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0章 顧二孃

餘耀表面還是比較淡定的,但是心裡多少也有點兒嘀咕:難道他是揣着明白裝糊塗?

不過,餘耀剛纔也沒瞎說,這底託,的確就是清末民初的東西,只不過,不管什麼時期,那都得看誰雕的!

老施見兩人都沒說話,微微一笑,擡手一指:“這黃楊木雕,就算是清末甚至民國的,可也不是一般雕工。剛纔你們想看底款,我告訴你們沒有——底部雖然沒有,但卻隱藏在圖案之間!”

老周是真沒看到。

餘耀心道,原來他真是有點兒揣着明白裝糊塗的意思,不過這裡頭還有些文章,且看他怎麼說。

“施老闆,你給說說?”餘耀笑道。

“兩位請看!”老施拿起了放大鏡。

就在一朵桂花之中,出現了一個小篆的“常”字。其實不用放大鏡也能看到,只不過要很仔細很費勁就是了。

餘耀沒說話,繼續聽老施說。老周卻道,“這樣落款倒是不算鮮見,只不過這個‘常’······”

“這應該是作者的姓氏,既然落款如此隱秘,那就不會刻多了字。”老施解釋道。

餘耀一聽,暗自鬆了口氣。

“姓常?”老周沉吟。

“餘老闆有何高見?”老施看向餘耀。

“我只能大抵判斷這黃楊木雕花底託的年份。”餘耀貌似還想了想,“不過,這個時期,姓常的木雕名家,我是真不知道。”

老周接茬,“對啊,沒準就是個普通的民間匠人!”

老施哈哈一笑,“褒貶是買家,喝彩是閒人。老周,你就可勁兒往差裡說吧!”

餘耀也笑了笑,“那就請施老闆指點指點,這是哪個名家高人的落款?”

“將我軍!”老施又是哈哈一笑,“貨賣與識家,這個我就不多說了!”

他本來也沒得說,因爲他不知道;只不過有落款就能故弄玄虛。

餘耀看了看老周,老周開口,“老施啊,旁的不說了,我又不是單買底託,它終究是個陪襯。八十萬委實太高了,便宜點兒吧!”

老施沉吟不語。

餘耀給老周遞了個眼色,轉而說道,“我出去打個電話。”

餘耀走到尚品堂的廳面,掃着看了看剩下的尾貨,在外面大約待了十幾分鍾。

正想回去,卻見老周和老施走了出來。

老周看了看餘耀,又對老施說道,“我說,這樣吧,就照你最後說的價兒,能不能搭一件東西給餘老闆?這樣我也還了他掌眼的人情,心裡也踏實點兒。同時呢,又不用你直接落價兒。”

老施一聽,“哎呀,餘老闆這眼力,挑走好東西,我豈不是虧大了?”

“快拉倒吧,別往自己臉上貼金了,剩下的貨底子,我之前挑了半天,哪有像樣的東西啊?”

餘耀此時說道,“我還真覺得有件東西有點兒意思,要不這樣,施老闆你看看行不行。”

老施略略遲疑,“好,那先看看。”

餘耀走到角落裡的貨架前,拿起了一方不大的硯臺。

這方硯臺是澄泥硯。

華夏有四大名硯:端硯、歙硯、洮河硯、澄泥硯。這裡頭,澄泥硯是最特殊的。因爲前面三種都是石材,而且有非常固定集中的石材產地。

而澄泥硯,是用膠泥加工做胚,燒成的。黃河澄泥硯,取的是黃河中的膠泥。

不過黃河的範圍太大了,歷史上最著名的澄泥硯,是絳州澄泥硯,算是古法澄泥硯的最著名最典型的代表。

絳州澄泥硯的古法始創於唐,但是在明末清初失傳。

“這個也有款兒啊!”老施說道,“也是不錯的東西。”

這方澄泥硯比較小巧,整體作蘑菇形,就在一側邊緣不太起眼的地方,確實刻了款兒:吳門顧二孃。

“這能做得真麼?顧二孃是清代制硯名家,澄泥硯古法在明末清初失傳。”餘耀笑道。

老周幫腔,“是啊,要是顧二孃的真品,你還能留到現在?”

老施張了張嘴,卻是沒說出什麼來。

這方硯臺他自然查過。

顧二孃是清代制硯名家,且不說從清代到現在,仿品極多,就單從澄泥硯上來講,就如餘耀所說,顧二孃不太可能製作澄泥硯。

其實餘耀說的是偷換概念,絳州澄泥硯古法失傳,並不是所有澄泥硯古法失傳。

但是,老施在查顧二孃的時候也瞭解到,顧二孃制硯,“非端溪老坑佳石不奏刀”,是說她只做端石等上等石材的硯臺,貌似不做澄泥硯。而且,吳門蘇州,取黃河泥,似乎也太麻煩了點兒。

這是從資料來說的。從這方硯臺本身來說,也有問題,因爲這澄泥硯顏色不太對。

澄泥硯的顏色雖然很多,但是不管是硃砂紅、鱔魚黃、蟹殼青、綠豆沙、玫瑰紫,等等,色都比較濃重;這方硯臺,顏色有點兒紅褐的感覺,有些暗淡。

說不出什麼來的老施,最後表現出一副吃了大虧的表情,同意了。

老周是把供石加底託談到了六十萬的,確實也少花了二十萬。

兩件東西交割完畢,餘耀和老周沒有多待,直接帶着東西往格古齋返。

老周開車,在回去的路上自然就忍不住了,“這兩件東西,哪件你都得給我說道說道啊!”

“行,我先說你的供石和底託。”餘耀點頭。

“不!”老周卻道,“這個你暗示我買,我就知道是好東西了!你先說說,咋就買這方硯臺呢?我是真不敢相信這是顧二孃的真品。”

顧二孃,算是華夏曆史上少有的著名的制硯女工匠。關於她的資料不多,大致應該在生活在雍正到乾隆時期,蘇州人。

她本來不姓顧,本姓是什麼不太好考證了,有說姓鄒的。她是嫁到了顧家,他的公公顧德麟,就是清初制硯名家“顧道人”。

這門手藝,顧德麟傳給了兒子,也就是顧二孃的老公,但是她的公公顧德麟去世之後,她的老公也過早去世,於是她就繼承了這門手藝。

後來,顧二孃的名氣,比顧道人還要大;她做的硯臺,當時廣受文人雅士的喜愛,清代就出現了不少仿品。

“這方澄泥硯,用的不是黃河膠泥。”餘耀點道。

“噢?”老週一聽餘耀這麼說,要不是手把住方向盤,估計就得拍一下大腿,“我就說你不可能買件仿品!趕緊接着說!”

第585章 大論辯第412章 虛驚一場第585章 大論辯第128章 我不是演員第444章 三球五行第624章 拓片識杯第152章 借我一用第184章 自作主張第133章 青銅敦,預展前日第465章 你還想再盤他?第143章 新鶴天,老提油第391章 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第7章 一幅畫引發的黑手第582章 仙猿聽禪第269章 大明隆慶年造第257章 你想要你就說嘛第331章 新的開始第624章 拓片識杯第312章 我有燈架(爲長老影子沒有夢加更)第480章 七星拱北第591章 四路劫法場,發財遇貴人第576章 戰國紅第37章 一封家書(求收藏)第758章 所謂迴流第435章 他不叫何以滌第627章 葡萄美酒夜光杯第376章 六方瓶,騙局否?第223章 開門紅第178章 踏破鐵鞋無覓處第511章 不真也能收第355章 兩個人的尾牙第409章 鬱悶中的一線希望第430章 玉斧和玉韘第88章 這個太監很伶俐第309章 兔毫盞第177章 金爾珍第796章 萊布卡圖第80章 金頂香爐第503章 未雨綢繆第323章 蕭影赴京,暫緩回程第675章 臺盞開拍第771章 難道是有了?第290章 水仙盆,青花格盒第345章 圖書館員的工作筆記第627章 葡萄美酒夜光杯第477章 提名上官雨第347章 名不虛傳第596章 居龍山邊傍龍河第477章 提名上官雨第573章 錯金不成,再上銀牌第790章 昭陵六駿,謝流齋第763章 嘉禾壹圓第659章 紛至沓來第485章 金二爺,百駿圖第492章 失憶第487章 繞到了一個熟人第165章 大吉大利,今晚吃雞第151章 真正來歷第20章 龍馬相會第384章 你不瞭解許太炎第98章 真有大寶藏!第611章 另一件,一起看第234章 英雄合巹杯第157章 四方神獸漢鏡(第五更)第650章 顧二孃第665章 預展上的熟人第682章 貫虹第7章 一幅畫引發的黑手第691章 玉爲媒第263章 玉工王孫壽第27章 管殺又管埋第753章 三件疑物第787章 天水觀第523章 心機深沉的老頭兒第145章 你的淚光,柔弱中帶傷第328章 鄭成功血統的實物佐證第53章 花觚裡的紙包第282章 踢碎了一件元青花第434章 順藤摸瓜第323章 蕭影赴京,暫緩回程第281章 黑色妖姬第395章 他還是個孩子第591章 四路劫法場,發財遇貴人第747章 灌江口第756章 如果第289章 何以濯的唯一仿作第31章 皇宮賭具第741章 法印第349章 俗體字,風化紋第443章 九宮機關第15章 次品第535章 故宮五線第317章 揭裱之前第611章 另一件,一起看第288章 潦倒的天才第514章 秘藏重器,曾一本萬利第612章 順便撮合第462章 大功告成第770章 援手第174章 朱三鬆不夠,再加吳昌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