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意?誰又會真真實實的滿意呢。
若不是人手不夠,程慕都不想劃江而治。
而自詡爲超級帝國的李世民,自然也不可能輕易放棄如此肥肉。
三天後,百萬羽林已經屯兵長江之南。
李世民看着這滔滔的江水,問道:“那天啓國,真有如此之強大?”
自從天啓國國運到達這裡後,長江以北此時彷彿是籠罩着一片迷霧。
無論他怎樣去感知,也探查不到程慕的實力。
屏蔽敵人感知,這也是國運的作用之一。
李靖回答道:“啓稟陛下,確實如此。”
隨後他將這些日子的所見所聞,個人猜想全部說了出來。
這個天啓國,在軍事實力方面,已經不弱於普通的帝國了。
“既然如此,那你覺得是戰還是和?”
瞭解完這麼多,李世民把這個問題拋給李靖。
如果軍神說打,那就打。
如果不打,那再重新商議。
“微臣認爲。”
這時李靖回答道:“我們目前主要的敵人是宋遼西夏三國,沒必要再樹新敵。”
“古法有云,遠交近攻。”
“實際上天啓國的國土並不與我們大唐國土相鄰,所以不必新生戰事。”
李靖有自己的想法。
整個中華文明麾下,這麼多的帝國國家。
他大唐想要橫掃全境的話,必須得有一個或幾個靠得住的盟友。
不然四處立敵,到時候先滅亡的可能還是他唐帝國。
“唔,有理。”
李世民臉色並沒有露出多少意外的神色。
很明顯,這個問題他也是想過的。
“就怕這個天啓國,貪得無厭啊!”
李世民搖了搖頭。
與李靖交談時,他得知了程慕的年紀極爲年輕。
而年輕人,有時候考慮的並不是那麼周到。
再加上年輕氣盛,最容易獅子大開口了。
就如現在的劃江而治。
程慕會算,他李世民也會算啊!
“陛下,具體事宜等和談時再仔細商榷吧。”
李靖覺得,既然雙方何談,那都要拿出相應的誠意。
程慕放他回來,那就是程慕的誠意啊!
“好。你通令過去,告訴他明日巳時,天賜之橋上見!”
李世民也知道,現在自己這邊推演萬次都沒有用。
談判嘛。只要守住自己的底線,然後壓低對方的底線便是。
如果談不攏,那他李世民也不介意兵戈相向!
第二日。
巳時還未到,程慕就早早的在橋上等候。
巳時,是早晨的九點到十一點。
他來這麼早的原因,自然是激動啊!
所謂秦皇漢武,唐宗宋祖。
唐太宗李世民,這是絕對有資格稱作千古一帝之人。
災變前,無論是歷史上上還是影視劇中,都少不了他的身影。
“陛下!我們要做好戰爭的準備!”
這時,一旁的郭嘉開口說道:“既然唐帝國能來百萬人,他們定然有過兵戈相見的想法!”
和談?誰和談會帶百萬士兵過來的?
“那是自然。”
激動歸激動,但是程慕知道自己的底線在哪裡。
到時候李世民同意便罷。
不同意的話,就算是兵戈相見那他也不會皺眉分毫。
“嗯。”
有程慕這句話,郭嘉衆人就放心了。
不久之後。
嗡!
當巨大的禮號聲響起時,一大堆人馬浩浩蕩蕩的出現在天賜之橋上。
走在最前面的,是一隊精銳無比的士兵。
每個人的臉色都帶有面具,此乃唐帝國最強兵種玄甲兵。
而在玄甲兵後面,是一頂巨大的天青色玉輅。
金黃圓頂,鏤金垂雲。
玉輅之下,雲龍寶座之上,正坐着一名身穿金色龍袍的男子。
他,即大唐帝國之主,唐太宗李世民!
“拜見唐帝國之主!”
程慕第一時間迎了上去。
無論這個李世民是真的還是假的,就論其身份來說,這就是老祖宗啊!
“不必多禮。”
李世民從雲龍寶座上走了下來。
他走的很慢,每一步都充滿了帝王的風姿。
“應該的。這邊請!”
程慕把李世民迎到了涼亭之內。
這裡,將是兩位帝王正式會面的地方。
李世民一直在打量着程慕,而程慕也在仔細觀察這位千古一帝。
現年的李世民,估計也就四十多歲的模樣。
長期的富足生活讓他的臉上已經有了一些贅肉。但即便這樣,程慕還是在他的眉宇間看到了英姿之氣。
臉上那分明的菱角,也足以看出李世民年輕時也是一枚美男子。
“後生可畏啊!”
“天可汗風姿無雙。”
兩人相互看了看,隨後都不約而同的發出了感嘆。
李世民讚歎程慕的年輕,二十來歲的年級不僅是一國之主,還能滅掉一個帝國。
想當初,他也是少年英才。
只是再怎麼英才,他也沒有在二十來歲之士滅掉一個國啊。
而且這個皇位,也是他自己爭取得來的。
至於程慕稱讚李世民風姿無雙,那是李世民真的風姿無雙。
站在他面前,那彷彿面對的是一頭假寐的猛虎。
假寐而已,千萬不要以爲這頭猛虎睡過去了。
這時,雙方的士兵已經將安全距離各自推移到一百米。
那就代表,雙方的私密區域已經足足有兩百米。
再加上諸葛亮與房玄齡兩人一起維持的結界。此刻就算有人想偷聽那也聽不到啊!
“天啓國主。”
“大唐帝國之主。”
此時此刻,程慕與李世民終於站在了同一個水平上面。
李世民說道:“天啓國主,在和談之前朕必須得好好感謝你。”
“這幾場大戰,你們辛苦了。”
他的態度很好,估計是想刷程慕的友好度。
“不不不,我得好好感謝你們,感謝李靖與李績將軍呢!”
程慕急忙說道:“如果沒有他們在南方吸引了康熙的注意,我這一時半會還攻不下北京城。”
當初李靖李績攜手,將大半個清帝國的精銳都吸引了過去。
那多爾袞麾下的正白旗,與其說是死在黑令的手裡,還不如說是滅在李靖的手中。
百萬正白旗士兵,在南方時就已經損失慘重了。
“那就都不必感謝了。”
李世民說道:“既然如此,我們就開門見山爲好。”
“劃江而治並不合理,劃河而治纔是最佳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