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四章 百數倭寇死聚義

青雀兒或許有可能是戚後人,戚沫鋒也極有可能與戚家有淵源,從這位胤營都管看着那柄刀的眼神,李秘就能看得出來。

不過李秘也沒有閒工夫去推敲這些,一個秋冬小丫頭已經讓李秘夠煩心,無論青雀兒有些甚麼圖謀,這其中又有些甚麼內幕,李秘也都懶得去管。

因爲他們終於來到了蘇州府吳江縣內的同裡鎮,下了船便稍作休整,而後大部隊便浩浩蕩蕩來到了婆龍砦。

這婆龍砦其實是典型的水門山寨,山寨前有着大河護衛,難怪易守難攻。

婆龍砦看起來像一條橫臥的豬婆龍,是以得名婆龍山,山上便是婆龍砦。

範榮寬與吳惟忠是今次的首腦,李秘雖然跟着吳惟忠,但到底是個無名小卒,也只有揹着的那隻刀匣比較惹眼罷了。

不過這樣一看,他倒像是給吳惟忠揹着兵刃的小卒,倒也沒有太過突兀。

此時婆龍砦周遭全都是官兵在警戒,這纔剛剛進入山門,便嗅聞到一股濃郁而悶熱的血腥氣和腐臭氣味。

許是經歷了船艙裡的那件事,秋冬與李秘也保持着距離,亦步亦趨地跟在吳惟忠身後,雖然喚作男裝打扮,但面容體態都看得出是個身子骨架豐滿的大姑娘。

李秘已經嗅出了血腥氣,還未抵達現場,就已經被案子勾起了工作激情,也就懶得理會秋冬。

那些個官兵見得布政使和指揮使親自前來,按說該誠惶誠恐纔是,可如今他們卻表情麻木,熱情並沒有想象中那麼高。

進入山寨之後,李秘才明白了原因。

此時山寨之中滿是官兵和捕快以及衙役仵作等等,而且各個衙門都有人,除了蘇州府和吳縣長洲縣吳江縣等的支援,還有理刑館以及按察使司乃至於指揮使司的人!

這山寨裡頭幾乎是三步一人,五步一崗,穿着灰布衣或者黑衣的仵作們,幾乎從整個蘇州府調集了過來,人人用白布包住口鼻。

也有不少人臉色蒼白,時不時從聚義堂裡頭跑出來,大口大口嘔吐,鼻子裡避穢的生薑片都給噴了出來。

這其中也有不少上過戰場的衛所精兵,可此時這些軍士都臉色發黃,喉頭聳動,彷彿隨時會吐出來一般。

範榮寬雖身居高位,卻世襲官蔭,並非從基層做起,想來是從未見過如此惡劣的兇案,此時也有些遲疑。

倒是吳惟忠是從死人堆裡爬出來的悍將,當即領着李秘等人,先行一步,踏入了聚義堂。

這聚義堂也是非常寬敞,門檻很高,可一隻腳踏進去,鞋子竟然當場溼透,腳底竟全是鮮血凝結成的泥濘!

李秘放眼望去,整個大堂裡頭橫七豎八全是慘死的屍體,兵刃丟得到處都是,牆上柱子上橫樑上扎滿了各種箭矢和暗器,裡頭甚至還有無尾的純鐵弩箭!

更讓人吃驚的是,牆壁被實心炮彈轟出一個個破洞,桌椅的碎屑漂浮在血泊之中,殘肢段足隨處可見,一些個仵作手裡拿着這些“零部件”,正在尋找原主人,也有在拼拼湊湊的!

這修羅場一般的場景,讓剛剛進門的範家父子當即就逃也似地跑了出去!

陳和光與蘇州府方面的官員們,也是面面相覷,這都還未來得及迎接,這位從嘉興府來的布政使,已經落荒而逃了!

陳和光和宋知微,乃至於同治黃仕淵都在場,裡頭甚至還有應天府的六扇門神探!

李秘也是目瞪口呆,早先聽到這起案子,就已經足夠震驚,此時親眼所見,才知道一百多號屍體到底是怎樣一種慘狀!

他雖然心理素質過硬,可見到這樣的場景,到底還是難免胃部發寒,手腳發涼!

陳和光與宋知微等人紛紛過來,朝吳惟忠道:“吳大人有禮了...”

雖然吳惟忠是海寧衛的指揮使,管不到蘇州府這邊來,但吳惟忠是戚家軍碩果僅存的老將,威望和名聲遠播天下,他們自是尊敬有加。

吳惟忠朝衆人點頭回禮,而後擺手道:“案子要緊,繁文縟節就不要顧及了。”

衆人點頭稱是,陳和光和宋知微見得李秘跟着吳惟忠後頭,便瞪了他一眼道。

“愣着幹甚麼,還不快過來幫忙!”

李秘也是被這場面給嚇住了,一時半會兒也不知從何着手,此時聽得提醒,纔回過神來,將背後刀匣解了下來,想要遞給秋冬,卻發現秋冬遠遠躲在門外,早已不見人影。

李秘正要往外走,卻聽得吳惟忠道:“糊塗,師父幫你揹着,你且去做事。”

李秘嘿嘿一笑,也不客氣,將刀匣交給吳惟忠,便走到了宋知微這邊來。

雖然二人舉止自然而然,好像日常小事,可在陳和光和宋知微等人看來,可就是讓人瞠目結舌的了!

因爲李秘早幾日還只是個捕快,宋知微和陳和光有心要將他從吳縣調到理刑館來。

在他們看來,將李秘調到理刑館,已經是對李秘最大的提拔,這麼一個剛剛當上捕快的下作人,能夠憑藉一個案子,進入理刑館,放在任何一個捕快身上,都堪稱傳奇的經歷。

可李秘似乎並不太感興趣,他們本以爲李秘不識好歹,可如今才幾天不見,李秘跟着海寧衛指揮使吳惟忠過來也就罷了,竟然還成了吳惟忠的徒弟,讓吳惟忠給他背刀?

這世道是怎麼了?難道他們錯過了幾年的歲月不成?

李秘也沒在這方面牽扯,穩了穩心緒,整理了一下思路,便輕輕吸了一口氣,從口袋裡取出一雙手套戴上,開始了調查。

聚義堂裡頭全是仵作,屍體也一目瞭然,李秘也不必細看,只是隨意翻看,便看得出這些死者都是利器所傷,當場死亡或失血過多休克而死。

李秘詢問了仵作,將信息都歸結整理起來,致死原因是沒有任何疑問的。

古時檢驗屍體的大多是仵作,官員是極少自己碰觸屍體的,因爲這並不是一件吉利的事情。

也因着這案子太過驚世駭俗,這些大官人們才捂住鼻子進來看看,此時陳和光等人便請吳惟忠走了出去。

一來是罪案現場也看了,出去也方便談話,二來則是顧及範榮寬的顏面,若他們一直在大堂裡頭逗留,外頭不敢進來的範大人可就尷尬極了。

宋知微畢竟是理刑館的主官,需要坐鎮中樞,所以一直在現場待着,此時便走到李秘這邊來,朝李秘問道。

“可看出甚麼來了?”

李秘蹲在地上,手裡拎着一柄牛角短刀,也不回答,朝宋知微反問道。

“宋推官可有個大概的想法?”

宋知微輕嘆一聲,揉了揉太陽穴道:“宋某爲官多年,見過的案子沒有一千也有八百,卻從未見過如此詭異如此兇殘的場面...”

李秘點了點頭,而後朝宋知微道:“起碼這些人的身份需要確認,若果真是倭寇先鋒,倒也不是甚麼壞事...”

雖然這麼說有些不尊重生命,但這些倭寇都是殺人不眨眼的東西,對沿海百姓燒殺搶奪,姦淫擄掠,那是無惡不作,這些人是死有餘辜罪不容誅的。

宋知微努了努嘴,指着李秘手裡的刀道:“從他們的隨身物品,不難確認他們的身份,這些人手上全是老繭,應該是船上過活的水手,常年拉帆繩纔會把手磨成這樣...”

“而且倭寇並非一家獨大,海盜王各佔孤島,稱王稱霸,一旦上了船,便在這些倭寇身上打上烙印,這些烙印也都五花八門,想要確認身份並非難事。”

“雖然還沒有分門別類,但這些人確認是倭寇先鋒軍無疑了,只是...你該知道,知府大人今番聯合王太監等諸多衙門,爲的就是剿滅這些倭寇,防止他們入侵內陸,眼下先鋒軍被殺,卻不是我等的功勞,難免有些可惜了...”

李秘也早考慮過這個問題,當下也寬慰道:“這些倭寇本就是要過來屠殺百姓的,死了也就死了,只要死在我蘇州府境內,可不都是我蘇州府的功勞麼。”

李秘對政治並沒有太大的覺悟,這話也是隨口一說,宋知微卻深以爲然地點了點頭,也不在這個問題上糾結,而是朝李秘問道。

“好了,不說這些,你倒是說說,都發現了些什麼?”

李秘好整以暇,而後纔開口道:“從屍體的刀口等痕跡來看,並不難判斷,這些倭寇該是發生了內鬥,大人且看,這個黃臉山羊鬚的,胸口插着的刀,刀柄有繩系,而繩的另一頭,則綁在了這個綠豆眼年輕人的手腕上...”

“還有靠近帥臺的那幾個,都是一般無二的狀況,這些倭寇常年在海上漂泊,刀劍是保命吃飯的傢伙,若掉進海里,就很難尋回來,因爲他們纔將刀劍都繫上繩子,綁在身上手上,避免丟失...”

“再者,這些人都是窮兇極惡的匪徒,廝殺起來那是不死不休,所謂刀在人在,刀斷則人亡,種種跡象都足以證明,這夥人是死於內鬥...”

宋知微似乎早就看出這些了,點頭朝李秘道:“仵作們也是這般說話,你且說說其中疑點。”

李秘想了想,而後朝宋知微道:“這疑點嘛,也是有的,一百多號人內鬥起來,場面自是慘烈,可兩虎相爭,最不濟也是一死一傷,玉石俱焚同歸於盡也不是沒有,但問題就在於,一百多號人全部死絕,未免太過匪夷所思...”

“再者,一百多號人打起來,刀槍箭矢甚至火炮火槍都用上了,必定熱鬧非凡,可所有人竟然都死在大堂裡頭,難道就沒有一兩個逃出去的?或者打鬥的時候撞出門外的?”

李秘如此一說,宋知微面色變得更加凝重,今番將李秘從嘉興府召回來,看來是對了。

第六十二章 無妄招災清白日第五百九十五章 邂逅船尾滿天姬第二百九十二章 手札偷來實不易第六百一十九章 久別重逢君可知第四百六十二章 京營邊軍矛盾起第四百七十四章 先生細述武林事第二百六十四章 買賣不成大火至第一百五十九章 僅剩的噁心痕跡第二百七十五章 吳帝六劍各玄奇第三百一十一章 虎丘劍池真狂士第一百一十二章 齟齬故人保萬一第三百五十五章 鎮守太監來勸止第二百三十二章 康家老君亂曲直第二百零六章 僞裝潛藏到墓地第一百七十五章 故作惆悵實伏擊第二百二十四章 奸宦雛兒傳密旨第五百零零九章 前田利家亦存疑第二百九十四章 啓程前夜盜書急第一百一十三章 迴歸縣衙接攤子第五百二十九章 引導翁主不遲疑第三百二十一章 工頭道出真演繹第五百九十五章 邂逅船尾滿天姬第三百零零三章 迴歸姑蘇年將至第五百九十三章 絢爛煙花奪命時第六十七章 薄命奴婢猶傳紙第四十五章 運用地圖巧分析第四百五十八章 新晉侍讀終授藝第三百五十八章 翹首以待放榜時第五百九十章 洞玄識微風之秘第四百三十五章 且拿宮刑換名字第三百八十三章 引發騷亂被困制第五百一十章 細說案情謎中謎第二百六十四章 買賣不成大火至第四百四十九章 場面混亂有勇氣第五百一十章 細說案情謎中謎第五十二章 漏液報信出差池第三百八十九章 大病初癒又爭執第五百五十章 生死抉擇君臣義第三百六十四章 爲求驗證來配比第五百六十二章 金陵故人相逢時第四百四十九章 場面混亂有勇氣第六百一十八章 及時抵達兵戈止第五百四十八章 簡在帝心折龍旗第九十六章 溯本求源問及笄第二百五十五章 鐵盔金甲銀鱗衣第五百七十五章 分散行動靠本事第四百七十一章 角樓坍塌魂飛兮第七十三章 官船逆流多瑣事第五百八十七章 沿途破壞登新地第二百三十四章 歸寧郡主與世子第四百九十二章 果決出手敗忍士第一百六十九章 心志通明聞捷邸第五百九十四章 天照大神之奇蹟第六百零零五章 兩相權衡皆便宜第五百三十七章 少見出宮的皇帝第四百零零五章 母子平安大歡喜第三百一十五章 密旨再傳卻遲疑第五百六十章 且琴且歌血路疾第五百七十章 解惑科道曉原意第三章 巧扮學徒探女屍第六百一十四章 是幻是真難辨比第二百四十二章 不堪回首是羞恥第一百一十章 一枚棋子震姜壁第十四章 徹查到底不言棄第四百三十三章 詔獄深處審妖異第三百四十九章 蜀營徐庶提協議第三百零零四章 高效辦案又接起第三十二章 三人共參龍神機第五百九十一章 孤膽英雄急大義第五十五章 情報送達緊聚議第三百八十五章 連結恭妃尋助力第一百五十八章 老嫗滿身江湖氣第五百二十五章 凱旋且把風頭避第七十四章 百數倭寇死聚義第五百二十章 生則同袍不忘死第四百七十二章 年幼細作妄行刺第三百三十五章 乍得清醒又獻計第二百七十六章 少年劍師無奈去第五百五十七章 中官入隊好摸底第四百五十章 謹慎收場無鉅細第三百二十七章 家有二老也足矣第五百零零八章 風雪夜裡悄驗屍第一百一十四章 調查女賊盡全力第一百二十四章 神堂庫房意外喜第五百三十三章 陰陽神道藏王裔第三百四十一章 御書閣中又生事第四百二十章 落英峰下夷平地第二百八十四章 憑恃見識釋病體第一百一十三章 迴歸縣衙接攤子第一百六十九章 心志通明聞捷邸第六百零零八章 倒成閒人無所事第九十章 心煩意亂惱奴婢第五百九十九章 爲保大義陷絕地第一百二十九章 因緣際會世家子第二百二十九章 醉酒士子瀕暴斃第一百一十一章 羣英會之大來歷第三百一十九章 突發詭案訪工地第五百八十四章 甕中捉鱉不戰死第一百一十七章 解密之後仍是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