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5章 一紙乾坤(第三更)

bookmark

石濤和另一位明末清初的畫壇宗師,八大山人,兩人是有血統關係的,因爲兩人都是明代皇室後裔,雖然隔得有點兒遠。

石濤名叫朱若極,八大山人名叫朱耷。朱耷是正兒八經的朱元璋的嫡系後裔,是朱元璋第十七子朱權的九世孫。而朱若極,則是朱元璋侄子這一支的。

若按輩分,石濤比八大山人小了好幾輩,曾孫子差不多。不過,八大山人只比石濤大十幾歲,兩人以友論交,有過書信往來,還一起合作過,比如著名的《蘭竹圖》。

餘耀看着這幅秋山霜樹圖,一時沒有說話,但心裡震動不已。這個才持璜,還真是了不得!

這幅畫,從筆法和構圖上來看,形神兼備,而且墨法淋漓,更像是石濤晚年的手筆。

石濤最擅長用墨,墨色能生“氣”,境界十分了得,若是想仿,單就這一點,也是很難做到的。

再就是他的風格,充滿了“變”的因素,即便同一幅畫,也常常格法多變。

這和他的成長經歷有關,雖然是皇室後裔,但明亡時,他虛歲才三歲。雖然他後來出家爲僧,但康熙南巡,作爲一個明代皇室後裔,而且是已經出家的和尚,他還是兩次接駕,高呼萬歲。

清高卻又不甘寂寞,一生矛盾而悲憤。但是,也是這種狀況,加上他的天賦,造就了他繪畫上成就,多變的動感,輾轉騰挪的特殊張力,正是他高明獨特之處。

孤高奇絕的藝術家,經常伴有精神上的不正常,石濤的“親戚”八大山人也是如此。八大山人和石濤還不太一樣,明亡之時,他已經成年了,接着就削髮爲僧,而且顛沛流離,後又改奉道教。坎坷之中,一度精神失常,後與世隔絕。

八大山人用墨極少,筆致簡潔,疏曠中意韻無限。最廣爲人知的,是筆下生靈的眼神,不論魚鳥,常常白眼睥睨,其實,這裡面展示的,又何嘗不是他無處安放的孤獨靈魂?

“墨點無多淚點多,山河仍是舊山河”。

而石濤,境遇相對八大山人,相對平順,但內心的矛盾卻始終無法統一,他的畫,又是另一種意韻。

石濤的擁躉,從清代到民國到現在,從來就沒有斷過,其中不乏書畫大家。

此時,見餘耀反覆揣摩卻不說話,才持璜不由起身開口:“你琢磨什麼呢?拖着不說算什麼事兒?”

“你挺着急。”餘耀離開了櫃檯,回到了八仙桌旁坐下,點了一支菸,嫋嫋煙霧中:

“這不是石濤的真跡!”

才持璜眼神一變,但卻又冷笑一聲,“說什麼結論並不重要,關鍵是點出證據!要不然,黃口小兒也能說!”

“那是自然。”餘耀擡擡手,“坐吧,你已經輸了。而且你知道不是石濤的真跡。”

才持璜哼了一聲,並未坐下。

餘耀繼續說道,“恕我直言,這幅畫,從筆法墨色,到題款落印,我根本看不出和石濤的真跡有什麼區別。”

才持璜微微皺眉,卻仍未正眼看餘耀。

“再說裝裱。這個我能看出來,用的軸頭和老綾子,應該都是清初的東西,但裱工,是民國時期的······”

才持璜打斷,“裝裱和原畫未必同年代,古畫重新裝裱很正常!”

“沒錯兒!這個也不能用來否認是石濤的真跡,我不過是一一點明而已。剩下的,就是這紙了!”

餘耀說到這裡,才朋璽也不由回到八仙桌旁坐下了,他默默點了一支菸,沒有說話,準備認真聆聽。

才持璜的臉色,終於起了明顯變化,雖然還是沒坐下,腳下卻動了,轉身正對餘耀。

餘耀清了清嗓子,“這紙,是民國時期的宣紙!雖然做舊非常到位,毫無破綻;但強光透射,宣紙裡的雲朵絲狀物,清初和民國,還是有差別的。”

才朋璽這才明白,剛纔餘耀拿着強光手電和放大鏡,卻反覆看畫心的空白處,而不是筆墨處,原來不是看畫,而是看紙啊!

“這你都懂?!”才持璜不由失聲叫道。

“懂這個很容易。關鍵不在於懂,而在於雖然有差別,但是差別是非常微妙的!懂也未必能看出來!實際上,製造宣紙,青檀皮和沙田稻草的原料配比基本沒有變過,造紙技術也比較穩定;好在,清初和民國畢竟隔了將近三百年!”

“到底是什麼差別?”才朋璽問了之後,忽覺失言,不由尷尬一笑。

這等高深的鑑定秘訣,誰也不可能輕易外傳。

會者不難,難者不會。不要說餘耀說的宣紙裡雲朵絲狀物的微妙差別了,對於不懂宣紙和字畫的人來說,連宣紙和書畫紙也未必能分清楚。

市面上有一兩百一刀(100張)的所謂“宣紙”,其實不過是書畫紙。真正的宣紙哪有這麼便宜?

特別是老宣紙,不說太老的,八十年代初期的老宣紙,一刀四尺紅星特淨皮,市價已經到了兩三萬了。

所謂紙壽千年,宣紙越老,越利於書寫和繪畫。

餘耀也跟着笑了笑,“老先生不必如此,說說也無妨,因爲都是常規的東西,最終還得靠眼力。宣紙裡密佈的雲朵絲狀物,其實是青檀皮纖維,裡面還能發現稻草的筋絲。清初的宣紙,筋絲在青檀皮纖維中的多少和分佈,和民國時期略有不同。但具體如何不同,還是那句話,太微妙!”

“一紙乾坤,妙到毫巔!”才朋璽撫掌不止,“老朽佩服,佩服啊!”

才持璜卻沒有表態。

才朋璽隨後直接看向才持璜,“男子漢大丈夫!這時候豈能不聲不響?對不對?是不是民國的仿作?”

“是!”才持璜忽而如同泄了氣的皮球,緩緩在椅子上坐下了。

餘耀卻摁滅了菸頭,站了起來,重新走到櫃檯邊,一指這幅畫,“我說過的話,必然要做到!”

“嗯?”才朋璽和才持璜齊齊看向餘耀。

“雖然是仿作,但我開過口,說不出作者算我輸!民國時期,能有這般驚天高仿技藝的,僅此一人!”

第304章 鳥語和泥鰍背第754章 八徵耄念之寶第74章 乃字還是這麼正第211章 春水秋山,漏不好撿第19章 老蘇片第669章 舉重若輕第345章 圖書館員的工作筆記第192章 頂級高仿代名詞第387章 他不是一個人第573章 錯金不成,再上銀牌第749章 法臺第75章 荊軻刺秦王第763章 嘉禾壹圓第638章 又遇譚心定第685章 兩兩勾連,三足鼎立第553章 盯上了(爲盟主莊John加更)第436章 我懂了第708章 古墓第393章 崔白變成唐白虎第606章 金龜第522章 京華散人——何上善第741章 法印第442章 三合一第572章 錯金,錯金第130章 科普耀第649章 底託落款第523章 心機深沉的老頭兒第315章 六射星光鴿血紅第249章 西遊記,磁州窯第378章 我哪是什麼行家第748章 林中見陣第515章 你是不是在查鬼眼門?第549章 雙龍壽字幣第610章 萬字不到頭第337章 聖旨,和珅第645章 討主意第1章 鬼臉花錢第382章 兵分三路第128章 我不是演員第445章 開箱第180章 這個傳人不知情第53章 花觚裡的紙包第664章 預展之前第426章 諸葛碗第733章 熊大熊二第578章 欠了個人情第124章 老鄰居第710章 鞭辟入裡第500章 福滿倉的高足杯第428章 滅魂第223章 開門紅第497章 八棱梅瓶,看着稀鬆第791章 傳國玉璽,殘缺的完美第149章 清遠道人湯顯祖第554章 宋青花第50章 藍戳第213章 大宅門第269章 大明隆慶年造第793章 賬房先生第530章 收冊頁,辦留學第422章 封門青,接把手第625章 自暖杯第212章 解玉砂第309章 兔毫盞第616章 添上仿款第599章 一個鐵盒第342章 撞禮第427章 重合的鳥篆第501章 摔杯第396章 是誰教你的?第423章 上善若水第284章 想多了?第457章 江底探陵第528章 說畫就來畫第208章 琴棋書畫第656章 一看究竟的決定第202章 沒想到你女朋友這麼漂亮第133章 青銅敦,預展前日第211章 春水秋山,漏不好撿第169章 玉豬龍第39章 殺豬第239章 大哥許太炎第781章 我說真的,它就是真的!第12章 被退貨的玉舞人第398章 吃仙丹第608章 收破爛的和收古玩的第535章 故宮五線第586章 謝禮第514章 秘藏重器,曾一本萬利第505章 費猜第380章 唐人寫經第575章 瑪瑙杯,糊弄誰?第427章 重合的鳥篆第367章 隔壁老王的玉佩第459章 真鼎現身第363章 一出好戲第159章 犀角杯,蔣烈卿第441章 空缺的傳人,未知的密碼第182章 氣死官窯第580章 結界,地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