氣餒,完全沒當一回事,與相知的朋友到酒館去散心消遣,而有些將門子弟並沒有將考試放在心上。

他們之所以參加武舉,不過是爲了聯絡感情,結交朋友,考試結束之後便一道尋歡作樂去了,至於能不能榜上有名,他們卻是不太上心了。

李秘三人蔘加武舉考試,理問所的人也都是知道的,非但如此,推官衙門和總督府的人也都知道。

不過他們對李秘三人並沒有抱太大希望。

趙廣陵雖然出身名門,身份尊貴,但又不是將門,他們的家族三百年不曾沾碰過軍事,雖然從小家教良好,但不是內行人,考試哪來甚麼底氣?

至於張黃庭,長得像個娘兒們也似,雖然也有真功夫,但行走江湖還行,征戰沙場卻沒那股氣度。

再說了,杭州張家本來就是個野路子,朝廷都不稀罕詔安收編他們,這樣的匪寇嘍囉來參加武舉,能考上才真是怪事了!

至於李秘,破案倒是有一手,應付各種局面也是遊刃有餘,整日裡揹着一把戚家刀,也是足夠唬人,但整日裡忙於各種公務,衙門裡雞毛蒜皮的事情都需要他操持,若這樣也能考中,那便真真是沒天理了!

整個南直隸參考人數約莫上千,五天也才滿滿當當,勉強囫圇考試了一遍,從中擇優選取九十一人,與文科考試一般,頭名爲解元。

放榜之後,報喜隊伍敲鑼打鼓走上街頭,到武舉士子落腳之處去報喜,整個姑蘇城又熱鬧了起來。

這是繼真龍顯靈之後,又一場盛大的狂歡,雖然與自己無關,但姑蘇百姓發揚了一如既往的看熱鬧傳統,整個城市都鬧哄哄起來。

報喜的都是各級衙門攤派到貢院以供差遣的,與維持考試不同,報喜可是個肥差,中舉的必定要給賞錢的。

外頭敲鑼打鼓,熱鬧到不行,理問所衙門的公差衙役們也都被抽調去幫忙了,整個理問所衙門倒是冷冷清清。

趙廣陵和張黃庭二人都緊張兮兮的,也不敢去看榜,一顆心到底是揪着。

可笑的是,趙廣陵考前牛如龍,考後慫如狗,讓李秘整日裡嘲弄,卻是一句都不敢頂撞。

張黃庭更不用說,張戩是花了好大力氣,又擺脫了李秘,走了不少關係,才成功報考。

雖然李秘和趙廣陵溫書練功,張黃庭也在一旁陪着,但他心裡頭到底是沒有底氣的,眼下就更是七上八下了。

三人大眼瞪小眼的,外頭一有甚麼動靜,便要站起來,可報喜的隊伍每次都只是路過,並沒有進來。

照着規矩,報喜也是從高到低,依次進行,眼看着都要到傍晚了,也沒報喜隊伍進來,三人難免要失望。

這頭名是不指望了,一般的舉人身份都沒能考到,這就不太正常了!

雖然這兩天李秘最是坦然,畢竟他比較看得開,武舉人對他也不過是鍍金罷了,但眼下卻是他最先忍不住!

因爲王弘誨那幾個老傢伙信誓旦旦要給他走後門,結果竟然沒中舉,這如何都要討個說法不是!

這兩個老兒可是得了李秘不少好處的,人情大過山了都,李秘也不指望他們回報點甚麼,可這答應過的事情竟然都沒能兌現,這就過分了!

正當李秘要出去討說法之時,正好碰到了來報喜的隊伍!

三人也是一臉驚喜,結果上前一看,卻是理問所自家的衙役,恨不得當場將這些人給打一頓。

正要動手,那些個衙役卻笑嘻嘻來討賞,竟然還真是來報喜的!

不過聽說是橫豎他們要回衙門,順道來報喜,名次也就可想而知了。

這麼一問,張黃庭竟然考了個八十九名,一般一般,也就倒數第三,李秘得了個九十名,不錯不錯,倒數第二,至於趙廣陵,不依不依,倒數第一啊!

雖然是考上了,可這結果也是讓人傻眼,李秘倒是無所謂,他本就不想出頭,能混上武舉人的身份就成,而且還贏了趙廣陵,反倒要開心。

至於張黃庭,家裡頭本來就是爲了混個正經名分,好洗白整個家族,如今張黃庭雖然是倒數第三,但到底是榜上有名,當然是該高興的!

再者,李秘和趙廣陵一道溫書練功,很多時候都冷落張黃庭,他只是默默在一旁學習,如今成績卻比他們兩個要好,牙都該笑掉。

三人之中臉最黑的,自然就是趙廣陵了!

倒數第一是個甚麼鬼,你趙大公子可是要爲江東豪族重新崛起而努力奮鬥的男人啊!

第三百七十七章 火藥庫中鐵籠子第五百四十章 回京便見新太子第五百三十二章 無遮無掩曉以利第三百二十八章 四衙大獄賊嘯集第三百一十九章 突發詭案訪工地第一百五十四章 官途艱難需隱逸第四百二十七章 獻計皇子摑外使第一百九十七章 指揮許諾討官職第四百七十四章 先生細述武林事第三百八十八章 皇帝醒來要託遺第三百零零六章 尋訪閨蜜紅巷裡第二百二十六章 一路向南藩王邑第四百六十九章 引君入彀做假戲第四百四十五章 各司調查蛟龍事第五百一十八章 大戰啓幕炮聲急第八十七章 捏造罪名除釘子第三百三十二章 命懸一線有擋死第八十一章 罪魁禍首一官子第一百七十五章 故作惆悵實伏擊第一百七十二章 何處聽來解間隙第一百一十章 一枚棋子震姜壁第二百八十六章 胡鬧激進是好計第二百零三章 烏篷船上有舊識第一百七十一章 世子張揚又泄氣第二十八章 留宿別院遇詭事第五百四十三章 通政太常來牽制第六百二十二章 拜見老帥無多禮第七十八章 巖洞庫藏有珍稀第三百四十四章 深思熟慮淺推理第六百五十二章 三路齊備水下計第一百一十七章 解密之後仍是謎第二百九十六章 武昌邊境黑營地第二百八十八章 推心置腹交老底第三百七十三章 京城大院見鏢師第三百九十一章 應對後續連環計第三百六十一章 耿直同年有傻氣第二百零五章 拷問之下出真知第一百零二章 靈堂前頭亂鬥起第四百六十一章 皇子犒軍又宣旨第四百四十二章 冤家攜手齊解謎第一百四十二章 不知所謂見面禮第六百二十六章 寬甸六堡風雪疾第一百七十五章 故作惆悵實伏擊第三百三十七章 虎丘路上有趣事第五百八十三章 神將酒女鬥心計第九十六章 溯本求源問及笄第四百五十五章 出征踐行臨前夕第二百零零章 臨行拜父大禮儀第五百零零三章 百鬼幻變遂成疑第五百零零九章 前田利家亦存疑第五十一章 知府和泥打太極第二百九十三章 江夏郡王夜見遲第四百三十二章 設法進宮隨御醫第三百三十七章 虎丘路上有趣事第四百八十章 效仿故事做探試第五十一章 知府和泥打太極第一百零五章 驚豔好事變壞事第四百零零六章 接手宮事查蠱師第五百八十章 島府親衛頻巡視第二百四十九章 左右開弓滅傲氣第六十四章 黑臉六九收徒弟第四百五十二章 三人對飲攻心計第四百四十二章 冤家攜手齊解謎第二百七十章 冶煉房中瞧仔細第二百八十五章 抓捕兇徒羣策力第三百二十九章 大牢圍堵老狐狸第一百九十三章 追問死因不合理第一百二十二章 神堂遭遇黑暗祭第六百五十二章 三路齊備水下計第五百零零三章 百鬼幻變遂成疑第二十五章 倭寇細作短刀遺第一百六十九章 心志通明聞捷邸第一百四十九章 抵達應天見利奇第二百九十四章 啓程前夜盜書急第二十三章 二堂挺身獻謀計第六百零零一章 叮囑立碑留萬世第一百八十五章 錦衣千總來壓欺第二百二十一章 宗師登門贈心意第三百八十二章 啓祥宮中見萬曆第五百三十五章 再訪主帥解局勢第四百八十九章 朝鮮國王有暗示第一百三十一章 見識廣博引詫異第九十四章 深謀遠慮贈官子第三百五十章 指點天下三分棋第一百七十六章 安能辨我是雄雌第三百零零三章 迴歸姑蘇年將至第三百八十章 秘密之間的對峙第二百三十四章 歸寧郡主與世子第四百零零零章 繁複至極之朝儀第三百一十章 嘗聞虎丘夫婦奇第六百一十四章 是幻是真難辨比第六百二十一章 遼東總兵驕縱氣第六十六章 大碗喝酒好拜師第一百四十三章 數十屍身難確實第二百四十五章 楚王宮府金光碧第四百三十六章 臣子貴妃何語氣第三百四十五章 奇異種子藏心底第四百一十六章 翁主姬女巧藏匿第二百九十七章 營地合圍盡箭矢第三百八十九章 大病初癒又爭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