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前兩個階段比不止是體型更大,最大的區別,它是由母巢直接胎生的。真幼蟲出生時就有兩磅的重量,和第二階段吃幾周的成果一樣。理論上,一個完整蟲羣自構生態林裡的母巢,每個每天能夠產出一百隻左右的真幼蟲。
從數量上看其實不如產卵快,但是胎生的方式可以避免受到那些殺不絕的本地小蟲子們影響,最大限度的保障戰鬥型蟲子的產出量。
真幼蟲也會孵化成戰犬,而且是從母巢裡出生就能孵化,不需要爬來爬去額外進食,當然,在必要的時候,也可以由吃了東西長的更大的幼蟲來直接孵化成年戰犬。
母巢初級階段,戰犬的主要來源,仍然由蟲羣自構生態林產出,真幼蟲只孵化兩種新成員,地獸和巨人蜻蜓。
地獸是母巢的守護者,真正的危險生物。
地獸的本體在地表移動能力很差,兩百磅的地獸地表移動速度一小時還不到兩哩,它一般會把自己埋起來,藉助蟲羣提供的營養,在地下生長“機關”。
地獸陷阱和本體,由類似根鬚的東西連接,部署時間越長的地獸往往有着越危險的陷阱羣。
最出名的,就是地刺陷阱,這是地獸根鬚的基本構成組件,每隔一段就會長一個,彈出地面時的衝擊力,能達到3000磅,可探出地表兩米,由於是尖頭的,殺傷力極強。
現有的藍星聯合體針對地獸,所有的步兵動力裝甲,腳底都有增強。幾千磅的衝擊,很容易把動力裝甲內的“運動骨骼”損壞,一旦失去運動骨骼的支撐,必須立刻把人拖走若耽誤兩三秒,下一次衝擊就是死期。
除了地刺,地獸還會發育出藤蔓式的纏繞陷阱等,在戰區裡甚至有目擊過燃燒陷阱的情況。
對付地獸最有效的還是坦克覆蓋式攻擊,把本體打掉就好,但蟲羣區情況複雜,即使有空中偵察也很難保證沒有漏網之魚,所以它雖然是母巢階段的早期蟲子,仍然是造成步兵死亡較多的蟲子之一。
對於蟲羣而言,地獸是一筆很划算的投資,除了初始部署需要爬一段,類似於植物的生長方式和陷阱式攻擊,地獸在生長之外消耗的營養很少,營養的投入產出比,是蟲羣進化的主要方向。
巨人蜻蜓從名字就能看出,是蜻蜓狀的大號飛行蟲子,有記錄的最大的巨人蜻蜓約20磅,體長能達到2尺8吋。
巨人蜻蜓對人類的威脅不大,但沒有動力裝甲保護直接咬到頸動脈還是會咬死人的。它主要幫助蟲羣進行防守型偵查,並獵取一些小動物回家,它尾巴末段的鉗狀肢,能抓起10磅的東西進行短距離飛行,五磅以下的戰利品基本不影響飛行。
有人認爲母巢擁有自身意識,從解剖學上沒有得到證明,卻不妨礙前線士兵相信這個觀點。
地獸分佈到一定範圍後,母巢可能出於“安全感”之類的情緒,會開始產出地行蟲和著名的刺蛇。
地行蟲其實不會攻擊地表生物,它的主要任務是挖洞,清除地下吃根莖的動物和肉食動物,並把第三形態幼蟲部署到地下合適的地方,一般在天然流水溶洞裡形成新的母巢和完全體的基因融合池。
蟲羣可以在石灰質和硅巖質地區發育,只要有水就可以形成自給自足的羣落。
正是因爲地行蟲的存在,人類纔會在戰區和蟲羣形成拉鋸,否則一頓核彈洗地就完事了,因此它位列人類最厭惡的蟲子第一名。
刺蛇前面介紹過,和某個遊戲裡不一樣,藍星聯合體所在的世界,蟲羣的刺蛇是蛇形目,通過頸部的特化器官發射骨刺攻擊,體型很大,已知的最大刺蛇有五十二尺,體重5100磅。
刺蛇的骨刺打擊距離不算遠,一般體重2000磅左右的成年刺蛇,在600碼的距離時,骨刺飛行速度就會低於200碼每秒,這個時候十磅左右的骨刺已經不會讓步兵碰哪死哪,在1500碼距離上,步兵被直接命中也沒事。
刺蛇是少數幾種同時活躍於地上和地下的大蟲子之一,也是地下世界對士兵生命威脅較大的蟲子之一。
深綠星對於蟲羣來說真的是天堂,它是個發育很成熟的泰坦星,地下水系裡有魚和兩棲種,導致蟲子很快就渡過上下同步擴張期,進入天災階段。
蟲羣的目標是追求自身的終極進化,戰鬥型兵種支出的營養,僅僅佔蟲羣的5%,有點人類軍費比例的味道。
當蟲羣發育出幾十個母巢,地面和地下都有分佈時,僅僅5%的營養支出,也意味着每天會出現一兩百隻戰鬥型蟲子,而且數量以每天3%的複利機制上升。
一百天,在人類世界裡不是多長的時間。
深綠星前哨西側三百哩外,已經從低威脅蟲羣,發育城每天產出兩千只以上戰鬥蟲的怪獸!
終於有一天,偵查系統在一條小溪邊沒有被森林覆蓋的地區,拍攝到體長超過三十碼的刺蛇,拉響警報。
非常果斷,軌道上的主力艦直接丟下鑽地核彈,把落點周邊半徑三十哩的土都翻過來,配合三千米高度的輕量級核彈爆炸,以及隨後的大氣內空襲進行全面毀滅。
然後藍星聯合體要碰運氣。
被鑽地核彈襲擊過的地區,地下結構極爲脆弱,根本無法探索地下世界,也不可能做更大規模的打擊把地殼都破壞掉,所以只能等,多監視,看看還有沒有蟲羣復甦。
蟲羣不知道是什麼時候出現的,藍星聯合體從蟲羣手中搶來的星球裡,挖到過的最古老的蟲子化石,是三億年前的戰犬骨骼。
古老的蟲羣無數年來都追求的着進化的極致,當來自中原星的洪水波及區裡,發育出潘多拉幼蟲的那一天起,事情就已經朝着難以預測的方向發展了。
核打擊的第二天,前哨已經發現地表殺傷率出了問題,大量位於空中核爆半徑十公里外的蟲子屁事沒有。
更糟糕的是,發現戰機的蟲羣,冒出海量的巨人蜻蜓飛向戰機飛過來的方向,並且孵化出真正的戰鬥型飛行蟲,夜空獵手。
夜空獵手是蟲羣的中級戰蟲,由基因融合池專爲本地環境調製過,在夜間無法被熱成像和微光探測到!它的出現,也是該區域有完全體基因融合池的指標性存在。
還好藍星聯合體也不是吃素的,反手就是幾十顆戰術核彈下去,把數千平方哩的區域又洗了一遍。
不過,哨站還是被蟲羣發現了。
蟲羣意志在下一刻體現的淋漓盡致,幾天之內,不管有沒有遭到直接打擊的地方,地面上的蟲羣完全消失。
得到消息的深綠星前哨指揮官冷汗流都出來,他知道蟲羣於地下找到規模足夠大的棲息地,正在憋大招。
“新世界還是要防着,那邊的土著太厲害……還是呼叫增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