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三章 封官

幽州薊縣,幽州牧劉虞憂心忡忡,遼東太守明關咄咄逼人,兵鋒已至右北平郡。雖然明關打敗他的大敵公孫瓚,但明關也間接成爲威脅幽州的強敵。

如果讓明關入主幽州,他這個幽州牧就顯得過於無能。

“中山相劉玄德長史陳溪前來求見。”

“有請。”

很快,楚天曾經在劉備勢力見到的異人軍師陳溪來見幽州牧劉虞。

“中山相爲何遣你前來?”

“中山相爲中山靖王之後,與幽州牧同爲皇室宗親,今幽州有難,特遣在下前來拜訪。若牧大人需援助,中山相願助州牧大人,抵禦強敵。”

“劉玄德新敗,自身難保,何以助我?”

“中山相麾下猛將如雲,又身經百戰,之所以敗給冀州袁本初,是因爲無人相助爾。”

陳溪暗中指責劉虞作爲盟友,沒有及時出兵相助劉備,否則鉅鹿之戰,劉備也不會敗給袁紹。

袁紹麾下可是擁有異人領主相助,相比之下,劉備就是孤軍奮戰。

以劉備目前的勢力,還和袁紹打的有來有回,已經相當難得。如果幽州牧的十萬大軍當時參戰,勝負不可知也。

對此,陳溪對幽州牧劉虞深感不滿。他的決定影響河北的格局。

劉虞被陳溪暗諷,頓時慚愧:“當日之事,今思之,甚不明智。實乃當初新敗於公孫瓚,這才未南下冀州。”

陳溪遊說:“公孫瓚驍勇善戰之將,然遼東太守明關,麾下更有無雙猛將常遇春。如果州牧大人連公孫瓚都難以擊敗,等公孫瓚被明關所殺,您又如何抵擋呢?不如拜中山相領幽州長史、安北將軍,一旦明關企圖爭奪幽州,州牧大人將軍隊委託於中山相,合幽州、中山兵力,則南可抵禦袁紹,東可拒明關,此爲上上之策。合則強,分則弱,切勿慮也。”

“言之有理。”

幽州牧劉虞考慮到自己缺乏軍事才能,於是任命劉備爲幽州長史,上表朝廷爲安北將軍,必要時督幽州十萬大軍,與劉備自己的兵馬共同行事。

劉備的勢力範圍覆蓋幽州,此舉動引起不小的轟動。

劉備勢力的意圖,對於異人而言太過明顯。

劉備投靠陶謙,爲陶謙出力,結果就成爲了徐州牧。劉備投靠劉表,爲劉表出力,便成爲了荊州牧。劉備爲劉璋抵禦張魯,便領益州牧。

這次,異人們都看出來,劉備想要當下一任幽州牧啊。

劉備與袁紹在爭奪冀州的戰鬥中處於劣勢,袁紹和異人領主合力,兵多將廣,劉關張再加上一個突厥王子,不是袁紹的對手,只能將發展方向變爲幽州。

不少劉虞麾下的門客勸說劉虞要防備劉玄德,但劉虞沒有聽從。

魏郡太守趙龍聽說劉備出任幽州長史,冀州北部四郡與幽州連成一片,不由大驚。

冀南各郡惶恐,袁紹甚至憂鬱,連續三日沒有怎麼進食。

劉備控制冀州四個郡國,劉虞控制幽州五個郡國,一旦兩個勢力徹底合併,擁有九個郡國的劉備可以橫掃只有五個郡國的袁紹勢力。

劉備勢力借屍還魂的策略,改變河北局勢,讓劉備有機會追上徐州牧楚子謀。

北海國,營陵縣,經過樂毅統帥大軍的大規模破壞,這座城池基本上毀壞,城牆坍塌一段。

守將太史慈被趙雲與燕甲活捉,心有不甘。

“主公有令,將其送到夏城。同時,將其家人,同樣送往夏城。”

樂毅收到楚天的命令。

太史慈本打算在途中設法逃亡,但聽說家人被俘虜,運往夏城,不能坐視不理,只好乖乖被送往夏城。

膠東縣,徐盛和鄭芝龍沒有浪費多少時日便攻佔此城。守軍鬥志全無,望風而降。

“將孔融和武安國押送到夏城。”

徐盛收到命令,派了一隊士兵將孔融和武安國運往夏城。

現在北海國和東萊郡的守軍不但望風而降,而且爭先恐後,孔融已經沒有利用的價值。

至於北海無雙鐵錘武安國,只適合當副將或者護衛,讓他獨當一面,實在是難爲他了。

楚天率領一批武將利用劇縣的傳送陣回到琅琊國,同時調動主力軍團南下,轉變進攻方向。

留守青州兩個郡國的分別是樂毅攻勢軍團、伏波軍團。

其餘主力,陸續從北海國撤出,集中精力對付其他諸侯。

壽春,可能會是下一個目標。

“命令陳登訓練廣陵防守軍團,如果出征壽春,則他的防守軍團沿着長江進攻九江郡。”

壽春屬於揚州的範圍,佔領壽春,相當於奪得窺視揚州的橋頭堡。

楚天回到夏城,暫時結束對四方的征討。對於李廣和杜如晦的泰山軍團進攻濟南國一事,楚天讓他們自由發揮。

這對他們來說是一種歷練,同時楚天不打算讓青州刺史好好發展。李廣和杜如晦發起對濟南國的戰爭,無疑會將青州刺史拖入戰爭的深淵。

作爲楚天基本盤的徐州五郡卻沒有戰爭的壓力。

目前還在打仗的是泰山郡、北海國、東萊郡三個其他州的郡國,對徐州的影響甚小。

在對四方的討伐告一段落以後,楚天需要考慮衆人的功勞,對其進行提拔,以拉攏人心。

樂毅參與國戰,攻泰山郡數城、破北海國高密和營陵,被楚天遷爲偏將軍,領北海相。樂毅畢竟不是元老,而是降將,一度給楚天勢力不小的麻煩,給予這樣的官職已經是優待。

周亞夫始終拖住曹操的主力,沒有給曹操勢力任何發展的機會,雖然最近沒有出現在楚天面前,但其功勞不亞於其他攻城拔寨的武將。再加上楚天出任徐州牧時,已經提拔周亞夫爲偏將軍,所以楚天上表朝廷,請求封周亞夫爲蕩寇將軍。

蕩寇將軍就比較有意思了,周亞夫要對付的是曹操,那麼便是將曹操視爲寇。

花木蘭、薛仁貴、趙雲參與國戰,有擊敗於禁軍團、田忌軍團之功勞,被楚天遷爲裨將軍。

李廣參與國戰、討伐泰山郡、進軍濟南國,同遷裨將軍。

臧霸、孫觀堅守諸城縣,勞苦功高,從都尉升遷爲奮武校尉、折衝校尉,再積累功勞,可爲將軍。

糜芳本來是校尉,因爲參與平定廣陵郡之戰,以及彭城之戰,被升遷爲中郎將,距離將軍相差不遠。

夏天涼仍然擔任琅琊相,同時被任命爲偏將軍,地位凌然,在軍事大臣中與周亞夫、樂毅同級別。李秀寧因爲依附於夏天涼,同時參與國戰、彭城之戰,遷爲裨將軍。

對於最近投靠的武將,楚天也進行一系列的任命,不但要考慮其能力,還要考慮其資歷。

楊業在沛國屢次擊敗袁術,威震沛國,直接從騎都尉升遷爲中郎將。

徐榮跟隨周亞夫對付曹操,屢次偷襲曹操糧道,同樣由騎都尉升遷爲中郎將。

華雄這段時間在徐榮麾下效力,升遷爲校尉。

陳慶之剛剛效忠,沒有立下戰功,所以只擔任騎都尉。

徐盛作爲伏波軍團的主將,勉強算是元老了,升遷爲中郎將。鄭芝龍遷爲校尉。

尹禮等參加了一系列戰鬥的後備武將,同樣有所升遷。

比較特殊的是,楚天升遷的名單中還有來自法蘭西的聖女貞德。

貞德參與討伐泰山、彭城之戰、擊敗田忌軍團,楚天任命其爲鷹揚校尉。鷹揚校尉是花木蘭之前的官職。

除了武官,對一羣文官,楚天又有所任命。

張紘出任琅琊相長史,杜如晦出任泰山長史,魯肅被楚天留在身邊擔任書佐和幕僚,進行栽培……

“鷹揚校尉?這是什麼?”

聖女貞德莫名被任命爲漢帝國的官職,她有些迷惘,完全不懂東方的官職體系。

楚天以示激勵:“以後立下更多戰功,爭取早日成爲將軍。”

“我只想盡快回到……”

“你可以下去了。”

楚天通知她任命爲鷹揚校尉的消息以後,便將她趕走,絕口不提讓她回到法蘭西之事。

糜竺率領船隊到東瀛平戶城貿易,尚未返回,他被楚天任命爲“東渡校尉”。這是楚天自封的雜號校尉,以後專門從事與東瀛的貿易。糜竺是第一任東渡校尉。

“派出具有探勘礦脈技能的礦工,前去膠東一帶,勘察金礦。膠東應該會擁有稀有的金礦資源。”

楚天似乎有印象,膠東金礦,從宋代開始便十分有名,每年可以產出大量的黃金。對應到《領主》中,那就是高級的金礦資源。

琅琊國的三級金礦資源,在膠東金礦面前,猶如小巫見大巫。三級金礦資源對楚天現在的勢力而言,完全不夠使用。

如果可以在東萊郡發現高級金礦,最好是7級、8級的金礦,楚天的勢力從中獲得的好處將會令人難以想象……

“各個郡國有發現特殊資源者,立即上報,不得隱藏和私自開採,否則治罪。”

領主府往東萊郡派遣大量的礦工,勘探金礦礦脈。

除了膠東金礦,領土內應該還有不少銅礦、鐵礦、銀礦。

楚天的領土不但有價值不菲的礦脈,還靠海,盛產海鹽、漁業發達,可對外貿易。即使楚天閉關鎖國,基本上也可以自給自足。

結束戰亂以後,楚天致力於屯田,爲各個軍團補充損失的兵力。

此次征戰,各個軍團損失不少。楚天的北軍五校從九千人減額至七千人,臧霸的琅琊防守軍團從1.5萬人減額到6000人,可見一斑。

說是屯田,基本上楚天只是當甩手掌櫃,任命各個太守和長史以後,他們自然會組織郡內的流民開墾農田、興修水利。

在此期間,太史慈、武安國、孔融被帶到夏城。對於孔融,楚天打發他到杜甫草堂,讓盧植、蔡邕、鄭玄等人好好教育他一頓,不再給孔融擁有實權的官職。

孔融畢竟是一個史實英雄,將他安置在夏城,可以給琅琊國帶來不小的加成。

太史慈暫時不願投降。但他娘被楚天軍團俘虜,楚天令人好生招待,相信太史慈會識時務者爲俊傑。

武安國竟然也有幾分骨氣,沒有直接投降楚天。楚天讓人將他關起來餓幾天,武安國就乖乖投降了。

不是所有俘虜,楚天都有耐心和脾氣去對待他們。

如果有能力,楚天可以慢慢跟他耗,但只有一身武力還傲嬌,楚天就沒有那麼好的態度了。

投降的武安國武力有83,統帥只有可憐的55,特性是“北海鐵錘”(僅適用個人),使用鐵錘作爲兵器時,對敵人的鈍擊傷害大幅度提升。

楚天隨便給他一個都尉的職務,暫時留在北軍五校效力,充當一員衝鋒陷陣的猛將。

北軍五校只有楚天一個將領,楚天便將一些二三流的武將分配到北軍五校。

北軍五校有楚天作爲主將提供加成即可,他需要的是幾個武力比較高,又不能獨當一面的武將,必要時衝鋒陷陣。

畢竟楚天作爲主公,沒有理由輕易冒險,衝在最前面。

武安國聽說自己被編入近衛軍團,不禁喜出望外,很快就將舊主孔融忘記,表示願意爲徐州牧大人鞍前馬後,出生入死,上刀山,下火海,永不背叛。

提拔部下,然後休養生息,楚天開始窺視周圍的局勢。劉備勢力突然插手幽州,讓楚天不得不戒備。關中地區,西涼軍團和幷州軍團火併,赳赳老秦的關中軍團作壁上觀……

很快即將到達收穫的季節。楚天的領土幾乎北到黃河,南到長江,種植的農作物種類更多,從小麥到水稻,收穫的時節也各不相同。

廣陵郡已經播種占城稻,只要好好開發,當地也可以成爲一處糧倉,讓楚天沒有後顧之憂,只不過需要時間。

“主公,彭城國出現蝗災,彭城相王朗緊急上報,請求其餘郡縣支援彭城國糧食!”

領主歷五年,楚天回到夏城一個多月,各地的小麥準備收穫時,一場可能會席捲整個兗州、徐州、豫州的天災悄然降臨。楚天少有經歷大規模的天災,如果處理不好,徐州的軍糧儲備將會大量減少。

第五百八十二章 甘延壽的求援第一千四十章 敗陸遜第八百一十七章 又見速不臺第三百四十六章 霍去病的下落(補中午一更)第一千四十二章 水淹龍且第九百一十七章 兩個羅馬皇帝的決定第八百九十章 滾刀戰車對紅夷大炮!第四百三十五章 神機營第六百三十三章 帖木兒與蕭綽第一千零九章 南蠻之亂第九百二十五章 招募東瀛隱藏武將!第一千七十九章 大戰羅馬巨頭!第五百零六章 三軍之戰第七百七十四章 邙山大戰起第一千一百八十二章 請君入甕!第九百五十九章 吳起上陣第六百二十章 衛青、霍去病,戰略破壞者第九十八章 周亞夫與吳三桂的首次交鋒第三百七十八章 戰敗的孫堅第六百七十五章 反擊(下)第三百零四章 田忌與齊技擊第一千二十五章 機動防禦大師第一千一百五十九章 強攻巖屋城,上杉謙信出手!第七百五十二章 白波軍第五百八十五章 輪臺國決戰(補更1/20)第一百六十二章 吳三桂的野心(兩百月票)第五百六十章 窩闊臺汗國滅亡第三百二十八章 漠北之戰(二)第一百二十六章 國戰會議第九百一十四章 古印度文明招募令!(補更8/100)第七十三章 一鼓作氣,再而衰第八百一十三章 天下總無事令第七百六十七章 提前爆發的大戰第三百三十七章 封狼居胥(求月票以及補加更6/6)第八百一十一章 孟獲和祝融第五百七十四章 秦良玉第七百六十四章 來自南蠻的援軍第七十六章 搜刮戰利品第五百七十四章 秦良玉第一千二十六章 江左名將雲集第八百四十九章 吳王的煩惱(補中午)第五百八十九章 大風起!(補更5/20)第七百五十六章 俘虜石勒第一千七十八章 羅馬名將埃提烏斯第三百二十六章 古數學家祖沖之第一百八十九章 黃巾末路第四百一十一章 東征第一百七十六章 羣英薈萃第一百一十六章 拍賣土地第八百三十一章 高仙芝,孤注一擲第八百二十九章 貴霜王的外援第三百一十二章 陳慶之的復仇第五百九十六章 彼得·天洛維奇·楚第二百一十八章 內訌、回師與強敵第一百二十六章 國戰會議第九十六章 吳三桂第六百一十三章 翻越天山的漢軍第二百八十九章 八旗與關寧鐵騎第一百六十四章 七級建築孔廟第二百八十一章 開始海外貿易第一千五十三章 秦良玉大破莽應龍!第一千兩百四十五章 將星隕落第十六章 返回夏村第一百七十七章 封官與慶功宴(週末加更)第四百一十章 鐵木真的決定(補打賞加更)第六百九十二章 兵臨維也納第一百九十一章 暫居夏城的趙雲第二百三十七章 糜家的援助第一千四十六章 鐵血樊城第二百零二章 虎牢關下的單挑第一千兩百零七章 上洛(三)第七百零四章 五胡之亂第一百二十七章 大唐與高句麗第一千一十四章 中唐安西名將第六百九十九章 進攻匈人帝國(補加更1/34,順便求月票)第二百八十七章 威震沛國的楊無敵第一百一十三章 世界第一城(上)第二十八章 活動結束第二百五十八章 曹操的反擊(補萬賞加更3/6)第一百一十七章 馮唐易老第四百三十一章 國戰結束(下)第四百八十二章 火攻、水攻第六百八十四章 王國淪陷(補昨天1/2)第一百三十四章 設立馬市第七百一十七章 夏王與冒頓單于的對決(二合一,感謝壺中日月...第四百六十二章 劉備南下第七百二十九章 阿提拉之死,提前結束的國戰(二合一)第一百九十六章 出征,討伐董卓!(萬賞加更)第二百八十七章 威震沛國的楊無敵第四十五章 兩鎮衝突第二百九十章 活捉諸葛亮第四百三十章 國戰結束(上)第六十一章 烽火第五百四十五章 出兵第二百五十八章 曹操的反擊(補萬賞加更3/6)第七百六十二章 箭術對決第三百二十章 招募白袍第九百九十九章 大秦死戰,最後的機會!第七百三十一章 天驕隕落第一千六十五章 大宛淪陷(補更22/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