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9章 雙龍壽字幣

孔老闆雖然注意到了這兩處“銀片”鑲嵌,卻沒當回事兒。一個紅木盒子上,鑲嵌點兒東西,很正常,而且非金非玉,只是銀的,還未必是純銀,應該就是爲了好看和方便。

“你買了盒子,我這倒流壺用什麼裝?”孔老闆下意識地回了一句。

“您這開店的,還怕沒有盒子麼?”餘耀表情認真地解釋道,“我有一件瓜形罐,這盒子大小正好合適。”

“瓜形罐?也是老窯?”孔老闆又問。

“不是瓷器,是錫罐,金屬器。所以不光大小合適,您這盒子上嵌了銀片,更是相得益彰。”餘耀進一步解釋。

“一件錫罐,餘先生也這麼重視?”

“名家作品。”餘耀並沒有說謊,他手裡確實有一件清代制錫名家沈存周的錫制瓜形罐,是他當時和楊銳在“流水席”上“吃”到的。

“名家,不會是黃裳吧?”孔老闆不由眉頭一挑。他並不懂錫器,但好歹是古玩行裡的人,還是知道大名鼎鼎的“黃錫”的。

黃裳是明代的制錫名家,自然要比沈存周早。

這個名字,和《九陰真經》的作者同名,不過寫《九陰真經》的黃裳,是金庸武俠小說裡的人物,而制錫名家黃裳,則是實打實的歷史人物。

本來是要買盒子的,結果聊偏了;而濮傑一聽黃裳,不由“啊”了一聲!

他是個武俠迷,金庸的十五本武俠小說全都看過: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外加一部女主是西施的《越女劍》。他最初喜歡上功夫,也是受了武俠小說的影響。

在濮傑心目中,金庸筆下的第一高手,不是獨孤求敗、掃地僧、王重陽等等這些,而是黃裳!

孔老闆一聽,笑着對濮傑說道:“我說的黃裳,是明代制錫名家。”這盒子他倒不是不能賣,而是一時沒想好出什麼價兒,正好藉此緩衝一下。

“噢!”濮傑點頭。

餘耀輕聲道,“你還拿了我一本《長物志》呢,看來是沒仔細看。這裡頭有過‘黃錫’的介紹。”

《長物志》這本書,應該是收藏老蟲必讀的。這本書的作者是文徵明的曾孫文震亨;文震亨是個雅玩鑑賞高手,這本書很有見地,同時也有很多鑑定方法。

接着,餘耀又對孔老闆說道,“不是黃裳的,是清代的名家沈存周,算得上清代第一制錫高手了!”

老周低頭點了一支菸,他也不明白餘耀爲什麼要買這個盒子,但聽餘耀這麼一說,似乎也合情合理。

古玩一行,博大精深,孔老闆在瓷器上眼力不弱,但在金屬器上,見識實在有限,他其實沒聽說過沈存周,卻也不動聲色,含笑點頭,“原來是他的作品啊!”

“所以啊,碰上一個合適的盒子,還望孔老闆成全。”餘耀接着說道,“其實,這老窯的瓷器,用紅木盒子並不好看,都是暗色調。”

“就算好看,你餘先生遠道而來,我也不好意思不應你啊!”

“那就請孔老闆報個價兒吧。”

這個盒子,孔老闆是掏老宅子的時候,一槍打了一堆東西,其實沒什麼成本,不過好歹是個清末的老紅木盒子,而且是餘耀主動提的,所以他便報了個一萬的高價。

餘耀心頭暗喜,但也沒有一口應,還了一嘴六千;孔老闆笑而不語,餘耀便又加到了八千;孔老闆還是笑而不語。

餘耀還價,也不是真爲了少幾千塊錢,只是不想驚了孔老闆;略略沉吟,正待加到一萬,孔老闆卻開口了,“好啊,八千就八千吧,圖個好彩頭。”

貨款兩清,餘耀當即提出告辭。老周和濮傑也沒多說,心裡卻都想,這麼着急閃人,那肯定不是爲了給什麼錫壺配盒子了,估計又是個漏兒!

三人離開了博雅軒,都道反正來了古玩市場,那就繼續逛逛。等到離得博雅軒遠了,兩人不約而同問向了餘耀。

餘耀笑道,“這麼有名的廣東省造雙龍壽字幣,你們居然都不知道?!”

對於收藏錢幣的人來說,廣東省造雙龍壽字幣,算得上銀幣的珍品之一了;但是古玩的品類,實在是太過龐大駁雜,偏巧老周、濮傑,還有孔老闆都不好這一口兒,也沒什麼研究。

況且這並不是一枚銀幣完整展現在眼前,而且只露背面鑲嵌在一個紅木盒子上。

最重要的還有一點,孔老闆壓根兒沒當回事兒!這一點,玩家想必都有所體會,不是自己喜歡的、專長的,很容易出現這種情況。比如收藏書畫的,見到一些工藝品雜項,有時候甚至會嗤之以鼻,匠人的東西,有什麼文化素養、文人風骨?

同時,錢幣這一類,在崇尚藝術價值的古玩藏家眼中,有點兒“不入流”;因爲是“模製”“機制”的東西,一次出一批,即便有些存世很少的孤品,那也無法和藝術品媲美。

“我好像聽說過,但還真是沒見過實物。”老周撓了撓頭,“是和慈禧有關係吧?”

餘耀點頭,“對,這個老婆子的六十大壽,恰逢甲午戰爭,還沒過壽,倭寇已經攻佔了大連,結果她居然還斥責勸諫的大臣,說只要打不到京城,壽宴就要風風光光地辦!”

廣東省造雙龍壽字幣,就是廣州巡撫爲了給慈禧祝壽而鑄造的銀幣。不過,慈禧風風光光過六十大壽的美夢,因爲倭寇的猖狂進攻而破滅。已經鑄造完成的一批銀幣,大部分回收熔爐,極少量散落民間,所以存世稀少。

廣東省造雙龍壽字幣的版別有很多種;單從幣值來看,有重一兩和七錢二兩種。鑲嵌在紅木盒子上的兩枚銀幣,只露背面“雙龍捧壽”,而另一面則應該是:居中“光緒元寶”,上有廣東省造,下有“庫平重一兩”或者“庫平七錢二”。

而雙龍壽字幣,從大小上分,有大直徑版的直徑能到45毫米,中直徑版的直徑多在40至43毫米左右,還有小直徑版的一般在39毫米左右。

版別要是細說起來,是比較複雜的;但總而言之,不管哪一種版本,都不便宜!其中,大直徑版庫平重一兩是最貴的,單枚全品的行價少說也在五百萬以上。

第679章 通話第653章 上門第391章 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第113章 真正的傳承第516章 功大於過,過猶不及第154章 大滌子石濤(第二更)第615章 小團隊的大活兒第379章 大號石針第730章 洞府第38章 清代四大書法家第140章 鳩首第215章 節外生枝第34章 鎮館之寶第75章 荊軻刺秦王第355章 兩個人的尾牙第660章 土匪和玉璽第121章 唐鏡崑崙奴第702章 狗血第188章 闊叔和二小姐第500章 福滿倉的高足杯第492章 失憶第665章 預展上的熟人第406章 抱月瓶,三塊錢第273章 養子第534章 無量山第570章 一塊特殊的蜜蠟原石第399章 翡翠店裡買瓷器第87章 四方葫蘆第740章 麗江古城,雙獅暖硯第742章 羅甸,金甸第185章 沒白忙活第218章 不打不相識第573章 錯金不成,再上銀牌第231章 鬼眼穿木第739章 飛熊坐騎第558章 農家院裡有大佛第18章 這不是作死麼?第363章 一出好戲第365章 橋頭劫第403章 挨千刀第635章 鋪墊第546章 將行汝都第47章 一水兒汝窯第16章 竄貨場第658章 線索之外第482章 小院尋訪第192章 頂級高仿代名詞第79章 靖康恥,猶未雪第707章 物歸原主第662章 也盯上了?第312章 我有燈架(爲長老影子沒有夢加更)第416章 我並沒有答應要幫你第19章 老蘇片第325章 唐墓四俑第46章 技高一籌第487章 繞到了一個熟人第53章 花觚裡的紙包第322章 識古不窮,迷古必窮第686章 多思無益第350章 選擇題第6章 連環套不得不解釋幾句第666章 非拍品第494章 收貨後的奇遇第218章 不打不相識第364章 拔刀相助第547章 杯已不在,鬼叔先得第684章 穿蹤引跡第648章 靈璧供石,嫦娥奔月第274章 首富之子第82章 你是不是姓許第460章 完美除鏽,唯此一人第363章 一出好戲第95章 一山二虎,新仇舊怨第14章 考校第725章 江龍第122章 又遇港胖第500章 福滿倉的高足杯第312章 我有燈架(爲長老影子沒有夢加更)第333章 鑑畫我的古玩之路(代上感)第408章 一半海水,一半火焰第796章 萊布卡圖第303章 搶先的男人婆第57章 受啓發,打個洞第542章 搭個香爐也是漏兒第27章 管殺又管埋第12章 被退貨的玉舞人第704章 非同凡響第54章 幫你找補回來第477章 提名上官雨第3章 撿漏?打眼!第677章 彼暗我明第430章 玉斧和玉韘第776章 怎麼會這樣第365章 橋頭劫第317章 揭裱之前第625章 自暖杯第240章 缺角吻合的玉印第21章 崇禎官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