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章 定徐州!

“州牧大人如何了?”

“諸位大人,州牧大人病情惡化,可能命不久矣。”

“琅琊相正在圍攻郯城,此誠存亡之秋,如果州牧大人再不省人事,徐州將要易主!”

一羣徐州的世家官吏得知陶謙的情況一天比一天糟糕,更是憂心忡忡。

典農校尉陳登制止了衆人的混亂:“諸位請聽我一言,元龍家中老爺子前來下邳,與諸位同僚共商大事。”

郯城,守將樂毅站在城牆上,觀察城下圍而不攻的琅琊國大軍。

他更希望楚天連日攻打郯城,然後撞的頭破血流。

擅長攻城者,也擅守城。

楚天冷靜下來,圍點打援,再派薛仁貴兵分平定東海國各縣,使郯城成爲一座孤城,反而讓樂毅被動。

樂毅堅守孤城,只能看楊業怎麼救援了。

楚天的戰術也很簡單,就是陽謀,圍點打援,楊業又不得不救。

徐州領主們與楊業率領七萬重振旗鼓的徐州聯軍逼近郯城,與琅琊國大軍對峙。

現在郯城附近有琅琊國大軍、楊業七萬援軍、郯城三萬守軍。

楚天這一次沒有與楊業在野外交戰,而是在耐心地等待時機。

楊業屢次派人前去挑釁,琅琊國大軍卻始終不爲所動。

徐州領主們不明爲何楚子謀突然當起烏龜,還有領主派人送女裝到琅琊國軍營中,以激怒楚天出戰,效仿諸葛亮羞辱司馬懿之事。

不過,楚子謀還是不爲所動,繼續避而不戰。

徐州領主們逐漸沉不住氣。

楚子謀一反常態,避而不戰,令他們不安。他們總覺得楚子謀在醞釀着什麼。

“他到底在想什麼?”

楊業率輕騎在琅琊國大軍前方挑釁,試圖窺視琅琊國大軍的動靜。

不過他失望了,琅琊國大軍一直固守,沒有任何進攻的意圖。

“楚子謀在想什麼?”

樂毅在城牆上,已經可以望見楊業的援軍旗幟。

按照樂毅的設想,琅琊國大軍正在等着楊業的援軍到來。一旦楊業的援軍抵達,他們將會正面作戰,擊潰楊業的援軍,然後趁着郯城士氣因爲援軍戰敗而低迷之際攻城。

他的推斷合情合理,也是正常人的思路。

但楚子謀在徐州之戰以後從張牙舞爪的雄獅變成了一隻烏龜。不但對郯城圍而不攻,就算是援軍到了,他也沒有進攻的慾望。

雙方一直對峙,後方的糧食和兵力源源不斷抵達前線,改變雙方的兵力對比。

“楚子謀還是沒有動靜,他以爲他一個半郡國的補給能力可以超過我們三個半郡國的補給能力?”

“時間拖延越久對我們越有利。他會後悔自己選擇的戰術。”

徐州領主們經過最早的不安,逐漸平靜,他們有三個半郡國,楚子謀只有一個半郡國(琅琊國加半個東海國),雙方的補給能力相差不少。持久戰對他們而言,有利。

“他們一定以爲我想要和他們進行長期對峙,但我只是在等……等陶謙撒手人寰……”

楚天觀察對面的軍陣。

他的目標很簡單,拖到陶謙去世。

有關下邳城的情報絡繹不絕傳到楚天手上,陶謙的身體每況日下,估計很快就要嚥氣。

終於,一個騎兵快馬加鞭來到郯城戰場,高呼:“徐州牧陶謙病亡!”

一時間,三軍震動!

徐州牧陶謙徐州之戰戰敗,受驚過度,再加上年老體衰,竟然重病身亡!

楚天憑藉年輕的資本,熬死了第一個諸侯!

有陶謙和沒有陶謙的徐州是完全不同的徐州,現在的徐州羣龍無首!

“立即通知位於長安的使節,上表朝廷,請封徐州牧、安東將軍!”

楚天最近一直在等待陶謙嚥氣的消息,早就派遣使節前往長安。

徐州牧只能有一個,他要搶在所有人面前,成爲下一任徐州牧,同時,加安東將軍!

雖然有些不厚道,但徐州,有德者居之。

沒有活捉陶謙殺了,便是陶謙的運氣好。

房玄齡向楚天作揖:“恭喜主公,將要入主徐州,遷徐州牧、安東將軍。”

“董卓如果識趣的話,應該會同意。令全軍做好摧毀楊業大軍之準備!我們還要耐心等待一個消息……”

楚天壓制燥熱,他已經迫不及待想要成爲徐州牧,真正的封疆大吏。成爲徐州牧以後,將會徹底平定徐州這塊紛擾之地。反抗他的徐州同盟也不會存在,因爲到時所有徐州領主將會被他消滅。

郯城,守軍中有異人收到來自下邳城的消息,驚慌立即傳遍全城——徐州牧陶謙病亡!

“不……不是吧,陶謙竟然提前幾年死了!”

“組織聯軍的人病亡,我們該聽從誰的命令?”

“這次完了,我們守的是孤城,陶謙一死,勝率更加渺茫。”

守軍臉色發白。

這回老天爺和他們開了一個玩笑。

他們以爲陶謙去世的時間還不到,但這次陶謙是因爲急火攻心和擔驚受怕而提前病亡,打亂了聯軍的部署。

徐州牧陶謙是徐州聯軍的核心,一旦他陣亡,徐州的世家們蠢蠢欲動。

“所有人不得驚慌,仍然按照計劃行事!”

樂毅試圖控制這羣有些失控的異人。

郯城內部因爲陶謙病亡這件事而陷入內亂。

楊業的七萬大軍很快也得知徐州牧陶謙陣亡一事,一陣動亂,楊業險些無法控制局勢。

“陶謙一死,下邳不穩,我們應當暫時捨棄與琅琊國大軍對峙,立即回師下邳城,並控制下邳城。”

“下邳城堆積大軍所需的糧草,如果下邳城出事,我們將十分被動!”

徐州領主們經過倉促的商量,決定臨時退兵。

他們打算先保下邳,然後再救援郯城。

楊業得知陶謙死後下邳會陷入動盪,同意徐州領主們回師下邳的決定,他親自率領一萬騎兵殿後。

楊業的撤退井然有序,顯然不願意給琅琊國大軍有任何追擊的機會。

“楊業的七萬大軍已經撤退。花木蘭的鐵鷹斥候立即前去偵查,防止楊業故意撤退、引我們中伏。除周亞夫繼續圍城以外,其餘大軍隨後跟上。”

楚天決定尾隨楊業,擊敗七萬大軍!

楊業的七萬大軍並非精銳,而是徐州之戰以後剩下的殘兵,戰鬥力沒有多高。

“楚子謀出兵了!!”

“該死,他一定是知道了下邳陶謙病亡的消息,所以不給我們撤退的機會!”

“別擔心,楊業會擋住他們的追擊。在我們有楊業殿後的前提下,楚子謀沒有那麼容易追上我們。”

徐州領主們心急如焚,卻又不敢急速行軍,否則隊形一亂,琅琊國大軍奮力追殺,大勢去矣。

“楊無敵果然是個麻煩的對手。”

楚天派出薛仁貴攻城拔寨,身邊的騎將還有趙雲、花木蘭、華雄。

大部分琅琊國將領跟在楊業後方,等待機會。

只剩下獨眼的臧霸凶神惡煞,對敵人恨之入骨。

“主公,陳珪、陳登父子聯合下邳國世家,成功奪取下邳城,響應我方大軍!下邳城所有守軍投降,已經爲主公所有!”

在徐州牧陶謙病亡以後,第二個重要的消息傳來。

陳珪、陳登父子見勢不妙,在陶謙嚥氣以後,第一時間派人控制下邳城的守城部隊,奪取兵權。

“陳家父子果然沒有讓我失望,以後他們不失爲一方太守。全軍立即急攻!令人疾呼,下邳已失守!”

楚天得知陳珪、陳登佔領下邳城,知道決勝的時機已至!

在楚天得到消息的同時,正在小心翼翼撤退的七萬徐州聯軍也得知下邳城失守!

世家在原本的徐州牧陶謙死後,考慮到聯軍前途未卜,缺少有統治一州能力的大領主,於是果斷捨棄聯軍,投靠琅琊國。

楊業七萬大軍的處境因爲下邳城淪陷而不妙。他們被夾在郯城和下邳城之間,一不小心就會全軍覆沒!

“糧食,我們的軍糧全部囤積在下邳城,下邳城淪陷,我們很快就會斷糧!”

意識到糧食可能會斷絕的七萬聯軍更加慌張,不少領主甚至已經準備捨棄大軍逃亡。

琅琊國大軍聲稱下邳城失守,步步緊逼。

楊業試圖遏制恐懼在大軍中蔓延,不過他的努力無濟於事,因爲士氣已經在快速下降。

“對面大軍已亂,可全面進攻。”

房玄齡觀察到七萬聯軍的慌亂,提醒楚天時機完全成熟。

“摧毀敵人,報當日之仇!”

楚天拔出唐刀,直指楊業七萬大軍!

“殺!”

此時沒有任何陣法可言,對方軍心動搖,只要全線進攻,憑藉聲勢便可以一鼓作氣,徹底壓垮對方!

華雄和三百西涼鐵騎發起衝擊!

原本無堅不摧的西涼鐵騎在徐州之戰死傷十七,此次要一雪前恥!

花木蘭夾緊馬腹,率領輕騎兵發起衝鋒!

趙雲的白馬義從、白馬騎兵緊隨其後,白袍獵獵,風馳電掣!

李秀寧的娘子軍、臧霸和孫觀率領的步兵爭先恐後!

對方因爲屯糧的下邳城失守,軍心大亂,這是斬獲戰功的機會!

花木蘭、趙雲的騎兵速度最快,趁着高昂的士氣突破楊業殿後的騎兵,勢如破竹!

楊業手持長槍,首次與趙雲交鋒,雙方長槍相擊,令楊業手臂感到麻痹。

趙雲的武力很高!

“士兵沒有士氣,如何對敵。”

楊業發覺自己的一萬騎兵士氣動搖,無心戀戰,也無可奈何。

他現在已經明白爲何楚天一直堅守不出,原來是在等待下邳城失守、七萬聯軍匆忙撤退之際,尾隨擊之。

楊業只能拼盡全力爲他的領主逃脫爭取時間,以盡臣子之義務!

華雄的西涼鐵騎在平坦的地形發揮出巨大的作用,鐵騎鑿穿楊業的輕騎兵,沿途有兩三百輕騎兵死於西涼鐵騎的衝擊之下!

“不能放他們的步兵離開,我來擋住楊業!”

趙雲讓花木蘭放心去追殺徐州軍主力。

花木蘭的鐵鷹斥候越過殿後的楊業,追上徐州軍的步兵,進行襲擊,拖延徐州軍的撤退速度。

恐慌的徐州軍發生踐踏事件,超過上百士兵死於自己人的腳下。

鐵鷹斥候陰魂不散,不斷出現在他們身後,引來徐州軍的崩塌。

“楚子謀要殺過來了!”

不知道是哪一個膽小的領主大喊一聲,不少領主惶恐,竟然帶着少量騎兵脫離主力,隻身逃亡。

領主們帶頭逃亡,只會導致徐州軍更大範圍的崩潰,花木蘭的騎兵在後方追殺,直到手中的唐刀捲刃……

娘子軍、臧霸和孫觀的步兵也隨後追上,參與對徐州軍最後主力的圍剿。

七萬大軍大敗,潰不成軍,各個領主下落不明,或死或逃。

楊業再次憑藉輕騎兵的機動力,保護他的領主向他們的領地——廣陵郡撤退。

雪崩式的潰敗蔓延徐州軍,琅琊國真正斬殺的敵人不過千餘,但僅僅是俘虜,琅琊國便抓了兩萬!

徐州聯軍,所有主力潰敗,失去下邳城以後,他們無力再戰。

琅琊國大軍返回郯城,押着兩萬俘虜在城下耀武揚威,向城內守軍宣告,援軍已破。

樂毅發現外無援軍,自己守不住了。或者說繼續死守,意義不大。

長安城,天子所在。

楚天派去的使節於朝殿上表,趾高氣昂:“徐州琅琊相,四世三公,以上將之略,受脤倉卒之時,神兵電掃,攻堅易於折枯,摧敵甚於湯雪,克廣宗城,屠三十六方!又青州黃巾猖獗,琅琊子弟興義師,夷黃巾之師,除邪害之患,威震本朝,風馳海外!”

“時徐州牧陶謙任用奸邪,爲禍一方,百姓深受其害。琅琊相興兵討之,兵動若神,名震天地,志定雪霜,救徐州百姓於水火。徐州百姓歌曰:天下大亂兮市爲墟,母不保子兮妻失夫,賴得伏波兮復安居。特上奏天子,請爲徐州牧、安東將軍,教化黎民,護一方平安!”

董卓臉皮抽搐,聽楚天派來的使節自吹自擂,他不禁起了一身雞皮疙瘩。

但徐州牧陶謙的確已死,目前唯一有能力統治徐州的,非楚子謀莫屬。

儘管董卓很不情願,還是說道:“準。”

第九百六十五章 李儒出山第一千二十一章 大宛危機第一千七十三章 孫策戰莽應龍!第一千一百零四章 招攬呂玲綺(補更32/100)第五百三十八章 曹家千里駒第二百三十八章 徐州隴西互市條約第一千零一章 神機營!第二百七十七章 蒼狼白鹿!第一百七十五章 謀求職位,琅琊國相第五百八十章 霍去病與鐵木真第一千一百三十一章 大越國的游擊戰術第五百八十章 霍去病與鐵木真第一百六十七章 東吳徐盛第一千一百一十九章 立花誾千代(補更35/100)第六百零一章 寒冬的戰意(補更13/20)第一千四十四章 二五仔張鬆第一百八十七章 大賢良師楚天第二百三十八章 徐州隴西互市條約第四百四十九章 楊家將第六百一十四章 伊犁河谷第一千一百四十二章 大唐皇級統帥!(補更42/100)第一千一百三十二章 八千破十萬!第四章 其他玩家的村莊第五百零二章 楚天的斬首行動第三百零一章 極力擴張的諸侯們第十四章 大收穫第六百三十一章 遼東破局第一千八十一章 殺陳聖宗!(補更26/100)第四百九十九章 爭奪第七章 完勝黃巾第二百一十章 強勢的琅琊國!(萬賞加更)第三百六十五章 幽州大戰序幕第四百九十五章 斬僞聖級猛將第六百四十一章 江東猛將第一百四十章 大唐兇猛(起點一萬推薦票)第七百二十八章 匈人帝國的末日第八百一十六章 東瀛的抉擇第二百四十章 定徐州!第一千兩百一十一章 上洛(七)第一百一十九章 國戰預告(上)第六百九十四章 匈奴未滅(二合一補上週日常更新2/4)第七百七十七章 後手第二十章 三級村莊與備戰第八百七十章 秦將效忠(下)第四百一十五章 斬鷹旗!第一千四十六章 鐵血樊城第八百七十七章 臥薪嚐膽窩闊臺(補更3/100)第五十七章 鉅鹿郡戰場第二百零三章 成就:三英戰呂布!(五一加更)第六百八十三章 奇襲匈牙利(中午2/2)第八百三十七章 青銅火炮之威第七百一十章 兆雪瑞豐年第九百八十二章 炮轟新野第二百零一章 初戰呂布第四百九十二章 朝天闕(超長二合一)第二百二十四章 給曹操製造麻煩第一千一百七十一章 謀士陳平,離間之王第一千一百二十一章 西部戰場,劉備與曹操第二百四十五章 第二次國戰,文明碰撞!第一千三十七章 俘虜潘美第九百七十七章 單刀赴會魯子敬第四百三十七章 葉卡捷琳娜來使第七百九十一章 新軍八十四萬!第七百五十六章 俘虜石勒第二百零四章 瓜分琅琊國(萬賞加更)第九百一十七章 兩個羅馬皇帝的決定第四百六十章 養馬,火器貿易第一千兩百三十二章 孫家大小姐駕到第二百二十四章 給曹操製造麻煩第七百六十一章 鮮卑戰神第六百二十五章 湟中義從胡第一千四十八章 定軍山,大戰起!(補更21/100)第一百九十五章 袁紹封官第一千四十四章 二五仔張鬆第八百二十一章 宇文部落第九百二十七章 招募羅馬武將(補更13/100)第八百九十二章 敗大流士第四百二十七章 激戰,超越鐵木真!第三百一十八章 徐州牧成親第一千一百一十九章 立花誾千代(補更35/100)第七百八十六章 貴霜王第一千一百四十八章 北條五色備第九百八十三章 火燒龍山糧倉第五百二十七章 蒙古對匈奴(6000字)第三百六十三章 曹操的決心(下)第一千兩百三十七章 東瀛最後的決戰第七百三十二章 羅馬帝國建立第五百八十三章 輪臺城的援軍第四百六十九章 瘋狂的漢帝國第四百五十四章 女兒出生(月初求月票)第六百三十八章 遼東軍與交州軍第一千兩百零一章 關平之災第一千六十一章 百步穿楊養由基第二百七十五章 國戰結束第九百二十一章 羅馬皇帝來襲!(補更11/100)第九百八十二章 炮轟新野第一千一百五十四章 碎葉城第三百八十九章 臨時國戰會議第一千兩百三十七章 東瀛最後的決戰第五百九十六章 彼得·天洛維奇·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