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5章 賠了夫人又折璽

“說你急,你還更急了。”吳臣擺擺手,“這事兒,得先看乾隆是不是真得到了傳國玉璽,又是不是真有可能丟失在京杭大運河。因爲,從常規情況來看,他不太可能帶着傳國玉璽路過大運河。”

餘耀接口道,“其實,我也是因爲吳處先說了這是勾連傳國玉璽的線索,才藉此理解刻字的意思。這‘內位’容易理解,應該是皇后;這‘定龍’,若是事先不知,且得好好琢磨一番。”

吳臣點點頭,“推理這個,也能更好地判斷謝流齋在民國時期的線索。”

楊四海笑而不語,楊銳抽了口煙,“得,心急吃不了熱豆腐,辛苦老吳磨豆腐。”

吳臣聽出楊銳是拿“辛苦娘子磨豆腐”的梗來調侃他,也不在意。

其實乾隆這事兒,確實值得推敲一番。

從後唐末帝李從珂抱着傳國玉璽投身熊熊大火之後,傳國玉璽就再也沒有一個相對確鑿的消息了。後世雖然出現了各種傳說,但都很難讓人採信。

而乾隆曾經得到過傳國玉璽,這個連傳說都沒有過。

不過,正史上,卻有乾隆認定僞璽的記載。

根據《清太宗實錄》,皇太極掌權以後,派多爾袞攻打察哈爾的過程中,多爾袞曾經很意外地得到了“傳國玉璽”;皇太極拿到“傳國玉璽”之後不久,便藉着這個由頭,正式建立大清,登基稱帝。

這件事兒記載很明確,而且根據後續幾代皇帝的“實錄”,從皇太極,到順治、到康熙、到雍正,這方“傳國玉璽”一直於皇宮存在,而且有使用記錄。

但是,到了乾隆時期,這方“傳國玉璽”,卻就此棄用了。

因爲在乾隆十一年,乾隆親自認定,這方“傳國玉璽”是假的。

其實,認定是“假的”,從眼力上來說,並不難。這幾代皇帝,也並不是沒眼力。

這一方所謂的“傳國玉璽”,很有可能是皇太極爲了顯示自己是“受命於天”的正統真龍,從而策劃多爾袞演了“一出好戲”;而後續幾代的皇帝,不管真假,估計也只能配合到底。

那乾隆爲什麼突然不“配合”了呢?

乾隆十一年,乾隆皇帝認定這一方“傳國玉璽”爲假,不是獨立的,前後幾年,他先後排除了三四十方假玉璽。

乾隆既不是傻子,也不是瘋子,相反,肯定要比一般人聰明。結合他認定大量玉璽爲假的情況,大致可以推斷,他極有可能得到了真的傳國玉璽。

即便沒有得到實物,應該是得到了線索,而且是很有希望有結果的線索。

從乾隆十一年的情況,再看乾隆十三年。乾隆十三年,乾隆帶着富察皇后出宮了。

這裡面有兩個情況,第一,乾隆對富察皇后“鍾愛異常”;第二,富察皇后當時剛剛經歷喪子之痛,受到打擊之後身體很差,否則也不會在路上就去世了。

明知道心愛的皇后身體不行,還要帶着她長途勞頓,有史料說是乾隆爲了讓皇后散散心。但是,富察皇后不是心情不好,是悲傷壓抑加身體受損,散心有毛用啊?

而且,這一趟的行程也不像是“散心”的行程,因爲乾隆去了孔林,又登了泰山到了岱廟。

前後聯繫推斷,就可能得出這樣一個結論,不管乾隆十一年乾隆皇帝是得到傳國玉璽還是確鑿線索,那麼在乾隆十三年離京前往孔林和泰山之前,他應該是已經確實得到了傳國玉璽!

之所以此前沒有“聲張”,很有可能是因爲他想以天子之禮,拜謁孔林、祭祀岱宗,極爲正式地宣告天下。

所以,才帶上了富察皇后。這樣的盛事,不僅對於乾隆來說是無比激動的時刻,對皇后來說,同樣如此。

但是,這次出行,不僅沒有“普天同慶”地宣告結果,富察皇后也死在了路上。

現在可以回到那句刻字上了:失定龍於運河!

這件事情夭折了,是因爲乾隆帶着傳國玉璽出行的過程中,丟了!

從出行的路線來看,從京城到泰山,和京杭大運河產生交集是必然的。

如果真是丟失在了大運河之中或者沿岸,那麼乾隆之前對於得到傳國玉璽的事兒秘而不宣,這時候就更不會“宣”了!

這一趟出去,本來是天大的喜事,結果卻賠了夫人又丟璽!

而且,在乾隆八十多歲的時候,又刻了這“遺恨”在傳國玉璽上,說明他從丟失到刻字,幾十年來一直沒有再找到。到了八十歲,想必也徹底死心吧。

當然,這只是餘耀和吳臣兩人在討論中得出的分析。這件事情沒有任何史料可以佐證。

不過,漸漸地,楊銳也被他們的分析給吸引了,時不時插話投入其中。

“如果這事兒成立,那刻字的工匠估計刻完就被賜死了。”楊銳感慨了一句,接着又問道,“不過,這方玉璽應該是在清末才流出清宮,之前的幾個皇帝,就沒有根據這條線索繼續尋找麼?”

“這就不好說了,有可能是找了一樣沒找到。總之乾隆以後,再也沒有相關消息流傳下來。”吳臣話鋒一轉,“但是,這方玉璽流出清宮,爲人所得,最後落到了謝流齋手中之後不久,運河附近的一個小縣城,也傳出了一個消息。”

楊銳忽而嘿嘿一笑,“還是這樣介紹有意思!”

“這個縣城並不是直接毗鄰運河,相距還有個一百多裡,不過,有一條與運河交匯的天然河流,下游附近則連通一個湖。這個湖,在縣城的邊緣。當年,有人在湖中,挖出了一個巨蚌,到底有多‘巨’不知道,但是撬開似乎合不攏的蚌殼,沒發現珍珠,卻發現了一個七寶琉璃匣!上面鑲嵌了金、銀、琉璃、珊瑚、琥珀、硨磲、瑪瑙。”

吳臣說到這裡,不由嘆了口氣,“此事太過離奇,而且沒有明確史料,所以暫且存疑。”

楊銳卻沉吟,“佛家七寶?乾隆篤信佛教,這是衆所周知的。”

吳臣接着說道,“不過,這個七寶琉璃匣,被很多漁人和當地人爭搶,據說當時就被打個支離破碎,散落的七寶被哄搶,分頭賣出。大部分被京城的古玩商收走。”

餘耀接口道,“別人可能不會多想,但是謝流齋如果知道了這個消息,他有線索在前,估計會推測,這個七寶琉璃匣,有可能就是當年裝傳國玉璽用的!”

吳臣點點頭,“他當時雖然在滬海,但應該是收到了消息,而且還去過這個縣城,瞭解了事情經過。不過,這個湖面積不小,而且謝流齋恐怕還有別的想法,他掌握這個‘重大線索’秘而不宣,可以拋出誘餌,和倭國人、英國人談價。”

第401章 飛鏢扎地圖,海黃紫油梨第39章 殺豬第548章 壺能倒流,盒要單買第769章 接盤第783章 還賬完本感言第669章 舉重若輕第290章 水仙盆,青花格盒第36章 穿制服,賣玉璽第331章 新的開始第503章 未雨綢繆第184章 自作主張第379章 大號石針第658章 線索之外第565章 明代雲子第359章 碧璽印章第300章 白色寶石,小插曲第627章 葡萄美酒夜光杯第758章 所謂迴流第420章 庫貨,百寶箱第199章 兩兩相對,雲裡霧裡第153章 蝕花肉紅石髓珠(求首訂)第547章 杯已不在,鬼叔先得第745章 洞府之中,只取丹砂第546章 將行汝都第316章 林豐草的倉庫第305章 雪巴珠,暗暗相助第484章 法花釉,後門造第103章 跟我一起見館長第400章 永樂甜白第24章 自作聰明的發揮第522章 京華散人——何上善第440章 古玩江湖今猶在,不見當年格古齋第111章 後錯金,洞察入微第605章 隨意的生意第438章 密碼錯誤第359章 碧璽印章第260章 秦陵地宮第157章 四方神獸漢鏡(第五更)第592章 這貨燙手第428章 滅魂第158章 爬山頭,氣死貓第797章 起飛第692章 誰拍走了趙無極的畫第375章 從二流作家到瓷器聖手第505章 費猜完本感言第298章 可使食無肉,不可居無竹第639章 他是誰?第719章 仿品碎裂第304章 鳥語和泥鰍背第365章 橋頭劫第627章 葡萄美酒夜光杯第110章 徐夫人第182章 氣死官窯第680章 志在必得第391章 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第476章 機關鴞頭鈕第75章 荊軻刺秦王第59章 失態的鐘毓第211章 春水秋山,漏不好撿第252章 大司農司第414章 珠壽不長,人老珠黃第597章 神秘來客第675章 臺盞開拍第322章 識古不窮,迷古必窮第655章 臺盞,柴窯第175章 玉鐲本是男人戴第209章 特聘專家地球儀第291章 祝枝山第797章 起飛第537章 凌亂的背後第18章 這不是作死麼?第150章 諸葛紫毫第638章 又遇譚心定第715章 陣符第650章 顧二孃第334章 我真想會會他啊第434章 順藤摸瓜第156章 五百年來一大千(第四更)第406章 抱月瓶,三塊錢第303章 搶先的男人婆第776章 怎麼會這樣第463章 出戟尊,老色鬼第419章 扎手的官窯第262章 一番梳理,兩枚銅印第388章 五花八門第740章 麗江古城,雙獅暖硯第665章 預展上的熟人第108章 帥賣怪壞掃地僧第474章 聚齊第706章 天子三劍,有二合一第753章 三件疑物第149章 清遠道人湯顯祖第396章 是誰教你的?第153章 蝕花肉紅石髓珠(求首訂)第607章 左右羽林衛第494章 收貨後的奇遇第5章 剃頭掛袍將軍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