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人一番好說歹說才把壯小夥勸住,瘦高個掏出手機心急火燎的撥出了一個電話。
“喂!老闆,不好啦,村民闖進來把咱的豬給搶了!對啊,已經擡走了,嗯嗯,有十來分鐘了吧,好,我們沒亂來,行,那等您回來再做打算了,好。”
放下電話,瘦高個長出了一口氣,對面倆同伴此時都死盯着他等着下文呢。
“老闆說了,讓我們不要輕舉妄動,把大門鎖好等着他回來。”
“那他啥時候能回來啊牟,村民可不等他牟,咱那豬眼瞅着就進烤爐了牟!”
壯小夥還是一門心思的想把豬弄回來,看他說話時太陽穴上暴起的青筋,情緒明顯很不穩定。
“阿醜,你就別考慮豬的事情了,那也是它的命,跟咱沒關係,你現在最好想想一會兒怎麼跟老闆交代你打村民的事情吧,老闆一再強調遇事要謹慎,你倒好,直接跟人開打。”
兩個看門人邊數落着壯小夥兒,一邊從庫房拿了一條特粗的鐵鏈把大門從裡面死死鎖住。聽着南面兒村裡喜慶的喧鬧聲,三個人臉色難看到了極點。
村宴現場,隨着時間的推移,一道道色香味俱全的大菜陸續上桌,忙碌了半天的人們終於紛紛落座,大家推杯換盞,觥籌交錯,享受着美食佳釀給身心帶來的巨大愉悅,至於剛剛與養殖場員工之間發生的些許齷齪,早就被人們和着酒菜嚥下肚了。
“剛剛場子裡那個阻止村民取豬的小夥子你注意到了吧?”
席間,王憶童湊到海二春耳朵邊上小聲道。
“嗯,力量遠超常人,單手把一百四五十斤的成年男子扔出幾米遠,就算是國家舉重隊的冠軍也做不到。”
事實上,吃飯這會兒海二春腦子裡一直是剛剛那場詭異的衝突場面,可惜當初沒有開眼,不然興許能有些有趣的發現。
“不知道你有沒有注意到,養殖場裡很多棚舍門框上都貼了符紙,雖然刻意做了修飾掩藏,但還是能一眼看出來,只不過......那些符全是陽面朝裡,我看不到上面的咒文。”
王憶童說話也不耽誤吃東西,別看她眼神冷峻語調嚴肅,那雙拿筷子的小手可是一秒也沒閒着,光是先前說這句話的功夫,面前新上來的五六盤硬菜她愣是一樣兒也沒落下。
“嗬,我還真沒注意到符紙,還是你心細......試試那個木耳肉絲蛋皮湯,鮮掉大牙......畫符是我的弱項,以你的經驗判斷,這些地方貼符一般是什麼目的呢?”
說話間一大盆湯端了上來,海二春之前在南方一個小城喝過這種湯,感覺味道特別好,順勢推薦了一波。王憶童把來者不拒發揮到了極致,二春剛說出木耳湯的全名,她那邊兒已經盛好了,完事兒迫不及待的就着碗邊兒品了一口,帶着回味的表情姍姍回道:
“先聲明我說的肯定不夠權威啊,不足之處你就將就吧......首先,北頭的養殖場風水絕佳,不存在聚陰聚煞的風險,麻排村人口不少,男丁頗旺,理論上陽氣充足。加之牲口聚集的地方污穢骯髒之氣盛行,爲靈體不喜,所以也不太可能鬧鬼,那麼房舍貼符的動機就有意思了,我的判斷......等下......”
說到一半,王憶童起身跟老鄉討了杯啤酒,優雅的呷了一口,而後很是暢快的長出了一口氣,繼續道:
“我的判斷,因爲場舍的符籙大多陽面衝着室內,說明設符之人意在對內,而非防外。舍裡除了牲口和家禽外根本沒別的,所以我認爲,有人在房舍裡鎮壓了東西,或者說是關押了一些有逃跑可能的東西,這些符籙是具有禁錮效果的結界符。”
“王大師心思細膩,邏輯縝密,學藝精湛,小生拜服。”
海二春這番吹捧一半是玩笑,一半確是發自真心,他去了兩趟養殖場,第一趟被人轟走了,第二趟完全在看熱鬧,王憶童只是去瞟了幾眼便得出這些結論,對錯暫且不議,光是這份觀察力也着實讓二春心生讚歎。
“怪事了嘿,看了一輩子殺豬,頭回見豬挨刀子一聲不吭的!”
“可不是咋地,哎,你說那豬不會有病吧?”
“啥病!抓出來的時候活蹦亂跳的,血也鮮肉也鮮,品相好着嘞。”
“那就怪了......搞不懂。”
“......”
正當海二春跟王憶童倆腦袋湊一起咬耳朵根子的時候,倆老鄉聊着天從他們背後路過,正好被他們聽到這段對話。王憶童是城裡長大的,沒見過殺豬,海二春就不一樣了,小時候在農村經常看,哪回都是嚎破了天,剛剛老鄉口中描述的場面他也覺得稀奇。
“你先吃着,我去溜達一下。”
跟王憶童隨便交代一聲,海二春信步朝南邊兒那片臨時劃出來的烹飪區走去。此刻,村宴已經進行到高/潮階段,各種硬菜源源不斷從烹飪區送出來,主婦們除了擔任幫廚外,還兼了傳菜員的角色,節日的喜慶氣息洋溢在每個人臉上,即便自己沒吃幾口,也都端着碗盤樂呵呵的來回忙碌着。
“三叔!您老辛苦啊!休息休息吧,好歹也上桌去吃兩口。”
遠遠瞧見站在一圈鍋竈中督戰的柴三叔,海二春吆喝了一嗓子。老頭兒看見他笑眯眯的使勁擺了擺手,掐着腰回了一句:
“休息不着!幾百張嘴等着喂呢,我歇了他們能跟我起義咯你信不信,再說了,我可不着急吃飯,我得留着肚囊兒,一會兒好好敬湖神老爺幾杯。”
由於現場有點兒吵,柴三叔的後半句海二春沒聽清,自然也沒太在意,他溜達着蹭到三叔身邊兒,隨口一問:
“三叔啊,我剛聽老鄉說咱殺豬的時候,豬沒叫是吧?真的嗎?”
柴三叔一撇嘴連連點頭,稱自己活了一輩子,也是沒見過被殺不叫喚的豬。因爲沒有迴應,屠戶下刀的時候都不太自信了。
一開始圍觀的人都以爲豬提前死了,後來才發現刀子捅到心臟時那豬還呼呼喘氣兒呢,最後放幹了血才斷氣,全程愣是一聲沒吭。不過也沒人把這太當回事,世界這麼大,比這更怪的事一大堆,這也算不得啥。
說實話,直到這個時候,海二春依舊不打算調查養殖場,每當好奇心快要佔上風的時候,他都不斷提醒自己,來這兒是過節,放鬆,不是加班兒。
村宴一直持續了四個多小時,按說流水席隨來隨吃,持續到深夜也是有的,但這次不同,今天是一年一度的麻排村水阜節,鄉親們除了慶祝節日,還有一項更重要的活動,敬湖神。
老話說得好,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這小小的村子依山傍水,兩邊都兒佔着。村民不僅靠山養家,還傍湖致富,村民們承包一定面積的湖區搞網箱養魚,一年下來也能創收不少,所以拜湖神,他們是真心的。
傍晚時分,聚在大飯桌附近嘮大嗑兒村民們開始不約而同的拿着各自酒杯向着村口彙集,海二春和王憶童也都有樣學樣的拿着酒杯隨着人流移動。
在村口西側,是村子自建的湖港碼頭,大大小小的漁船整齊的停泊在這裡,很有地方特色。碼頭面積不算太大,但容納幾百人站立還算輕鬆。
柴三叔介紹說,麻排村敬湖神的方式很彪悍,他們不上祭品,不燃香塔,不豐歌舞,而是實打實的向湖神敬酒,誰喝的多,誰孝心足!村民認爲湖神是他們的衣食父母,敬父母,孝心和誠意足矣。
此時海二春才反應過來,當初柴三叔說的後半句是啥意思,原來他老人家憋着勁兒要在這兒喝個痛快呢。覺得人差不多到齊了,村裡輩分最長的三位老者走到湖邊,舉起海碗,齊聲吼道:
“麻排村老少,敬湖神大人!”
一聲號子喊罷,就看着立在岸邊的幾百人齊齊舉杯,仰頭痛飲,咕咚咕咚的灌酒聲此起彼伏不絕於耳,當真一大奇觀。海二春跟王憶童之前吃飯時太過賣力,眼下腹中臌脹,只得象徵性的喝了一小杯啤酒。
村民們明顯有備而來,先前吃飯時怕是都沒盡全力,此刻不少人都在一而再再而三的給自己滿上,生怕喝的比旁人少,顯不出孝心。
“灌酒儀式”持續了得有將近十分鐘,雖然大家喝的是啤酒或者自釀的米酒,但連灌十分鐘也不是鬧着玩的。長輩們一聲“禮成”,瞬間就有百十人就地癱坐,剩下酒量還行的也是晃晃悠悠酒嗝連天。這平生聞所未聞的祭典儀式讓海二春樂的合不攏嘴,直道沒有白來。
柴老爺子已經六十六了,喝了這麼老些酒走路居然依舊穩健如常。就在大家心滿意足往回走時,一輛白色捷豹轎車駛入剛好駛入村子,在衆人注視下朝着村北頭的養殖場疾馳而去。
“是馬老闆吧?”
“對對,是他,我認識他的車,就是他。”
看着一路絕塵而去的轎車,鄉親們紛紛議論起來。
“居然來的這麼急?回家,估計一會兒,咱們的大股東就該過來跟咱談話咯。”
柴三叔揹着手夾着煙,一個人朝前走,待會兒馬老闆那邊,怕是得有一番合適的說辭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