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秦霽大無必要介意人言嘲笑,因爲壓根沒誰覺得她“屈居”德妃之位是多大的笑柄。
新帝登基復興元年,朝堂人事甚至整個官場都在經歷革新,絕大多數文武百官們當後位落定,大無必要再去關注後宮妃嬪的品階,與之息息相關者無非元、謝等有女兒身在禁宮的家族,然而就連燕國公夫人,居然都在慶幸孫女終於是守得雲開見月明,在她看來皇后理當是聖上潛邸時所娶髮妻,孫女未曾誕育龍子,如今卻已爲四妃之一,天家施以如此恩榮,實乃家門有幸。
之於平民百姓,便更不可能關注後宮嬪妃的榮寵了,再說普通人得見宮中女官都覺榮幸,又哪裡還會嘲笑堂堂德妃?
後宮宮人,雖不乏趨利附勢之徒,奉行捧高踩低,然而柳皇后自從入主蓬萊殿,便下令整頓規紀,雖說並未允許德妃繼續襄理宮務,表面上卻待她客客氣氣,蓬萊殿的宮人也從來不敢仗着在皇后宮中當差,便對諸位妃嬪絲毫不敬,皇后既以身作則,底下人又哪敢逾禮誹議,更不說當面笑話德妃竹籃打水一場空了。
諸位品階既定,最是喜氣洋洋的卻是張才人,忙不迭前往蓬萊殿拜謝恩寵——以她的品階,當然沒有資格往紫宸殿謝恩的。
她原本是太后最早安插在當今天子身邊的耳目,雖一度也曾時刻預備着暗殺計劃,奈何早早便失寵,接近十步之內都要遭受白眼,有一段時日,張才人也即靈藥委實過得顫顫兢兢,原本以爲終生沒了指望,只希望靠着王妃的恩點尚能飽暖,哪曾想到竟然還有如此幸運,真能擺脫侍婢宮奴的身份。這雖說與她從前“母憑子貴”的期望相去甚遠,可只要一想到天子早對太后設防,她的暗殺計劃萬萬不能成功,張才人事隔多年都能嚇出一身冷汗,萬分慶幸遇見皇后這麼個寬厚的主母,雖說再無可能得寵,但在後宮有一席之位,錦衣玉食直到壽終就寢,死後許能追封個婕妤,陪葬帝陵,後代帝君祭祖,她也能跟着受受香火,不至於一口薄棺材草草掩埋,連個墓碑都沒資格豎在墳前,更或者被太后殃及,死無葬身之地!張才人哪裡還有不滿?
但憤憤不平者,也不是僅只秦妃。
如謝美人,雖說不敢肖想妃位,以爲怎麼也當得九嬪之一,哪曾想還在婕妤之下,僅僅只封了個美人,又雖說潛邸舊人中,元氏與她相同遭遇,可謝美人卻深深以爲元氏是自遺其咎,萬萬不能與她相提並論。
十載以來,她可是對皇后言聽計從,半分不敢挑釁,甚至還曾隱晦提醒過皇后防範任氏,自己雖則爲太后耳目,皇后當初何嘗不是聽令於太后?她與皇后一樣,並不曾行爲過有害聖上之事,憑什麼皇后就能得到既往不咎的寬容,她卻仍被忌防?
可謝美人心機深沉,諸多不滿當然不會如秦霽一般浮於表面,甚至不曾與身邊親信透露,只管暗暗揣摩:我因被太后連累,遭至聖上忌防也無可厚非,但十載以來有心避讓,皇后怎能不知我對聖上並無惡意?皇后若肯提攜,我也不至於落到這步田地,但我從未與皇后敵對,皇后應不至於忌恨我,恐怕是她迫不及待打壓了德妃,又深恐爲我美言遭至聖上猜疑,畢竟我之家族乃太后黨羽,而且族公仍爲政事堂宰相之一,在朝堂尚有影響。
看來,我起初計劃蒙皇后舉薦,爭獲帝寵這條道路是行不通了,在此深宮中,局勢更比當年潛邸時還是莫測,旁人靠不住,只能靠自己。
謝美人看着銅鏡之中,自己精心描畫的妝容,慶幸的是雖說十載過去,容顏還未衰老,她有自知之明,曉得自己不算絕代佳人,如今青春已大,更不能指望憑藉姿色爭獲聖寵,大約也只能體察聖意,靠着真情能夠打動那顆帝王心了。
她不知道還有幾成希望,但必須全力以付。
因爲她已經錯過了最好的時機。
自入宮以來,她不無懊惱明明多年之前,就已萌生情意,卻躊躇不前,她不甘爲太后驅使,卻又不敢違逆太后之令,但她是真心不希望太后得逞的,如果聖上能夠體察她的心意,又憐憫她乃身不由己,是否也會因她這些年來雖說不易,卻堅定不移沒有聽令於韋太后的情份上,給予幾分溫情呢?
這些年雖說步步艱辛,但欣喜若狂的是聖上能夠達成志向,原本以爲終將黯淡的人生,似有一條錦繡道路在前方隱隱若現,她不能放棄,好不容易有了轉機,她是堅決不能再躊躇不前了。
是的,謝美人想,至少應該讓聖上知道我的情意。
而九嬪之首的齊昭儀,此刻甚是寵辱不驚,她也的確不在意名位品階,但因身邊的舊僕仲秋提起已在宮外榮養的乳母若知這喜訊時,定然慶幸欣喜的話,齊昭儀不由也噙了一點笑意。
潛邸時的舊僕,她身邊已所剩無幾了,尤其當年陪嫁的婢女,多數都已出嫁,只剩一個仲秋,與她年歲相當,又是自幼在身邊服侍,稱誓要終生服侍左右,無論怎麼勸解都不肯答應嫁人,齊昭儀無奈,也只好由她。
雖是主僕,卻情同姐妹,尤其是衡陽侯府遭遇浩劫之後,齊昭儀就更不將仲秋看作奴婢,可此時聽仲秋絮絮叨叨,她的眉頭卻漸漸蹙緊。
“昭儀現下雖只是嬪位,將來若是有了小皇子,聖上必然會更加看重,柳淑妃雖得聖寵,當年卻因小產傷身,怕是不能再晉位了,秦德妃雖是功臣之後,不被皇后所容,將來必定也會被打壓,昭儀若爲聖上誕育子嗣,豈不便能晉升爲貴妃?”
仲秋話音剛落,齊昭儀再也忍不住低斥:“慎言!”
“昭儀大可不必如此小心翼翼,皇后乃寬厚之主,聖上更是因爲君侯忠烈,待昭儀另眼相看,潛邸幾位媵人,唯昭儀得封九嬪,足見聖恩嘉許,奴婢並非攛掇昭儀企圖後位,只不過……”
“你還不給我住嘴!”齊嬪急得立起眉頭來,留心四周並無旁人,這才壓低聲嗓:“你也知道聖上封我九嬪之位,是因先父忠烈之故,我若因此驕橫,憑藉先父功德爭強好勝,豈非爲家門蒙污,敗壞先父忠烈骨氣,日後九泉之下,我還有何面目去見父母?!”
仲秋萬萬不想昭儀竟然會如此盛怒,連忙跪在地上:“是奴婢措辭不慎,不該論及貴妃之位,奴婢何嘗不知昭儀並不在意此類虛榮?但昭儀既爲後宮嬪妃,侍御乃理所當然,奴婢希望昭儀誕育小皇子,這話卻並無過錯。”
齊昭儀冷笑道:“何爲理所當然?當初我明知韋太后安插任、元等人,是欲加害聖上,我雖不甘爲韋太后驅使,卻也從沒想過阻止惡行,更甚至聽信聖上乃暴戾之徒,恨不能避之千里,當家門遭遇不幸,若非聖上與皇后,晉陽城外那片無名山谷,已經成爲我葬身之地!聖上成就大業,乃皇后、燕國公等出生入死輔助,我並未能盡綿薄之力,如今得此恩榮,銜草結環爲報尚不能夠,怎能再生妄圖之想,你告訴我,何爲理所當然?”
仲秋張口結舌:“可昭儀當初,昭儀當初也有不得已處呀,自保並無過責……”
“趨利避害,確乃人之常情,可誰告訴你情非得已便一定能得到諒解?聖上不曾怪罪,已經是胸懷寬廣,我若再得寸進尺,纔是忘恩負義、恬不知恥,仲秋,你若不是想折辱我,這些話今後切莫再提。”
“可是昭儀,昭儀不是已然對聖上生傾慕之情?”仲秋這話有若蚊吟。
卻是讓齊昭儀愣怔當場,良久方纔嘆息道:“那又如何呢?聖上貴爲天子,不知多少女子都會仰慕傾心,但想想當年,聖上潛邸之時,又有幾個女子甘願生死與共榮辱同當?若能得聖上情意固爲我之幸運,若是不得,那纔是理所當然。”
“可昭儀若不向聖上表白,聖上又豈知昭儀之心,奴婢是見昭儀仍然敬而遠之,適才爲昭儀暗暗心急,昭儀可是擔心皇后怪罪?奴婢以爲,皇后一貫待下寬厚,又深明大義,昭儀既爲後宮嬪妃,親近聖躬無可厚非,皇后又怎會因此心生妒恨,只要昭儀仍然事皇后以恭敬,輔助皇后治理後宮,不爭正宮及……及儲君之位,也算報答皇后庇護之恩,萬萬說不上負義。”見主人沒有否定已對天子心生情意,仲秋暗暗鬆了口氣,她今日藉機試探,也實在是爲了昭儀的將來打算。
雖說天子赦免了兩位郎君,甚至表彰君侯耿耿忠烈,但太后當年僅以違抗聖命的罪責逼死君侯,黜免齊氏一門爵位,仔細論來,這不算誣陷,而爲有失公允,連聖上也不能反駁君侯確然抗命的事實,僅僅是以罪罰過重之名赦免誅連,昭告君侯雖抗違聖命,然是爲捍衛大周國威律法,雖有過責,卻並非逆臣,不負忠烈之功,追封賜諡勇毅公。
但衡陽侯的爵位,本不世襲,謝、韋二相又以大郎君歲不及冠,素無建樹之由,否駁聖上意欲特例加恩,大郎君當然也不願無功受祿,自請投軍效力,誓以鑿實功勳復振家門。
君侯與夫人不能死而復生,衡陽侯府已經不能成爲昭儀的歸宿了。
昭儀日後,只能以深宮爲家,仲秋當然不願昭儀孤獨寂寞,昭儀還如此年輕,她當然希望昭儀能獲聖寵,膝下子女雙全,得以美滿。
“仲秋,你要牢記。”齊氏目光所及,是采薇殿中,此季芍藥正自婀娜:“莫圖功利,不奢虛榮,無爲陰詭之事而求答償,方不負傾慕二字,又此深宮之中,佳人無數,帝君獨一,雨澤恩沐原本無法均及,常見則乃芳華虛耗歲月,青春枉付流年,沒有所謂理所當然,正如莊子曾說,彭祖乃今以久特聞,衆人匹之,不亦悲乎?”
婢女似懂非懂:“昭儀所引莊子語,究竟何意?”
齊氏搖頭一笑:“這話意思是,多少人都知道彭祖以長壽著稱,但世上人若皆以爲自己也能如彭壽一般長壽,豈不是自不量力?正如聖上對待皇后,又或者將來對待他人,固然恩寵無限,可這份恩情,並不是衆人都可匹適,爲而埋怨厚此薄彼,更或因不甘而生爭鬥之心,必定自遺其咎,這世間也不獨後宮,多少禍患,起因皆爲攀比,如蜩鳩之蟲,妄圖鯤鵬之翼。”
她是在的提醒仲秋,同時也提醒自己,不要因爲愛慕,而偏離一直以來堅持的本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