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章 清遠道人湯顯祖

佟人堂再度拿出的東西,用一個老木匣裝着。這老木匣暗紅油亮,是老紅木的,不大,沒有合頁鎖釦什麼的,就是純榫卯結構,上面是抽拉的蓋板,一側還有暗釦,撥開暗釦才能抽出蓋板。

打開,有兩層,第一層是翡翠件。

一串十八子翡翠手持珠子,老種,半綠,不過水頭不行。

一個打了通天孔的扁方勒子,飄綠,種水也一般;兩面帶了回紋和刻字,刻工還可以,一面一句:鬆翠南山不老顏,近聞雙鶴話福年。

還有一塊翡翠的帽正。帽正就是舊時縫在帽子前面的裝飾品,扁平,一面有象鼻眼,用以穿線縫帽子上。爲什麼叫帽正呢?因爲縫在帽子上的位置,正好對準鼻尖。這塊帽正不帶綠,不過水頭是最好的,白地兒冰種。

餘耀對此並不感興趣。

拉開第二層,有兩件東西,一方硯臺,旁邊則是一個長條錦盒。

硯臺長方形,形制簡單,暗青色,隱含紋理。硯邊高出,硯池從一端向另一端逐漸加深。硯邊頂部淺浮雕勾連的雲紋,刀工洗練,正是明代的風格。而且從磨損和包漿來看,也應該到代。

龍尾歙硯。

歙硯,華夏四大名硯之一。四大名硯是:端硯,歙硯,洮河硯,澄泥硯;本來在歷史上只有前三個,清代才加上澄泥硯湊成四個。澄泥硯自古有之,不過是燒製的,和前三種取自天然石材雕刻的不同。

歙硯的石材產地主要是龍尾山,古屬歙州,所以又稱龍尾歙硯。

遇上一塊明代的古歙硯,那也算沒有白來。

餘耀小心拿起了這塊歙硯,從正面來看,除了正常磨損,保存得算是非常好了。硯邊頂部的雲紋上,包漿明顯,顯然是經常被盤摸所致。

翻過來,餘耀不由眼睛一亮!

居然還刻有銘文!

剛不拒墨,堅而不頑;得歙古石,此意欣然;徐聞典史,有友相伴。清遠道人銘。

本來覺得遇上一塊明代歙硯就很不錯了,結果一看這銘文,餘耀大喜過望!

這是湯顯祖用過的歙硯啊!

還親自寫了銘文!制硯的時候刻在了上面!

湯顯祖的名頭,主要在戲曲創作上,最著名的自然就是《牡丹亭》,《牡丹亭》不僅在華夏廣爲流傳,還被翻譯成多國文字,號稱世界戲劇藝術的珍品。

清遠道人,正是湯顯祖的號。名字往往只有一個,但是號可能會有很多,湯顯祖的號,比較有名有海若、若士、清遠道人。

除了清遠道人的落款,從銘文中也能印證這就是湯顯祖之物。

“徐聞典史”,是湯顯祖曾經被貶的經歷。萬曆十九年,湯顯祖本來在南京禮部任職,結果他上了一道疏,彈劾當時的內閣首輔申時行。這顯然是以卵擊石,萬曆皇帝一道旨意,湯顯祖便被貶到雷州半島的xw縣,當了一名典史。

從銘文上來看,這塊龍尾歙石,應該是湯顯祖知道了被貶的消息、還未啓程去往xw縣之時得到的。他找工匠做了這方硯臺,刻上了自己寫的銘文。

銘文中,暗含當時他的態度。同時,雖然被貶了,這塊硯臺卻讓他“欣然”,山高路遠,荒僻之地,有硯臺爲友,可以寫詩著文,也不會太落寞。

其實,湯顯祖從南京禮部到徐聞典史,說貶是好聽的,基本就是放逐。他能寫出這樣的銘文,足見心態其實已經悄然發生了轉變。

一年後,湯顯祖被赦,到了浙省遂昌就任知縣。在遂昌幹了幾年,他實行了很多政策,簡而言之,就是寬鬆善政,甚至,曾經放監牢裡的囚犯回家過年!這可讓政敵抓住了把柄,湯顯祖再度面臨危機。

這一次,他乾脆自己辭職了。回到老家,專心進行戲曲和詩詞創作。

這一塊歙硯裡磨出的墨,沒準兒就化作了《牡丹亭》的一字一句。

絕對是好東西啊!

古硯,有銘文和沒銘文不一樣,有銘文自然更有價值;名人落款和普通銘文又不一樣,這個不言而喻。

這塊明代歙硯上的銘文,不僅是名人銘文,而且關聯到名人的歷史事件,更有價值。

由此,也可以推及文物的重要性,文物能夠印證史料,也能質疑史料,甚至彌補史料的空白。

“老爺子,這塊硯臺,也是您祖父留下的?”餘耀稍稍平復了一下心情,又輕輕放下了硯臺,這才問道。

“對,這塊硯臺,這支筆,還有上面那層的翡翠,包括這個老木匣,都是我祖父留下的,我父親和我都是原樣保管。破四舊的時候,可是好一個藏啊!”

“筆?”餘耀一愣。

“噢,旁邊那個長條錦盒裡,是一支老毛筆!”佟人堂笑道,“你先看完再說吧!”

“好!”餘耀拿起長條錦盒,撥開骨制插銷,打開,入眼是一支紫竹筆桿。

筆毫部分,上了一個竹製保護套,看不出什麼樣子。不過,這竹製保護套不是紫竹的,是普通的竹子;而且也不是什麼太老的東西,料想是佟人堂的祖父爲了保護筆毫後來配上的。

而這支紫竹筆管的包漿均勻厚重,筆管成了紫黑色,油亮潤澤,已近玉化。

餘耀眯着眼睛,反覆查看筆管,濮傑在一旁不由有些納悶兒。硯臺看得細也就罷了,這毛筆沒必要吧?

古代毛筆,也屬於古玩收藏的品類,只是有點兒冷門。

筆墨紙硯,說的時候,筆排第一位,但要論收藏關注度,它比墨和硯差遠了。

墨裡面,往遠了說,號稱“天下之寶”的南唐李墨,價值連城;往近了說,清代的宮廷用墨,雕刻描金,精美絕倫,拍賣會上屢出高價。

硯臺裡面,有四大名硯,有各種古硯制式,雕工,銘文,都是很有吸引力的。

可是毛筆,一般只有一根筆管,一撮毫毛。

而且這支毛筆,雖然說筆管是紫竹,但終究是竹子,比不了玉質的、犀角象牙的、名窯瓷質的。

即便是木質的筆管,紫檀花梨,楠木烏木,也比竹製筆管要名貴。

“老爺子,我得拿下竹套,看看筆毫。”餘耀看完筆管,先是對佟人堂說了一句。

第700章 來由第429章 赴泉城,小合計第578章 欠了個人情第45章 暗戰第491章 印章落定,線索不明第404章 獅子大開口第447章 不明山谷,傳人將聚第17章 江岸翠峰圖第355章 兩個人的尾牙第26章 臭流氓第529章 玉雕工作室第560章 夥着拿下第509章 眼力入股第12章 被退貨的玉舞人第701章 算盤第261章 傳國玉璽,和氏璧第185章 沒白忙活第621章 三河劉,董三保第666章 非拍品第25章 白釉執壺第418章 酬金免了第543章 一善堂第742章 羅甸,金甸第229章 坐地泡第44章 成化鬥彩第698章 七錢之用第488章 印章猶在第372章 北齊佛頭第435章 他不叫何以滌第64章 脫口垂足郎不流第233章 寶座,運輸問題第112章 混球賀文光第665章 預展上的熟人第370章 送上門來第393章 崔白變成唐白虎第333章 鑑畫第605章 隨意的生意第715章 陣符第602章 小鏡天第108章 帥賣怪壞掃地僧第156章 五百年來一大千(第四更)第273章 養子第327章 雞血長命鎖第598章 山腰小陣第406章 抱月瓶,三塊錢第373章 春聯第48章 黑三代的妖怪第647章 多管閒事第82章 你是不是姓許第94章 背後的瘸爺第212章 解玉砂第219章 吃着飯就組了團第435章 他不叫何以滌第696章 三江並流第132章 以璽爲朋第279章 簪花仕女圖第368章 進展第425章 我不是急,我是擔心第336章 去而復返的賣家第235章 禪椅第701章 算盤第723章 龍門第724章 瀘水米擒第741章 法印第619章 九錫玄香第76章 你聽懂了嗎第66章 大壽金胎第615章 小團隊的大活兒第159章 犀角杯,蔣烈卿第771章 難道是有了?第474章 聚齊第138章 持蓮童子第624章 拓片識杯第644章 百寶鑲嵌大師第80章 金頂香爐第344章 好人做到底第75章 荊軻刺秦王第360章 漏兒不是這麼撿的第371章 康定情歌第422章 封門青,接把手第441章 空缺的傳人,未知的密碼第564章 黑色戒面第796章 萊布卡圖第320章 永曆金錢第540章 標字鬥彩杯第420章 庫貨,百寶箱第423章 上善若水第663章 歐陽主任第49章 立太子,祭天用第630章 軸中之筆第573章 錯金不成,再上銀牌第578章 欠了個人情第145章 你的淚光,柔弱中帶傷第434章 順藤摸瓜第325章 唐墓四俑第305章 雪巴珠,暗暗相助第728章 測字第673章 火字口補遺第401章 飛鏢扎地圖,海黃紫油梨第454章 金桃皮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