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雲將隴西城的事情都整理完畢,讓胡珍留下兩萬兵馬繼續駐守隴西城,順便將大破馬騰和韓遂的捷報發給董卓。
他自己則是立刻整頓自己參與的兵馬,帶着自己剩下的五萬多人,已經華雄和張繡剩下的幾千兵馬組成了六萬大軍,繼續衝着馬騰和韓遂離開的方向追擊了過去。
馬騰和韓遂的敗軍,一路沿着北線開始撤離,因爲兵馬死傷殆盡,他們繼續在這裡殘留也沒有作用了,只能回到北部,繼續招募兵馬,纔有可能和風雲繼續作戰。
而且因爲當時董卓我兒子擺了他們一道,直接逃走,導致馬騰和韓遂的的兵馬在最後撤離的時候又死了一波,所以他們對於董卓我兒子也就恨得更深了。
在撤離敗退的時候,馬騰和韓遂的兵馬在一起,他們直接從金城郡離開,衝着張掖郡逃離了,畢竟金城本來就只是他們打下來的郡縣,乾脆放棄,就連駐守都不派人駐守。
而董卓我兒子則是直接逃往武威郡。
風雲的人馬從隴西郡過來的時候,以秋風掃落葉之勢,短短一天的時間,就將隴西郡失陷的城池收服,並且大軍直接奔襲金城。
來到金城的時候,風雲原本還以爲會在這裡遭到敵軍的頑強狙擊,可惜,風雲來的時候,這裡只剩下了一些玩家。
這些玩家都是在馬騰和韓遂以及董卓我兒子逃走了之後,金城郡的各大小勢力不怕死的過來佔領金城郡,妄圖可以擁兵自重。
可惜在見識到風雲的六萬大軍時,毫不猶豫的直接棄城投降,讓風雲接管了金城郡。
花費了兩天時間,風雲便將隴西郡和金城郡,收復。
不過接下來風雲就犯難了。
金城郡的地理位置比較尷尬,東北方的武威郡,現在被董卓我兒子佔領,西北方的張掖郡則是馬騰和韓遂所佔領。
這雙方,馬騰和韓遂的實力更弱,之前在和風雲的戰鬥之中,已經死傷太多人馬,加上他們本身的兵力也不夠多。
現在回到了張掖郡的馬騰和韓遂,只有三萬多人,加上駐守在張掖郡的城防軍,加起來也只有七八萬人的樣子。
但是董卓我兒子這邊則不一樣了,他離開的時候就還有八萬多人,算上武威郡的駐防兵力,現在估計有接近十五萬人馬。
風雲這邊如果去進攻董卓我兒子的話,以他目前只有六萬多的兵力,未必是董卓我兒子的對手,畢竟兵力上的懸殊太大,再加上風雲是主動進攻,做攻城戰的話,就更加需要兵力上的優勢了。
所以風雲在考慮自己是否,有能力去進攻董卓我兒子。
而馬騰和韓遂就容易對付多了。
他們麾下擁有的厲害武將不多,都是一些三四星的武將居多,更何況他們因爲之前那一場戰鬥,導致兵力損失嚴重,所以風雲覺得,馬蹄羹和韓遂是一塊容易啃的骨頭。
但是也有不容易的地方,最大的問題在乎,馬騰和韓遂的老巢,在敦煌郡,敦煌郡距離張掖郡有一些遠,已經深入西涼地帶,旁邊就是西域都護府了。
風雲如果要和馬騰韓遂廝殺的話,必然會讓他們從張掖郡撤離,到時候一路追擊,很有可能會打到敦煌郡才能夠將他們完全消滅。
萬一風雲到了敦煌郡,身處武威郡的董卓我兒子,到時候可以從武威郡出擊,重新佔領金城郡,然後繼續南下,隴西天水,扶風等地的守將,可都不是董卓我兒子的對手,甚至他可以一路直接打到長安城去。
所以這就是風雲這邊遭遇的最大難題。
“賈詡先生,現在這種情況,我們該怎麼辦?”
風雲站在金城郡的城樓上,開始思索自己接下來該如何,陳宮和許攸站在他的身後,賈詡和孔融等人,站在他們的身邊。
風雲這邊衝着賈詡詢問,賈詡本就是西涼的人,此時沉默了片刻,然後他便衝着風雲說了起來。、
“大當家,眼下這個情況,我們應該將馬騰和韓遂擊退,他們的勢力偏小,不管怎麼樣,就算不能殲滅他們,也要將他們敢去酒泉郡。”
“趕去酒泉郡?”
“嗯,張掖和武威郡相鄰,如果他們修生養息之後,再次聯合起來一起進軍,我們現在這點人手,很難再是他們的對手。”
賈詡的意思是先消滅勢力弱的,然後擊中力量來對付董卓我兒子這個大頭。
風雲雖然也有這種想法,但是董卓我兒子這邊也不得不防備。
“主公,我也覺得,我們應該先收拾馬騰軍,一來我們抓住了他的兒子馬超,如果我們用他兒子馬超來逼迫他投降,想必也是有更大的把握。”
許攸也馬上就衝着風雲說了一句,他的計謀倒是都十分的另類。
聽見馬超的名字,風雲眼前一亮,差點忘記了,他手裡還有馬超這個俘虜,如果能夠好好的利用一下的話,說不定也能夠發揮大作用。
打定主意先去進攻馬騰和韓遂軍之後,他們一行人,開始出發,留下兩萬兵馬讓華雄和張繡駐守金城郡,風雲帶着剩下的四萬人,直逼張掖郡過去。
因爲風雲有急行軍加持,加上現在他帶領的大部分又都是騎兵,行軍速度快的一比,馬騰軍和韓遂軍的人剛剛回到張掖郡不久,風雲的兵馬就後腳跟了過來。
看着嚴陣以待的張掖郡郡城,風雲在城外將自己的兵馬,列了開來,打算在這裡和馬騰展開一場攻防戰。
不過在進攻之前,風雲先走出來,衝着城樓上呼喊了起來。
“馬騰,開門投降,我可以代表董公饒恕你的罪行。”
城樓上的馬騰並未回答風雲,他只是臉色陰沉,用殺氣騰騰的目光看向風雲。
“逆賊,你還我超兒命來!”
馬騰並不知道自己的兒子沒有死,他只是知道自己的兒子深陷戰場,多半活不成了,還以爲死在了風雲的手裡。
沉默了很久的馬騰,終於衝着風雲怒吼了一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