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四十二章 外號瘋狗之御史

沈鯉的目光也果是老辣,所提建議更是一針見血,無論是李秘還是葉向高,都頗有豁然開朗之感。

尤其是滿朝薦的事情,讓李秘對朱翊鈞也有了更深層次的認識。

這個滿朝薦在明史有傳,不過與沈鯉葉向高等人相比,實在不值一提,然而滿朝薦在民間卻流傳有不少野史和傳奇故事。

李秘對歷史不熟,自是不知道這些,但單純從此事看來,滿朝薦正直而富有正義感,雖然只是個知縣,但也着實讓人佩服。

當然了,李秘也能理解朱翊鈞的做法,更清楚朱翊鈞爲何不分青紅皁白,先抓了滿朝薦,而不是稅監樑永。

適才沈鯉提議清查戶部之時,與李秘提起過一些數字,只看看這些數字,便知道朱翊鈞爲何如此偏袒樑永了。

在嘉靖、隆慶年,戶部舊庫積銀一千餘萬兩,萬曆十八年西征寧夏哱拜,借走了一百六十萬兩,朝鮮東征倭奴之時,又借走了五百六十餘萬兩,便是征伐播州楊應龍的反叛,也借了三十三萬兩的銀子。

邊軍因爲軍餉而鬧事,又借了五十萬兩充當邊餉,以平息軍憤,而後又支了二十一萬兩,馬價銀三十萬兩,過得才一年,又以邊餉不足借走了一百萬兩。

這些可都是皇帝朱翊鈞向戶部借的銀子,也就是說,朱翊鈞在揮霍嘉靖和隆慶兩朝先帝留下來的家底,前後共借走了九百五十四餘萬兩銀,另外,工部又以皇長子大婚以及冊封諸皇子等等,借銀三十五萬兩,整個戶部老庫便只剩下二十七萬兩銀子。

從一千多萬兩,短短的二三十年就只剩下二十七萬兩,萬曆皇帝到底花了多少錢,也就可想而知了。

這些錢也不一定就是萬曆皇帝自己向戶部借的,也不一定就是他一個人揮霍掉的。

打個比方,朱翊鈞給朱常洛操辦婚事,因爲朱常洛自己的低調,也因爲朱翊鈞不太上心,統共也才花了幾萬兩銀子。

而朱常洵大婚之時,卻花了三十幾萬兩銀,朱翊鈞只是跟禮部和工部的人說,我兒子要結婚,你們去戶部支點銀子來開銷,禮部和工部便到戶部來扯皮了。

這些錢不一定是朱翊鈞出面借的,但肯定是經過他同意的。

無論如何,由此便可以看出,朱翊鈞到底是多麼缺錢,爲何要重用那些礦使和稅監,只要能給他弄錢,他自是要重用。

若他懲處了樑永,便寒了人心,誰還敢替他四處撈錢?

或許有人要說,戶部的錢不就是皇帝的錢嗎?

這個還是要區分開來的,國庫的錢是用來維持國家運轉的,便是皇帝本人,也需要經過戶部,才能借用,若是羣臣反對,或者戶部尚書死撐着不給,皇帝也是沒法子的,當然了,如果這皇帝是個不講道理的暴君,那就另當別論了。

而內帑纔是皇家的錢,是皇帝和皇室的私產,那纔是皇帝能夠隨意動用的錢。

從沈鯉提及的三個人來看,李三才是關於人事任免,實在動搖朱翊鈞的權威,顧憲成本就是被朱翊鈞驅逐出朝堂的,同樣是因爲人事而挑戰了朱翊鈞的權威,滿朝薦則是動了朱翊鈞重用的撈錢太監。

他們無一例外都在挑戰和撼動朱翊鈞的權威,也無一例外得到了朝臣們的聲援,尤其是滿朝薦,入獄之後,除了老實人首輔朱庚之外,上百官員持續上疏,給他求情,想要將他救出牢獄,這就更是讓朱翊鈞龍顏大怒。

朱翊鈞本來就出現了嚴重的健康問題,朝臣們在這個時候接二連三挑戰他的權威,便仿似在趁他病,要他命一般。

而沈鯉提請清查戶部等,某種程度來說,也是在揭朱翊鈞的逆鱗,因爲一旦清查,就會知道朱翊鈞的財政狀況,舊事重提,朱翊鈞更是難堪。

但反過來想一想,清查戶部等諸司的財政狀況,會揭開爛皮,將朝廷裡那些個爛瘡全都暴露在陽光之下,皇帝借錢不還你總不能拉他去砍頭,但官員貪腐,那卻是要大力整治的!

而且新任左都御史就像扯掉了鏈子的瘋狗,眼下還沒咬過人,揭開這一大批貪官污吏的真面目,單是抄家就能斂一大筆橫財,即便無法把皇帝欠下的窟窿給填上,到底還是能緩解一下財政危機的。

至於沈鯉要葉向高提請寬待這三個人,一來是給葉向高爭取官員的擁戴,而來則是緩和皇帝與官員之間僵持不下的關係。

沈鯉的眼光和本事,那都是毋庸置疑的,這一趟拜年,李秘和葉向高可謂是收穫滿滿。

到了上元佳節,朱翊鈞竟然能起牀了,雖然說話還不是很利索,而且速度很慢,但到底是好轉了不少,便趁着這個機會,宴請了文武百官,一併來慶賀佳節。

因爲朱常洵的關係,朱翊鈞與文官們的關係可謂是降到了冰點,之所以不上朝,也是懶得跟這些文官吵架。

如今朱翊鈞宴請官員,率先擺出和善的姿態來,官員們又豈敢不識擡舉?

這一場宴會也是衝散了陰霾,帶來了久違且難得的喜慶,朱翊鈞也是龍顏大悅。

過了上元,官員陸續回衙當值,不過人人睏乏,仍舊還沉浸在年節的氛圍當中,不少人仍舊還相互送禮,樂此不彼,沒能脫離過年的狀態。

然而李秘卻早已行動起來,表面上這個左都御史無所作爲,從上任至今也沒放過一個響屁。

實則他早已讓陳矩將內廠的番子全都散發出去,連帶東廠和錦衣衛的人,都在照着李秘的單子,四處蒐羅證據。

這年關回來的第一日,都察院便掀起了大整頓,一天之內便抓了三十七個大小官員!

李秘也容不得他們相互串通或者走動人脈關係,東廠錦衣衛和內廠丟出確鑿證據來,根本就沒有任何申辯的機會!

這一手可謂不鳴則已一鳴驚人,雷霆震動是石破天驚,然而行動纔剛剛開始,都察院接連幾天,幾乎要將天牢都給塞滿,整個朝廷上三分之一的官員都受到了牽連!

朱翊鈞對這些官員本就沒甚麼好感,若不是自己身體不行,無法完全把持政務,早就想清洗一番了,所以對李秘也是全力支持。

更何況李秘清查這些官員,抄家所得全都充入國庫,大大緩解了財政危機,這纔是朱翊鈞最樂見其成的!

調查貪腐也是如火如荼,李秘這個“悶屁左都御史”,一出手便是血雨腥風,朝廷上人人自危,暗地裡都稱李秘爲“瘋狗御史”,那是見誰咬誰!

而葉向高的政改也在有條不紊地進行着,葉向高是大才之人,首輔朱庚又是甩手掌櫃,內閣風氣也是大爲改觀。

李秘還拜訪了李廷機,促成了李廷機入閣,李廷機遞了一百多封辭職信,本不願入閣,見得李秘這個瘋狗御史親自登門,葉向高的政令又是初見成效,他也就有了信心,終於還是“出山”了。

李廷機可是大明中後期少有的清官賢相,不過李秘卻不是從歷史書上了解,而是通過內廠探子,得到了李廷機仕途的種種履歷事蹟,那可都是貨真價實的!

李秘當了左都御史,大力剷除積弊,刮掉大明朝廷的爛瘡壞疽,又有葉向高李廷機溫補回來,朝堂氛圍也是煥然一新。

尤其是葉向高提請釋放滿朝薦,以及起復顧憲成和李三才,更是深得民心,民間人人稱頌。

李秘當然也考慮到了東林黨的問題所在。

不少史學研究者認爲,東林黨纔是大明滅亡的真正原因,但李秘卻並不這麼認爲。

東林黨前期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他們鍼砭時弊,提出了不少利國惠民的政策。

因爲他們都是閒散人士,所以能夠站在相對客觀的角度來看待大明朝的現狀,所提出的一些改革方向,也比較符合潮流需求。

不可否認,到了中後期,東林黨掀起的政治鬥爭是非常殘酷且弊端極大的。

但東林黨就像一把菜刀,有人用來切菜,有人用來殺人,只能說是使用者的問題,而不能將黑鍋都甩到菜刀的身上。

東林黨是一柄鋒利的雙刃劍,就看你如何去使用。

與其放任自流,讓這些東林黨人在民間壯大,沒有約束,倒不如掌控在自己手裡,將他們向自己想要的方向來引導。

顧憲成是個有大心氣的人,他起初也是辭官不出,便是朝廷起復,他也是婉言拒絕,直到葉向高親自登門,他才願意出仕。

李三才之所以上奏,本就是爲了顧憲成等人,如今顧憲成起復,以他爲首的一大批文官,自是消停了下來。

這個時候,袁可立又上疏請補缺官,葉向高和李廷機也都支持,朱常洛也大膽請示,朱翊鈞終於是點頭同意了下來。

萬曆朝中後期官員的升遷改調大多積滯無期,大臣多缺不補,撫、按官候代至有十多年不歸者,部郎則多出差。

官缺補不上,新晉的人才得不到施展抱負的機會,不少人又尸位素餐,無所作爲,只是得過且過。

官員憲祥曾上書要填補官缺,不過萬曆皇帝並未納言,如今袁可立再度上書,得了葉向高李廷機和李秘支持,萬曆皇帝終於還是點頭了。

萬曆皇帝其實也是無奈,因爲李秘這個瘋狗御史,幾乎將三分一的官員全都給抓了起來,再不補官,哪裡還有人辦事!

如此風風火火,雷厲風行,朝廷風氣煥然一新,朱翊鈞的病情也不斷好轉,彷彿一切都開始步入正軌,又有了萬曆中興的氣象。

然而隨着補官的進行,爭鬥的場面到底還是出現了。

朝廷要補官,意味着有大量的官職空缺,而無論是朱常洛還是朱常洵,都希望將自己的親信,安插到這些部門裡頭。

手底下的人入主朝廷的官職席位,便代表着他們的力量又得增強,他們又豈能不爭不搶?

第十八章 纓絡不甘厭到底第四百八十九章 朝鮮國王有暗示第一百六十九章 心志通明聞捷邸第五百一十七章 趁亂救人看起義第三百八十七章 生死一線嘗藥劑第一百六十二章 哭笑不得次甄姬第三百二十七章 家有二老也足矣第一百五十七章 老道帶路藏身地第二百七十六章 少年劍師無奈去第四百三十一章 合巹之夜乾着急第五百二十六章 清福洞前又滋事第五百四十四章 繁雜瑣事多絆羈第二百一十四章 威懾羣雄顯霸氣第二百四十七章 將門虎子皆彙集第一百八十五章 錦衣千總來壓欺第四百九十二章 果決出手敗忍士第二百六十四章 買賣不成大火至第五百二十章 生則同袍不忘死第三百九十九章 智謀軍師測神機第二百二十四章 奸宦雛兒傳密旨第五百七十五章 分散行動靠本事第二百四十八章 南北武士比射藝第四百四十七章 得食龍麝來救急第五百一十四章 營中相見謀密計第二百八十八章 推心置腹交老底第三百五十三章 投杖化龍引驚奇第五百八十七章 沿途破壞登新地第四百五十一章 小酌小坐傳牌藝第四百六十一章 皇子犒軍又宣旨第三百四十八章 蜀營主腦大軍師第三百二十四章 主僕情深終堅毅第二百三十章 魔女開刀救士子第四百六十三章 問詢裨將恩威施第二百七十四章 順藤摸瓜尋密室第四百八十九章 朝鮮國王有暗示第十七章 卷宗暗藏敵奸細第三百八十二章 啓祥宮中見萬曆第四百零零八章 詭異房間散孢子第三百零零三章 迴歸姑蘇年將至第二百零一章 半路出家巡檢司第一百一十八章 線索中斷得啓示第五百零零五章 陰陽宗子有嫌疑第一百一十一章 羣英會之大來歷第三百四十一章 御書閣中又生事第三百三十七章 虎丘路上有趣事第二百零四章 巡檢衙門快殺雞第四百二十三章 兩大宗師談新戲第一百一十一章 羣英會之大來歷第五百零零三章 百鬼幻變遂成疑第三百六十八章 黑白分明固心志第三百一十二章 名士出品神仙器第六百四十章 駕臨詔獄救兄弟第四百四十五章 各司調查蛟龍事第六百五十一章 亂民尋釁好轉移第二十三章 二堂挺身獻謀計第三百一十八章 開春府試又在即第四百零零五章 母子平安大歡喜第一百九十一章 指揮大人引猜疑第四百八十七章 年末遼東冰雪地第六百零零六章 爲求萬全互透底第五百八十二章 開臺英雄復仇記第四十八章 全城搜捕掘三尺第五百一十五章 運籌帷幄有珠智第一百一十七章 解密之後仍是謎第六百四十二章 外號瘋狗之御史第四百三十一章 合巹之夜乾着急第三百九十八章 創建新營共參議第五十六章 商議定策軍報急第四百零零四章 深宮救難無前例第八十六章 同知鎮守請番子第五十三章 奔走小廟稍整飭第一百二十八章 外來貴客實無禮第十二章 悲慟茂才領妻子第四百四十四章 生死決鬥共戮力第二百五十六章 陣前斬馬威震敵第四百零零八章 詭異房間散孢子第五百零零零章 景轍和尚來獻字第一百六十八章 冥想宿命若苦思第四百七十五章 幫會大梟起爭議第四百一十一章 半夜無人被救起第一百二十章 小胖來報定大計第一百一十章 一枚棋子震姜壁第三百七十八章 黃色藻泥大威力第三百九十七章 御賜飛魚大紅衣第一百四十九章 抵達應天見利奇第五百六十五章 提前出發設伏擊第六百四十三章 年後查案無的矢第十一章 義莊失火慘燒屍第一百六十四章 火起火滅追蹤遲第四百一十六章 翁主姬女巧藏匿第四百二十章 落英峰下夷平地第四百五十七章 去留一念或行刺第五百六十四章 吞書割舌有所指第三百六十七章 直面總督之包庇第五百一十章 細說案情謎中謎第一百零一章 倒黴里正猝然死第五百六十一章 窮途末路仍理智第三百八十二章 啓祥宮中見萬曆第四百九十六章 雷火震天驚退敵第七十一章 情勢突變回程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