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8章 漿胎,鎏金

餘耀回頭看了看,而後湊近沈歌的耳朵,“這是明代的不假,而且是官窯,八萬塊撿漏了!”

“啊?”聽了餘耀說的,沈歌不由瞪大了眼睛。

餘耀問她:“難道你不知道明代的內府瓷?”

“廢話,這個我當然知道。”沈歌有點兒來氣,“內府瓷有這種稀鬆的胎麼?釉料也不行,你看看開片開的!她說明代的,不就是衝着內府瓷說的麼?”

“那你還說明代民窯?明代民窯會仿這種內府瓷麼?仿了有誰敢用啊?”

“我那是順着她的話說的,重點是民窯,而不是明代!這東西倒不是新東西,清代民窯仿品的可能最大······”沈歌說着,忽然掐了一把餘耀沒拎瓶子的胳膊。

“哎?你幹什麼?”

“你不會因爲這小少婦挺有韻味吧?”

“這都哪兒跟哪兒啊!”餘耀苦笑,“這就是明代的官窯,明中期的!”

“還是不對,你斷代怎麼會這麼模糊?不說到哪一朝皇帝?”

“這件它沒法兒清楚啊!先說漿胎,漿胎,你知道吧?”

沈歌聽了“漿胎”,表情稍緩,“這我知道,但漿胎的器型都很小,哪有這麼大的?而且漿胎的胎都很輕薄,這件太厚了!”

漿胎,是瓷器裡不常見的一個品種,明代開始在瓷都出現,康熙一朝做的東西相對多一些。

顧名思義,漿胎瓷器的胎,是用瓷土淘洗後的細泥漿做胎。

這種胎有個最大的優點,就是輕;因爲鬆,所以輕。當然,缺點也有,就是胎質不夠白,而且因爲胎質稀鬆,上釉之後入窯燒製,胎釉收縮比大,很容易出現開片;並且受胎質發黃的影響,開片裡也會出現暗黃。

漿胎的傳世品不多,但像沈歌這種水平的,還是知道的。

餘耀解釋,“誰說漿胎沒有大器?只是因爲難做,少,不是沒有。至於你說的輕薄;輕對了,薄不對。漿胎本來就鬆,要是做薄了,哪還能成型?不過,正因爲這件梅瓶偏大,所以胎確實比普通的漿胎要厚上不少。”

沈歌不由捋了捋餘耀的胳膊,“那······內府瓷也用過漿胎?還看不出具體哪一朝?”

“內府瓷的確很少用漿胎,但明早期和明中期都有過。不過因爲傳世品太少,研究有限,所以看不出具體哪一朝,只能斷個大概。”餘耀進一步解釋,“比如這件,釉下青花兩字,用的是平等青,肯定是明中期的。明早期永宣官窯內府瓷,多用蘇麻離青。”

“你這麼一說,我好像有點兒感覺了。”

“這八棱梅瓶,個兒大,造型特殊,用漿胎很難做的!但除了胎釉本身的缺點,工藝上卻非常精細,非官窯不能及啊!”

沈歌徹底明白了,“我這算是有一定基礎了,你說半天我纔信服。這個漏兒,還是真不好撿啊!關鍵就在於這瓶子是明中期的,要是明早期風格,光是蘇麻離青就容易讓人關注,要是再有暗刻紋,就更會細究了。”

“哎?你怎麼能是有一定基礎呢?你是高手啊!只不過一時先入爲主而已。”

沈歌忍不住撲哧一聲,“行了,別哄我了。樂古軒小少婦也這麼說,讓你給撿漏了。”

“不是什麼大漏兒。這麼着,見者有份,你拿回去上拍吧,保留價定個八十萬。”

“真的?”

“賣誰也是賣,這東西我本也不想留。就像你說的,明早期永宣的,我纔會留下。”

“獎勵一下!”沈歌動作之後,卻忽而又盯着餘耀,“不過,那個小少婦確實挺有韻味,是吧?”

餘耀可不上套,“嗐,我都沒太注意看。這不知不覺這天好像都有點兒暗了,還逛麼?”

確實,他們其實已經逛了一下午了,光是之前在荷里活道,就耗費了不少時間;荷里活道從中環綿延到上環,古玩店至少過百家,他們就算走馬觀花,也得停停看看;而到了摩羅街之後,又在樂古軒耗費了一些時間。

沈歌擡手一指前頭一家店鋪的字號,“最後一家,沾沾福運就走!”

這家店鋪,名字就叫做福運古玩號。

福運古玩號也是隻有一層,不過面積比樂古軒要大,有個二十平方米左右;店裡有一個六十歲左右的老先生,還留着山羊鬍;還有個二十來歲的後生仔,應該是“跑堂”的。

兩人進去之後,後生仔上前招呼,老先生站在櫃檯後,也擡頭說了一句“歡迎光臨”,轉而繼續打他的算盤。

這年頭兒,打算盤的人還真不多了;餘耀瞥了一眼,老先生手下的這個算盤也有些年頭了,黑酸枝的材質,油光鋥亮的。

福運古玩號裡的東西,以銅器爲主,多是佛像;剩下的就是瓷器和玉器,再無其他,顯得很規整。

在店裡的一個顯著位置,擺着一尊鎏金財寶天王造像,天王騎於獅背之上,左手寶鼠,右手勝幢,標準的密宗佛像造型。

這佛像做工很細膩,鎏金完好,金光閃閃的,很亮。

這佛像太精美了,又在顯眼位置,餘耀忍不住上前細細觀賞了一番。佛像帶着楷書刻款:大清乾隆年敬造。

“先生好眼力!”後生仔在一旁開了口,“這鎏金財神,難得的好品相!乾隆早期的完美品啊!”

聽了這話,餘耀的眉頭不由一皺。

與此同時,櫃檯後的老先生恰好正在往這邊看,聽了後生仔的話,又看到了餘耀的表情,重重咳嗽一聲,然後居然走上前來,對後生仔道,“我來招呼,你忙你的去吧。”

後生仔不明就裡,但老先生髮話了,他只好閃開。好在此時餘耀和沈歌是分開的,他便又走到沈歌身邊,說了句“您有什麼需要隨時吩咐我”。

“見笑了!”老先生衝餘耀點點頭,“新來的後生仔,還不太熟悉店裡的東西。”

餘耀擺擺手,“不必客氣,我也就是看個熱鬧。早期和晚期,或許他只是口誤。”

“先生不僅是高手,還很大度!”老先生微微笑道,“如果喜歡,我給你最低的折扣。”

還是那句話,內行看門道,外行看熱鬧。後生仔將乾隆晚期的,錯說成早期的,故此老先生才上前說道說道。

有些東西,在一個皇帝時期,早中晚期其實並沒有明顯區別,特別是一些短壽的王朝。但是乾隆朝的宮廷鎏金佛像,是有一個分水嶺的,那就是乾隆四十五年。

在乾隆四十五年之前,宮廷鎏金佛像的金色,沉斂有餘,明亮不足;直到乾隆四十五年,才更新了技術。這還是當時受到了藏地鎏金佛像的啓發,在鎏金之後,進一步用草藥“炸色”,由此就會十分明亮。因爲“炸色”,還會有微微泛紅的光感。

第440章 古玩江湖今猶在,不見當年格古齋第443章 九宮機關第164章 入局第751章 失聯第152章 借我一用第83章 他老人家神出鬼沒第787章 天水觀第543章 一善堂第394章 小攤上的“美人醉”第267章 提前到訪的上官雨第688章 一億以下都是漏兒第162章 到底是不是個局第81章 這東西是你的麼?第292章 力透紙背,絕技成三第428章 滅魂第48章 黑三代的妖怪第711章 再仿“鬼眼穿心”第556章 一段小插曲第336章 去而復返的賣家第39章 殺豬第126章 謝流齋第413章 取珠第706章 天子三劍,有二合一第718章 偏差第785章 分析,試船第132章 以璽爲朋第528章 說畫就來畫第351章 胭脂紅第467章 楊銳給的驚喜第665章 預展上的熟人第373章 春聯第801章 拾古會的由來第80章 金頂香爐第149章 清遠道人湯顯祖第489章 互未見貨,對口空談第142章 偷跑出宮的玉雕大師第565章 明代雲子第684章 穿蹤引跡第265章 買高仿也是個難事兒第576章 戰國紅第620章 鑑墨第661章 紫金字體第310章 放漏第409章 鬱悶中的一線希望第716章 運籌帷幄第719章 仿品碎裂第107章 鬥寶第337章 聖旨,和珅第310章 放漏第56章 因爲,你是我的朋友第113章 真正的傳承第81章 這東西是你的麼?第719章 仿品碎裂第597章 神秘來客第233章 寶座,運輸問題第775章 滕昆吾來電第105章 氣韻第442章 三合一第22章 趙公明第743章 移幻鏡天第664章 預展之前第335章 重要線索第761章 猛料第20章 龍馬相會第303章 搶先的男人婆第113章 真正的傳承第599章 一個鐵盒第792章 大事初成第580章 結界,地窟第314章 血沁第781章 我說真的,它就是真的!第6章 連環套第490章 一印兩人刻第293章 高手若是在譚家第19章 老蘇片第500章 福滿倉的高足杯第783章 還賬第614章 吃癟的濮傑第633章 譚心定上門第550章 兩個攤主,雙魚水滴第179章 鬼眼穿土不在身第663章 歐陽主任又得發單章,無語第400章 永樂甜白第190章 天珠落定,留意鎮紙第9章 沈歌第276章 騙局第617章 彩漆戧金銀錠盒第574章 棄金銀,取檀香第298章 可使食無肉,不可居無竹第456章 奉驚鯢以定陵第511章 不真也能收第797章 起飛第602章 小鏡天第608章 收破爛的和收古玩的第283章 榆木盒子第173章 偶作腕枕一氣成第224章 迷彩服,斗笠碗第164章 入局第435章 他不叫何以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