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四章 附屬國度有來使

事情終於還是安穩下來,李秘也終於是回到大理寺衙門簽押辦公,雖然李秘剛剛上任就缺勤了好些天,可東廠督主王安三天兩頭跑過來問候李秘,大理寺衙門的同僚對李秘也就不敢再有隻言片語的不滿了。

李敬妃誕下龍子,這可是大事,宮裡也熱鬧了好一陣,禮部官員和皇室相互商議,決定給這位小皇子取名朱常瀛。

瀛者,形聲而從水,海也,浩蕩廣博,確實是個好名字,也有人說這也體現了大明朝皇帝陛下立志掃蕩東瀛的決心!

先是史無前例舉行武舉殿試,而後又創建神機新營,朱翊鈞彷彿又找回了當年勵精圖治的幹勁一般,滿朝文武也是信心十足,一切都往好的方面發展。

李敬妃對李秘的恩情也是念念不忘,總與朱翊鈞說要認了李秘當個弟弟,橫豎李秘也是李姓本家,不過朱翊鈞卻沒有明確迴應,李敬妃只能讓陳矩時不時過來大理寺給李秘送溫暖。

陳矩的權柄雖然不如王安這個東廠頭子這麼大,但他也是有頭有臉的大太監,做了不少大事,早先轟動一時妖書案,便與陳矩脫不了干係,此人往後也是接替王安,成爲了新一任的東廠督主,當然這也是後話了。

當初呂坤寫出了《閨範圖說》,正是出宮的陳矩無意見着,纔買了一本帶回宮裡,讓鄭貴妃見着了,鄭貴妃嚮往身上貼近,便將此書頭尾增加了幾篇,把自己也寫進了書裡,才引發了妖書案。

而陳矩因爲妖書案的關係,也無法再伺候鄭貴妃,被分派到了李敬妃的鹹福宮來。

陳矩也是自覺倒黴,若李敬妃母子保不住,他只怕又要再降級,所以對於李秘,他也同樣是感激的,大理寺也就跑得更勤快了。

李秘本來就是皇帝塞進大理寺的“關係戶”,又有沈鯉和葉向高打招呼,如今連東廠督主王安,以及李敬妃身邊紅人太監陳矩時常探問,李秘自己也爭氣,雖然政務還不算太熟,但貴在脾氣好,平易近人,試問誰還給他穿小鞋下絆子?

有鑑於此,李秘的小日子倒也過得舒服,大理寺只是複覈全國大案要案,一般來說年後開春這段時間都不是很忙,因爲大量的案件已經在去年秋措置清理了一次。

北京城的人們也是該吃吃該喝喝,玩玩樂樂,不過因爲組建了神機新營,時常有驚天徹地的大爆炸發生,戰爭的氣息也越發濃郁。

到了六月末,上頭傳出一些風聲來,說是朝鮮那邊會派使者過來,除了朝拜我大明國主,還有商討抗倭的軍機大事。

這抗倭可不是抗擊倭寇,抗擊的是以豐臣秀吉爲首的倭國大軍!

據說今次來朝拜的人也是有些身份,名喚李暉,乃是朝鮮國的王子,受封光海君。

李暉這個人的人生經歷也是頗爲複雜,早年就受封光海君的稱號,但遲遲無法受封王世子,到了抗倭戰爭期間,臨危受命,也是發揮了巨大作用,做出了不小的貢獻。

後來終於上臺了,卻又蒙上了毒殺父王的嫌疑,因爲宮鬥而殺弟幽母,與張綠水等並稱爲朝鮮歷史上四大妖女的金介屎,便是他最寵信的尚宮。

這金介屎本是宣祖,也就是李暉父王的尚宮,卻與李暉私通,待得李暉登基,便成了李暉的尚宮,而且還處處制約李暉,竊據朝堂大權。

總之,李暉是朝鮮歷史上第二個被廢掉的王,連廟號都沒有,史料上通稱爲光海君。

無論真相如何,李暉真是個昏主也好,背了黑鍋也罷,年輕時候的光海君,確確實實是比較上進的一個人。

李秘連大明朝的歷史都不太瞭解,更不用說這朝鮮的歷史了,他只知道大明乃是朝鮮的宗主國。

當時的朝鮮對大明朝可是服服帖帖,便說這李暉之所以無法成爲王世子,就是因爲還沒有得到大明皇帝的認可,今番過來除了商討軍機大事,另一個目的也正是來求封號的!

大明朝對朝鮮的統治那是實打實的,便是後金攻打大明之時,大明皇帝向朝鮮國主下達旨意,當時的李暉雖然已經非常昏聵,但還是傾盡全國之兵來替大明抵擋後金,結果讓後金殺了個片甲不留,雖然戰力不行,但忠義感人。

據說大明朝滅亡之後,朝鮮國中無論國君還是百姓,無不痛哭流涕,便是清朝統治多年後,朝鮮人仍舊以明朝附屬自居,到了晚清仍舊還有不少大明的遺老穿着明朝袍服,講究明朝禮節。

接待使節團的事情自有禮部和鴻臚寺等有司操持,李秘這個大理寺副署正也沒份參與,只是三天兩頭聽到一些消息罷了。

說是今次使節團規模很大,臨行前朝鮮方面就已經請求要將兩個朝鮮郡主嫁過來,不過萬歲爺以皇子年歲尚幼爲由而拒絕了求親。

可即便如此,光海君也帶了大量的朝鮮美人過來,說是要獻給皇帝陛下,這街頭巷尾的,軍國大事操心不來,對這些朝鮮美人倒是上心得緊,甚至每天有人在城頭眼巴巴盼着朝鮮美人。

無論何朝何代,人的獵奇心思總是少不了的,古時華夏雖然有些自居正宗,對異族頗爲不屑,但大小妓院裡頭不也一樣有不少異族女子在滿足人們的好奇心麼。

李秘對此也沒有甚麼操心的,神機新營辦得如火如荼,石崇聖和徐庶等人正在研製新型的火器,戚楚正在操練五千營,趙廣陵和熊廷弼等人也都通過了殿試,進入五千營當起了標長之類的基層軍官。

裡頭倒是有一件小事,讓李秘出馬了一回。

早先在武昌之時,有個少年劍師與樑銅承一道,以女子來鑄劍,後來才得知那少年是吳營培養出來,要繼承陸抗道統的人,是青雀兒,也就是戚長空的競爭者。

此二人被李秘識破之後,李秘也得了他們所鑄造的東吳大帝六劍套裝,當時爲了不讓楚王朱華奎發現,便讓趙廣陵暫時保管。

李秘手裡有戚家刀和闊刃寶劍,還有斬胎刀和老古董火槍,對這吳六劍也沒甚麼想法,再者,這也只是贗品,據說真傢伙在周瑜手裡,這套寶劍便贈予了趙廣陵。

趙廣陵通過殿試之後,也終於算是得到了皇帝的認可,趙家爲代表的古老世家們,也終於獲得了重出江湖的機會,所以趙廣陵便帶着吳六劍到了五千營裡頭。

結果卻讓周瑜的人得了線報,周瑜可是神機新營的提督內臣,當即召見了趙廣陵,倒不是要奪回這套劍,而是要將真品贈與趙廣陵!

當時趙廣陵也是吃驚不小,雖然他不知道羣英會的內幕,但卻知道李秘與周瑜素來不對付。

周瑜乃是神機新營的提督內臣,比吳惟忠這個提督武臣還要尊貴,可以說是代陛下看着神機新營的大人物,這樣的人主動招攬,還贈予如此貴重的寶物,若換了別個,早就點頭哈腰了。

然而趙廣陵可不是普通人,他家可是宋室後裔,甚麼寶貝沒見過啊,他與李秘又“情比金堅”,便婉拒了周瑜。

周瑜雖覺着惋惜,但也沒有打壓他們,接着又嘗試招攬熊廷弼和張黃庭,結果可想而知。

李秘得了消息,便到新營走了一趟,周瑜還與李秘見了個面,倒是自嘲了一番,也算是一樁小插曲。

弟兄們如此認可他李秘,也讓李秘放心下來,只要這些人站穩腳根,神機新營就不怕落到周瑜的手裡了!

李秘在大理寺簽押之時,每每想起這個事情,心中都難免有些感動。

如此一晃,又到了七月初,朝鮮使節團是終於到了,可卻停在了通州,今次來尋李秘的乃是十二監大總管田義大太監!

這大理寺卿其實並不管實事,因爲身爲九卿頭銜,是賜予朝臣的榮譽稱號,彼時的大理寺卿授予了都察院右都御史周光鎬,此君正經職務是寧夏巡撫,左理軍事,正在外頭督軍呢。

田義便先到大理寺卿那裡走了一趟,而後纔來了李秘這裡,說是朝鮮使節團那邊出了岔子,需要大理寺的人過去一趟。

大理寺左右丞下面,也就李秘這個副署正頂上了,不過大理寺這邊還讓李秘帶了一個人,那便是大理寺評事雒於仁。

李秘早先向朱翊鈞請賞的便是大理寺評事這個官職,差點就搶了雒於仁的官職,所以進入大理寺之後,李秘也很少與他交流。

除了尷尬之外,也是跟此君的性情有關係。

這雒於仁是個官場硬骨頭,他的父親是前朝名臣高拱的學生,官至吏科都給事中,那是言官清流之中的清流,所以一直保持着文官的節操。

早兩年萬曆皇帝朱翊鈞託病不上朝,這位大哥當即上書皇帝,說皇上之恙,病在酒色財氣也,夫縱酒則潰胃,好色則耗精,貪財則亂神,尚氣則損肝,這就是著名的《酒色財氣四箴疏》了。

大意也是說,皇帝老兒你說生病不上朝,你這些個病都是吃喝玩樂給鬧出來的,生病也是你的錯!

這人是有理罵遍天下,無理就罵到有理,再罵遍天下的人,李秘是中途塞進大理寺來的,並非正經仕途升遷,他不來找李秘麻煩,李秘已經謝天謝地,又豈會自找麻煩去跟他聊天。

按說事關朝鮮使節團,應該找一些處事圓潤,內方外圓之人才好,可大理寺丞卻指名道姓要雒於仁過來,意思也有些耐人尋味。

想來他也是怕李秘風頭太勁,往後還得繼續往上爬,難免要危及他的地位,李秘後臺又強硬,他也不好敲打,橫豎有雒於仁這麼個天不怕地不怕的,正好用來壓一壓李秘。

敢罵皇帝酒色財氣樣樣俱全的人,普天之下估摸着也難找出第二個來,雖然只是個大理寺評事,但用來壓制李秘的風頭,卻是剛剛好!

第五百五十五章 授官封爵太出奇第二百四十四章 老君一夜老銀絲第二百四十三章 康家大少瘋狂意第四百四十八章 皇子之間的拼比第三百六十五章 解惑終究需驗屍第二百五十三章 一見如故趙氏裔第二百三十一章 資深郎中講蠱事第一百八十六章 全修道人轉局勢第五百三十一章 領議政的大尋思第三百零零九章 知府試探指揮使第四百六十五章 追蹤鐵匠到礦底第三百二十九章 大牢圍堵老狐狸第五百八十章 島府親衛頻巡視第四百三十六章 臣子貴妃何語氣第五十六章 商議定策軍報急第二百二十二章 因功升授起步低第五百九十四章 天照大神之奇蹟第四百零零五章 母子平安大歡喜第七十九章 與君對坐談辛秘第四百三十一章 合巹之夜乾着急第三百三十九章 宗伯府尹共調劑第六百五十五章 得脫水道心歡喜第一百七十三章 心病盡去人長辭第三百八十六章 深宮大內老狐狸第五十一章 知府和泥打太極第四百二十四章 精心準備唱大戲第五百二十七章 遭遇打臉反脣譏第三十章 逼迫之下得樞機第五百八十七章 沿途破壞登新地第二百二十四章 奸宦雛兒傳密旨第五百七十一章 殊死搏鬥命如絲第六百四十一章 新舊閣老提建議第二百六十五章 後宅火場無底細第五百九十九章 爲保大義陷絕地第六百五十章 太監急皇帝也急第九十三章 糾結海圖做交易第二十五章 倭寇細作短刀遺第四百九十三章 蠱師蟲師或雪姬第四百三十八章 關聯太監又逃逸第二百六十三章 當年舊事遺秘子第四百一十八章 陰鷙兄長贈謝禮第十一章 義莊失火慘燒屍第三百四十四章 深思熟慮淺推理第三百四十七章 噬骨之痛最威利第一百三十八章 驛站五色肉糯米第四百零零四章 深宮救難無前例第六百零零四章 文官魁首鬥鋒機第五百八十一章 螃蟹雖小卻硬氣第四百一十四章 附屬國度有來使第四百四十九章 場面混亂有勇氣第四百六十九章 引君入彀做假戲第三百四十四章 深思熟慮淺推理第二百九十二章 手札偷來實不易第二百二十三章 宮中貂寺傳令遲第五百七十五章 分散行動靠本事第六百四十八章 暴雨連綿談客氏第五百四十五章 靜養半年謀無知第二百五十章 摳門王爺發賞賜第三百二十一章 工頭道出真演繹第二百五十一章 木甲鬼面風起兮第六十一章 瞞天過海入宅子第二百六十一章 鬧鬼別院在舊時第五百一十一章 爲埋真相斬武士第三百零零二章 分道揚鑣各歸梓第一百八十七章 失散多年是孫侄第六百零零四章 文官魁首鬥鋒機第一百零五章 驚豔好事變壞事第七十八章 巖洞庫藏有珍稀第五百二十四章 信馬由繮也無力第三百一十三章 血型對比鑑親子第四百七十七章 箇中內情俱已知第三百一十九章 突發詭案訪工地第三十四章 送得茶餅方遂意第三百八十二章 啓祥宮中見萬曆第五百六十九章 放棄分壇回村裡第三十三章 八字衙門需送禮第二百零四章 巡檢衙門快殺雞第四百八十章 效仿故事做探試第八十四章 天地爲棋人作子第五十七章 情報確定大軍機第二百二十七章 尋找故舊失交臂第一百八十三章 全修道人初相識第二百一十五章 意氣或可是意志第六百三十九章 值廬之夜聽鉅細第三百零零四章 高效辦案又接起第三百零零九章 知府試探指揮使第四百六十六章 瞬殺六人反追擊第二百九十八章 火槍圍殺生死時第一百六十一章 青牌館中遇舊識第六十章 私訪海寧指揮司第四百九十章 名將天使三姓婢第五百二十八章 執迷不悟是崔氏第四百七十七章 箇中內情俱已知第三十三章 八字衙門需送禮第九十七章 調查草廬遇殺機第二百二十六章 一路向南藩王邑第五百零零二章 陰陽神道傳宗嫡第五百八十一章 螃蟹雖小卻硬氣第一百九十三章 追問死因不合理第九十八章 雙雙被困廢墟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