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文明區域各諸侯之間形勢微妙,尤其是楊銳轄地周圍的各大諸侯,都對楊銳青州、兗州、徐州之轄地存了不同的心思,對此楊銳心知肚明。
不過楊銳卻是暫時沒有花費太多的精力在此方面,當其返回三國文明區域第六個遊戲日的時候,楊銳再次傳送到了蝦夷島,並乘船前往了思鄉島。
對於目前的楊銳而言,可以說根基已經比其他諸侯勢力穩固很多,也可以說相比其他諸侯楊銳總體並沒有多少優勢!
士卒方面,自然不必說,楊銳所擁有士卒數量和士卒實力階位比之其他諸侯有着很大的優勢,甚至幾家諸侯加起來都不一定比得上楊銳一家。
同時楊銳手中可謂糧草充足,在優先推行屯田制以及其他各項制度之後,楊銳早已經成爲了三國文明區域物資最爲豐厚的勢力,沒有之一。
這也就直接造成了楊銳擁有足夠的糧草、金錢等資源,來培養並供給大量的部衆士卒,是其他諸侯所不能夠比擬的。
但是同時也要看到,楊銳手中可堪一用的歷史名將/歷史名帥層次的人物還是太少,至少在楊銳佔據青州、兗州、徐州大片土地之後,已經幾無富餘的人手應對外事。
就像這一次與倭國文明區域的國戰,楊銳僅僅動用了一名部將——方蘭,其他各個部將駐守轄地各處尚還不足,楊銳要動用他們除非是到了萬不得已的時刻。
也幸虧楊銳手中樓船配備十分犀利,再加上兩三種水上特殊兵種配合,這纔在正面衝突當中能夠穩住陣腳,並將倭國部衆勢力成功拘束在了王鬍子島當中。
換而言之,楊銳所取得的是裝備代差上的勝利,若是交戰雙方裝備相當的情況下,面對歷史將帥數量更多的倭國國戰勢力,楊銳及其三國部衆能夠取得什麼樣的戰績還很難說。
這種情況在三國文明區域的數次衝突當中也多有體現,由於楊銳手中統帥人物的缺乏,多數時候楊銳往往不得不採取守勢,至少無法將兵力優勢完全發揮出來。
可以說當前楊銳的最大短板便是統帥人才的缺乏,若非如此的話,楊銳完全可以掌握更大的主動,在三國文明區域的處境也將更上一個層次了。
拋開這些客觀存在的問題不說,楊銳達到思鄉島並順利與方蘭等人匯合一處,首先聽取了有關王鬍子島倭國部衆情況的稟報。
不出楊銳的預料,王鬍子島上倭國國戰勢力果然已經到了山窮水盡的地步,甚至近來幾日已經有倭國部衆不止一次試圖突圍而去了。
由於距離和海面氣候的原因,楊銳等三國文明部衆其實並不能做到一天12個時辰內一直圍控王鬍子島,總有深夜或者早晨適航之際楊銳部衆無法達到或者早已離開王鬍子島。
島上倭國部衆正是算準了三國文明部衆出現和退去的時間,使用島上僅僅剩餘的10餘艘船隻,分數次試圖進行突圍,竄出了王鬍子島範圍之外。
以倭國部衆所掌握的中型戰船的速度,即使方蘭等三國部衆趕到後發現了異常,然而想要追上對方卻是十分困難的,尤其是在對方一心逃跑的狀況之下。
然而倭國部衆卻是最終也難以逃出生天,只因爲蝦夷島至倭國文明區域本州的航線是掌握在楊銳部衆手中的,在倭國文明區域航線盡頭的國戰城,三國部衆已經完全掌握了航線附近海域。
如此情形之下,第一批逃出的幾艘倭國船隻不出意外地被戰國城三國部衆所截獲,一直到第二次5艘倭國船隻趁機逃竄回來,並且憑藉着七八名歷史將帥級別的npc強力人物,這才脫身了一兩艘船隻。
所有參與該次行動的八名倭國npc將帥,最終乘坐一艘戰船成功突破到了出羽國海岸線附近,並在登錄之後向着出羽國南部急速挺進。
這些npc將帥同樣清楚出羽國現在是被上杉娃子所控制的,而且對娃子掌握出羽國的過程瞭解得十分清楚,他們雖然不至於判定娃子與楊銳之間的關係,在逃竄的過程當中卻是並沒有投向娃子控制的任何一處領地。
憑藉着一身的實力,八名倭國npc逃上陸地之後,就猶如猛虎歸山、蛟龍入淵一般,幾乎是無往而不利,一路向着西南方向突去,尋常之人就是想要阻攔也是難以做到。
上杉娃子得到相關消息的時候,幾名倭國npc將帥早已經不知道去向了。
對於王鬍子島npc歷史將帥走脫,楊銳得知之後雖然覺得可惜,不過也並不認爲是誰的過錯。本來楊銳對王鬍子島的掌控就存在着時間差,何況走脫的都是倭國曆史將帥級別的強力人物呢。
王鬍子島上剩餘的倭國部衆就沒有幾名npc歷史將帥一般的實力,同樣也沒有多餘船隻來創造逃跑的機會了,在楊銳迴歸的第三個遊戲日,島上的倭國部衆甚至因爲爭奪口糧而出現了內亂。
而在此之前的兩個遊戲日內,其實王鬍子島上香川聖等玩家羣體紛紛選擇了自殺回城,因爲在倭國npc統帥逃跑,並且捲走了島上所僅剩餘的船隻之後,玩家羣體已經看不到任何逃生的希望。
這種情況之下如果他們繼續堅持,糧草缺乏的前提條件暫且不提,最終他們所落的結果無異於爲三國部衆白送國戰積分值、功勳值而已!
大量玩家羣體採用自殺形式脫離國戰,也使得王鬍子島上倭國部衆士氣一降再降,而此時堅守在島上的npc歷史將帥已經只剩下島津家的一名而已。
“呼!呼!呼……”
“嗖!嗖!嗖……”
“……”
楊銳並不急於發起攻島,僅僅是趁着島上倭國部衆內亂之際,使用樓船強大的遠程攻擊能力,收割着射程之內倭國部衆士卒的生命,以賺取國戰功勳值和積分值。
時至今日,王鬍子島上倭國部衆的命運幾乎已經註定,楊銳的注意力也早已經不在此一隅之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