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0章 竟有如此誤解

不要認爲生於貧苦者,當求富足爲上,只要能夠養家餬口,必定便不重視良賤。

事實上大周的現況是,絕大部份農戶,就算連田地都不能保留,但依然不肯行爲工、商之事,認爲就此一來,子孫代代再難翻身,又確然賤籍,的確會受到更多苛遇。

就連多少富商,縱然腰纏萬貫,不是也寄望於改換門庭,鮮少甘以商戶自居。

而真正的賤籍,在此時的大周,除了最低等的奴婢、優倡以外,還包括那些沒有資格置辦田地的手工業者以及小商小販,各種不平等除了政治地位,甚至體現於法令之上。

至於富商,只要肯賄賂官員,倒也可以獲得購置田產的資格,他們便不再屬於市籍,所以他們可以與士族通婚,逐漸改換門庭。

但仍然難以躋身真正的豪貴,例如通婚,往往只能娶個士族的庶女,子弟就算想走科舉仕途,也要比士、農階級艱難許多。

且畢竟,富商也不是那麼容易產出,對於絕大多數市籍而言,根本無望改換門庭。

有了這樣的限制,發展商業便會有許多阻礙,所以十一娘贊同子建的意見,認爲取消良賤之別,改變固有成見,確實有益於市坊經濟的繁榮。

當然這也不能一蹴而就。

所以十一娘想,不如確立最最顯然的標杆——例如直接任命子建爲官,緊跟着宣佈工、商等市籍子弟,再不受出身所限,可以參加科舉,有望躋身士族,雖說會引發爭議,但也更加有利於短時間內打破成見。

子建等等建議,其實並不是爲了自身牟利,他甚至根本沒有想過還有入仕的機會,想法僅僅在於做爲裴昭身後的有力支持而已,聞言後不禁愣怔。

十一娘說服道:“如今朝堂之上,雖有忠直賢良,不再舉目皆爲貪奸庸碌,然論及理財之能,卻多爲紙上談兵,種種諫策,大半空談虛言,甚少切合實際,裴君既有此才幹,爲何不能授任實職?中興社稷,此乃大道,正應廣開才路、弘獎風流,使野無遺賢,君面有爲難之色,莫非是擔憂物議質疑?”

子建一笑釋然:“殿下如此器重,裴某敢不從命?”

而這一任命,以及緊跟着的殿議上再度宣商的種種改革,也確然引起了激烈的爭論,但十一娘決心已定,頗有乾綱獨斷的果毅,馮繼崢等等的反對並沒有達到效果。

他自然是氣急敗壞,意圖召集黨衆散佈輿論,煽動以良籍自矝的羣衆反對取消市籍,十一娘也並不在意馮繼崢的小動作。

因爲她心裡清楚,就算沒有馮繼崢的煽動,那些自矝良人的士族以及平民,一時間也難以接受與自來鄙夷的“賤籍”從此平起平坐。

她甚至考慮在法令的制定上進一步嚴禁奴隸買賣,今後實行僱傭制度,雖有貧富差距、主從之別,但至少僕從在法律地位上與主家是平等的,不能任由主家買賣打罵,人身權益更得保障。

但這只是理想狀態,如今還不到徹底改革的時機。

又說韋海池,雖被廢除尊位遣返本家,相當於已在皇室宗譜上除名,但其陷殺忠良的罪行也算已經責處,又沒被證實弒君之罪,被監督歸被監督,出入自由的權利還沒有被徹底剝奪,只是因爲民憤太大,有如過街之鼠,她並不敢拋頭露臉,卻不妨礙讓身邊僕從出外打探消息——尤其任瑤光,現下還有華陽夫人的頭銜,正好行爲打探之事。

於是韋海池也聽說了取消市籍一事,拍着巴掌冷笑道:“柳氏這麼做,分明便是想擴充黨從,逐漸架空馮繼崢甚至陶葆儀等正統派,只要得逞,今後賀燁這皇帝,怕也就是個擺設而已,至於賀晧那小兒,更連傀儡都不如。”

謝瑩也越發篤定:“千年之後,的確沒了那些良民賤民之分,就連皇帝都不存在了,平民百姓見了國家元首,也不會三跪九叩,柳氏取消市籍制,必定便是效仿千年之後體制,贏取工、商階層人心。”

工匠就不提了,那些商賈,可不少財力雄厚,柳皇后有了這些人支持,莫不是想效仿武則天,把賀周江山據爲己有吧?!

不學無術的謝瑩並不知道,在她那個時空,其實宋朝時便已取消了市籍,民衆無良賤之分,只有主客之別,且就算客戶,地位也與主戶是平等的。

大力發展商業,也是宋朝的一大特色,又怎是所謂“發達社會”首創?

當然,兩宋的種種先進制度,從元朝開始便被革除,到明、清,繼續退步,終於導致帝國制度的崩潰瓦解,發展成爲另一種文明。

而且改革戶籍制度並不是十一孃的個人主張,賀燁執政時,便與陸離等等一同論證過,只是因爲現下剛好到了時機,輪到十一娘執政,與武則天之志並沒有絲毫相干。

可韋海池卻也更加相信了謝瑩的判斷,竟當真詢問起她一無所知的,那個竟然在男尊女卑的時代悍然稱帝的則天女皇種種事蹟,以期推斷十一娘接下來的行爲,至少找到同歸於盡的辦法。

於是便聽了一耳朵“傳奇”,什麼掐死親生女兒嫁禍王皇后呀,什麼因爲青梅竹馬的愛人慘死於叛變,最終立志稱帝等等等等,所謂的“史實”,韋海池有些困惑,真靠這些手段,就能稱帝?完全沒料到謝瑩是被狗血劇誤導,把藝術誇張當作了歷史。

大明宮裡的十一娘,任是如何神機妙算,也萬萬不料她已被謝瑩當作了“同類”,而且在韋海池心目中,成了來自千年之後的異世“妖女”,此時此刻,她總算具備勇氣閱讀陸離的遺作,那些文字與畫卷,記載着渥丹與親人們的過往,縱使已然揮別過去,但記憶卻在此時突然鮮活。

她帶着笑,也帶着唏噓,或許仍然難免傷感,但她已經不再覺得錐心刺骨。

更加不會畏懼,回憶與緬懷。

她感激陸離,因爲有了這一套書,千秋萬世相隔,世人也會從這些文字中,瞭解裴鄭兩族的事蹟,儘管滄海桑田,這些人與事,都不會被時間湮沒。

甚至連她都沒有想到,但陸離想到也做到了。

十一娘打算把刊印這一套書的使命,交給裴昭。

而這時的裴昭,仍然會在單獨面見時,親暱地將十一娘稱爲阿姑,但他其實不知道,十一孃的確是他嫡親的,如假包換的姑母。

他沒有像拒絕天子所賜晉國公爵位一樣,再次拒絕這一任命。

因爲裴昭同樣認爲,這是他的責任。

姑侄這回面見的時間,並不太長,十一娘雖然有很多話想要細細叮囑,奈何卻突然被打斷了。

因爲新羅與東瀛二國使臣的同時到訪。

第353章 莒世南的使命第1289章 示弱第458章 徐郎來見第603章 再聞名號第824章 齊心協力捅窗紙第93章 惡名滿長安第1293章 串供未遂第496章 大勝第1101章 生死攸關第427章 緗兒的“政敵”第519章 賀燁討茶第1224章 莫測心思第1261章 蕭公的部署第1365章 婷而中毒第976章 再度征戰第882章 晉王詐供第1176章 第一招第767章 如此逼迫第187章 貼心學生第1073章 城郊談判第420章 獻計第273章 一年時限第237章 寬衣需警慎第1069章 開戰第995章 舍藥第1205章 皇后的秘密糗事第394章 柳小九的心結第760章 擁躉們第199章計成第904章 晉安又殺回第1217章 準了?第912章 轉變第1185章 再見長安殿第737章 又扳第239章 推手身份,漸露端倪第1153章 劉氏真癡情第787章 王妃缺錢,四方支援第280章 咎由自取第580章 瑩陽的逼問第995章 舍藥第741章 以暴制暴第335章 大出意料的結果第1175章 感業寺中第1127章 舌戰粟田君第324章 “槍手”在行動第1132章 不懼辱殺第106章 嫌棄第1073章 城郊談判第210章 誰是居心不良第963章 左右爲難王刺史第512章 計成第457章 情之一字第1358章 再臨抉擇第1027章 謝瑩鬧夫家第733章 好個忠僕第1103章 噩耗抵太原第886章 猜疑第635章 風波之後第304章 柴取登門第900章 母親的慈悲第285章 以彼之道,還施彼身第1275章 好曲佳詞第403章 十一娘又要害人了第1093章 徐修能已知情第396章 水亭私聚第1374章 帝王可以這樣深情第5章 昔日名動京華第532章 趁火打劫第1117章 懼內其實不是好品格第229章 又死人了第7章 賀十四盡訴所知第164章 先鋒賀湛第750章 孟九嫂第918章 這是一出滑稽戲第94章 玉扳指第1194章 碧奴入宮第379章 對峙紫宸殿第83章 慈父薛陸離第884章 毛大尹躺槍第1137章 逼宮第89章 鬧鬼第970章 慌不擇路第1231章 功臣回國第246章 刑場冤聲第975章 送別居然能強迫第413章 璇璣之願第549章 決裂第1177章 復興元年第157章 直言評鑑第729章 熱鬧第574章 酷暑臨第142章 練手第274章 大家傳人第797章 朝晞苑裡好熱鬧第343章 母子殊途第1099章 禍水的重要性第1287章 逗刺蝟第387章 晉王之計,竟難得婉約第1039章 你該恨我第99章 和裴後“齊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