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立病房是外科研究所新開闢的病區,原本是用來做外科研究所配套的ICU,各種設備已經配置齊全,全是世界頂尖的醫療設備,只是暫時人員沒有就位,所以這個ICU暫時沒有投入使用。
現在因爲思思的實驗,楊平挑選參與實驗的醫生護士進駐這個病區,這裡當相於一個擁有精英醫護的ICU,而病人只有思思一個人,主診醫生就是楊平。
病房裡正躺着思思,她在第三次實驗時出現心臟驟停,搶救過來後心髒極爲虛弱,而顱內的腫瘤似乎已經隱隱突破臨界線,引起了心臟搏動無力,兩者交錯在一起導致目前心臟極爲虛弱,目前只能依靠ECMO維持生命,暫時還不能脫機。
在ECMO的支持下,思思保持一定的清醒,楊平讓護士將她的仙人掌放在牀旁的角落裡陪伴她,她的父母每天隔着玻璃看到此時的女兒,雖然早就做好心理準備,但還是心如刀割。
楊平站在思思的牀旁,對着她微笑:“還能堅持嗎?我們很快可以勝利。”
思思伸出一隻手握住拳頭,與楊平的拳頭觸碰,蒼白乾燥的嘴脣露出一絲笑容:“拜託你的事情幫我辦好了嗎?”
那件事情?
就是關於遺體捐獻的事情。
楊平沒有正面回答:“這事首先得問問我,我沒同意,那這事辦不成。”
“怎麼?”思思有氣無力,牀旁響着機器運轉的聲音。
“我都沒同意,你怎麼可能有機會,放心吧,我沒同意的事情不會發生。”楊平抓住思思的手,堅定而不容置疑的語氣,小姑娘的手十分冰涼,他扭頭看了一眼血壓,在正常範圍內。
“我相信你,我看到了你眼裡的強大自信,跟第一次見到你一樣,這種感覺可以讓所有人相信你,這種眼神可以治癒一切。”思思平靜地說。
楊平將她飄在額頭上頭髮捋好:“這就對了,你得相信你的老師,我說過讓你跟着我學醫,我就一定可以做到,到。”
思思點點頭。
旁邊的宋子墨說:“要不要使用鎮靜劑。”
在使用ECMO的情況下,即使患者能夠清醒,通常也會給患者注射一些鎮靜劑,讓她處於睡眠狀態,這樣便於護理,也可以減少患者的能量消耗,還可以減少患者的煩躁與恐懼。
楊平點點頭,還是讓小姑娘睡吧,這樣會減少很多心理上的痛苦。
從病房出來,在醫生辦公室楊平看到了夏院長和韓主任,他們也很關心思思的病情。
“還好吧?”正在等楊平的夏院長從椅子上站起來,握住楊平的手,拍拍他的肩膀。
楊平神色稍微有點憔悴:“還行,現在在ECMO的維持下沒什麼問題,不過脫機是個難事。”
“我們就不進去看思思了,怕干擾她休息,需要我們幫忙協調的儘管開口,或者需要其他科室的人手,直接跟我說。”韓主任說道。
楊平點點頭:“有需要我會及時跟你們說。”
夏院長和韓主任只是過來表示對這次實驗的重視,他們也不敢久留,怕影響大家的正常工作,瞭解幾分鐘思思的病情之後,他們就趕快撤離。
——
第四次實驗馬上開始,這次楊平親自上陣,他要自己體驗K病毒注入人體後的感受,此事除了宋子墨、徐志良、參與實驗的醫生護士,其他人暫時不知道,楊平不想讓其他人擔心。
如果把消息走漏出去,夏院長肯定不會同意這事,以他的風格,楊平就算把三博醫院拆了,估計他也覺得不是事,但是要是楊平自己冒險去注射病毒,他肯定說什麼都不會答應,估計會叫保安把楊平捆起來。
跟家裡面楊平也打好了招呼,說這個星期要守在獨立病區做實驗不會回去,有時候可能電話也打不通。
第四次修改後的K病毒,楊平認爲這次是最好的構型,一定在安全性和效果之間找到了平衡點。
送病毒製劑過來的張志偉教授這次被門口的保安攔住,不讓進病區,他心裡很是納悶,前幾次自己可以進去,這次怎麼不讓進,但是保安也不知道原因,他們只是奉命行事。
張教授聽說做實驗的小姑娘住進了ICU,而且生命垂危,依靠ECMO才能維持生命。可能第四次實驗後小姑娘會出現生命危險,所以不讓其他人員進入病區見到悲劇一幕,張志偉教授也沒有繼續打聽,將病毒製劑送到之後就回去了。
楊平自己躺在病牀上,旁邊守着宋子墨、徐志良、夏書,護士拿着注射器的手有點發抖,不知道該不該注射。
“不用怕,注射吧!”楊平鼓勵護士。
護士心裡忐忑不安,鼓起勇氣將病毒緩緩地推進楊平的血管內,一切很平靜,什麼事情都沒發生。
楊平一邊口述自己的感受,宋子墨在旁邊記錄,他現在沒有感到有什麼不舒服。
半個小時後,楊平開始感覺自己的身體發熱,護士趕緊給他量體溫,發現楊平開始出現低熱,護士每半個小時給她測量一次體溫,爲了保證數據的正確,除了用耳溫計測量耳聞之外,還使用原始的水銀體溫計測量腋溫度。
楊平的體溫在逐漸上升,大約兩個小時上升一度,到了晚上,體溫已經升到42度,有時候還會超過42度。
在高熱下,楊平整個身體一陣一陣地寒戰,特別難受,簡直就像身體在撕裂重組一般,迷迷糊糊中,他覺得自己身體忽然很大,忽然又很小,就像一個氣球在進行縮放,現在他明白思思這個小姑娘的意志是多麼堅強。
雖然迷迷糊糊,但是楊平還能保持一絲模糊的意識,並沒有完全昏迷。
在高燒下,他心率也開始加快,其實心率增快纔是最危險的,心臟很容易在高負荷中崩潰。
旁邊的各種儀器,包括ECMO都已經準備好,隨時準備搶救生命,宋子墨、徐志良、夏書全部守在旁邊,他們輪流值班,24小時守衛在牀旁。
高燒持續3天開始慢慢退燒,整個過程楊平沒有完全昏迷,即使最嚴重的時候也有一絲意識,不過是模糊的意識。
一天抽三次血送到南都醫大病毒學實驗室進行檢查,可是那邊打電話來問:實驗是不是有什麼問題,是不是哪個程序搞錯了,怎麼病毒的滴度沒有逐漸減少,而是逐漸增多,然後再減少,最後維持在一個水平線。
這完全不符合常理,注入的病毒是無法複製的病毒,死一個就少一個,按道理經過三天的免疫對抗,現在的病毒已經所剩無幾纔對,前三次實驗都是這樣的。
這次的病毒滴度變化曲線怎麼看起來像能夠複製的活病毒呢?
爲了確認,這次護士又給楊平抽了幾管血,爲了防止路上出什麼問題,這次送血液標本派陸小路帶着兩個博士三個人一起送過去。
檢驗結果讓楊平和所有參與實驗的人員驚訝,病毒沒有被免疫系統清除,而且數量增多了,難道它們在體內成功複製?怎麼可能呢,病毒已經被敲掉複製的基因。
那邊的張志偉教授爲了解開這個謎團,立即將病毒送到遺傳學實驗室去進行基因序測序。
的確,病毒的基因序列居然是完整的,也就是它們被敲掉的複製基因被已經補充完整,這是不可能的,這是違背目前的生物學規律的。
這個結果讓楊平很是納悶,這有兩種可能,一是可能病毒真的在體內進行自我修復,恢復了複製基因,第二種可能是培養的時候,病毒樣本里面混入了沒有敲掉基因的K病毒,這些病毒具備複製能力,其它閹割的病毒在免疫系統的打擊下都已經死亡,但是這些病毒通過複製不僅活下來,而且得到了大量增殖。
沒想到這次實驗出現這樣的意外,至於原因,一時半會也是查不出來的,現在當務之急是要清除楊平體內的病毒,不然一定會是個大麻煩。
實驗團隊都着急起來,現在楊平身上帶着病毒的,相當於感染了一種全新的病毒性疾病,如果免疫系統無法消滅這些病毒,它就會終生留在體內。
不過令楊平奇怪的是,這些病毒在體內怎麼現在沒有任何反應,難道它與自己的免疫系統共存了。
帶着這份疑問,楊平讓護士再一次從自己身上抽血,然後拿樣本去南都醫大病毒實驗室觀察,而他自己現在不敢走出獨立病區的隔離病房,目前體內的病毒不知道是否有傳染性,如果有傳染性,它通過什麼途徑傳染,在病毒實驗室沒有定論的時候,楊平只能被隔離。
很快,病毒實驗室那邊的分析結論出來了,這種病毒不具備傳染性,因爲它們十分脆弱,脫離人體的血液和體液幾秒鐘就死亡,不能在體外環境,包括空氣中存活。
這樣起碼讓楊平放心很多,如果沒有傳染性,那麼起碼不會對別人造成危險,有危險也在自己身上。
還有一個十分特殊的現象,從楊平體內取出來的病毒放到體外去培養,到第二代病毒就出現K因子的脫落,也就是它們會變成普通的病毒,不具備K病毒的功能。
張志偉教授認爲,楊平體內的K病毒現在已經變異,它已經成爲獨立的品種,這個品種只能在楊平體內長期存活。
爲了驗證這個結論,張志偉教授決定使用試驗猴來進行一些試驗,他將從楊平體內抽取帶有病毒的血液直接注入猴子體內,這些病毒在猴子體內神奇地失去複製能力,慢慢地被免疫系統殺死。
這些病毒居然只有在楊平體內存活,難道它們與楊平的免疫系統達成了某種默契,這是實驗生出來的枝節,不僅楊平自己有興趣,連張志偉教授也有興趣。
張志偉教授爲了驗證這個意外是否具備可複製性,他用猴子做實驗,無一例外,這些病毒在猴子體內沒有任何反應,全部死亡,就算是沒有敲掉複製基因的也是一樣。
看來楊平直接進入臨牀實驗是對的,因爲猴子的免疫系統與人體免疫系統完全不一樣,尤其在進化的過程中,人體接觸的病毒與猴子在叢林裡接觸到的病毒完全不一樣,這就決定了人類與猴子在面對一些新病毒的時候,反應完全不同。
楊平體內的病毒很可能是一次極低概率的變異引起的,如果是變異,那麼想要複製這種低概率事件是不可能的。
張志偉教授也對楊平體內的病毒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其實歷史上很多重大科研就是在意外事件中產生的,比如青黴素的產生就帶有一定的偶然性。
既然自己體內的病毒沒有傳染性,暫時也沒有對自己造成任何負面影響,楊平暫時就不太擔心,後面有時間再慢慢去研究清除它的方法。
自己這幾天沒有回去,他給小蘇打個電話報平安。
楊平現在很想研究一下自己體內的病毒注射到另一個人體內是什麼情況,從推測來看,它應該不會再有激烈的免疫對抗,它能夠與人類的免疫系統相容。
但是也存在風險,這些病毒會留在體內,留在體內以後究竟有什麼負面影響現在不知道。
“要不,我來試試。”張志偉教授躍躍欲試,因爲這些病毒不管是理論還是臨牀驗證,會引起高燒,但是不至於危及生命,現在兩個參與實驗的志願者都平安無事,甚至楊平看起來精神現在挺好。
“想體驗一下也行。”
楊平現在經過親自體驗後,對這個病毒的脾性已經非常有把握,出不了什麼大事。
曾經著名的老中醫李可老先生非常擅長用中藥附子治療疑難雜症,附子是有毒性的中藥,一般醫生不敢隨便用,更不敢大量用,但是李老先生敢,他重用附子治好過很多疑難雜症。
他爲什麼敢?因爲他曾經以身試毒,親自服用附子,看看吃了附子究竟吃多少會有什麼反應,這樣他通過自己的試毒徹底掌握了附子的特點,運用起來得心應手。
在保證一定的安全的前提下,楊平答應張志偉教授也試一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