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9章 白毫光

擺在長桌當中的,是一件瓷器。

粉彩“麻姑獻壽”鹿頭尊,有一尺半高,腹徑接近一尺。

畫片上,除主要人物外,上有祥雲,旁有松石。雙耳,則是褐色的鹿頭。

圈口描金,稍有脫落。

而露出的內壁上,能看到上了綠彩。這是乾隆朝粉彩器常見的手法,底部也經常帶綠彩,俗稱“綠裡綠底”。

這鹿頭尊的工藝很細,但在餘耀看來,卻是一眼的民窯器,因爲世俗味兒太重。這倒不是因爲畫片內容,而是各種細節綜合而論,再到整體上的一種感覺。

這算是一件乾隆民窯的精品。

不過,餘耀興趣不大,再一看價兒,更不必接着看了。

雖然餘耀不感興趣,但這件粉彩鹿頭尊一上來,就吸引了大部分人的目光,長桌中間頓時有點兒擁擠了。

有的人一邊看還一邊嘀咕六字篆書款兒——這位眼力不濟,不看底,還定不了是官窯還是民窯。

餘耀淡然一笑,抽身到了旁邊。

楊銳本來也覺得像民窯,見餘耀如此,便也不再多看了。一來標價太高,三十萬;再者他也不太喜歡畫片,他這人性子有點兒剛,這件鹿頭尊畫片的筆調,透了股子陰柔氣。

餘耀接着看的東西,是一個鳥籠。

象牙鳥籠。

這東西餘耀看得更快,材質肯定沒問題,年份和工藝也容易辨識,清末的廣作。

廣作這個說法挺有意思,本身就是個詞兒,但其實指的是明清、特別是清代,廣州出產的傢俱和工藝品。

本來在明代的時候,蘇作傢俱的名氣最大,但是到了清代,廣作卻一躍而上,成了老大。

因爲滿清皇室的青睞。

滿清入主中原之後,逐漸漢化,但皇室卻一直不喜歡明式傢俱的風格。明式傢俱如果簡單用一個詞概括,“秀雅”比較合適。但滿清皇室,喜歡凝重大氣,甚至富麗堂皇。

廣作傢俱迎合了這個口味。所以,鑑定區分明代和清代的傢俱,這也是風格上的一個要點。

廣作傢俱,用料往往也很奢華,一般不摻着來,花梨就全是花梨,紫檀就全是紫檀。

當年的清宮造辦處,晃動着不少廣州人的身影,後來還專門設立了“廣木作”。

象牙也是奢侈品,清代象牙多依靠進口,廣州是個很重要的口岸,近水樓臺,廣作牙雕也成爲一個典型代表。

清代的象牙工藝品,遠遠多於以前任何一個朝代,其中,廣作就佔了相當一部分。

雍正朝的時候,廣州還進獻過一張象牙涼蓆。

這樣的涼蓆,沒用過也不知道什麼滋味,但據說非常清涼,比其他涼蓆舒服多了。

用象牙做涼蓆,首先工藝就很複雜,先得用特製的藥水泡軟,然後劈成細條薄片,才能編織。其次耗費的象牙量太大,一張涼蓆,得用幾十根象牙;再者也得耗費大量人力。

象牙本來就很貴重,如此一張涼蓆,自是奢華之物。雍正看到之後,便下令不要再進獻了!乾隆登基之後,卻不管這麼多,舒服是第一位的,象牙涼蓆又開始進獻。

這件象牙鳥籠,自然遠不及象牙席,因爲空隙很多,其實耗費材料並不多。不過,工藝還是比較複雜的。

清末到現在也一百年了,保存得還比較完好,確實是不容易。

但這件東西,不光餘耀不想買,大部分人也都不感興趣。有三四個人在看,但很顯然,那是對其他兩件都不感興趣,這玩意兒少見,藉此機會好好看罷了。

這象牙鳥籠不能用來真的養鳥是肯定的了,而且不易保存,也不好把玩。要說觀賞價值,不能說沒有,但有這種眼光喜好的,也不會多。

同時,這象牙鳥籠標價很高,二十萬。結合清末象牙製品的行情,再給它加上創意費工藝費,其實十萬就算高了。

餘耀心想,這東西,老闆估計能料到在流水席上很難出手,擺出來,可能是一種實力展示。同時,也相當於廣告了,要是傳出去,圈裡有感興趣的,可以再聯繫。

從流水席上出現的東西來看,有真有假,東西也沒上完;但粗略算算,本兒實在是不低。說老闆以前在潘家園練攤,能打下這樣的基礎?事後餘耀問楊銳才知道,原來老闆家的一個大院子拆遷了,得了一大筆錢,這纔是關鍵。

餘耀和楊銳幾乎是同時走到了最後一件沒看的東西跟前。

這件東西,連看的都沒有。不是說沒人去看,是看了之後沒有逗留的,轉眼就盯其他兩件了。

這是一尊清代的銅佛像,體量挺大,但一看工藝特徵,特別是那一對“招風耳”,稍微懂行點兒的,就知道,這是“蒙造皮子活兒”。

所謂蒙造皮子活兒,是說明清兩朝,蒙古一帶造的一種佛像,不是鑄造,是敲打捶揲之後成形的,裡面是空的,就一層銅皮子。

這樣做銅像,水準可想而知。而且耳朵往往得單獨做,然後再固定上去,很容易弄成“招風耳”。

這也有歷史原因,遊牧民族,居所不固定,這樣的佛像比較輕,便於攜帶移動。

當然,材料節省,工藝簡單,請佛像的錢用的也少。

從明清到現在,蒙造皮子活兒,一直不值錢。不是說全部蒙造佛像都這樣,也有鑄造的工藝精美的,只是說皮子活兒是這樣。

雖然年份是清代,而且看着能到清中期,但標價卻很低,只有幾千塊錢。

即便是這樣的標價,依然沒人感興趣。所以說,來吃流水席的,眼力確實有高低差距,但也沒有瞎玩的棒槌。

“得,這一輪提前歇了。”楊銳撇撇嘴。

而餘耀,卻一直盯着佛像的白毫,佛像被放平之後,餘耀探着頭,依然在看。

所謂白毫,指的是佛像兩眉之間的圓形或者毛髮形體,簡單來說就是眉心那個“點”。

白毫又叫白毫光,白毫相光,也是佛教造像規定的三十二相之一。除了“眉間白毫相”,還有“手過膝相”、“頂高髻相”,等等。

這尊佛像的眉間白毫,不是捶揲或者雕刻出來的,而是鑲嵌了一顆珠子,還真的是熠熠生光。

餘耀看的,就是這“白毫光”。

第765章 如此熟坑第628章 賣畫還是買酒第251章 樞府瓷,卵白釉第406章 抱月瓶,三塊錢第693章 會面圓明園第294章 流水席第726章 兩部落之爭第163章 坡壘陰沉木第153章 蝕花肉紅石髓珠(求首訂)第161章 戲碼第263章 玉工王孫壽第23章 王玉蘭第518章 偏重的木盒第519章 金合頁,雷打綹第694章 拾古會第617章 彩漆戧金銀錠盒第602章 小鏡天第679章 通話第283章 榆木盒子第670章 攔路,會面第636章 又一幅第316章 林豐草的倉庫第737章 監測船第677章 彼暗我明第692章 誰拍走了趙無極的畫第75章 荊軻刺秦王第357章 古玩大集第118章 玄鳥生商第743章 移幻鏡天第421章 “亂碼”的六器第328章 鄭成功血統的實物佐證第127章 餘爾摩斯第713章 免死玉牌第446章 智者千慮,必有一失第637章 南紅塔鏈第52章 港胖第134章 曼生十八式,合鬥壺第666章 非拍品第421章 “亂碼”的六器第725章 江龍第229章 坐地泡第194章 西湖十景地球儀第92章 一寸緙絲一寸金第353章 可憐之人和可恨之處第252章 大司農司第559章 來龍去脈第122章 又遇港胖第654章 星空圖第574章 棄金銀,取檀香第446章 智者千慮,必有一失第40章 盧記瓷行第708章 古墓第40章 盧記瓷行第717章 說穿了還是一筆交易第361章 太有技術含量了第775章 滕昆吾來電第680章 志在必得第274章 首富之子第791章 傳國玉璽,殘缺的完美第669章 舉重若輕第749章 法臺第465章 你還想再盤他?第528章 說畫就來畫第466章 各自佈局第532章 鬼叔第407章 買瓶帶了一棵樹第253章 譚公子第785章 分析,試船第483章 玻璃花瓶第345章 圖書館員的工作筆記第401章 飛鏢扎地圖,海黃紫油梨第429章 赴泉城,小合計第129章 康熙通寶,大五帝第769章 接盤第448章 道義和良知第520章 十二生肖冊頁第773章 青瓷臺盞,如此流轉第237章 吃了花椒的鄰居第107章 鬥寶第471章 假賽真第319章 面授機宜第166章 這種把戲,我不想再玩了第792章 大事初成第540章 標字鬥彩杯第94章 背後的瘸爺第40章 盧記瓷行第652章 起興第470章 江州第一眼第107章 鬥寶第360章 漏兒不是這麼撿的第641章 象雄九眼第547章 杯已不在,鬼叔先得第682章 貫虹不得不解釋幾句第170章 競拍青銅敦第486章 希特勒收藏的假畫第597章 神秘來客第149章 清遠道人湯顯祖第605章 隨意的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