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一百七十三 前田利家覺得頭疼不已

bookmark

這下子前田利家和德川家康也不知道該用什麼理由反對了。

之前下面的反對聲很大,天皇那邊的反對更劇烈,但是現在情況就不同了,一仗打下來,反對的人也不敢說話了,本來就不反對的人更是大力鼓吹認慫爲上,以後再行考慮。

豐臣氏和德川氏考慮到蕭如薰已經成爲皇帝,沒了掣肘,是否開戰全在他的決定。

不要說什麼剛剛立國,真要惹惱了他,他一言不合派兵來打,玩一把任性,大家都要倒黴。

於是他們秘密磋商五次,最終也決定採用兩面政策,即對秦稱臣,對內依然自稱天皇。

這是前明時代大家共同認可的遊戲規則,我尊奉你爲主,但是我在自己國內稱王稱霸你不能干涉。

他們認爲蕭如薰還是和以前的皇帝一樣,要面子,不要裡子,話說的狠,但是行爲就沒有那麼狠了。

只要天皇表面稱臣就可以,內裡,還是日本的天皇。

於是他們正式照會秦使,表示願意接受大秦皇帝的要求。

對外,他們答應了秦使的要求,去帝號,脅迫哭哭啼啼不願答應的天皇自稱日本國王。

但是對內,天皇還是自稱天皇,還在秦使離開之後給天下諸侯秘密發了詔書,細數大秦對日本的『凌辱』,號召大家記住今日的仇恨,努力發展自身,以期未來『奪回天皇』。

這個詔書基本上每一個有足夠實力的大名手上都有一份,德川家康也不例外,每次不同名目的聚會上,德川家康總會要求人們將這份詔書讀一遍,把仇恨記的更加深刻一點。

現在還不能和秦軍爭鋒,但是他們終究只有兩萬人在日本,其他的都在本土。

之前秦軍的一場出動十幾萬人的西南大戰德川家康也在關注着,當時他的心就怦怦直跳,如果秦軍戰敗,十六萬大軍覆滅,那麼他們幾乎可以立刻出兵石見,然後收拾掉豐臣氏,獨霸日本。

但是事與願違,一個月之後他得到準確的消息,秦軍戰勝了,那個敢於反抗蕭如薰的土司被幹掉了,全家都被幹掉了。

這場戰役讓德川家康進一步的看到了秦軍的實力,別看秦建國才一年多,但是秦的實力實在不可小看,畢竟是那麼大一個國家,他現在都覺得當年豐臣秀吉描繪的美好未來有點可笑。

秦軍是這樣容易就能打敗的嗎?

北京是那麼容易就能進去的嗎?

現在他們還在本土被死死地摁住,就更不要談什麼別的戰略了,不把本土奪回來並且統一,還談什麼對外進擊?

日本的確是太小了,渴望更廣闊的領土是一個合格的領導者應該具備的眼光和目標,但是,當這個目標的對象變成一個龐然大物的時候,德川家康覺得就應該理智的思考一下這樣做到底劃不划算。

七年埋頭髮展,到頭來還是不如人家立國一年的戰鬥力,還有什麼好說的?

德川家康覺得只要能把石見拿回來,然後再努力一點把豐臣氏滅掉,統一日本建立一個穩定的政權,那就夠了,就別無所求了。

只要大秦不打日本的注意,他就高興的不得了了。

準確的說,得知秦軍在播州之役中大獲全勝的消息之後,德川家康的目標就已經變成了保全領土不求外物了。

一如眼前這些大名們,原先剛剛受辱的時候,他們一個個讀起這份詔書都是義憤填膺眼含熱淚的模樣,但是現在呢?

現在侮辱依然還在,但是他們已經沒有了最開始的義憤填膺。

他們已經感覺到了大秦強大的實在是太可怕了。

在這樣的國家面前,退避三舍自保已經是最好的結局,就和朝鮮一樣,做大秦忠誠而堅定的狗腿子,之前國家兩次遭遇劫難兩次都是宗主國幫忙收拾的。

大秦好像也完全不打算吞併朝鮮一樣。

有這樣一個國家作爲榜樣,不得不讓不少理智派大名或者是悲觀派大名產生不願爭鋒的想法,不願意繼續花錢搞軍備,只想着更加努力的發展地方經濟,不想繼續和秦軍爲敵了。

持有這種想法的人在德川家康的陣營裡比較多。

因爲他們都是當年未曾參與朝鮮戰役,只是在後來明軍登陸之後遭到了一些損失,損失不大,受到的打擊也不大,血海深仇也談不上,這些人容易搖擺。

而相反,豐臣氏的那羣大名裡面,很多都是和在朝鮮之役中戰死的人沾親帶故的。

因爲豐臣秀吉當時主要徵調的就是他們這些軍隊,在朝鮮之役期間,他們不少人都和當年的大明現在的大秦有血海深仇,就更不要說和當年的主帥現在的秦皇蕭如薰了。

講和?認慫?這完全是難以想象的。

他們最想殺掉的是德川家康,第二個想殺掉的就是蕭如薰。

吳惟忠亮肌肉之後,德川方面是全部偃旗息鼓認慫,豐臣方面大部分認慫,繼續叫囂的頭鐵俠全是豐臣一方的死硬分子,他們還在德川氏與豐臣氏之間攜手脅迫天皇下詔書的時候試圖暗殺德川家康和豐臣秀次。

當然結果很慘,他們基本上都被清洗了,前田利家可不會允許這些人做出損害整個日本國運的事情。

即是如此,有前田利家壓制着,豐臣內部對這樣的恥辱依然耿耿於懷,和德川方面的心思不同,豐臣氏的主戰氣氛依舊濃厚,很多大名都去研究上一場戰鬥中秦軍的戰鬥方式,試圖找到秦軍的弱點。

然後加緊恢復實力。

一年以來,不曾懈怠,倒是讓豐臣方面的軍事力量大大提升,超過了德川方面。

前田利家越來越感覺豐臣氏的主戰勢力擡頭,也不知道那些人是哪裡來的錯覺,覺得研究了秦軍一場戰鬥之後就找到了對付秦軍的辦法,現在努力發展騎兵和火槍火炮,準備隨時和秦軍『決一死戰』。

更讓他覺得擔憂的是,豐臣秀次貌似也有這樣的想法,並且大力向尾張派系的武將靠攏,而石田三成的文臣派系因爲支持和談不支持開戰,日漸被豐臣秀次疏遠,現在反而向他靠近了。

前田利家對此感到相當的憂慮,尤其是前幾天秦軍平定國內叛亂的消息傳回來,他更是如此認爲,蒸蒸日上的大秦不是現在的日本可以挑戰的,奈何那羣武將就是不認慫。

天天抱着那張天皇詔書痛哭流涕,控訴大秦的惡霸行爲,發誓要竭盡全力爲天皇奪回向天下人號稱天皇的資格,用他們手裡的戰刀發誓。

前田利家覺得頭疼不已。

幸虧大秦不知道豐臣內部的消息,否則,肯定是要來興師問罪的。

一千一百五十九 勇士一千一百四十一 所有人都在忙一千一百七十八 百僚未起朕先起(下)三百零二 燧發槍(上)六百三十八 三絕五百五十九 抽你者蕭如薰也!(上)六百六十七 沈一貫的野心不斷的膨脹着(上)四百二十六 豪情一千二百七十九 冠軍侯八十六 騙子的奇效五百九十一 徐光啓的決定(上)一千二百零一 井伊直政的心理陰影四百零一 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三百八十六 政治動物九百零二 第一份見面禮二百七十九 門庭若市的蕭府一百零三 伏擊六百四十一 難以回首一千一百六十七 新一年的好消息九百九十 給褚英的禮物六百零二 去去就來四百八十八 可怕的猜測二百七十六 救火隊員李太后(上)九百二十八 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九百 三路反擊六百八十二 抄家八百七十七 進軍松江府一千零三 現在他想做個好人八百一十八 兩軍對陣(下)六百二十五 細作?八百八十九 批評與期許一千二百八十三 陸海之爭(下)十七 激戰平虜城(上)九百一十三 趙虎忽然意識到了什麼一千二百二十八 難以接受的破衣服一千三百零一 秦軍獨步全球六百九十二 袁黃的擔憂(下)五百一十五 悲催的努爾哈赤一千二百三十四 他們需要儘快掌握專業技能一千零八十六 太子的地位不可動搖二百三十八 手腕一百九十三 壓倒性的優勢一千一百六十九 不鼓勵原則三百一十六 納瑞宣王的決議五十八 惶惶不可終日的朝鮮君臣六百六十二 穩穩的做飯八百一十六 巾幗女將與白桿兵三百九十七 陳龍正西行記(三)二百六十一 十萬兩白銀一千二百六十四 沐家認慫一百七十九 這仗打的值一千零九十五 明朝的經濟危機一百九十三 壓倒性的優勢三百四十九 大戰在即八百九十三 誅殺(上)四百五十八 菲律賓海戰(二)二百七十 重賞之下必有勇夫六百三十五 考場如戰場三百七十三 心情複雜的納瑞宣六百八十七 抄家進行時(上)一百一十二 紅線一千二百八十三 陸海之爭(下)五百四十三 被扭轉的戰局三百三十九 再會袁黃二百二十九 決戰(上)九百四十二 不過是交易罷了八百八十二 給他們一個驚喜六百七十五 袁黃閱兵一千三百二十九 大秦的百姓還遠遠沒有過上好日子一千零六十一 毛文龍渡江五百三十四 李如鬆的疑惑九百四十 反派與正派一千零九 李太后的勸說信五百八十九 大捷來報七百九十七 策反三百一十 重新開始九百四十 反派與正派一千一百六十七 新一年的好消息一千一百零二 戰爭已經開始七百七十四 兵變四百九十 大帆船貿易一千三百零一 秦軍獨步全球八百二十六 屋漏偏逢連夜雨三百九十三 蒸蒸日上的緬甸鎮(上)二百五十五 皇帝要重整朝綱?九百七十九 替罪羔羊柳成龍七百五十九 京城不是可以久留的地方七百八十五 新帝登基一千三百六十 一戰功成一百九十八 德川家康的怒火一千零七十八 楊應龍的挑釁一千三百一十三 真正的開國封賞一千三百七十七 你來做這個皇帝吧三百八十五 凱旋(中)四百零八 條件(上)一千一百二十七 怎一個天險了得一千二百零四 改進中華朝貢體系一千二百一十一 短視一千二百九十 李昖的心思三百七十 唯一一杆線膛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