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2章 頂級高仿代名詞

“好吧。”餘耀清了清嗓子,“你看,有沒有可能,那個中年人是天珠的貨主,他手裡還有貨,這次來就是爲了盯準中拍者,然後私下聯繫,繼續出貨。目標受衆嘛,更容易成交。而且,這兩個人,並不排斥,可能是要去看貨的。”

“現在我聽明白了。不過你好像是在多管閒事啊!”

“算是吧。不過我忘了說一點,這女子和老者是臺島來的。”

沈歌反應倒是不慢,“你的意思,可能和‘老臺灣’有關?”

“老臺灣”是個固定的說法,不是說華夏臺島及海灣的老人或者老住民,是說一種高仿天珠。

大約在上個世紀中後期,有一些臺島的學者和工匠,癡迷至純天珠,買進頂級的藏區老礦瑪瑙玉髓,瘋狂地開始實驗和仿製,最終成功地製造了一批高仿至純天珠。

這一批天珠的數量不太好統計,但是質量已經達到了很高的水準,因爲這些人都對至純天珠有深入研究,而且不惜工本,不管是鑲蝕和火燒工藝,還是成形後做舊,都可以說能夠以假亂真。

高仿成功之後,最早的第一批“至純天珠”,就被稱爲“老臺灣”。後來,這個手藝在臺島延續,但是也不知怎麼回事兒,怎麼也趕不上第一批了!

或許是掌握核心技術的人收手或不在了,或許是再也找不到上佳的老礦料了。

所以,臺島的高仿至純天珠,有“老臺灣”和“臺灣高仿”之分,除了第一批,後續的都被成爲“臺灣高仿”。

更要命的是,這批“老臺灣”,有不少流入了藏區,被很多崇尚至純天珠的藏民長期盤戴,幾十年過去了,包漿更爲逼真。而後又被人收走,再度流入市場。

“老臺灣”這個固定稱呼,不僅成了現代頂級高仿至純天珠的代名詞,而且也成了被高仿的對象,想想挺有意思。

有些後期的“臺灣高仿”,也被某些商家喊成“老臺灣”來賣。

但實際上,真正的“老臺灣”,除了頂尖高手,是很難識別的;若是出手,往往是當成千年至純天珠來賣。

餘耀捻了捻手指,“如果這一組天珠是真貨,如果年份逼近,也是可以作爲標本的。”

沈歌想了想,“‘老臺灣’的技術,似乎也斷篇兒了。如果斷篇兒是因爲人沒了或者找不到合適的老礦料,那找到標本也不行啊?而且,若是以這個價錢收集標本,又不止這一組,那代價太大了!”

“代價大不大,要看收穫有多大。老礦料是個問題,但如果他們恰好收集到了一批合適的老礦料呢?當年的核心工匠可能也不在了,所以,他們要組織人手,重新恢復技術,才需要收集標本。一旦恢復仿製成功,如今的天珠,可是比以往都要熱,利潤之大,可想而知!”

“而且要收集的標本需要有一定跨度?”

“對。我猜,他們手裡,肯定有千年至純天珠,這個是個基礎;他們又來自臺島,‘老臺灣’也不會缺。所以差的是中間階段,也就是幾百年這種年份的天珠,要想做成頂尖高仿,這種過渡性標本也需要。這一組就有可能是幾百年的小年份。而貨主手裡的保留的,不知什麼成色,他們也需要去看看。”

“即便你分析得對,怎麼會派一個年輕女子作爲主導前來?”

“你怎麼知道那個女子是主導?”餘耀故意問道。

“我雖然只看了一眼,但那個老者在女子側後方,神情和步態都是以女子爲先。”

“你可以啊!確實是這樣。不過,你不要小看那個女子,我之前在飯店遇到過她,她只瞥了幾眼,就能斷代一件戰國青玉龍形佩,眼力確實了得。”

沈歌突然皺了皺眉,“我說呢,人家做不做高仿,又不能影響到你!你是覺得那女的長得不錯,纔開始瞎尋思的吧?”

餘耀哭笑不得,“目前看,是影響不到我,但人在古玩行,對一些動向自然會留心。而且從長遠來看,也會對天珠市場和價格造成影響,若是我以後遇上天珠生意呢?”

“呵呵。”沈歌正好在路邊停車,“你到了。”

“哎?對了!我的事兒倒忘了說了,你能悄悄幫我查下,這件紫檀古琴鎮紙的貨主麼?”

“不能,因爲這是違規的!”

“我又不往外說,心裡有個數兒就行了。”

“這可不好說,沒準兒見了哪個好看的女的,一時騷浪賤,什麼都突突了。”

餘耀摸着鼻子咳嗽了一聲,“這個臺島來的女的,本來長得算是不錯的。但是這人啊,就怕比,和你一比,立馬就成了無鹽了。”

“無鹽?”

“無鹽你都不知道?無鹽是個地名,但因爲齊宣王后鍾離春是無鹽人,而且她長得奇醜無比,就代指醜女。”

沈歌臉色稍緩,“原來是這個無鹽啊,一時沒對上。別亂比喻!鍾離春是醜而有德。”

“哎?”餘耀轉了話題,“你之前不說要請我吃飯麼?”

“再說吧,今天本姑娘沒心情,下車吧。”

“別忘了幫我查查啊!”餘耀下了車,俯身車窗,“有心情的時候提前告訴我,我也挺忙的。”

“忙你個頭!”沈歌的車子接着便開走了。

餘耀聳聳肩,拐進老街,卻顯得很輕鬆,嘴裡還不由自主哼起了歌兒:

爲夢想灼傷了自己

也不要平庸的喘息

我要的並不在這裡

你給的答案沒意義

此刻我怎麼可以輸給你

所以我每一個都選c

······

回到格古齋,餘耀關上店門,坐到櫃檯後,將這件紫檀鎮紙拿了出來。

紫檀料子還是不錯的,牛毛紋很細密,包漿也不錯,紫黑滑膩。而且,將鎮紙做成古琴形狀,別有意趣。

不過,餘耀的重點,還是那個銅絲嵌出的不規則圖案。

用手摸摸,平滑無阻感,他甚至還用指甲摳了摳,很緊密。

餘耀又拿起了放大鏡,這銅絲和表面鑲嵌琴絃的銅絲一樣,沒什麼特別。

不過,通過放大鏡,還是發現了問題,不是銅絲的問題。

第542章 搭個香爐也是漏兒第285章 聖旨玉牌第459章 真鼎現身第248章 留電話,琉璃廠第30章 真賽假第327章 雞血長命鎖第599章 一個鐵盒第717章 說穿了還是一筆交易第552章 又遇鬼叔第106章 真佛難請第692章 誰拍走了趙無極的畫第785章 分析,試船第530章 收冊頁,辦留學第610章 萬字不到頭第541章 青花瑞獸盤第248章 留電話,琉璃廠第154章 大滌子石濤(第二更)第242章 重大歷史發現第735章 儀器第134章 曼生十八式,合鬥壺第311章 月影貼片第333章 鑑畫第208章 琴棋書畫第174章 朱三鬆不夠,再加吳昌碩第360章 漏兒不是這麼撿的第12章 被退貨的玉舞人第240章 缺角吻合的玉印第679章 通話第313章 李大嘴第43章 超級保鏢闖瓷都第283章 榆木盒子第317章 揭裱之前第531章 一個陌生男子的來訪第614章 吃癟的濮傑第88章 這個太監很伶俐第480章 七星拱北第90章 夜明珠第254章 手卷共賞第189章 一組天珠第243章 譚家第264章 最後的暗示第335章 重要線索第44章 成化鬥彩第737章 監測船第347章 名不虛傳第207章 九月初三第490章 一印兩人刻第247章 唐八棱第189章 一組天珠第741章 法印第697章 南斗六星第737章 監測船第95章 一山二虎,新仇舊怨第734章 監測站,研究所第334章 我真想會會他啊第272章 九鼎堂第718章 偏差第673章 火字口補遺第365章 橋頭劫第258章 譚木匠第244章 書封裡的牛皮紙第626章 坐地起價晚了點兒第323章 蕭影赴京,暫緩回程第791章 傳國玉璽,殘缺的完美第128章 我不是演員第516章 功大於過,過猶不及第178章 踏破鐵鞋無覓處第640章 偏要會一會第570章 一塊特殊的蜜蠟原石第755章 賠了夫人又折璽第507章 港胖又要來第395章 他還是個孩子第774章 有的人死了,他還活着第201章 它都不是第3章 撿漏?打眼!第467章 楊銳給的驚喜第69章 他能飛上天不成?第495章 陰差陽錯第6章 連環套第590章 黃貓脖掛白玉墜第24章 自作聰明的發揮第678章 意欲何爲第1章 鬼臉花錢第180章 這個傳人不知情第387章 他不是一個人第377章 陪我過年第232章 最後的水字口第575章 瑪瑙杯,糊弄誰?第517章 筆跡第308章 雍正宣德爐第733章 熊大熊二第89章 虯角第779章 兵分兩路第341章 接二連三第362章 大盤第457章 江底探陵第375章 從二流作家到瓷器聖手第53章 花觚裡的紙包第478章 預先定傳人,插曲古月軒第772章 祖傳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