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一百七十七 百僚未起朕先起(上)

bookmark

隆武二年二月份開始,因爲新的大秦五年政治綱領提出,諸多事情千頭萬緒需要理清,於是蕭如薰爲了增加工作效率,直接把乾清宮變成了中央政府最直接的辦事地點。

蕭如薰眼下28歲,正是一個男人的精力最巔峰的時刻,可即是如此,秦始皇和明太祖的經驗告訴他,帝王雖然可以掌握絕對的權力,卻無法一個人治理國家。

秦始皇掃六合之後中國人口兩千萬,洪武二十六年,全國人口六千五百萬,而眼下,大秦的人口絕對在一億人以上。

雖然蕭如薰目前只在半個和半個江北進行了人口普查,更全面的人口普查數據估計也要到五年以後才能得出,即使如此,這個時期的人口總數超過一億並不難預測。

人口越多,領土越大,則工作量越大,蕭如薰的工作量是秦始皇的六倍左右,是明太祖的兩倍左右。

爲此,蕭如薰一力擴大中央政府的規模,將從萬曆皇帝手裡得到的明中央政府大規模擴張,從全國各地吸取忠心能幹的幹吏進入其中辦事,大大增加了中央政府的官員數量和部門數量。

其中在土改工作中特別優秀的和在行軍過程中特別優秀的則重點關注,調入各個要害部門,而在要害部門中工作拔尖的則果斷調入內閣。

蕭如薰手下的內閣和前明的內閣發生了些許的不同,無論是官員人數官員品級還有官員的職責都有了很大的增加。

如今內閣的辦事官員超過了兩百人,分別對接內閣底下的不同政府辦事部門,這是爲了順應蕭如薰要求實現『無推諉扯皮』式的無縫對接的要求。

任何形式的推諉責任相互扯皮都不被允許,各個部門有直接清晰的對接官員,如果出現問題,直接問責對接官員。

從地方到通政司到內閣再到辦事部門,內閣承擔起了一個非常重要的職責,事無鉅細大小都由內閣官員負責接觸和對接處理。

而這其中,通政司起到了一個很重要的作用。

在前明的時候,地方奏表都經過通政司送到內閣,然後進行處理,內閣處理不了的纔會上報皇帝,但是隨着皇權的衰落和閣臣權力的增加,奏表是否可以送到皇帝手上,基本上就看閣臣的意思了。

而隨着文臣力量的進一步擴大和黨爭的日趨劇烈,甚至有些人將把持通政司當作黨爭之中非常重要的一環。

因爲這樣可以直接攔截一些對自己不利的奏表,而直接把對敵人不利的奏表送到內閣或者皇帝那邊。

他們將通政司分揀奏摺上達天聽的職權當作了黨爭的砝碼。

置國家利益於不顧,地方出現災害、黎民百姓對救援望眼欲穿之時,他們卻在商討如何利用災害置政敵於死地,視百姓於無物,殊爲可恨。

蕭如薰爲了避免這種情況,採取了很多辦法。

蕭如薰將通政司的職權進行了限制,地方一旦出現災害,無論是天災還是人禍,不管多大,一律由地方直接用八百里加急直接送到皇帝手上,這類事情由皇帝親自處理,任何官員都不得經手。

其中,蕭如薰命令中央調查司地方分局和中央的總部設置第二條線路,發生災情的時候,中央調查司地方分局也要上報給皇帝,一旦其中一方送到而一方沒有送到,則立刻啓動調查。

這是明面上的兩條線路,蕭如薰還安排了暗裡的第三條線路,即黑水線路。

根據密線的彙報,蕭如薰知道了周曜和張武之間產生了不小的矛盾,兩人的關係非常差,察覺到這一事實之後,蕭如薰也察覺到了黑鴆和黑水之間的某些對立情緒。

之後,蕭如薰決定利用黑水對黑鴆的不滿,將一些鉗制黑鴆的權力給黑水,使得黑水可以監督黑鴆負責的中央調查司。

黑鴆掌握着中央調查司,官員數量多,權力極大,這樣一個部門若是產生了些許的病變,也會產生非常嚴重的後果。

在中央好控制,蕭如薰可以直接辦到,但是在地方就難了。

爲此,蕭如薰決定利用同樣佈置在地方的黑水對他們進行反向監督,這個權力是蕭如薰秘密授予張武的,周曜並不知情。

當然,周曜如果知道了,出現了任何他知道的並且打算有所作爲的跡象,蕭如薰不會介意送周曜去見他不幸去世的親人。

他就算知道,也要裝作不知道,如果他足夠聰明,他就該一輩子裝聾作啞,到死都要『不知道』,否則,他什麼時候『知道』,什麼時候就會死。

用三條線路保證蕭如薰對地方災害的及時掌握,對於一些日常政務,蕭如薰也要求地方政府在上報的時候主動進行分類。

是哪一類的政務,是否需要緊急處理,是水利修繕道路修繕還是疏通河道,是出現土匪還是出現海盜,是修繕城池加固城防還是修繕城內倉庫房屋,這些在地方上首先要進行分類。

地方上分類運送之後,再送到中央通政司,由通政司做二度挑揀和送達。

但是其中,奏表在送來的時候,地方上就會用分類的印章蓋下相對應的大印,到了通政司之後,通政司也要蓋上大印,無論其中缺少了哪一個大印,都會被直接追責。

兩種大印都是由蕭如薰主持鑄造的銅模製造而成,地方的就是地方的,中央的就是中央的,大印的花紋不同,字體也不同,且銅模被收藏在皇宮中由專人看管,地方和中央的官員都無法從中作祟。

確保信息的通暢之後,蕭如薰也對內閣進行了改組。

內閣內的官員分成數個小組,小組組長和組員有一定程度的處事權,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就由他們按照蕭如薰確定的明確的規章制度處理。

他們處理完了以後再進行交叉審理,一旦出現意見相左的奏表,就要重新討論處理,確保將失誤降到最低程度,而越過他們的職權的奏表就直接送給閣臣。

每個閣臣有三到五名輔佐官員,幫助閣臣一起處理比較大牽扯麪比較廣的政務,而閣臣也有明確的處事權力。

超出這個職權的奏表則直接送給皇帝,由皇帝乾綱獨斷。

因此蕭如薰每天都有一定數量的奏表要親自處理,甚至還有一些閣臣覺得無法處理的棘手奏表也要上報給他,讓他來判斷該怎麼做,一天下來,當真是非常疲憊。

九百一十五 文官們的騷動三十八 許朝欲降三百三十七 佛朗機人的目的八百七十九 一起殺了!五百五十六 王世揚求活(下)八百九十一 夜宴(上)三十七 叛逆者梅國楨一千零三十三 給他們一點顏色看看!七百二十 十年之內,北虜不復爲患矣九百三十 身體冰冷的駱思恭一千一百八十九 接風晚宴五百五十八 太原騷亂(下)一千二百七十六 沐氏最大的功勞一千二百六十 他到底是個什麼樣的人?七百六十八 你是想做人,還是想做棋子?七百六十四 蕭總督,陛下有請五百二十七 將軍用兵要嚴刑峻法,也要恩義並行九百一十二 家書六百六十九 敢爲衆人先的石星二百零五 斬!!一千一百六十九 不鼓勵原則四百六十八 惡人自有惡人磨七百六十三 獻俘儀式一百三十三 血戰碧蹄館(二)四百八十四 梅國楨借糧(下)一百九十六 議和的開端(上)一千一百二十六 這本就是大秦的國土吧?四百七十九 拜訪徐光啓(上)九百五十一 袁黃不是聖人九百六十二 爲難的老臣五百二十八 讓士兵重燃戰鬥的信念一千三百四十九 北伐的準備(上)一千零一 顧大理的名單二百一十九 蕭如薰的隱憂四百三十六 天誅(下)四百四十三 混帳東西!一千零七十三 一種計謀?九百九十五 過猶不及二百七十九 門庭若市的蕭府九百五十八 我就不再追究了一千二百七十二 去把袁儼殺了一千零四十一 絕望的褚英九百四十五 也不能讓這些人繼續姓朱了一千零三十六 褚英回鄉三百三十二 接風洗塵宴一千一百五十一 宋承恩的投桃報李一千三百一十九 贏了帝國首輔,輸了回家入土三百四十三 大雨和辣椒八百九十九 滿分一千二百九十五 科爾沁的臣服三百九十九 失望的陳龍正與熱切的歐洲二百三十三 明軍血戰德川軍(下)一千三百一十三 真正的開國封賞一百一十 漢城颳起的恐懼旋風(上)一百二十九 碧蹄館遭遇戰(下)一千一百一十五 崩潰的楊軍八百八十九 批評與期許一百八十五 人生如戲,全靠演技四百九十三 蒙古寇邊五百二十二 忐忑的李如鬆六百六十 威信與信任二百零五 斬!!八百三十二 逼羊吃肉六十 必敗九百四十三 要完蛋了?六百八十五 廢人(上)一千三百六十八 修路是百年大計一千三百五十九 民生百業皆平等,無有高低貴賤之分六百四十三 爲敵(上)一千零四十六 不可同日而語七百四十六 大明的千古罪人一百七十五 九鬼嘉隆的最後努力四十六 寧夏亂平一千三百四十三 中國式的生活一千三百零四 閱兵式(下)六百八十六 廢人(下)一千零五十五 求生之路一百零一 新的軍令一千一百四十一 所有人都在忙一千零七十三 一種計謀?八百二十三 無路可退六百零一 最牛的武將七百三十七 老首輔以爲沈一貫當真不能爲首輔嗎?三百七十一 大勝五百四十一 爲皇帝親信者勿忘晁錯六百一十六 以我的名譽擔保一千零四十七 步步爲營一千一百二十七 怎一個天險了得五百零六 董一奎死守平型關八百八十 不一樣的鉛彈九百九十八 天子之怒一千零八十三 啼笑皆非一千一百四十七 特洛伊木馬(上)八百七十四 當小人物撞上大時代四百九十二 大同急報一千一百五十二 釣魚一百七十二 強襲對馬港(上)四百三十七 搞個大新聞一千二百二十一 去與留四十四 一切都將見分曉